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梳理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梳理

ID:689109

大小:13

页数:2页

时间:2021-05-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送东阳马生序 ▲通关试题 1.文章开篇揭示了宋濂求学怎样的矛盾处境? 嗜学——热爱读书学习;家贫——不具备读书学习的物质条件。 2.文章第一段用“家贫”二字概括了家庭的状况。结合这一段具体语句说说文章是如何表现作者“家贫” 的,作者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闲难的。 表现家贫的语句:“无从致书以观”“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解决方法:借书抄录,计日以还;百里求师,不辞劳苦。 3.怎样理解“无从致书以观”“余因得遍观群书”这两个矛盾语句? “无从致书以观”是因为家贫,无钱买书。 “余因得遍观群书”是因为宋濂能够向别人借书抄书,因而虽家贫无钱买书,但他仍以其特有的方式获得 了“遍观群书”的机会。这正是他不畏艰苦勤奋好学的体现。 4.“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 表面原因:宋濂坚守诚信,借书“计日而还”,“不敢稍逾约"。 根本原因:宋濂不畏艰苦的勤奋好学。 5.文中有两处对冬天寒冷的天气进行描写的语句,即“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行深山 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分别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用寒冬天气抄书的情景衬托刻苦求学的精神。写深冬求学路途险恶,衬托刻苦求学的精神。 6.作者写同舍生求学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与自己刻苦向学形成对比,突出自己刻苦求学的精神。 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句中的“足乐者”指的 是什么? “足够使人快乐的地方",指的是宋濂以求学的收获和精神的满足为乐。 (所以就不会在乎物质条件优越与否了) 8.作者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真正做到了以学为乐。他的这种精 神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不贪物质享受,重精神追求;不怕艰苦,勤奋好学;尊敬老师,勤思好问。 9.作者写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①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 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②现身说法,以此来劝勉马生,希望他勤奋、刻苦,学有所成。 10.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 11.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对比①:家贫无学习条件;“弗之怠”的刻苦好学态度。 对比②:宋濂虔诚、谦逊、恭敬的求师态度;老师严厉、严肃的从教态度。 对比③:同舍生优越富足的物质条件;宋濂的贫寒。 12.对比的使用有何作用?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 要勤奋,要刻苦,要有恒心。 13.全文写了哪些求学的艰难经历? 幼时借书抄录之艰;成年求师叩问之难。 从师求教跋涉之艰;衣食粗劣生活之苦。 14.请写出两个与勤学有关的典故。 ·囊萤映雪(晋代车胤和孙康) ·悬梁刺股(汉代孙敬、战国苏秦,也叫“头悬梁,锥刺股”)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 15.本文作者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例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 作者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分别叙述他的学习条件、学习态度和学习毅力。 一是借书。家贫无书,作者通过借书、抄书来顽强学习。 二是求教。既写先生严肃认真不苟言笑,又写自己虚心谦恭、认真讨教。 三是负籍远游。写环境恶劣,自己受冻的苦状;又写自己缊袍敝衣,“无鲜肥滋味之享” 16.宋濂的求学经历,告诉了马生什么道理?虽然时代不同了,但宋濂的求学精神,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 在这篇文章里,宋濂以他的亲身实践和体会告诉马生: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专心致志,不辞辛劳,才能 取得好的成绩。 虽然由于时代不同,学习的内容和目的在今天已有很大的差别,但他所讲的道理对我们仍然具有启发和 教育意义。作者那种不怕艰苦,勤奋好学,安于贫贱,不慕富贵的精神和对后学热情关怀和谆谆教导的态 度,也都是值得肯定的。 17.就全文来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谈自己刻苦学习的经历的? 致书之难: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 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叩问之难: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 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旅途之艰:负箧曳展,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生活之苦: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18.说一说“被”“戴”“腰”“佩”“备”五个动词的使用以及“烨然若神人”这一比喻的作用。 着力写出富家子弟服饰的华美,勾勒出他们的形象,像神一样光彩艳丽。与作者的寒酸相形成鲜明的对比, 为揭示作者不慕富贵,以学为乐的精神境界作铺垫。 19.本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读后却没有板起面孔的说教之感,这是为什么? 因为作者的态度真挚诚恳,讲述道理时循循善诱。作者勉励马生,语重心长,寓理于事。其事一为己事, 一为人事。叙己事,娓娓动听;叙人事,头头是道;将自己的求学之难与同舍生优越的求学条件进行对比, 所以情真理足。 20.作者写作此“序”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作者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进一步勉励马生更加刻苦向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概括了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