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中国科学家首获全球乙肝研究最高奖等3则(附:适用话题及仿真作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素材:中国科学家首获全球乙肝研究最高奖等3则(附:适用话题及仿真作文)

ID:692828

大小:19.9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5-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素材:中国科学家首获全球乙肝研究最高奖等 3 则(附:适用话题及仿真作文) 荣耀!中国科学家首获全球乙肝研究最高奖 人物时事速递 2020 年 11 月 12 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 教授李文辉博士,收到巴鲁克·布隆伯格奖的邮件通知,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科学家首次获 此殊荣。巴鲁克·布隆伯格奖根据 1976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博 士的名字命名,旨在奖励给对乙肝相关科研和治疗做出重要推动和显著贡献的个人,被誉 为该领域的最高荣誉。2020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哈维·阿尔特评价道:“在对乙 肝病毒逐步深入了解的过程中,李文辉博士的研究成果为阻断受体的疗法提供了依据,具 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人物素描 1 在乙肝病毒“迷宫”中找到了门 自美国医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在 20 世纪 70 年代发现 乙肝病毒后,全球的科学家都相继加入“寻门”之旅,然而之后的 40 多年里仍无法觅其踪 影。李文辉在 2007 年回国后加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开始聚焦乙肝和丁肝病毒的感染研 究。经过 5 年的潜心攻关,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李文辉团队终于在 2012 年 1 月找到了乙 肝和丁肝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共同受体——NTCP(牛磺胆酸钠共转运蛋白)。当时的李文辉 并没有感到特别意外,反而是意料之中的平静。“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的不斷积累,已指向 NTCP 可能就是目标受体,但科学只相信证据。”同年 11 月,相关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后, 立即在国际学术界引起轰动。“我在北生所寻找乙肝病毒受体的工作几乎是从零基础开始的。 科学探索就像是一个走迷宫的过程,不停地走,把走错的地方做标记,然后探索、试错, 不断修正。”李文辉说。 人物素描 2 “对未来彻底战胜乙肝怀有信心” 在李文辉看来,成功发现乙肝病毒受体算是给病毒找准了“定位”,“一个病毒用什么 样的方式‘进门,进入后又以怎样的机制维持存在,如何用药物来有效阻断,这些都需要 不断研究和发现。现在大家对未来彻底战胜乙肝怀有信心。”为了不让科研成果变“陈果”, 尽快造福社会,从实验室到生产应用和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李文辉及担任北京生命科 学研究所生物制品中心主任的夫人隋建华一直致力推进新药研发。目前新药研发的曙光已 经初现。李文辉实验室的学生、博士李聪表示:“李老师和夫人对科研的专注和热情让我印 象深刻。连在食堂吃饭时,李老师和隋老师都会进行学术探讨,也经常会有不同的意见分 歧,二人都展现出对学术极其严谨认真的态度。平时工作中,李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鼓励 我们要敢于思考,大胆尝试,在实践中磨炼自己。” 【考场仿真试题】 针对上述材料,请写一则 150 字左右的微评论。 【范文示例】 “科学探索就像是一个走迷宫的过程,不停地走,把走错的地方做标记,然后探索、 试错,不断修正。”李文辉教授在科学实践中的探索精神,让他最终发现了乙肝和丁肝病毒 入侵人体细胞的共同受体,使得全球乙肝病毒研究和治疗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为新药研究 奠定必要基础,由此再一次印证了勇于探索的重要性。事实证明,许多时候,探索精神不 仅可以使科技文明进步,还能改变全人类未来的命运。 【适用话题】 探索精神 人类健康 医学交流全球性医学难题 富家女变身民工“体验生活”被嘲:作秀不是对打工人的致敬 新闻回放 2020 年 11 月,一则以“打工人”为主题的视频在 B 站骤然大火。视频中,某位素来 以“富家名媛”形象示人的人气 Up 主,打着“体验打工人生活”的旗号,在号称由其自家 企业运营的工地上,做出了一系列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举动。最令人震惊的是,这则视频 在发布之初,使用的标题竟然是《累吗?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有钱人的》。视频发出后, 网友“震怒”,尽管该 Up 主在视频引起争议后,置顶了为选题道歉的评论,但广大“打工 人”并不买账。对此,《中国青年报》评论道:不论是不是“富二代”,所有人都应时刻牢 记,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亿万劳动人民艰辛劳作的成果。因此,劳动人民绝不该被任 何人当成消费与消遣的对象。 素材聚焦 “凡尔赛”味十足的视频内容是对工人的不尊重 根据视频 Up 主的自述,她拍摄这则视频的理由,是想深入打工生活,体会“打工人” 的不易,向“打工人”致敬。然而,从视频的内容与细节来看,观众很难在里面找到哪怕 一丁点的敬意与尊重。在拍摄手法上,视频并非以暗访等特殊拍摄的方式完成,而是配备 了一整套摄像团队。因此,与其说 Up 主是在“体验生活”,不如说这根本就是一场精心编 排的“实景真人秀”。其间,她虽然戴起安全帽,拿起建筑工人的作业工具,装模作样地在 镜头前操弄了几下,但谁都看得出来:视频的重点显然并非劳作,而是各种有意无意地“炫 富”与“秀优越”。不论是“工作人员问我累不累,实际上没什么感觉,因为我的腰部肌肉, 在多年马术的训练下柔韧度很好”这样的惊人之语,还是 Up 主在领取工资时“无意间”露 出的千万存款余额,视频中的每个段落,都弥漫着一股刺鼻呛人的“凡尔赛”味。 【考场仿真试题】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则 150 字左右的微评论。 【范文示例】 社会上打工人千千万,每一份平凡的职业都承载着汗水,也都承擔着社会价值。打工 人真正需要的,不是通过一则摆拍的视频来表达的所谓“敬意”。在微博“致敬打工人”话 题中,不少网友拍出雪天的交警、双十一的快递员、小店的员工、大街上的清洁工等,许 许多多平凡的打工人,用自己辛勤的工作维系着社会的运转。一张带着敬意的照片、一句 鼓励的话语、一声感谢和问候,都能让打工人感受到温暖,这远比作秀的“体验”要有价 值得多。 【适用话题】 尊重 公平 打工人 作秀 负能量 这位划艇冠军玩大了!16 年义务带领乳腺癌患者挣抢生命“奖牌” 人物时事速递 他,1958 年通过选拔,开始主攻划艇,训练半年多便代表上海摘得首届全国划船锦标 赛男子双人划艇 1000 米金牌。他,还是一群乳腺癌患者眼中的“大夫”,近 16 年来,义务 带领患者逆流而上,挣抢生命“奖牌”,划出了一个个生命奇迹。在他的带领下,乳腺癌患 者龙舟康复运动作为药物以外的康复支持,正在改变公众康复理念。2020 年,他被授予中 国皮划艇协会贡献奖。他就是已经 83 岁的国内首支乳腺癌患者女子龙舟队教练韩志华。网 友看到他的报道,纷纷点赞:生命在于拼搏,他是乘风破浪的老爷叔! 人物素描 1 肯吃苦的全国冠军 1958 年,上海龙华港口要开皮划艇训练班的消息引起了韩志华的兴趣。打小热爱球类、 田径等各类运动的他,很顺利地通过了报名选拔。皮划艇项目分皮艇和划艇。进训练班后, 韩志华主攻划艇。“划艇和皮艇、赛艇相比,最苦。”这项运动需要单膝跪在艇内划单桨, 稳定性和技术性要求高。他长时间跪地,膝盖还承受着桨、水的反作用力,肿得厉害,起 身站立都成问题。但咬牙训练了半年多,他就代表上海参加了首届全国划船锦标赛,摘得 了男子双人划艇 1000 米金牌。他的冠军哲学是:“穿上有‘上海二字的比赛服,就要为上 海人民争光;如果两个字是‘中国,就要为中国人民负责。” 人物素描 2 拼命找苗子的伯乐 韩志华夺金狠,找好苗子时也是拼命三郎。被他看中的不少运动员都创出佳绩,以至 于赛艇、皮艇教练都拜托他帮忙挑人。当时,上海赛艇队要物色重量级赛艇运动员,他建 议去北方发掘人才。一番寻觅,他和赛艇教练在哈尔滨看中打篮球的范晔,只是范晔对这 群自称从上海来的教练半信半疑,回了老家。韩志华和两位同事只得赶去黑龙江与内蒙古 交界的加格达奇。这里的路况十分复杂,他们沿着铁轨一路走,终于敲开了阿里河镇上范 晔家的门,也为上海赢得了一名优秀運动员。国家体委专家教练看到范晔后纷纷说,以后 这就是重量级赛艇运动员的样板了。 人物素描 3 创造生命奇迹的“大夫” 这些年,韩志华还是一群乳腺癌患者眼中的“大夫”。有海外研究发现,划龙舟有益于 乳腺癌患者康复。2004 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龙舟锦标赛首设乳腺癌患者龙舟比赛。作为 东道主,中国龙舟协会在沪成立国内首支乳腺癌患者女子龙舟队。他便被派到这支 22 人的 队伍当教练。初见她们时,他发现大多数队员都做过两三次手术,最多的已经开过五刀。 他突然意识到,这次不只是拼金夺银,更得带领她们一起创造生命奇迹。于是,这个义务 教练一当就是 16 年。一般乳腺癌患者在切除乳腺时会摘除腋下淋巴结,术后可能引起手臂 疼痛、淋巴性水肿等并发症。听到有队员说划龙船以后,手臂肿痛消失,是他最有成就感 的时候。他说:“这是一支‘特种部队,她们不怕苦、不怕累,甚至不怕死!是她们在给我 上课。” 【微写作范文示例·创造奇迹】 皮划艇,在韩志华看来不仅仅是为国争光的竞技项目,更是乳腺癌患者的“生命之舟”, 于是他默默奉献,义务带领女子龙舟队乳腺癌患者练习龙舟,带领她们逆流而上。他不仅 勇夺冠军,也带领乳腺癌患者挣抢出了她们生命的“奖牌”。生命在于拼搏,也在于奉献, 韩志华用自己的行动,创造了奇迹。 【其他适用话题】 伯乐 奉献 执着 拼搏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