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课练:第二单元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新教材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 修 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课练:第二单元第 7 课近代以来中国 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一、单选题 1.1912 年 7 月,北洋政府公布了《文官任用法草案》,确定官员任用资格主要有两项,第 一是考试,第二是经历,“考试者所以决其将来,经历者所以重其既往,二者皆不可偏废”。 这表明北洋政府 A.避免了徇私舞弊 B.民主政治的确立 C.摆脱了封建束缚 D.选拔官员考试和资历并重 2.民国时期文官考试时,“试卷之弥封、弥封号册之固封保管、试题之交出及发给、试卷 之点收及封送、弥封之拆去及对号、应试人总成绩之审查、及格人员之榜示公布”,都要在 监试委员监视之下进行。这一举措 A.强化了监察权力 B.有利于公平公正 C.提高了官员素质 D.杜绝了腐败行为 3.1931 年国民政府的第一次高等考试,学习西方文官制度,在考试内容上是新的,而在其 他方面采取了古代科举的一些方法,最明显的是此次考试采用扃(jiōng)闱制。全体典试 委员宣誓就职后,即进入考场,并立即关闭大门,贴上封条,从此断绝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直到考试结果出来发榜以后,才撕下封条,恢复“自由”。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考试流于形式无法体现选拔性 B.科举制还依然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 C.用传统选拔人才的方法选拔现代人才 D.此次考试可谓中西结合,力求公平公正 4.北洋政府从 1912 年建立时就开始制定各种文官管理法规,到 1921 年止,中国已初步形 成了近代化的文官管理法规、法令体系。但北洋政府时期文官制度的实际施行范围主要限于 中央政府,“当时北京政府命令是不出都门的”,有实力的地方军阀往往自行委任官吏。这 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战乱频繁 B.当时中国处于军阀割据混战状态 C.北洋政府的统治范围有限 D.当时中国的文官制度体系没有形成 5.关于文官制度,在从 1912 年到 1916 年延续了五年之久的时间里,袁世凯政府颁布的有 关法令较多,也较全面,从中央到地方均有具体的法规出台,对每一种官员的任用、惩戒、 恤金、考试、保障、待遇都有具体规定。这说明袁世凯统治时期 A.文官制度完全取代封建官僚体系 B.比较重视各方面法律制度建设 C.最终完成废除封建官僚制度的任务 D.基本建立了文官制度体系 6.1949 年前,“干部”指在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及革命团体中担负一定领导责任 的人员,以及在共产党领导的各级政府中担任一定公职的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干 部”含义变化不大,主要指中国共产党组织、国家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国营企 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由此可以看出“干部”这一概念( ) A.过于笼统,缺乏科学分类 B.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产物 C.使干部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D.是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产物 7.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 刻的变化。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对政府管理尤其是政府人事管理提出了全新的 要求,急切地要求改革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相适应的新 型人事制度。这表明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形成 A.是改革开放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政治体制改革开始的标志 C.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D.有利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完善 8.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决定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改变 权力过分集中的状况,要求在坚持革命化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各级领导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 和专业化。党的十二大上,“四化”方针被写入了党章。这些政策 A.构建了统一领导的干部制度 B.完善了国家公务员制度 C.保障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削弱了党管干部的原则 9.下列有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 ②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 ③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④禁绝了任用私人的现象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关于当代中国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表述,下列正确的是 ①干部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 ③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 ④公务员制度的实行,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下表为《1901—1905 年清末新政措施一览表(部分)》。据此可以推知,清末新政 A.对官制进行改革 B.对选官制度的改革 C.注重留学生教育 D.成为洋人的朝廷 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 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关键要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 制度”。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A.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 B.国家直接从各项工作的积极分子中选拔人 才 C.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迅速展开 D.我国干部录用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轨道 13.京师同文馆中学生的升迁制度为“大考绩优,可授七、八、九品官。在馆绩优学生,固 有随时派充总署翻译,或赴有关街门差委,或分赴各省任职,或随使出洋,或担任教职,出 路不一而定,其七品官大考两次,可以投为主事”。据此可知当时 A.官员选拔与成绩挂钩 B.现代文官制度正式确立 C.京师同文馆挽救了清朝统治危机 D.科举考试选官制度废除 14.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湖南军阀何键(湖南醴陵人)选人是“非醴勿听,非醴勿用”,阎 锡山(山西五台人)则是“学会五台话,就把洋刀挎”。这体现了 A.文官选任制度的随意性 B.军阀用人无视选任制度 C.宗法观念对中国的影响 D.国民政府没有统一全国 15.如图为“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证书上写着“卓士闳,年五十岁,男性。浙 江省奉化县公民,应甲等公职候选人考试,经检核及格依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第十条之规 定,合行发给及格证书,此证。”落款为“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二月”,并加盖各类印章。由 此可知 A.当时公务员的选拔有法可依 B.国民政府任用私人现象禁绝 C.北洋政府禁止女子参加考试 D.北洋政府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鉴于政党分赃制带来行政动荡、效率低下、腐败盛行,1883 年美国国会颁布 《彭德尔顿法》,正式建立了以考绩制为核心的常任文官制度。该法规定:通过考试录用的 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文官在政治上须保持中立,不得提供政治捐款;不受 党派控制的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的考核。经过多年探索,美国文官考核管理制度不断完 善,确立了职责一致、奖惩结合、公平对待的考核原则,强化对执职知识、工作速度、创造 力、协调力等进行全面的考核,推进考核实施主体多元化等。 ——摘编自王锦瑭《美国文官制的改革》等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采用公务员制度。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了考试的具 体办法和操作规程。考试分为普通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高等考试,甄拔各项荐任职 公务员,分为三试,第一试科目为国文、本国史地、国民党党义;第二试为专业科目;第三 试为面试和成绩审查。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1931 年 6 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惩戒法》和《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组织法》,但是得不到严格执 行。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不得不指出,“多年来官僚主义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 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阅读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选官制度与美国文官制度的不同点,并简 要评述南京国民政府的选官制度。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 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 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 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 ——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 材料二 1928 年 12 月,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随着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 员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考绩法》《公务员惩戒法》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公务 员制度逐渐形成和完备。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 材料三 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包括考选制度和铨叙(旧时一种叙官制度,按资 历或劳绩核定官职的授予或升迁)制度两大部分,由考试院具体负责管理公务员的考试、任 用和铨叙(审查考核)。……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 党”,“与党无深切关系,特非所宜,突出党性”。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 材料四 以 1994 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 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 20 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 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 20 世纪初期中国选官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的显著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制度的意义。 18. 1895 年甲午战争失败,刚被赐进士出身的康有为,痛斥科举使国人闭塞愚盲。 过去闭关自守,愚弄国之百姓,尚可天下太平;如今海道大开,万国交通,竞逐富强,生死 存亡之时,再以科举闭塞民智、窒息人才,亡国灭种,则指日可待。科举积陋已久,变科举、 倡新学、开民智、求人才,在当时已有共识。庚子之乱后,清廷变法新政,封疆大吏张之洞 等要求变通科举。终于到光绪三十一年,由直隶总督袁世凯主稿,请立废科举。待最后一根 稻草压断了骆驼的脊背后,皇上只得诏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 科考试,亦即停止。” 1905 年废除科举,科场改做学堂,各地新学堂数以每年一万所左右的速度增加。到辛 亥革命前,全国已有六万多所新式学堂,学生数将近两百万。新学堂培养了现代中国知识分 子,他们接受启蒙思想,崇尚科学民主,掌握了现代知识与思维方法。新式文人学习各种现 代科学知识与技术,接受科学进步、民主自由新思想。这些思想无不冲击着传统儒家的观念 与价值。但科举制度废除后,传统文人感到无所适从,废除科举与传统文人的失落,使儒家 主体的传统文化失去其制度与个人的保证,最终导致传统文化的危机。 ——摘编自周宁《蓦然回首:废除科举百年祭》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废除科举制度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1.D2.B3.D4.B5.D6.A7.A8.C9.D10.D11.A12.C13.A14.B15.A 16.不同:突出了公务员考试种类和形式的多样化;考试内容政党色彩深厚(或服从于国民 党统治);考核上流于形式,没有严格执行。 评述:受西方文明的影响,逐步法制化;初步建立了公务员体系,有利于人才选拔;有利于 维护国民党的统治;社会动荡,法令无法严格执行,腐败现象严重。 17.(1)历史背景:清政府统治的危机;科举制无法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新式学堂的出现; 留学潮的出现;民国政治的发展。 (2)特点:通过法律手段确立。 (3)评价: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国家机构的正常运作;强调资历和劳绩,有利于调 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但突出党性为一党专政提供了方便之门。 (4)意义:推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利于干部制度的年轻化和专 业化;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8.(1)原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严重;(2 分)科举制度落后、闭塞,不能选拨出适应 近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2 分)清末新政的推动;(1 分)袁世凯等人的努力。(1 分) (2)评价:积极方面:建立了新式学堂,培养了许多适应近代化需要的新式人才,有力推 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3 分)传播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冲击了儒家传统观念,促进了 人们思想的解放。(3 分) 消极方面:造成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理失落和不安;导致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政治的一度不 稳;传统文化一度遭到冲击。(3 分)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