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第十八课冷战与国际关系的演变同步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第十八课 冷战与国际关系的演变(3) 一.选择题(共 26 小题) 1.2019 年 6 月 13 日,世界银行批准向阿富汗提供 5.2 亿美元的贷款,其中 2.054 亿用于帮 助回国难民,1 亿用于支持阿富汗政府改革和经济发展,2000 万用于提升阿富汗 5 个省 会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2940 万用于建设小麦和粮食仓库,6000 万用于加强赫拉特省电 力供应。下列宗旨或使命,与此举吻合的是( ) A.缓解国际收支平衡,稳定国际汇兑 B.与贫困作斗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取消关税壁垒,促进自由贸易 D.平衡不同权益和要求,促进地区经济合作 2.2020 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致使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可能导致多达 6000 万 人陷入赤贫,某国际组织承诺在 15 个月内提供 1600 亿美元赠款和资金支持,帮助发展 中国家应对新冠疫情。这一国际组织是(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D.亚太经合组织 3.据菲律宾《商报》报道,某国际组织 2018 年 2 月 20 日同意拨款 4.5 亿美元,资助菲律 宾成效显著的“有条件现金给付”扶贫项目,项目将为数百万家庭提供基本医疗与教育, 直到 2021 年为止。据此判断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 ) 4.有学者指出:多少年来,世界银行慷慨地投资建设道路、水坝、桥梁和发电厂,但只是 按照数量来判断其是否成功,不合实际的项目很多,有些甚至是不可思议的失误。这表 明世界银行( ) A.对贫困地区的援助毫无意义 B.自身职能发生变化 C.是西方推行经济霸权的工具 D.运作模式有待改进 5.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经济支柱。下列属于三大 经济支柱之一的是(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候选人、法国前财政部长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 1 日在巴西利 亚表示,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往由欧洲国家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人选的做法也应 改变。( ) A.在这场选战中让新兴国家新兴市场发出声音 B.鼓励欧洲国家主导局面 C.为制定国际经济规则争夺话语权 D.已经建立公平的国际经济新规则新秩序 7.20 世纪末,全世界仍有 12 亿人每天收入不足 1 美元,一些地区贫困人口数量还在上升。 为此,世界银行改变了援助方向,主要关注识字率、健康、妇女儿童等问题,以改善受 援地区人民的生活。这表明世界银行( ) A.是协调国际货币关系的机构 B.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C.消除了发展中国家间的矛盾 D.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良性发展 8.1953 年 11 月 5 日,美国政府某文件指出:“美国在远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应付势力 强大并与西方国家为敌的共产党中国,应付中国与苏联的紧密联系而形成的新的力量格 局。”美国的这一政策( ) A.导致中美关系开始恶化 B.利于“一五”计划的推行 C.易加速中苏同盟的形成 D.不利于中国外交空间的开拓 9.1955 年 7 月 18 日,苏、美、英、法四国首脑会议在日内瓦开幕。这是自波茨坦会议以 来的第一次四国最高级会议。会议商讨了有关德国、欧洲安全、裁军和促进东西方接触 等问题。期间,艾森豪威尔提出彼此“开放天空”的建议,被赫鲁晓夫拒绝。据此可知, 当时( ) A.美国意欲与苏联实现邦交正常化 B.美苏争霸的重点已转向太空 C.美苏两大阵营间对抗与缓和并存 D.苏联引领科技革命发展潮流 10.1956 年,苏共二十大将“和平共处”纳入苏联外交方针总路线,赫鲁晓夫指出:我们 所说的共处是指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处。同时,他又强调:和平共处并非 摒弃阶级斗争。这表明( ) A.苏联对西方势力的妥协 B.美苏对抗形式发生了变化 C.中美关系因此得以改善 D.国际局势趋向和平与稳定 11.20 世纪 60 年代,美苏双方商定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 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在莫斯科举办了美国家庭厨房展,苏联人大为震惊; 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这反映出( ) A.美苏关系缓和,平等互利 B.美苏冷战的新形式 C.美国取得竞争的优势地位 D.苏联科技上的优势 12.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美苏关系可以说有其最低限度 的共同利益,特别是在危机中将此置于最优先地位。“共同利益”是指( ) A.避免美苏战争 B.争夺世界霸权 C.坚持冷战对抗 D.维护世界和平 13.1949 年,美、英、法等国秘密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之后该组织扩展为包括日本等 国在内的 17 国组织。该组织制定了“国际安全清单”将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 有物资等三大类上万种产品列入禁运范围。这一举措( ) A.导致两大阵营贸易量急剧下滑 B.是对违反关贸总协定行为的制裁 C.是北约成员国集体冷战的反映 D.造成苏联核技术应用的落后 14.二战后,作为新兴民族国家领导人,尼赫鲁主张尽可能地避开互相敌视的大国集团政治, 不参加任一大国集团,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材料旨在 说明( ) A.尼赫鲁是不结盟运动的最先倡导者 B.不结盟运动倡导独立自主和非集团 C.美苏威胁促成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D.反对强权政治是不结盟运动的宗旨 15.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讲述了德国企业家辛德勒与其夫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倾家荡 产保护了 1200 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历史事件,该片包揽了第 66 届奥斯卡 金像奖的 7 大奖项及第 51 届金球奖的 7 项大奖。该影片的成功得益于( ) A.全景再现了二战的惨烈历史 B.各种现代特效技术的大量应用 C.迎合了民众的精神娱乐需求 D.引发人类对战争和人性的反思 16.对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具有真正的全球性的特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反战运动参与阶层广泛 B.参与者遍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 C.全球性包括两方面:一是参与阶层广泛;二是参与者遍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 D.反战和平运动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行动走向跨国行动 17.阅读如表,由表推知战后苏联( ) 战后苏联军费开支状况 赫鲁晓夫时期 勃列日列夫时期 戈尔巴乔夫时期 增速 3.8%﹣4.2% 4.1%﹣5.3% 4.1%﹣5.0% 占国民生产总 值比例 9.8%﹣10.1% 12% 13.8%﹣14.6% A.军费开支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B.体制改革彻底失败 C.军备竞赛加重政府经济困难 D.计划经济优势不再 18.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 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对此理解准 确的是( ) A.苏弱美强下苏联不得不妥协 B.赫鲁晓夫主动放弃世界争霸 C.美苏领导人都热爱世界和平 D.美苏要尽力避免世界核大战 19.在古巴导弹危机的最后一刻,莫斯科下令舰船返航。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腊斯克曾兴奋地 对国家安全顾问说:“两个家伙比赛瞪眼珠子,结果那个家伙先眨眼。”上述材料体现 的信息不能反映出( ) A.美苏两国对峙 B.美苏由对峙走向缓和 C.美苏两国关系极度紧张 D.对抗中美国占优势 20.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美苏开始缓和谈判。1968 年美苏参与签订《核不扩散条约》, 1972 年美苏开始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1979 年美苏进行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 判,1987 年美苏签订了《中导条约》。上述材料说明( ) A.两极下的平衡状态已经被打破 B.世界其他政治力量介入两极争霸 C.世界向多极均势转变日益明显 D.核战争的威胁推动美苏走向妥协 21.1973 年,美国国会提出,对外发展援助政策应当进行全面调整,即政治上淡化安全、 冷战、“消除共产主义威胁”等战略色彩,经济上不再单纯围绕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而是关注发展的质量和人的需求。由此可知,美国试图( ) A.通过加强国际承诺来摆脱危机 B.缓解自身优势下降的困境 C.推广本国福利制度成功的经验 D.加大争夺战略重点地区的力度 22.中新网 2020 年 11 月 1 日电来自北约及其伙伴国家的士兵结束了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 斯郊外一处军事基地的演习训练。由于地点是在 2 个月前和阿塞拜疆发生武装冲突的亚 美尼亚,因此令俄大为不满。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 A.美俄争霸的表现之一 B.美俄之间的军备竞赛 C.体现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冷战虽已结束,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23.《剑桥美国史》:“在冷战的背景下,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单化,美国的主要威胁来自里 根所称的‘邪恶帝国’苏联。1991 年苏联的解体摧毁了这个框架,开启了通往乔治•布什 乐观地称为‘新世界秩序’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也许不可避免地注定是一条混乱之路。” 这段话旨在强调( ) A.冷战客观上缓和了国际局势 B.新旧秩序转换中的局势动荡 C.美苏对抗导致世界秩序稳定 D.美国主导新世界秩序的重建 24.在柏林墙倒塌 30 年之际,德国社会有两张“面孔”:原西德各州的繁荣和东德各州的 萧条形成鲜明对比。德国是欧盟的第一大经济体,但繁荣的柏林周围到处都表现出社会 失衡。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德国( ) A.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 B.再次面临严峻的分裂危险 C.统一后的融合之路艰辛漫长 D.贫富差距加剧了社会矛盾 25.20 世纪 70 年代,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系列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民族歧视的宣言,这是 由于( ) A.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使联合国出现了新面貌 B.美苏争霸的时代已结束 C.美国不再操纵联合国 D.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已占主导地位 26.联合国的宗旨有: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 基础的友好关系。下列各项中,属于联合国为贯彻上述宗旨而开展的活动有( ) ①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② 通过《世界人权宣言》 ③ 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④ 成立非殖民化特委会 A. ①②④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 二.材料题(共 6 小题) 27.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世界市场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前提。 有观点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之日起,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就开始启动了。结合所 学知识,请回答问题: (1)二战后,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请指出该体 系的三大经济支柱。 (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全球性的问题日益突出,反全 球化运动出现。如何理性看待反全球化运动,请谈谈你的认识。 28.“二战”后,国际经济合作对经济全球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迅 猛发展,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治理,筹建亚投行是中国首次以规则制定者的 身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不仅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也是中国承 担更多国际责任的一个体现。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指出“二战”后构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经济支柱。 (2)概述“二战”后推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3)当前经济全球化有何突出特点?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治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人民,他们正在抵抗武装起来的少数人或是 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 的命运。 我认为我们的帮助首先应该是经济和财政援助,这是达到经济稳定和有秩序的政治进程 所必需的。…… ﹣﹣杜鲁门 1947 年 3 月 12 日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节录 材料二:第二条:缔约国应加强其自由制度,…… 第五条: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 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的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北大西洋公约》节录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战后美国推行什么政策来“遏制共产主义”?这一政策正式开始的 重要标志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战后建立的军事集团是什么?作为反击,苏联和东欧七国又建 立的军事集团是什么? (3)1991 年随着哪一国的解体?标志着支配世界局势四十多年的两极格局最终瓦解。两 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哪一趋势在加强?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7 年 3 月 12 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后来被称为 “杜鲁门主义”的国情咨文,声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 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国会两院经过辩论后,分别于 4 月和 5 月 通过关于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法案,拨款 4 亿美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政府。“杜鲁门主 义”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从 40 年代末到 60 年代末, 美国外交战略虽然有一系列不同的标签,但其总战略遵循杜鲁门主义的過制战略。 摘编自王芝《略论“杜鲁门主义”在战后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与作用》 材料二:1969 年 7 月 25 日,尼克松出访亚洲途经关岛,宣布对亚洲的新政策。其要点是: 越战结束后,美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恪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但除非受到核大国 的威胁,美国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而美国则避免卷 入越南式的战争。集体安全是美支持其盟友对付国内或核大国的威胁所谋求的一个目标。 以后,尼克松在历年的国情咨文 中,进而把这一政策延伸为全球政策,以及处理与其盟 友全面关系的总方针,其中心点是,美国将不再承担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摘编自时殷弘《尼克松主义》 材料三:1981 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以后,推行了“重振国威”的全球战略,对苏采取 强硬态度。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以此作为 排挤苏联势力的主要手段。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苏从数量竞争转为质量和技术竞 争。鉴于 70 年代苏联已经在战略核武器的数量方面赶上美国,美国打算通过以高技术为 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为此,里根于 1983 年提出“战 略防御计划”,即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作为美国第 41 任总统的乔治•布什,是里 根主义的忠实实行者,在其任内,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摘编自叶霖《里根主义对美国政策的影响及历史命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杜鲁门主义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历史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里根主义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世界格局的影 响。 31.美苏两极格局下,世界出现了多极化发展趋势;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趋势加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 犹在。一些地区冲突至今难以合理解决,继续影响着地区局势的发展;从两极格局至新 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时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为“伤痕遗产”。 ﹣﹣《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 1998 年 2 月 8 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 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 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 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危险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冷战”退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 结束后给世界局势带来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要建立什么样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根据所学分 析,为什么叶利钦会说美国的设想“是不现实的”。 32.材料:国际关系以往的历史事实,使罗斯福认识到,国联对维护和平方面软弱无力,用 旧的势力范围,实力均衡以维持和平的办法,更被战争的无情炮火击得粉碎,要维护未 来的和平,保持胜利果实,就必须防止以往历史悲剧的重演。1944 年 10 月,他在一篇讲 话中就指出:“联合国远比国联有效”,因为它不但“讨论粮食问题和财政问题,而且 它的理事会将把注意力首先集中在防止战争上”。……联合国创建初期乃至现在,都未 能很好地完成创建时的宗旨,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维护和平的作用,恰恰相反,有时还 成了冷战的舞台,大国争霸的工具。但另一方面,自联合国组织及其宪章出现后,特别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联合国组织为各参加国提供了一个对国际局势发表看法的讲坛,以 协调各国的意向和行动。 ﹣﹣摘编自杨嘉克、禾人《罗斯福与联合国的创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中联合国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联合国的作用。 一.选择题(共 26 小题) 1.【答案】B A.材料涉及到世界银行向阿富汗提供贷款用于民生建设和政府的改革, 没有涉及到国际收支和汇率问题; B.从材料中“1 亿用于支持阿富汗政府改革和经济发展,2000 万用于提升阿富汗 5 个省 会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2940 万用于建设小麦和粮食仓库,6000 万用于加强赫拉特省电 力供应。”可以看出与贫困作斗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材料没有涉及到关税壁垒和自由贸易的问题; D.材料没有强调促进地区经济合作。 2.【答案】A “某国际组织承诺在 15 个月内提供 1600 亿美元赠款和资金支持,帮助 发展中国家应对新冠疫情”表明这一国际组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它对于严重财政赤 字的国家,基金可能提出资金援助,甚至协助管理国家财政,故 A 正确; BC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答案】C A.世界贸易组织是协调各国贸易问题的,不具体负责扶贫援助。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协调各国汇率问题,没有涉及到具体的扶贫援助。 C.世界银行有促进世界经济恢复发展,援助落后国家经济发展的职能,选项中的扶贫项 目能够体现出世界银行的职权特点。 D.欧盟只负责对欧洲内部事务的管理,不可能对菲律宾实行援助。 4.【答案】D A.对贫困地区的援助毫无意义不符合题干的意思,题干是强调很多项目 不合实际,而不是强调毫无意义。 B.材料体现不出世界银行的职能发生变化。 C.材料看不出世界银行是西方经济霸权的工具。 D.从材料可以看出世界银行援助的很多项目不切合实际,有一些甚至有严重的失误,说 明世界银行的援助模式有待改进。 5.【答案】A A、根据题意并结合已学知识,二战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 “关贸总协定”,构成了调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故选 A; B、欧洲经济共同体是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 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共同组成欧洲共同体,排除 B;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 经济合作机制,排除 C; D、1995 年 1 月 1 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 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排除 D。 6.【答案】A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并融入世界市场的要求, 故 A 项正确。 B 项,排除。CD 明显错误 7.【答案】D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协调国际货币关系”属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 职能。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属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消除了发展中国家间的矛盾”中“消除了”表述绝对化。 D.题干所给材料中“为此,世界银行改变了援助方向,主要关注识字率、健康、妇女儿 童等问题,以改善受援地区人民的生活”表明,世界银行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良性发展。 8.【答案】D A.新中国成立之初中美关系就恶化,而不是到 1953 年; B.题干中美国对中国敌视,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不利于经济建设; C.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一边倒”政策,实际上中苏已经结盟; D.题干中美国对中国敌视,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也使得一些西方国家跟随美国 实行敌视中国的政策,故选 D。 9.【答案】C 材料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美苏两国共同协商解决二战遗留问题、 战后和平与安全问题,体现了两国关系的缓和;另一方面,美国提出的要求遭到苏联的 拒绝,说明意识形态的对抗依然明显。故选择 C 项; 二战前,苏联与美国已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故排除 A 项; 苏联欲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美苏争夺的重点并非太空,故排除 B 项。 D 项表述与史实不相符,故排除 D 项。 10.【答案】B 赫鲁晓夫提出与资木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同时强调并非摒弃阶级斗争, 结合所学可知美苏冷战一直持续,但赫鲁晓夫主张与美国“和平竞赛”,美苏对抗具体 形式发生变化,故 B 项正确; 由题干赫鲁晓夫强调并非摒弃阶级斗争,可知苏联并未对西方妥协,故 A 项错误; 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苏共二十大并未影响中国对美外交政策,中美 关系的改善发生在 70 年代,故 C 项错误; 这一时期处于美苏冷战时期,苏联的“和平共处”政策未改变美苏对抗的总体态势,并 未使国际形势趋向和平,故 D 项错误。 11.【答案】B 材料中“20 世纪六十年代”是美苏争霸时期,而非平等,故 A 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美苏冷战不同形式,故 C 项错误; 苏联人大为惊讶,说明苏联科技滞后,故 D 项错误; 美苏冷战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与材料中“在对方的首 都办展览”相符,故 B 项正确。 12.【答案】A 据材料“美苏关系可以说有其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特别是在危机中 将此置于最优先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冷战时期美苏努力避免直接军事冲 突,故 A 项正确; BC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冷战时期美苏不可能承担世界和平任务,故 D 项错误。 13.【答案】A 北约国家集体实行禁运清单,包括军事武器装备、尖端高科技产品和战 略产品,这不利于两大阵营贸易的发展,将会导致贸易下滑,A 正确; 关贸总协定是促进世界贸易发展,B 错误; 冷战时美苏之间表现,不是北约集体行动,C 错误; 苏联的技术当时并不是大量进口国外,D 错误。 14.【答案】B A.材料中看不出尼赫鲁是最先倡导不结盟运动的领导人; B.尼赫鲁是二战后印度领导人,二战后印度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尼赫鲁的观点能够 体现出不结盟运动的要求,从材料“主张尽可能地避开互相敌视的大国集团政治,不参 加任一大国集团,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可以看出不结盟运动倡导独 立自主和非集团的要求; C 材料并不能直接体现出美国和苏联的威胁促成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D.材料并不能直接说明反对强权政治是不结盟运动的宗旨。 15.【答案】D A.根据材料可知,该影片的成功得益于人们对战后的反思,有利于世 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而不是因为其再现二战的惨烈程度,故排除。 B.该影片获得成功主要是其内容,而不是外部的技术应用,故排除。 C.《辛德勒的名单》不属于精神娱乐方面的电影,故排除。 D.根据材料可知,该影片讲述了身为德国人的辛德勒看到了德国法西斯的残暴,而倾家 荡产保护 1200 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历史事件,引发了人类对战争和人性的 反思,故获得巨大成功,所以 D 项正确。 16.【答案】C 结合所学可知,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具有真正的全球性特点,包括两个 方面:参与人员、涉及地域,故 C 项正确。 AB 两项包含在 C 项中,排除。 D 项不符合“全球性特点”,排除。 17.【答案】C 表格反映了二战后,苏联的军费增加较快,且军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很大,由此可推知,美苏争霸进行军备竞赛加重苏联财政负担,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故 C 符合题意; 表格数据反映苏联军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很大,不能说明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故排除 A; 材料不能说明体制改革彻底失败、计划经济优势不再,故排除 BD。 18.【答案】D A.通过材料中“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 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可分析出,美苏都竭力防止战争,不只是苏联的妥协。故排除。 B.根据材料可知,苏联撤回古巴导弹只是不想引起美苏的核战争,并非放弃世界争霸, 且 B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C.美苏两国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是出于本国利 益着想,况且二者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展开冷战,造成是结局是动荡不安,故 C 项说法 有误。 D.美苏两国在军事上势均力敌,为了避免核战争的爆发,二者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 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故 D 项正确。 19.【答案】B 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古巴导弹危机,该事件是美苏两国关系紧张 的表现,最终苏联撤回部署于古巴的核武器,说明美苏对抗美国占优势,故 ACD 三项正 确,不符合题意。 古巴导弹危机是发生在 1962 年,美苏关系由对峙走向缓和是从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 代初开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 20.【答案】D “1968 年美苏参与签订《核不扩散条约》,1972 年美苏开始第一阶段 限制战略武器谈判,1979 年美苏进行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1987 年美苏签订了《中 导条约》”表明核战争的威胁推动美苏走向妥协,故 D 正确; ABC 材料未体现,排除。 21.【答案】B “政治上淡化安全、冷战、“消除共产主义威胁”等战略色彩,经济上 不再单纯围绕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而是关注发展的质量和人的需求”表明美国试图 缓解自身优势下降的困境,故 B 正确; ACD 材料未体现,排除。 22.【答案】D 题干“来自北约及其伙伴国家的士兵 5 月 31 日结束了在格鲁吉亚首都 第比利斯郊外一处军事基地的演习训练。由于地点是在 10 个月前和俄国发生武装冲突的 格鲁吉亚,因此令俄大为不满”说明北约依然再通过相关的方式对俄国构成威胁,但没 有引发正面冲突,说明冷战思维依然存在,故 D 正确。 A 题干不能体现,排除。 题干没有体现军备竞赛的相关信息,故排除 B。 C 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23.【答案】B A.材料并不是强调冷战缓和了国际局势。 B.材料的意思是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新秩序的道路建设注定是混乱的,也就是强调新旧 秩序转换中局势是动荡不宁。 C.材料的意思是强调两极格局解体以后的道路是一条混乱的道路,世界局势是动荡不安 的,不是强调美苏对抗时期的秩序特征。 D.材料并没有说新的世界秩序是美国主导的。 24.【答案】C A.“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是材料反映的表面现象,排除 A 项; B.材料只是反映统一后的德国差距依然很大,并未体现出有再次分裂的危险,排除 B 项。 C.根据材料“在柏林墙倒塌 30 年之际,德国社会有两张‘面孔’:原西德各州的繁荣 和东德各州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结合所学可知 1989 年柏林墙拆除,随后两德统一,但 统一了将近 30 年的原东西德地区经济差距依然巨大,说明统一后德国在缩小东西部贫富 差距、真正实现民族融合等方面仍然任重而道远,故选 C 项; D.贫富差距导致的社会失衡是材料反映的表面现象,排除 D 项。 25.【答案】A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民族歧视的宣言,是广大亚非拉 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故 A 正确; B、C 两项不能正确反映历史事实,是错误的;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民族歧视的宣言,是广大亚非拉国家共同努力的 结果,但并不意味着第三世界国家可以在联合国占主导地位,故 D 错误。 26.【答案】B 结合所学可知,1942 年 1 月 1 日,美、英、苏、中等 26 国在华盛顿签 署《联合国家宣言》,当时联合国尚未建立,故 ① 错误。 《世界人权宣言》是联合国大会于 1948 年通过的一份旨在维护人类基本权利的文献,故 ② 正确。 1943 年 10 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普遍安全宣言》,当时联合国尚未建立, 故 ③ 错误。 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是专门负责处理非殖民化问题的联合国实体,成立于 1961 年,故 ④ 正确,故 B 项正确。 二.材料题(共 6 小题) 27. (1)三大经济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或世贸组织)。 (2)认识:在全球化过程中,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掌握着规则制定、 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向不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而且造成 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反全球化运动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是经济全球化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逆转;我们应积极参与,谋求发展,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政治 新秩序等。 28.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贸总协定。 (2)原因:科技发展;交通通讯技术发展;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推动;两极格结束; 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等等。 (3)特点: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做法: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定;承担应有的大国责任; 推动互利共赢的多边合作。 29. (1)冷战;杜鲁门主义。 (2)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约(华沙条约组织)。 (3)苏联;多极化。 30. (1)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标志着美苏同盟关系的结束及冷战的开 始;标志着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确立;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 (2)特点:实行战略收缩。 原因:美国的实力在越南战争中遭到削弱;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金融和政治危机;美 苏争霸中处于守势;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3)内容:在第三世界排挤苏联势力;通过军备竞赛,拖垮苏联。 影响:迫使苏联从对外扩张转为战略收缩;迫使苏联缓和与中国的关系,放松对东欧地 区的控制;加剧了苏联的经济困难,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及两极格局的崩溃。 31. (1)直接原因:1991 年苏联解体。影响:(消极)地区性战乱和冲突不断;大规模杀伤 性武器威胁人类安全;(积极)有助于构建新的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2)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单极世界。原因: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经济的腾飞,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 俄罗斯实力雄厚,在国际上举足轻重。 32. (1)二战过程中,同盟国未能提出彻底的和平解决方案;同盟国希望避免《凡尔赛和约》 的弊端;同盟国继续保持战时合作关系,加强协商讨论;国际联盟名存实亡。 (2)打破了西方国家长期主导国际关系的局面;为国际谈判、争论和解決世界发展问题 提供了场所、平台与专业化机构,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未能真正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