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名师课堂:如何进行动作描写才能让人物如见其人(附:实用示例)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名师课堂:如何进行动作描写才能让人物如见其人(附:实用示例) 从 2017 年高考全国卷Ⅲ,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到 2019 年高考全国卷Ⅲ根据“我再看看你们,你们再看看书”一幅温情漫画写一篇文章,再 到 2020 年给自己画像:记叙文体植入高考作文俨然成为一种趋势,写好记叙文会收到意想 不到的效果,高考考生如何才能真正写好记叙文呢?老舍说过:“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 ‘立起来。”可见动作描写在记叙文中,也是举足轻重的。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 的符号。如果能在写作中完整地描绘出每一个动作的前因和后果,并能表现出动作发生、 发展乃至结束的过程,就可以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何进行动作描写才能让人物 “立”起来?要让人物“立”起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笔。 1 需要给人物动作“切割细啄” 初中的简单记叙文,只要把事件发生、发展过程叙述出来即可,但在写作高中复杂记 叙文时,我们需要截取事件的感动瞬间,将事件无限放大,并将过程不断延长,生动具体 地细啄出动作的过程;在对人物动作进行描写时,将人物的动作进行细啄,把一个动作切 割成几个小动作,用镜头记录感动瞬间,让整个动作一气呵成。通过将人物动作无限量放 大,这样,就可以让人物“立”起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达到让人物形象鲜明的目的。 比如《景阳冈武松打虎》的描写片段: 武松由于酒力发作,便找了一块大青石,仰身躺下,刚要入睡,忽听一阵狂风呼啸, 一只斑斓猛虎朝武松扑了过来,武松急忙一闪身,躲在老虎背后。老虎一纵身,武松又躲 了过去。老虎急了,大吼一声,用尾巴向武松打来,武松又急忙跳开,并趁猛虎转身的那 一霎间,举起哨棒,运足力气,朝虎头猛打下去。只听“咔嚓”一声,哨棒打在树枝上。 老虎兽性大发,又向武松扑过来,武松扔掉半截棒,顺势骑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 头上的皮,右手猛击虎头,没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处流血,趴在地上不能 动弹。武松怕老虎装死,举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阵,见那老虎确实没气了,才住手。从此 武松威名大震。 在这段人物描写中,作者将“武松打虎”的整个事件过程不断延长,无限放大。用大 量的笔墨“夸大其词”地将武松打虎的整个过程写得淋漓尽致、扣人心弦。作者正是将武 松打虎的过程不断拉长,对其动作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突出了他的谋略与机智,表现了 他多方面的性格特征,让武松这个人物“立”起来了。 我们再来看学生的作文片段: 只见爸爸把洗干净的茄子先小心翼翼地切成薄薄的片状,然后将薄片叠加在一起,只 听“啪啪啪”三声响,手起刀落,细致而又均匀的茄丝便乖乖地躺在菜板上。此时,爸爸 不慌不忙地打开燃气灶,端上锅,熟练地将适量的花生油倒入锅内;等到油冒出热气时, 爸爸利索地将八角、姜片、葱段一股脑地投入油锅内,眨眼工夫,便散发出烤熟的香味。 看火候到了,只听“刺啦”一声,爸爸便将切好的茄丝放进锅内,上下翻炒。等茄子变了 颜色,爸爸又放入适量的盐、蒜末,再翻炒,一股浓浓的蒜香味钻入鼻孔。爸爸关掉火, 将菜装入盘中,又撒了几滴香油,看着都垂涎三尺。 本段文字作者将爸爸炒茄丝切割成几个小动作,进行无限延长扩大。先描写如何切茄 子,再重点将炒作过程的动作不断切割,慢描细绘出来,最后写制作完毕。把一个简单的 炒菜过程如此地切割细啄,就能把人物“立”起来了。 2 需要给人物动作“量体裁衣” 描写一个人物的动作,就要选择人物最富有个性的习惯性动作,通过量体裁衣,精心 选择恰当的动词,让其“立”起来,以此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比如《药》的描写片段: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 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 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本段文字作者为康大叔量体裁衣地选择了几个动词,“抢”“扯”“裹”“塞”准确生动 地表现了刽子手康大叔的蛮横态度、不耐烦的心情,而“抓”“捏”两个动词准确地写出了 他接钱、数钱的熟练程度。这一连串生动传神的动作,让人物“立”起来,十分形象生动 地刻画出了康大叔凶残、贪婪的嘴脸。 我们再来看学生的作文片段: 一次体育课结束,为了一时的痛快,喝了冰冻的饮料。不料,晚自修时腹痛发作。您 把我叫到办公室,细细询问病因。当我忍着腹痛,浑身冷汗地回答时,您突然停止了询问, 麻利地抽出办公桌里的包包,摸出一个小药瓶拧开,抓起我的手,翻出手掌,小心抖动着 药瓶,几粒药丸滚落在我的手心。看着我吃下药,您只对我说了一句话:“所有的辉煌,都 是多次忍耐后的涅槃。酷暑难当,但拿冰镇的饮料解暑,一时痛快,只会伤身。”年幼的我 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抽”“摸”“拧”“抓”“翻”“抖动”“滚落”几个动作的选用,老师关爱学生的形象 展示了出来,人物也“立”起来了。 3 需要给人物动作“涂脂抹粉” 如果把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动作具体化了,读起来仍然显得干巴无味,我们不妨 对动作进行装饰,在动词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语,使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细致地表 达出来,人物也“立”起来了。 比如《小狗包弟》的描写片段: 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著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 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 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 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 本段文字用“非常高兴”“亲热”“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几个修饰语对动作进行装 饰,小狗包弟的形象就“立”起来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