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课练:第三单元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新教材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 修 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课练:第三单元第 10 课当代中国的 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单选题 1.1954〜1956 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但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 1964 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并没有颁布施行;世纪 80 年代,随着改革开 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2017 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出争取 2020 年形成统一的民 法典。这一发展历程说明,《民法典》制定受制于 A.政治运动 B.经济条件 C.法制观念 D.国际形势 2.如图为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法规数目图表。从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 A.我国恢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我国实行基层民主选举 C.我国法律体系更加完备 D.我国走上依法治国道路 3.1978 年至 1992 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 230 多部。其中主要包括 1982 年《宪 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A.为社会主义民主初步建立奠定法律基础 B.是认真吸取文化大革命历史教训的结果 C.说明我国进入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 D.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完善 4.自 1979 年 9 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来,人民群众创造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精 神文明创建活动。例如“五讲四美三热爱”、全民文明礼貌月、“五个一工程”、创建文明 城市、创建文明村镇等活动。这些活动 A.提高了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B.同人民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 C.改善了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D.与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相互促进 5.有学者认为,1954 年宪法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用根本法的形式,将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固定下来,为整个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根本法上的依据。这说明该宪法 A.立足于过渡时期的历史实际 B.做到本土性和国际性的统一 C.奠定了新型国家的基本框架 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6.新中国成立初,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其中不包括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7.“铁人精神”是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它包括“宁可少活 20年,拼命也要拿 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等诸多 内涵。“铁人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大生产运动 B.社会主义改造 C.社会主义全面建设 D.“大跃进” 8.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七编、1260 条,包 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 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里程碑意义。编纂该法典的出发点是( ) A.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B.实现法律制度与国际接轨 C.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构建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 9.如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在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 事件时,着力于 A.加强政治制度建设 B.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C.探索民主管理机制 D.完善相关法制体系 10.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随后 一系列法律、法令相继出台。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 时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 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 A.表明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 B.完善了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 C.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 11.“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选项中①②③对应正确的是 A.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①新中国成立后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①三大战役胜利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2.2020 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 美“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爱心口 罩、爱心蔬菜、爱心药物等,无数个暖人心房的“小举动”,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 可知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 B.我国注重以德治国 C.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 D.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 13.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这一 系列时代精神的凝结说明了 A.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C.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 D.“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 14. 彭真在 1982 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中说,要“从政治上 和组织上保证全体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要“从法律上和事实上,保 证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真实的自由和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开启了人民民主的新纪元 B.旨在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C.巩固了拨乱反正工作的政治成果 D.实现了国家政治路线的历史转折 15.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 30 年我 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 30 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没有前 30 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 30 年的民主增量。下列内容属于“民主增量”的有 ①1954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二、材料分析题 16.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 19世纪末。1902年光绪 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 编纂方法,于 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 材料二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 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 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 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 济社会条件”。 材料三 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 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 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 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 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 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 3 月 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 2020年形 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唐高祖李渊对于开唐功臣,按照功劳大小,给予一次或两次不等的“免死”资 格。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定爵制九等,各封爵还授给世袭的永业田。唐代还为唐朝立 下大功之人和对唐朝统治具有重大意义之人,进行赐姓,希望被赐姓者感恩图报、尽忠职守, 成为唐朝的中流砥柱。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下诏,命令为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与魏徵 等二十四名功臣画像并作题记,将画作保存在凌烟阁内,作为对功臣的表彰。“旌表”,就 是由朝廷对孝悌节义者进行表彰,在其住所或家乡设立建筑等形式进行宣扬,甚至将相关事 迹报送给史馆,载入国史。 ——编自《新唐书》等 材料二 国家荣誉制度作为一项体现尊重生命、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和尊重 创造的精神价值的国家奖励制度,一方面是实现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制度保证,另 一方面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彰显。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两次会议提出建 立国家荣誉制度。2015 年 12 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的通过,对我国国家荣誉制 度的基本原则、制度体系、制度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规定。到目前,我国主要国家荣誉称号和 政府奖励的种类有:军事类的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等;经济类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 进工作者等;科技类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此外还有武警类、文艺类、 教育、体育、文学、医学类等。2007 年开始评选“全国道德模范”。经地方和各系统的推 荐后,利用媒体和网络广泛宣传候选人的主要事迹,然后按社会公众、万名公众代表和评选 委员会投票支持率分别占 30%、30%和 40%的权重相加,得出每位候选人的总支持率,最后评 选出获奖名单。 ——摘编自彭怀祖《我国国家荣誉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荣誉制度的执政理念并分析其实施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国家荣誉制度建设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的现 实价值。 三、论述题 18.20 世纪 60 年代初,雷峰在日记中写道:“青春,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 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 简介 张秉贵 (1918--1987) 20 世纪 50 年代初,作为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在平 凡的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 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1979 年,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 模范”称号 王进喜 (1923--1970) 1938 年,15 岁的王进喜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玉门石 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 1205 钻井队队长等。他率领 1205 钻井队艰苦创业, 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 10 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成为中国工业 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1977 年,他考入了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毕业后 留校任教。 黄大年 (1958-2017) 1992 年,他被选送至英国利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9 年,他被选为“深部探测 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的负责人,带领团队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 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 做出了突出贡献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雷峰认识的理解。 参考答案 1.B2.C3.B4.B5.A6.D7.C8.A9.D10.A11.A12.A13.B14.C15.B 16.(1)特点:参照西方法律编纂。 (2)原因:政治运动的干扰;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条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历程: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80 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90 年代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21 世纪后,适应全球化的需要,加快起草, 2017 年通过民法总则。 17.(1)执政理念:皇权至高无上、家天下、强化封建纲常伦理、重视基层统治; 影响:巩固了唐皇朝统治、规范了社会道德伦理、稳定了社会秩序。 (2)特点:通过立法进行规范、种类多,涉及领域多、构建起完整的体系、评选程序公开 公正民主、社会影响力广;(任意回答四点) 现实价值: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国 家凝聚力、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18.(1)作答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结合时代背景对雷峰的认识进行论述。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社会主义 劳动者奉献的角度论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需要社会主义劳动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角度论述。 ②结合三位人物的卓越贡献和拼搏精神进行论述从张秉贵作为普通劳动者扎根基层,干一行 爱一行专一行的角度论述;从铁人王进喜为中国石油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角度论述;从黄大 年作为科研工作者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角度论述 ③结合自身,谈谈自己的劳动观和价值观。 (2)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