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选修一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ID:702124

大小:1.92 MB

页数:36页

时间:2021-05-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每个肽链环绕一个亚铁血红素基团, 此基团可携带一分子氧或一分子二 氧化碳,血红蛋白因含有血红素而 呈红色。 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发生变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 破坏。 大多数凝胶是由多糖类化合物(如葡聚糖或 琼脂糖)构成的多孔小球体,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 根据被分离物质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 小,利用具有网状结构的凝胶的分子筛作用,来进行 分离。 在一定的范围内,凡是能够抵制外加少量强 酸或强碱的影响使原来溶液PH值基本保持不变的混 合溶液。 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值的影响, 维持PH基本不变。 通常由1-2 种缓冲剂溶解于水 中配制而成。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 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 磷酸缓冲液 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①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多肽、 核酸等都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 这些基团会带上正电或负电。②在电场的作用 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 电极移动。③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 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 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 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 1、在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时常用十二烷基硫酸 钠(SDS)—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聚丙稀酰胺凝 胶是由单体丙烯酰胺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 烯酰胺在引发剂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聚合交联成的 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凝胶。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形成交联) 丙烯酰胺和交联剂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交联共聚反应 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 (一)蛋白质提取和分离步骤 (二)操作过程 本课题可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 动物的血液来分离血红蛋白。 去除杂蛋白,以利于后续血红蛋白的 分离纯化,洗涤次数不可过少。 1、采集血样。2、低速短时间离心 (速度越高和时间越长,会使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等一 同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3、吸取血浆:上层透明 的黄色血浆。4、盐水洗涤:用五倍体积的质量分数为 0.9%的氯化钠溶液洗涤。5、低速离心(低速短时间) 6、重复4、5步骤三次,直至上清液中已没有黄色,表 明洗涤干净。 加蒸馏水到原血液体积,再加 40%体积的甲苯 ,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10 分钟(加速细胞破裂),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装配好的凝胶柱 让血红蛋白处在稳定的pH范围内,维持结构和功能。 血红蛋白是有色蛋白,因此在凝胶色谱分离时可以通过观察 颜色来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收集洗脱液。这使血红蛋白的分离过程 非常直观,大大简化了实验操作。 2、你装填的凝胶色谱柱是否有气泡产生?你的色谱 柱装填得成功吗?你是如何判断的? 由于凝胶是一种半透明的介质,因此可以在凝胶柱旁放一支 与凝胶柱垂直的日光灯,检查凝胶是否装填得均匀。此外,还可 以加入大分子的有色物质,例如蓝色葡聚糖—2000或红色葡聚糖, 观察色带移动的情况。如果色带均匀、狭窄、平整,说明凝胶色 谱柱的性能良好。如果色谱柱出现纹路或是气泡,轻轻敲打柱体 以消除气泡,消除不了时要重新装柱。 如果凝胶色谱柱装填得很成功、分离操作也正确的 话,能清楚地看到血红蛋白的红色区带均匀、狭窄、平整,随 着洗脱液缓慢流出;如果红色区带歪曲、散乱、变宽,说明分 离的效果不好,这与凝胶色谱柱的装填有关。 1.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的原理是怎样的? 2.什么是缓冲溶液?它的作用是什么? 3.电泳的作用及其原理是什么? 4.你能描述血红蛋白分离的完整过程吗? 5.与其他真核细胞相比,红细胞有什么特点?这一特点对你进行 蛋白质的分离有什么意义? 旁栏思考:你能从凝胶色谱的分离原理分析为什 么凝胶的装填要紧密、均匀吗? 答:凝胶实际上是一些微小的多孔球体,小球体内部 有许多贯穿的通道。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分子 不能进入凝胶颗粒内部,只能分布在颗粒之间,通过 的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 白质分子比较容易进入凝胶内的通道,通过的路程较 长,移动速度较慢。因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 的蛋白质先流出,相对分子质量中等的分子后流出,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分子最后流出,从而使各种相对 分子质量不同的分子得以分离。如果凝胶装填得不够 紧密、均匀,就会在色谱柱内形成无效的空隙,使本 该进入凝胶内部的样品分子从这些空隙中通过,搅乱 洗脱液的流动次序,影响分离的效果。 血红蛋白是有色蛋白,因此在 凝胶色谱分离时可以通过观察颜色 来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收集洗脱液。 这使血红蛋白的分离过程非常直观, 大大简化了实验操作。 练习巩固 1、随着人类跨入蛋白质组时代,对蛋 白质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深入,首先要 做的一步是: A 弄清各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B 弄清各种蛋白质的功能。 C 弄清各种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D 获得高纯度的蛋白质。 2、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过程中, 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行程大于 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 B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行程小于 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 C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行程等于 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 D 二者根本无法比较。 3、使用SDS-聚丙烯酰胺电泳过程中,不 同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 A 电荷的多少 B 分子的大小 C 肽链的多少 D 分子形状的差异 4、在采血容器中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 A 调节pH B 维持红细胞的能量供应 C 防止微生物生长 D 防止血液凝固 5、一分子血红蛋白最多可携带的 O2分子数 和CO2分子数分别是 A 4、2 B 4、4 C 2、1 D、1、1 6、记住样品处理中的血红蛋白溶液离心后 分层顺序自上而下是: 有机溶剂-----脂类物质-----血红蛋白溶液----- -红细胞破碎物沉淀。 教学反馈 1.凝胶色谱法是根据( )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A分子的大小 B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C带电荷的多少 D溶解度 2.缓冲液的作用是:在一定范围内,抵制外界的影响来 维持( )基本不变。 A温度 B pH C渗透压 D氧气浓度 3.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着与其所带电荷 ( )的电极移动。 A相同 B相反 C相对 D相向 4. 哺乳动物和人的成熟的红细胞中的( )与氧气的 运输有关。 A血红蛋白 B肌红蛋白 C肌动蛋白 D肌球蛋白 B B B A 5.血液由血浆和各种血细胞组成,其中( ) 的含量最多。 A白细胞 B血小板 C红细胞 D淋巴细胞 6.为防止血液凝固,在采血容器中要预先加入抗 凝血剂( )。 A. NaCl B.甲苯 C.蒸馏水 D.柠檬酸钠 7.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离心后, 可以明显看到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 其中第3层是( ) A无色透明的甲苯层 B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 C血红蛋白的水溶液 D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 C D C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