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舞台天地 良知悲悯 知识拓展及写作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舞台天地 良知悲悯 知识拓展及写作

ID:705882

大小:36.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6-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舞台天地 良知悲悯 知识拓展及写作 人应该具有的品格有很多,如对他人的不幸心怀悲悯,鄙弃丑恶、坚守良知等。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 修下册第二单元所选的三篇课文均为戏剧作品,它们通过剧中人物(善良的窦娥、真情的鲁侍萍、充满理 想主义的哈姆莱特)的悲情遭遇,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剧作家们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寄托着他们 对人生的深切关怀。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通过描写高贵人物的灭亡而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悲悯,以此来净 化心灵、启迪智慧,从而恢复和保持人们心理的健康。我国文学家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 东西毁灭给人看”。可见,悲剧具有深刻的人文烙印和饱满的人文情怀。另外,悲剧作为戏剧的一种,强 烈的矛盾冲突,复杂的人物性格,个性化、动作性的人物语言,使其具有獨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意蕴。 我们将带领大家一起以悲悯的情怀看待悲剧人物的命运,认识良知的不朽价值。同时我们还将从写作 的角度来进行相关的课外拓展,以帮助大家了解悲剧作品的风格特征,欣赏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更深刻 地理解社会人生。 01 唱白有矩 声情并茂 中国是戏曲的国度。尤其到了元朝,杂剧成为文学和舞台艺术的主流,标志着中国传统戏剧的发展和 成熟。元杂剧有一定的体段和曲调。每一剧本,一般分为四折,每折使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成为一个 整套,韵脚也要同部到底。如果四折之间有说不尽的情节,还可以插入一段楔子,楔子有放置在四折最前 面的,也有穿插在中间的,比较灵活。杂剧的构成有动作,有说白,有歌曲。整个剧本的重点在于歌唱, 每折由主角一人负责,歌唱到底。这些程式化的形式有力地推动了戏曲文学和戏曲表演艺术的发展,并契 合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趣味,反映了人们对戏曲美学的追求。下面把我们就以《窦娥冤》为例,一起来探究 戏曲人物的内心世界,欣赏极富表现力的戏曲语言。 课本点击 窦娥冤(节选) 关汉卿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 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 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 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刽子做磨旗科,云)怎么这一会儿天色阴了也?(内做风科,刽子云)好冷风也!(正旦唱)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题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 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 作者简介 关汉卿(约 1230—约 1300 年),号已斋叟,元代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 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剧目有 67 部,现存 18 部,最著名的是《窦娥冤》。散曲今存小令 40 多首、套数 10 多首。元末明初杂剧作家贾仲明《录鬼簿续编》吊词称关汉卿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 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1958 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名为“世界文化名人”,其作品已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的 精神财富。 写作背景 在元代,高利贷对人民的盘剥达到了历史最高峰。至元年间(1264—1294 年),政府设立“斡脱所”, 将其作为官营高利贷的法定机关,并派人经营其事。地方上的土财主则开解典库(当铺)作为私营高利贷 的处所,私人间的借贷也按照官府所定的利率计算。借贷期满,债户无力偿还,那么债户的牲畜、房屋、 田地以及妻室儿女便会被当作典当品抢走。由于朝廷黑暗、官吏腐败,贪赃枉法、毒刑冤狱更是司空见惯。 善良的普通民众在这种双重的欺压之下,大量破产,流离失所,无以聊生。一些有正义感的读书人,不满 官府的黑暗统治,便利用杂剧的形式来揭露官场的罪恶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关汉卿就是其中之一。他把 看到的、听到的百姓的悲惨遭遇写进了剧本《窦娥冤》。 全文赏析 课文选自剧本的第三折,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主要包括三个 场景:第一个场景是窦娥刚上路时指斥天地鬼神不分好歹,表现她对社会不公的觉悟;第二个场景是窦娥 在被押赴刑场途中含恨告别婆婆,表现她的善良和孝顺;第三个场景是窦娥在刑场上发下三桩誓愿,表现 她对不公社会强烈的反抗意识。特别是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显示出正义抗争的 强大力量,寄托了关汉卿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也反衬出社会的黑暗。 课文所节选部分体现了传统戏剧的程式化特点,内容以唱白为主。尤其是唱词独具特色,每一首唱词 都明白如话,亲切自然,贴近百姓的日常生活,切合人们的审美趣味,同时又情感饱满、音韵和谐,将人 物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非常具有表现力。如在《滚绣球》一曲中,窦娥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 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窦娥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学习札记 传统戏剧中唱词的语言表现力 在元杂剧中,人物的语言主要由“唱”和“白”两部分组成。其中“唱”以抒情说理为主,讲究“一折一宫”, 即每折分别由同一个宫调下的不同曲牌连缀而成,如《窦娥冤(节选)》中的“端正好”“滚绣球”等就是属 于“正宫”下的曲牌。这些程式化的形式,在整齐中体现错落,在变化中彰显节奏,有助于表达人物丰富的 内心世界,体现了中国传统戏剧的审美趣味和艺术特色。 1. 不同的宫调表现不同的情绪 在元杂剧当中,不同的宫调各有其不同的音乐特点,适合表现不同的情绪。“正宫”的音乐特点是惆怅 雄壮。以《窦娥冤(节选)》“滚绣球”为例,从两字句到十字句,字数不等,变化多样;排比、对偶加散句, 整散结合;陈述句、感叹句、反问句,语气强烈;再加上高亢的“言前辙”,整个唱段的曲调慷慨激昂。音乐 加上唱词,把窦娥悲愤交加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2. 口语化的语言表达 元杂剧是大众化的艺术形式,这就要求其创作要通俗易懂、喜闻乐见,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即用结 合人物性格、身份、境遇的语言自然地表现人与事的真实面貌。这一特色在《窦娥冤(节选)》中主要表 现在两个方面:(1)运用源自人民现实生活的鲜活而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如“快活三”一段,将窦娥的冤 屈、悲惨、勤劳、可怜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唱词通俗自然、明白如话,尤其是“葫芦提”“干家缘”等当 时流行口语的运用,使观众顿感亲切,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2)运用当时的人们所熟悉的成语俗语、 诗词文句和历史故事。成语“素车白马”“古陌荒阡”,简洁凝练而又形象生动,使人眼前立刻呈现出荒凉破 败的原野上人们抬着纸车纸马、哀哭出殡的场景,悲惨痛苦之情顿生。“长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雪”“东 海孝妇”等典故的运用,既活泼而又庄重,言简意赅地体现了窦娥指斥天地、痛发誓愿的反抗精神和冤屈 终将昭雪的预兆。 3.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在《窦娥冤(节选)》中,关汉卿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突出人物内心强烈的情感。如“为善的受贫 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两相对照,突显了当时由于官场腐败而造成的社 会不公,表现了窦娥对自己遭遇的悲愤之情。特别是集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的感情, 如指斥天地的两声“天地也”和发誓愿时的两声“你道是”,直斥象征最高统治者的天地,反复表达对他们的 强烈质疑,是对当时社会愤厉激昂的声讨。 02 冲突生戏 意在言外 矛盾是戏剧的骨架,没有矛盾也就没有戏剧。戏剧中的矛盾不是静止的,当旧的矛盾解决或转化之后, 新的矛盾一定会发生。在这一个个的矛盾冲突和转化的过程中,情节不断地被推向高潮,最终迎来冲突的 集中爆发。处于冲突中的人物,会逐渐显露出他的真实面目,所以在矛盾冲突最激烈的时候,我们往往能 看到人物赤裸裸的本性。话剧《雷雨》的冲突集中而尖锐,人物的语言与人物的个性相一致,并表现出强 烈的动作性,推动着情节向前发展。 课本点击 雷雨(节选) 曹禺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 周朴园 (点着一支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侍萍)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 魯侍萍 (看着他)大概是的。 周朴园 (拿起看看)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鲁侍萍 嗯。 周朴园 (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吗? 鲁侍萍 (看着他)不知道,老爷。 周朴园 你是新来的下人? 鲁侍萍 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周朴园 你的女儿? 鲁侍萍 四凤是我的女儿。 周朴园 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 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 (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侍萍停)你——你贵姓? 鲁侍萍 我姓鲁。 周朴园 姓鲁。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 鲁侍萍 对了,我不是,我是江苏的。 周朴园 你好像有点无锡口音。 鲁侍萍 我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 …… 作者简介 曹禺(1910—1996 年),原名万家宝,字小石,杰出的现代剧作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 《原野》《北京人》。曹禺幼年丧母,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戏,故而从小便在心中播下了戏剧 的种子。1922 年,入读,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1928 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 年转入清华 大学西洋文学系,此间广泛涉猎戏剧作品,为其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3 年大学即将毕业时, 写下震惊文坛的处女作《雷雨》。这部话剧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被公认为是中国现 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曹禺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写作背景 《雷雨》是一部四幕悲剧,它所反映的大致是 1894 年到 1924 年这段时间的事。这个时期,地主兼 官僚资产阶级代表着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人民革命的浪潮前赴后继,无产阶级日益发展壮大, 最终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是当时无产阶级毕竟还处在幼年时期,广大的劳动人民依然 在豪绅的统治下呻吟,暂时处在无法挣脱的悲剧性命运之中。这个时代的“低气压”虽然是郁闷的,但却呼 唤着、预示着大雷雨的到来。曹禺将其对时代的敏锐感受结晶为深刻的哲理,由此透露出时代的精神。他 在谈到这部话剧时,曾说:“《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 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 ‘残忍。” 全文赏析 课文节选的这幕戏写的是相认戏,写得错综复杂,颇有新意:鲁侍萍和周朴园情侣之间,嘴里相认而 内心不认;周朴园和鲁大海父子之间,子不知父,父不认子;鲁侍萍和周萍母子之间,子不知母,母不认子; 周萍和鲁大海兄弟之间互相不知,无从相认。剧本不以铺设悬念见长,而是娴熟地运用吃惊、意外、发现 和突转等戏剧冲突技巧,使故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如第一场戏中,鲁侍萍到周家找女儿四凤,意外发现这里的主人就是三十年前对她始乱终弃的情人和 仇人周朴园,一时惊奇、悲伤、愤怒涌上心头,竟至于与周朴园在周公馆的客厅不期而遇。但是周朴园却 认不出眼前的这位老妇人就是三十年前的恋人梅侍萍,眼看故事即将到此为止,可鲁侍萍一个关窗的动作 给了周朴园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使周朴园感到“奇怪”,鲁侍萍的无锡口音也使他感到亲切,于是两人开 始套近乎,勾起了周朴园对往事的回忆。不过,饱经风霜的鲁侍萍以局外人的身份,从容地诉说着自己三 十多年来的悲惨遭遇,对周朴园进行试探。周朴园由疑惑而慌张,由慌张而恐惧,最后惊讶地发现站在面 前的正是自己日夜思念的旧恋人“梅小姐”。故事到此,人们本以为两位旧恋人重逢一定会有说不尽的甜言 蜜语,没料到剧情突转,周朴园撕下温情的面具,严厉追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这激起了 鲁侍萍的极大愤慨,怒不可遏地控诉了周朴园对她的迫害。周朴园见硬的不行,于是又搬出甜言蜜语来软 化鲁侍萍,善良的侍萍没能识破周朴园的伎俩,使他达成了目的,剧情又趋于平缓。这时,周朴园突然又 拿出金钱试图和鲁侍萍进行交易,两人又展开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全剧就是这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贯穿始终,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和观众。 学习札记 如何揣摩话剧潜台词 在话剧对白当中,说话者往往不会把自己的真实意图直白地表达出来,而是将其委婉地隐含在自己的 话语之中,让听者自己去体会和领悟。对白的真实意图就是所谓的潜台词。有潜台词的对白是理解人物的 关键之处,认真揣摩有助于领悟人物幽微的内心世界,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 1. 从人物表达的目的挖掘潜台词 同一句台词,表达的目的不一样,潜台词也就不一样。如鲁侍萍接过支票说了一声“谢谢你”,由后边 的形体动作“慢慢地撕碎支票”可以看出这句话是反语,它真正要表达的是:“感情的伤害必须用感情来抚平, 而你却提出用金錢来弥补,亏得你能想出这样的办法来。我恨你!” 2. 从人物最终的目的挖掘潜台词 人物为了达到最终目的,一般会采用迂回的手段,所以许多看似闲言碎语的啰唆话语其实都是角色实 现最终目的的敲门砖、垫脚石。因此,就要以最终目的为导引去考察人物所说的话的意图所在。如在“周 鲁相认”片段中,鲁侍萍控诉完自己的遭遇,“望着周朴园,眼泪要涌出”。很明显,她被周朴园感动了,认 定周朴园对自己的思念是真的,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正是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之下,她确立了让周朴园认出 自己的主意。在这种目的的指导下,看鲁侍萍的这几句对白,就很容易确定它们的潜台词了:“我就是侍 萍呀,我对你最隐私的物什记得一清二楚,除了我侍萍还有谁能做到这一点?昔日那段幸福时光我时时记 得。看着你惊讶的样子,我真的不忍心了,我就主动承认了吧。” 3. 从人物的言行不合理之处来挖掘潜台词 人物的对白与人物的行动或表情不一致,或者与事实不一致,都说明这句对白隐含着某种目的,找出 这个目的也就找到了对白的潜台词。如周朴园和他所说的这位姑娘曾是恋人关系,他却说“这个人跟我们 有点亲戚”,明显与事实不符。这是因为周朴园既想了解对方的消息又不想承担责任的心态在作祟。所以 他的潜台词是:“不能暴露我和她之间的关系,那样会损害我的名誉。如果我还想从对方口里知道她的消 息,怎么说呢?那就说我们是亲戚吧。” 03 悲剧命运 复杂内心 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当中,主人公哈 姆莱特具有高贵的理想,却不得不面对人性堕落、良知泯灭的黑暗现实。他为创建一个新世界,选择与这 个黑暗的世界同归于尽。哈姆莱特复仇的延宕包含着深刻的意蕴,值得大家去玩味和思考。 课本点击 哈姆莱特(节选) 莎士比亚 哈姆莱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 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 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 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 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 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 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 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 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 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 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且慢! 美丽的奥菲利娅!——女神,在你的祈祷之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 奥菲利娅 我的好殿下,您这许多天来贵体安好吗? 哈姆莱特 谢谢你,很好,很好,很好。 …… 作者简介 莎士比亚(1564—1616 年),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诗人,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 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1564 年 4 月 23 日,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 镇。1571—1579 年,进入斯特拉福文法学校读书。1587 年,开始演员生涯,并开始尝试写剧本。代表作 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仲夏夜之梦》《维尼 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历史剧《查理三世》《亨利四世》。 写作背景 16 世纪、17 世纪之交,英国正处在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是英国历史进程中的一 个巨大转折。詹姆斯一世继位以后,专制集权被进一步推行,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反抗遭到了残酷镇压。 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秩序,同时为 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莎士 比亚的创作正是对这个时代的现实的深刻反映。 《哈姆莱特》是借丹麦八世纪的历史反映 16 世纪末和 17 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当时的英国是一 个“颠倒混乱的时代”,而《哈姆莱特》正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剧中哈姆莱特与叔父克劳狄斯的斗争,象 征着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与封建王权代表的斗争。通过这一斗争,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同英国黑 暗的封建现实之间的矛盾,揭露了英国封建贵族地主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殊死 较量,批判了王权与封建邪恶势力的罪恶行径。 全文赏析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最有代表意义的作品,共五幕二十场,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对谋杀他的 父亲、骗娶他的母亲并篡夺了王位的叔父克劳狄斯进行复仇的故事。 在课本节选的这一场中,哈姆莱特单枪匹马地应对着整个朝廷君臣对他的考验,稍有不慎便会招来杀 身之祸。此时他的内心充满了忧郁,甚至想以死来逃离这个世界。但他的使命感和他对父亲灵魂的承诺促 使他去完成一个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炽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蒙上了灰色,他的内心充满着矛盾。这也 导致了他最终的悲剧命运。 为了更好地塑造哈姆莱特的形象,剧本充分发挥了独白和旁白的作用。每当剧情和人物性格发展到关 键时刻,剧本都会安排独白或旁白来表现主人公的思想矛盾,表现他的思考、他的认识、他的自责、他的 怀疑。另外,剧本的语言可谓丰富多彩。一是语言的高度形象化,特别善于运用比喻和隐喻;二是语言的 个性化,人物的语言符合其身份地位及其所处的情境,如哈姆萊特的语言有时富有哲理,有时则充满市井 俚语,因场合、心境不同而变化。 学习札记 如何分析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在舞台上,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是三位一体的关系。其中,心理处于主导地位,统领着语言 和表情动作。语言和表情动作的不同组合,揭示出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因此,分析人物内心世界可以采 用以下三个方法。 1.从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去推测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是人物心理的反映。如在《雷雨》中,鲁侍萍走到周萍的面前时,她的动作行为是 抽咽,见到分别三十年的儿子的激动让她失口说出“你是萍”,但她又立即意识到残酷的现实不允许母子相 认,尤其是儿子打人的表现让她极度失望,于是改口为“——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两个带破折号 的“凭”字表现出这种转变的艰难和痛苦。当周萍问“你是谁”时,强烈的母子亲情又让她说出“我是你的(妈)”, 但这个“妈”字还未出口,她又被拉回到现实中,改口为“你打的这个人的妈”。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巧 妙地结合,通过两句语言的转换,将鲁侍萍内心的痛苦与克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2.将人物的处境和人物的言行相结合来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 人物总需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完成一定的任务,实现一定的目标,对完成任务的方法的选择,体现着 人物的理智和情感,显示着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在《哈姆莱特》中,主人公哈姆莱特产生了复仇的延宕。 这种延宕反映出他复杂的内心世界。首先,心中那个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让他对现实产生了绝望,这使他 陷入重重的顾虑当中。其次,他感觉到任务的艰巨和复杂:不但要替父报仇,更要重整乾坤。完成这些任 务需要他周全的谋划和审慎的安排,更需要寻找合适的机会。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也由于这种延 宕而成为忧郁王子,以致牺牲了自己,酿成了悲剧。 3.特别关注人物的内心独白,它是人物袒露内心世界最直接的方式 在话剧中,独白是人物说给自己听的,是毫无隐晦地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袒露和梳理。所以通过人物的 独白,我们可以直接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哈姆莱特》当中,最经典的独白是“生存还是毁灭”这一段。 它直接袒露出哈姆莱特内心的矛盾:现实的黑暗和混乱完全打碎了他心中那个美好的人文主义梦想,他想 以死来逃避这个充满罪恶的世界,但他又相信死后会接受灵魂的审判。他因此犹豫彷徨,不知所措。 04 技法延伸 如何编写演出用的台本 台本是经过处理,补充适当内容后作为演出依据的剧本。它比剧本在内容上更加具体丰富,顾及演出 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具体的细节,是戏剧文本和舞台表演之间的中介,在实际的戏剧演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台本是在导演领导下集体讨论完成的,是演出团体全体成员智慧的结晶;它的编写贯穿从剧本分析到排练 演出的整个过程,并且随时根据获得的新认识对其进行补充完善,最终形成作为正式表演基础的定本。 大致来说,演出台本的编写需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 剧本定位和人物定位 剧本定位,即明确剧本的主旨思想和演员演出所要追求的总效果;人物定位,就是明确人物的气质个 性和思想情感。这是对剧本的整体把握和基本定位,它为全体的演职人员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共同的努力 方向。例如,《雷雨》的剧本定位可以是:①揭露旧中国封建家庭和资本主义家庭的罪恶;②表现人世间 难以把握的命运的残忍和强烈的宿命感。给周朴园这个人物的定位可以是:①处事严厉果决却又专断冷酷 的家长和资本家;②封建婚姻的受害者;③自以为能主宰命运实际却无可奈何的可怜虫。这样的剧本定位和 人物定位为全体演职人员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确立了明确的目标,从而凝聚起全体演职人员的智慧,齐心 协力地完成演出任务。 二、场景分析 所谓的场景,就是在相对连续的时空中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一段动作。一般来说,一个场景的地点是 不变的,并且剧情围绕一个具体矛盾展开。 例如,课文《雷雨(节选)》有两个场景,一是周朴园、鲁侍萍相认,二是鲁大海和周家的斗争。所 谓的场景分析就是要理清这两个场景的来龙去脉,明确它们在整个剧目中的位置和作用。例如对“周鲁相 认”这一场情景的分析可以是:①作为专制家长的周朴园,因为蘩漪拒绝喝药、拒绝让大夫看病又不按照 习惯送来新雨衣而生气之后,独自来到作为他精神港湾的“这间屋子”寻求情感的补偿,正是在这个时候恰 巧遇见了旧恋人鲁侍萍;②“周鲁相认”打乱了周朴园日常的生活状态,使他人生中的诸多矛盾面临着爆发的 危机,他感到潜在的危险,想尽快斩断他和鲁家的所有联系。 三、节拍分析 所谓的节拍,是包括几个“动作/反应”的只涉及一个小话题的一个戏剧片段,是场景里的最小的结构成 分。例如,下面的这个节拍片段: 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 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 (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侍萍停)你——你贵姓? 鲁侍萍 我姓鲁。 所谓的节拍分析,主要是弄清节拍中每一句话的心理基础以及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语 气语调,从而给演员的表演提供具体、细致的指导。因为人物的心理、表情动作和语言是以心理为统帅的 “三位一体”的关系,其中心理是隐秘的,是演员表现的目的所在,而表现的手段是表情动作和语言的结合。 表情动作和语言有“同一组合”(表情动作和语言一致)、“矛盾组合”(表情动作和语言相矛盾)和“两难组 合”(表情动作和语言既真实而又相互矛盾,表现左右为难的心态)三种情况,节拍分析就要指导演员通 过这三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来表现人物微妙而又隐匿的内心世界。 对于上面这一节拍的分析,示例如下: 鲁侍萍拿起自己的包袱准备出去。周朴园突然发现了另一件违反自己习惯的事情,就是窗户被人打开 了,于是问:“窗户谁叫打开的?”听到周朴园这么说,鲁侍萍心里闪现出他三十年前总要关窗户的习惯, 在这思绪中她缓缓地走向窗前,把窗门关好,再转身向中门走去。 周朴园回头看见窗门已关好,他想只有最贴身的佣人才知道这儿的规矩,而眼前这个陌生人怎么知道 要关窗门呢?她是谁?回过头看看鲁侍萍的背影,觉得这个人的举止有点眼熟,稍微停顿,然后叫住了她。 鲁侍萍停住,背对着周朴园,然后心情平静地说出自己的姓氏。 这一节拍的节奏比较缓慢,人物语气也较平静。鲁侍萍不想让周朴园认出自己来,她只想静静地离开 周家,结束这一次意外的相遇。 语气和语调也是节拍分析的重要一环,它需要我们仔细地考虑每一句话的言说目的和所包含的情感, 以指导演员用有声语言将其传达出来。例如: 鲁侍萍 (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 周朴园 侍萍。 鲁侍萍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周朴园 可是你—— “谢谢你”这三个字表现的是鲁侍萍对周朴园的冷酷反应的极度失望,其包含的情感和字面的意思是相 反的,所以语气是冰冷的,须一字一顿地说出,再配上慢慢撕支票的动作,努力将对周朴园的失望和痛恨 展现在这些言行中。周朴园呼喊“侍萍”,其中有对鲁侍萍伤害无法弥补的愧疚,也有对鲁侍萍任性而不接 受道歉的无奈,因此将“萍”字重读并拖长。“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这里将“苦”和“钱”重读, 构成对比性重音,突出二者的不平等,语气坚决,充满愤恨。对“可是你——”的处理,首先根据情境明确 人物要表达的意思,并补全未说出口的内容。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应该是“可是你叫我怎样才能弥补我的罪 过,让我更心安”,表演时语气中应带有急躁和无奈,同时把“你”字重读并拖长,直到被争吵声打断。 四、舞台设计、灯光、音效、音乐安排 舞台设计、灯光、音效、音乐是舞台表演的重要的辅助手段,安排得好的话既能够使演员沉浸在情景 之中,诱发恰当的情感,展开动情的表演,又能够使观众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剧情,移情于人物,和人物休 戚与共,接受藝术的熏陶。 舞台设计既要尊重原著的舞台说明,同时又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适当的调整,使其既符合原著,又有 利于演员的表演。巧妙地使用灯光可以营造氛围,如《雷雨》中“鲁贵说鬼”一场,可以采用暗绿的灯光, 以增加恐怖的气氛;蘩漪雨夜跟随周萍到鲁家,在窗外现身,可用闪电的强烈白光,让其鬼魅般的身影一 闪而过,来凸显她对两个家庭所造成的危险。音效的使用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鬼屋”中开门的声音、 隐隐不断的雷雨声,这些起特殊作用的音效应该加以强化。音乐能起到良好的渲染气氛的作用,音乐的节 奏和剧情的节奏要一致,这样才能对剧情的气氛和人物的情感进行有效的烘托。 05 写作示范 课本原题 从本单元的《雷雨》选段和《哈姆莱特》选段中任选其一,参考深入研读剧本、集体讨论形成演出本、 进行排演准备演出三个步骤,在班上组织演出。正式演出后,全班同学进行评议,请担任导演、演员的同 学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评议总结之后,每名同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可以说说对所排演的剧本的 理解,也可以记录自己的观剧心得,还可以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有多种选择的作文题目,可写的内容很多,在写作时首先要做的就是选定写作对象。不管是 选择《雷雨》选段还是《哈姆莱特》选段,都要熟读剧本、认真观看演出,掌握剧本和演出的主要内容。 其次,要有感而发,切忌泛泛而谈,不着边际。如写对所排演剧本的理解,就要紧扣剧本对某个具体内容 进行具体分析;如记录观剧心得,也要根据剧本和演出来说透、写足。当然,可能有不少同学会选择分析 剧中的人物形象,需要注意的是应分清主次、轻重。分析时,可以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 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也可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还可以从分析剧本的主题入手,揣 摩作者的创作意图,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佳作示例 从快乐王子到悲剧主人公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 邵天玏 《哈姆莱特》位列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被誉为莎翁戏剧王冠上最璀璨的一颗钻石。 哈姆莱特是丹麦王子,他身上洋溢着人文主义理想,对爱情、友谊,乃至人生都抱有美好乐观的信念。 他认为,“负载万物的大地”是“一座美好的框架”,是“覆盖众生的苍穹”,是“一顶壮丽的帐幕”。对人类,他 赞颂道:“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 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时的他, 俨然是一位生活在“美好的花园”里的“快乐的王子”。 可是面对突然降临的父死母嫁、王位被篡夺的严酷现实,哈姆莱特深受打击,痛苦和忧虑使他成了一 个“忧郁的王子”。剧本从一开始,世界便已“颠倒混乱”。 哈姆莱特的叔叔克劳狄斯以卑鄙的手段杀死兄长, 夺取王位,霸占嫂嫂,还试图以奸诈的手段置哈姆莱特于死地。 在这个情欲放纵的世界里,上帝失落了,而魔鬼却活着,世界变成了“冷酷的人间”,变成了“颠倒混乱” 的荒原。在昔日理想被击碎的情况下,哈姆莱特终于看清了他所面对的时代真相,他对世界的看法有了根 本性的改变。由眼之所见到心之所思,由现实的残酷到人心的黑暗,由他人的恶到自身的恶,哈姆莱特毫 无退路。迷惘、焦虑、惶惶不安的情绪和心态,笼罩在他复仇的过程中,这也就造成了他行动上的犹豫和 延宕。 不可否认,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代表。他是王子,本是个正直、乐观、有理想 的青年,按照传统,是王权理所当然的继承者。但是,他的美好前途被颠倒了的时代颠覆了。由于他所生 活的时代是一个封建势力还很强大的时代,他的敌人又是一個无比奸诈、善于笼络臣下的国王;而他自己, 一个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既不相信暴力,又不相信群众,当不满的人民已经被雷欧提斯煸动起来反抗暴 君的时候,他仍旧把艰巨的反抗事业当作只能由他一个人来完成的任务。他孤军奋战,最终抱恨死去。 哈姆莱特的悲剧是人文主义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在剧中,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的经历和眼光,为 我们揭露和批判了英国和欧洲的社会现实,流露出对理性、秩序和新的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呼唤。 点评 文章抓住了人物形象分析中的灵魂接触点——性格分析。作者把所分析的人物置于时代背景之下, 先肯定哈姆莱特的理想是人文的世界,继而挖掘出他复仇的根源,然后指出人物形象的意义和影响。文章 抓住要点层层深入分析,逻辑性强,分析透彻,是一篇典范的人物形象分析佳作,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