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标与考点
课程标准:
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3. 认识燃烧的实质、灭火的原理及其对生活产生的重
大影响;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进一步增强消防意
识。
核心考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通过活动和探究,体
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课前预习
1. 燃烧需要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
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三个缺一不
可)
2. 灭火的原理:隔离可燃物、隔离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任一即可)
例题导学
知识点 燃烧的条件
【课堂活动 1】完成课本P150 页“实验活动 3 燃烧的
条件”,并填写下表:
蘸有酒精的
棉花燃烧,蘸
水的棉花不燃
烧
燃烧需要可燃
物
都燃烧 可燃物
乒乓球碎片
比滤纸碎片
先燃烧
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兵乓球的着火点比
滤纸低
A火焰熄灭,
B正常燃烧
燃烧需要氧气
(或空气)
【课堂活动 2】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实验步骤 1 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
长,会发生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
两个棉球都会燃烧起来;原因是蘸有酒精的棉
花球因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传给棉花球,使温
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引起棉花燃烧;蘸有水
的棉花球当水分蒸发完后,棉花球暴露在酒精
灯的火焰中使温度上升达到棉花的着火点,且
棉花球与空气接触,也满足燃烧所需的三个条
件,引起棉花燃烧。
2. 如果将实验步骤 2(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
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
了什么?
3. 步骤 3 用蜡烛和烧杯完成实验,烧杯内可以观察到
哪些现象?能得出哪些实验结论?
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低。
烧杯内壁有白雾,杯底有炭黑,说明石蜡含有碳、
氢元素,也说明充分燃烧需要充足的空气。
【例题1】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的条
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 图1白磷未燃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 图2白磷未燃是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D. 图3中的白磷如果换成红磷一样能够燃烧
D
【思路点拨】A. 在此实验中我们用热水给白磷和
红磷提供热量,使温度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B. 若没有氧气,可燃物也不能燃烧,所以在图
1中给白磷通入二氧化碳白磷不燃烧。C. 图2使
用冰水温度达不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不燃
烧。D. 由于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若将图3
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而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
红磷不会燃烧。
【例题2】(2018·三明模拟)某同学用右图两装置进
行实验,记录以下实验报告:①不通空气时,冷水
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
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
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燃烧条件
之一“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实验事实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B
【思路点拨】A.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
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不能
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B.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
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
烧;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即温度要达到可燃物
着火点。C.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
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变量
有多个,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D. ③不通
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
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与氧气有关。
【变式拓展】小王同学设计了如下的三个对比实验探
究物质燃烧的条件。请根据各实验现象,帮助小王
同学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
验 探究目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
一
燃烧与物质
的关系 可燃物才能燃
烧
实验
二
玻璃杯内蜡烛熄灭,
外面的仍燃烧
实验
三
燃烧与温度
的关系
小木条很快燃烧,
小煤块很久才燃烧
木条燃烧,玻
璃棒不燃烧
燃烧与氧气
(或空气)
的关系
燃烧需要氧气
(或空气)
温度要达到可
燃物的着火点
才能燃烧
辨析易错易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
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
1.用烧杯罩住蜡烛火焰,得出“燃烧需要空气”的结
论,可以看到烧杯内壁有白雾,杯底有黑色物质.因此
还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①石蜡含有碳、氢元素; ( )
②氧气不足,含碳燃料燃烧不完全;或含碳燃料要充
分燃烧,需要提供充足的空气等。 ( )
2.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时,酒精是可燃物,水不可燃,
因此操作上要保证棉花不燃烧。若棉花发生燃烧,则
还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结
论。 ( )
√
√
√
课堂训练
1.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
点以下
B.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 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
气
D. 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隔绝氧
气和降低温度
基础训练
B
2. 下图是有关探究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装置。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 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 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气压和
防止生成的气体污染空气
C. 此实验不能说明滤纸和乒乓球是可燃物
D. 如果可燃物没有完全燃烧,说明玻璃管中氧气量
不足
D
3. 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探究燃
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
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
(1)在图1中: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②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 ;
③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
是 ;
④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
条件:a. 可燃物;b. 氧气(或空气);c.
。
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通入氧气
不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图2中将粗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火焰
很快熄灭,其原因是
,
如果预先将铜丝圈加热,再罩到蜡烛火焰上,现
象是 。
(3)图3中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会更剧烈,原因
是 。
冷的金属丝快速吸
热,使温度降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蜡烛继续燃烧
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4)图4中,如果点燃两个高度不同的蜡烛,用一大
玻璃杯将它们罩起来,观察到的现象是 .
先熄灭。基于同样的原因,在室内发生火灾时会
产生不少有害气体,人们应该采取 姿势
迅速逃离火灾区域。
高的蜡烛
弯腰
1. 为验证燃烧的三个条件,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
图实验,请你一起参加探究。
(1)如图1在试管1、3、4中放入
等质量白磷,试管2中放入
红磷,试管3、4中加有与烧
杯中的水等温的热水。
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培优训练
试管1中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产生,试管2、3、
4中无明显现象
同学们讨论认为通过比较试管 (填试
管编号)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
的温度达到着火点;通过试管1、3、4中的现象
对比,可得出燃烧的另一条件是
。
(2)为了验证上述结论,小组同学向试管3中通入空
气,试管4中通入氧气,看到的现象为
。
通过该现象,还能得出一条结论:影响燃烧剧烈
程度的因素之一是 。
1和2
可燃物与支持燃烧的氧气(或空气)接触
试管3、4中的白磷均燃烧,有大量白烟产生,且试管
4中的白磷燃烧更剧烈
氧气的浓度
(3)要验证燃烧的第三个条件,小组同学决定选择下
列物品的两种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对比,你
认为应该选择的两种物品是 (填序号)。
①水泥块 ②小木条 ③细铁丝
①②
(4)破坏燃烧条件,燃烧就会停止。小组内某同学设
计了如图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生活中
下列灭火方法,与图2灭火原理相同的是 .
(填字母)。
A. 废纸筐着火用水扑灭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 草场着火用大型机械开挖隔离带
D. 柴油泄漏着火用沙土掩埋
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