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庭上教案(2)
加入VIP免费下载

在法庭上教案(2)

ID:69716

大小:6.25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在法庭上》是托尔斯泰长篇小说《复活》的一个片段,写的是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在法庭上相遇,聂赫留朵夫感到惊奇:偏巧这个案子在他陪审时开庭,偏巧被告又是她。看来这个巧遇出于偶然,但也有它的必然性。小说中的审判人员都是由坏人所组成,“当权的不仅完全是富人和贵族,而且是他们中最坏的人……最会坑害人的人”。堕落时期的聂赫留朵夫和他们是同类人,不论谁坐在审判席上,都是一样地“把无罪判成有罪”。是非颠倒,是专制社会特有的必然现象。如犯人所说,这里真理都被猪吃掉了,正直的人唯一去处就是监狱。官员们犯法不但不受惩罚,反而被任命为西伯利亚总督。玛丝洛娃案件被错判,看来出于法官们一时疏忽,属于偶然,但冤案是那个社会的必然产物,因此他们二人相遇毫不奇怪。男女主人公在法庭相遇,既是作者有意托起的奇峰,又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性格的外部动力是偶然性,偶然性推动性格的发展,意外相遇是聂赫留朵夫性格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他在纠正错案的活动中接触了触目惊心的现实,逐渐走上叛逆道路。没有偶然性就没有必然性,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对立统一,也正是人的个性丰富性的内在机制。托尔斯泰用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相互联系,把男女主人公的命运联结在一起。给人一种惊奇,使读者带着强烈的愿望进入小说情节,因而产生了特殊的艺术魅力。 作者用精确的细节和深刻的内心展示,塑造了逍遥法外的聂赫留朵夫形象,逼真地再现了他心灵的震荡和变化过程。当听到被告人的名字是“柳波芙”时,他不相信是他爱过的姑娘,于是“戴上夹鼻眼镜”,目不转睛地看着被告人的脸。作者通过他的怀疑表现了双重的内涵:一方面揭示他的侥幸心理,但愿不是她;一方面相信她不会干出图财害命的事,这怀疑又是对玛丝洛娃品格的肯定,为法院制造冤狱留下了伏笔。 作者运用主观与客观的严重背离,表现人物性格的反常性,造成奇巧的艺术效果。站在被告席上的就是她,“这决不可能”的主观判断失去了真实意义。于是客观逼着他回到现实中来:“这个人就是她,就是那个半养女半婢女的姑娘……真心实意地爱过她,后来却在一种失去理性的疯魔状态里诱奸了她,过后又抛弃了她。”作者通过他回忆的内心独白,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了他在巴诺沃肇事后的心理,相爱和悔恨同时出现在他的心头,对自己的“疯魔状态”有所谴责。他“取下夹鼻眼镜”,灵魂里开始一种复杂而痛苦的斗争,表现了他性格在双向逆反中的一种寻求。但是马上承认自己卑鄙,在良心上谴责自己,还不可能。他希望别叫外人知道这件事当众出丑。虚荣心占了上风,表现了他利己动机的心理特征。玛丝洛娃严厉的目光停留在他身上,又掀起他灵魂的波涛:“她认出我来了!”于是“就把身子往后一缩”,这个揭示人物心灵的动作,有着巨大的戏剧效果,呈现出受惊、害怕、躲闪、逃避等斑驳陆离的感情色彩。但是“她没有认出他来”,总算过了一道难关,他急切地盼望快点审完才好。作者用猎人处理受伤的鸟时又可怜、又懊恼、又厌恶的心情来比喻他这时的复杂内心世界,不由得想赶快弄死它,把它忘掉才好,利己的心态仍占上风。庭长要玛丝洛娃为自己辩护。在违背事实的诉状面前,除非把它全部推翻,换人重新审查,但这又办不到。所有的法官都“像追捕一头野兽”那样恶毒凶狠,要把她置之于死地,逼得她放声大哭。聂赫留朵夫受到了触动,也应声哭泣。两个人哭泣声的汇合,泪水向同一方面流淌。他的同情心有所抬头,利己观念有所动摇。虽然他把自己的眼泪归之为“神经脆弱”,但毕竟不是为了自己而流下的眼泪。为了掩盖眼泪他“戴上夹鼻眼镜”,表现了怕丢脸而产生的恐怖的心理。作者把他这时的心境比喻为“一只在房间里做了坏事的小狗”,被主人抓住,按在它做丑事的地方,小狗尖叫着,想躲开和忘掉是不可能了。外因引起了内心的变化,他开始感到灵魂的丑恶、卑鄙和下流。作者把人物灵魂深处的自我搏斗写得像战场上的生死搏斗一样。两种感情的撞击、互相推移,时而浮起,时而沉没,时而躲避,时而面对。作者不仅是悲剧人物的目击者,而且作为被欺凌人物的保卫者对聂赫留朵夫进行鞭挞。 作者把聂赫留朵夫押上道德法庭,进行灵魂的审判,审判人员变成了被告,这种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是伟大作家艺术才华的表现。从心理描写的技巧上说,作者除采用内心独白、形象的比喻外,还运用了戏剧化的动作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和变化。例如聂赫留朵夫“把身子往后一缩”,夹鼻眼镜戴上,摘下,又戴上。后来的契诃夫在《变色龙》(1884)中用大衣脱下来、穿上去、又脱下来的动作揭示警官奥楚蔑洛夫变来变去的丑恶内心世界,也采用了这种方法。 教学建议 《在法庭上》节选自托尔斯泰长篇小说《复活》,它是托尔斯泰一生创作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他创作的总结。因此在讲读本文时,务必先让学生了解《复活》的内容和意义。可利用媒体让学生观看名著改编的电影或引导他们阅读《复活》全文。 《复活》中通过聂赫留朵夫的行动体现出来的“忏悔”“寻求道德自我完善”的“托尔斯泰主义”比较难以理解,可启发学生们进行讨论,说出内心的想法即可。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