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59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59ppt

ID:702881

大小:2

页数:59页

时间:2021-05-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回忆春秋以来儒家思想发展过程 汉代以后,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两汉 隋唐 三国两晋南北朝 宋元明 五代十国 第三课 宋明理学 课标内容: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 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背景 三教合一 产生 程朱理学 发展 陆王心学 影响 宏观把握脉络 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发展(宋明理学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2、儒、佛、道三家相互影响和融合 3、 儒家学者的探索和思考,儒学体系的更新。 ①.三教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 ②.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 ★ 福建泉州老君岩 道教圣地武当山 东汉末期,道 教开始主要在受 苦受难的民众中 流行,太平道和 五斗米道是道教 最早的表现形式。 ★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 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 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 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 释氏趺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 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 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图》(清·丁云鹏),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政恶多门久矣……三教(儒、佛、道) 于是乎可一矣。 ——隋·王通《中说·问易 篇》 ★ 佛道盛行的缩影 ──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自幼饱读儒家经书。 后一度信奉道教,经常屈驾拜 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时人 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 梁武帝又舍道事佛,随着“舍 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 家,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 高潮。 梁武帝 ★ 宋朝理学的产生 ①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 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 ②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 政;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 且职务并不低。 ③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 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 时尚。 (具体时代背景)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道、佛 儒(根本) (目的) 实质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 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 在宋代,儒家结合佛、道 两教思想,确立起来以“理” 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 体系,被称为“理学”,它是 儒学新的表现形式。 “北宋五子” 主要成就 地位及影响 周敦颐 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为“理”生万 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是理学的开 创者。他们 将忠、孝、 节、义提升 到“天理”的 高度,形成 一整套囊括 天人的严密 体系,又称 新儒学。 邵雍 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为理学的建 立开辟了道路。 张载 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 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开创了理学 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 代表,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 程颢、程颐 兄弟合称“二 程”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 “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仁者就是“孔颜之 乐”。 北宋五子------理学的创立 三、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 1、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朱熹 (2)主要思想观点 ①理 ,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宇宙观) ②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认识论) (3)主要理论著作: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4)统治地位的确立:明初 意义: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③“存天理,灭人欲”(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道德观) ★ “理” v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万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 遍原则,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理一分殊” v 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 上就是人性,将个人、社会、宇宙联系起来。 例如:妇女的贞节观念 ★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 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 阙了一物道理。 —— 《朱子语类》 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 识。《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 后知至。”朱熹把格物致知看做是把握理的 途径。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 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通 明理。清末兴办新式学堂,“格致”成为对声 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部门的统称。 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v 元朝曾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 考试的内容。 v 明成祖亲自主持编纂了以程朱理学为规范的 《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等 书,作为官定读本和朝廷科举考试的准绳, 程朱理学发展到鼎盛阶段,确立了在思想界 的统治地位。 ★ 朱熹 1. 理论来源: 2.主张和成就: (1)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 孟 (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 年之久。 (3)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3.地位和影响: ★ 程 朱 理 学 “理”是世界的本原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存天理,灭人欲”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程颐(1033-1107) 世称伊川先生 朱熹(1130-1200) 理学集大成者 程颢 (1032-1085) 河南洛阳人,世 称明道先生。 ③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 ,把知识、道德和天理 联系起来 ——把握“理”的方法,接触、探究万事万物才能明 “理” (2)朱熹 ①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 高境界;(“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 身上就是人性。) ②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 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存天理,灭人欲”。 (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发生冲突时) ③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 是求科学之真。 地位 —宋朝理学集大成者,孔孟后古代最重要的 儒学思想家 著作 —《四书章句集注》 主张: 2、陆王心学(发展) (2)代表人物 南宋:陆九渊 明朝:王守仁 (1)特征 指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理 学。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 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 (2)获取“理”的方法:     “发明本心” (1)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陆王心学 (3)主要思想主张 1.陆九渊的主要思想 心外无物 (1)“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2)获取“理”的方法:克服私欲,回复 良知 请思考:王守仁认为怎样可以成为圣人? 2.王守仁心学的主要内容: 观察视角一:谁可成圣人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 “满街人都是圣人。” 陆 王 心 学 陆 九 渊 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②求“理”的方法 ----发明本心 内 心反省 ③反对“格物致知” 王守仁 (阳明心学) (明代) ①思想核心:“致良知” ②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 ◆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 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 陆九渊,江西金溪人,曾 在江西象山讲学,人称象 山先生。南宋思想家,心 学开创者。 王守仁,浙江余姚人, 曾在阳明洞筑室,世 称阳明先生。明代思 想家。 宋明理学代表人物 陆 九 渊 王 阳 明 程 颐 朱 熹 程 颢 (北宋人,兄弟俩) 理学开创者 南宋人 明朝人 心学集大成者 程朱理学代表人物 陆 王 心 学 代 表 人 物 南宋人 理学集大成者 心学开创者 程 颢 程 颐 朱熹 陆 九 渊 王 守 仁 孔孟儒学乃中华传统文 化的渊源和启蒙,至程朱 理学才使中国哲学形成世 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体系。 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 的里程碑。 《赏花》 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程说:“天生的。” 朱子说:“对,天生的。” 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 美丽的。” 世界本原 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认为本心是“理”。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父子关系》 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安 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 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能 有忤逆之念,这就是孝。” 阳明说:“孝顺自己老爸是应该的,人本来就有孝心, 但,我们对别人的老爸也要孝,这才是真正的孝。” 道德修养 同:都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决定的; 人们要提高道德修养,不要偏离天理 。 异:对人们道德修养的要求和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不同之处? 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 影响。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 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 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 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3、哲学范畴不同: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 而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 如何评价 宋明理学?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2、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 们的自然欲求。 3、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如: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在政治生活、文化教 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深远。 理学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 治的新儒学。 1、实质: 进行一场课堂讨 论,谈谈对宋明理学 的评价。作为一种流 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 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 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 和不正确的?可以各 抒己见。 小结 三教合一 三教并立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1、“理”是世界的本 原 2、 “格物致知” 1、陆九渊 2、王守仁 3、 存天理,灭人欲 致良知 强调人的主动作用 心即理 发明本心 巩固练习 1、程朱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 A、孔子、孟子、荀子 B、程颢、程颐、朱熹 C、陆九渊、王守仁、李贽 D、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2、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 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 理”主要是指: A、世界万物的本原 B、社会发展的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人的情感、感受 3、宋明理学的建立: A、力图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能继承孔孟正宗和 治理国家。 B、一开始就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 C、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毫无积极 作用可言。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当完全肯定。 4、不符合陆王心学特点的说法是: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发明本心”以求理 C、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D、理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 5、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 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6、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 原因是: A、统治者反对儒学 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C、佛教占统治地位 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 少楼台烟雨中”反映了: A、儒学的兴盛 B、三教并立的局面形成 C、宗教的盛行 D、儒学发展面临的危机 8、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分歧在于: A、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 B、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 C、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 D、强调三纲五常 9、“此心此理,我固有之, 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 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这种说法符合谁的思想: A、老子 B、朱熹 C、陆九渊 D、程颢 10、(08广东历史)清 风吹动旗幡,一人说 是风动,一人说是幡 动。禅宗六祖慧能说,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而是两位心动。在世 界的本原问题上,与 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 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D 11、 (07汕头一模)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 潮 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 C.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 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 定性影响 A 12、宋代理学大师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 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此理 解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当时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B.体现了理学家们关注国计民生的价值取向 C.说明理学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D.说明理学在当时有利于维护社会政局的稳定 C 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朱熹 你认为朱熹这句话有道理吗? 为什么? 答案提示 答案一:有道理。动物只有生存的本能,而人是 有思维能力的高级动物,能够通过一定的伦理 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建立合理的社会规范 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保证人类社会能够稳定 地、有秩序地向前发展。 答案二:没道理。朱熹提出的“五伦”观念是为了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它是旧有的封建的伦理道 德,是适应旧有的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是束 缚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 课外知识拓展:鹅湖之会 v 鹅湖之会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辩论,在朱熹和陆九渊兄弟之 间展开,因发生在鹅湖寺,故城“鹅湖之会”。 v 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吕祖谦因鉴于朱熹、陆九渊两 派学说论点不同,常引起争论,故而发起约会,邀请朱、陆两家 集会于鹅湖寺。当时,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皆应邀赴约。 在这里,发生了朱、陆两派学说的第一次面对面的激烈争论。争 论的焦点是关于认识论的问题。朱熹主张“泛观博览,而后为之 约”;陆九渊则主张“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这就 是朱、陆两派的分歧点。朱熹认为陆学太简易;陆九渊则认为朱 学太支离。这次争论,就是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 v 争论的实质,都是为了互争正宗教主地位。但是,这次“鹅 湖之会”并没有解决他们两派学说之间的分歧,故以后还有更加 激烈的关于世界观问题的争论。尽管如此,“鹅湖之会”对当时 学术界却有很大的影响;鹅湖书院之所以能几百年来永留胜迹, 誉满江南,正与朱、陆诸子的“鹅湖之会”有关。 了解:“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的困境: (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 原因:①佛教传播; ②道教在民间的兴起;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白马寺创建于 东汉时期,是佛教 传入我国后第一座 由官府建造的寺院, 所以历来被尊为中 国佛教的“祖庭” 和“释源”,有 “中国第一古刹” 之称。 白马寺(河南洛阳) 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信徒众多,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 儒道佛三教之间在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滲透。到唐宋时 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 生活的各个领域。 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南北长约1公 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 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 江 南 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反映了 什么现象? 宗教的兴盛 1.佛教和道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2.二者之间有着什么明显的不同和相同? 3.为什么这两种宗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迅速传播? 4.这种现象对中国的文化格局会产生什么影响? 【问题分析】                 1、佛教主要讲求因果报应、生死轮回;道教讲求修炼养生、长生不老。 2、佛教把希望寄托在来生,而道教则希望这一辈子永远延续下去。他们 的相同之处是都对现实生活不太关注。 3、国家分裂、战乱不休,人民生活动荡不安,需要从宗教中寻找心理安 慰。佛道的传播不仅顺应了普通人的心理需求,也满足了统治者的需要。 4、儒家思想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冲击。 《三教图》(清·丁 云鹏),现藏于北京 故宫博物院。 图中的三教是:__、____、____ 三个人分别是:_____、______、 _________ 儒 佛道 孔子 老子 释迦牟尼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2、儒学复兴运动 ——奠定了理学兴起的基础 唐代中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主张,李翱提出必 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孔子之道。 3、北宋大规模的儒学复兴运动: 原因: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的鼓励。 基本主张: 1、推崇《春秋》中的“尊王攘夷”之旨,批评唐代政治。 2、要巩固中央集权,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唐为鉴, 复兴儒学。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