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统编版)猫-1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七年级上学期(统编版)猫-1教学设计

ID:687883

大小:28.2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5-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猫》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猫》 教科书 书名:语文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年 7 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做好圈点、勾画,学做摘录,对比三只猫的特点。 2.厘清文章结构,了解主人公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体会主人公对第三只猫之死 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时 间 3 1 分 钟 教学 环节 教 师 导入 一、课堂导入 人类拥有超过其他动物的智慧和物质手段,那我们应该如何与其他生命形 式相处呢?一个爱猫的家庭最终“永不养猫”,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 带着这个问题,走进郑振铎的《猫》。 一、感知文章大意 概括摘录内容(一) 文章围绕养猫这一中心,写了三个故事,记述了“我”及家人养猫的经历。 请你勾画文中的语句,简要概括每个故事的大体内容。 故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个故事按照时间顺序排列,都有相对完整的“得猫”“养猫”“失猫”的过 程,各有特点,引人入胜。 1 0 分 钟 任务 一 一、感知文章大意 概括摘录内容(二) 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点 勾画,并按照表格要求,摘录或者概括相关内容。 摘录方法提示: 概括方法提示: 1.关键词 1.提取关键词组合要点 2.中心语句 2.综合关键信息进行推论 3.所描写对象的特异之处 3.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4.文笔精华之处 ——精彩生动的句子 ——有内涵文采的语句 小 结 前两只猫是从别人家要来的,颜色亮丽,活泼可爱,大家都很喜欢。 第三只猫是被人遗弃的,不好看,不活泼,忧郁,懒惰,大家也不喜欢它。 三只猫特点各异,但最后命运不是失踪就是死亡。 第一只 第二只 第三只 来历 从隔壁要来的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1 0 分 钟 任务 二 二、把握结构 理清情感 第一只猫死后, “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 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三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同学们勾画文中 关键语句,并把你的想法批注在文中。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一只从隔壁要来的猫活泼可爱,受人喜爱,这句话表现了这只猫的死带给我 们的感受,养猫的心情由快乐转向酸辛,虽然难过,但还不至于太伤心,也为后 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二只猫是从舅舅家要来的,它更加可爱活泼,受到宠爱,养猫让我们更加快 乐,但又时时担心。第二只猫的丢失有些人为的过失,全家怅然、愤恨。这句话 表示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上文的作用,又为下文被动 收养流浪猫做了铺垫。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一个“永不”显示了“我”态度的决绝,比上一句程度更深,因为“我”认为 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放在文章最后,呼应了开头, 又开拓了文意,这里有“我”深深的自责和反思,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小 结 第一只猫的亡失是“天灾”; 第二只猫的亡失是“人祸”; 第三只猫的亡失则完全是“己过”。 “我”家三次养猫的情趣不同,失去之后的心情也不同。写三次养猫,疏密 是递增的。第二次比第一次详细一些,第三次比第二次有详细一些,文章波澜起 伏,养猫的心情不断变化,感情色彩越来越浓厚。 1 7 分 任务 三 三、细品内容 理解情感 (一)思考:对比前两只猫,为什么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 钟 “我”却“更难过得多”?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摘录文中体现“我”难过的句子,结合“我”家 对这三只猫的不同态度,分析原因,把你的想法批注在书上。 表现“我”难过的句子: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 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 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分析原因: 家人对前两只活泼可爱的小猫非常喜欢,因为它们能给家人带来快乐。第三 只猫不能给家人带来快乐,可有可无,对于这只猫的处置,“我”是随意武断的。 直到发现冤枉它之后,“我”开始反省。 “我”能说话,它却不能; “我” 是强势,它是弱势; “我”是施暴者,它是受虐者。 在“我”看来,这对猫是不公平的。一个弱小的生命就这样在“我”的主观 臆断、强势话语权的围攻下,在强势暴力的追杀下含冤死去,它受了冤枉也无法 申辩,这个过失也无法补救。因而“我”的良心受到谴责,追悔莫及,更加难过。 这也让我最终发出了“永不养猫”的感慨。 (二)请同学们用 5 分钟时间,揣摩“我”当时难过的心情,以“我”的口吻, 展现“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提示: 当“我”知道自己错怪了第三只猫的时候,“我”的内心有过一段激 烈的思想斗争和自我批判,带着私人偏见去对待第三只猫,是不公平的。这里渗 透着作者深深的忏悔和反思。同学们在揣摩作者口吻的时候,要表现出心里的那 种纠结和矛盾。 揣摩心理活动一: 揣摩心理活动二: 小 结 我们通过综合运用圈点、勾画、摘录、概括文章内容,感知文章大意理清了 思路,比较了具体内容体悟到了不同的情感态度,最后分析现实有自己独特的思 考。 人与动物相处时,往往会因为被表象迷惑,一念之差,做出伤害动物的行为。 那人应该怎样去对待生命呢?同学们,这正是我们需要继续思考的地方。 2 分 钟 布置 作业 作业: 1.有人认为,文章详写了第三只猫曲折的经历以及“我”对它的忏悔,那如 果不写前两只猫,直接写第三只猫是不是也可以?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把你的想 法写在书上。 2.课外阅读补充资料——夏丏尊的《猫》、靳以的《猫》和王鲁彦的《父亲的 玳瑁》,每篇文章时间为 8 分钟左右,了解大致情节,并尝试概括文章内容。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猫》 教科书 书名:语文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年 7 月 教学目标 第 5 单元要求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并学做摘录。还要在 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而这个单元又围绕“生命之趣” 主题选编文章。内容不同,体裁各异,从不同侧面记述了人与动物的故事,反映了人对动物的 了解和认识,展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教学目标: 1.通过圈点、勾画、摘录或概括家人对待三只猫的态度的语句,对比分析其不同态度的原因。 2.品味家人对待三只猫的细节描写,思考的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时 间 3 1 分 钟 教学 环节 教 教师 导入 课堂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主人公深深的自责和忏悔。当我们面对小动物 时,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它们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猫》。 1 0 分 钟 任务 一 一、对比态度 理解情感 “我”和家人对待前两只猫和第三只猫的态度为何截然不同? 请同学们再用 5 分钟时间,默读全文,圈点勾画,摘录或概括出文中“我” 和家人对三只猫的态度的语句,并分析原因。 请同学们把圈点、勾画的内容摘录下来或进行概括,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对猫的态度 三妹 我 家人 第一只猫 在家时 亡失时 第二只猫 在家时 亡失时 第三只猫 在家时 亡失时 分析原因 第一只猫和第二只猫因为漂亮、活泼又可爱,对我们家人来说,它 们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甚至第二只猫还能抓老鼠,我们深深地爱着它们。 第三只猫是难看的、忧郁的、瘦弱的,不能给人带来半点乐趣和安慰, 爱猫的三妹也不大注意它。大家都有着先入为主的讨厌情绪, “我” 和家人爱猫,完全是从个人感受出发,感情用事,最终凭着个人好恶加 以处置。 2 3 分 钟 任务 二 二、细品内容 理解主旨 思考 1: 既然大家都爱前两只猫,你觉得家人对前两只猫都是一种怎样的爱? 请同学 们在文中勾画语句,仔细品味,并把你的想法批注在书上。 勾画以下语句: 第一只猫 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 又扑过去抢。 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 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慵懒地、郁闷地躺着。 家人对第一只猫的态度其实是取乐、玩弄。 第二只猫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 ”地查问好几次。 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妈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 它是我家的!” 家人对第二只猫的态度其实是控制、占有。 思考 2:家人对三只猫的态度是否有共同之处? 一个喜欢养猫的家庭,对各种猫都应当一视同仁,美丽活泼的猫固然喜欢, 而外表难看的、瘦弱的小猫更应该怜悯呵护。但无论被玩弄、占有还是厌弃,都 没有把它们当成平等的生命去对待,而是始终把猫放在给人带来娱乐、可以被人 主宰命运的位置,对前两只猫的“爱” 和对第三只猫的“不爱” 在本质上是一 样的,都是强大生命对弱小生命的武断支配,都是缺少对生命的尊重。 思考 3:这篇文章仅仅是写猫吗? 背景补充: 《猫》是郑振铎作品集《家庭的故事》的首篇。 《家庭的故事》在其总体 上是悲剧性的故事。作者在《自序》里写道:“许许多多的悲剧,还不都是那些旧 家庭酝酿出来的吗?”作者认为,在封建宗法统治的旧式家庭里,总会有一些人 成为比他们权势更大、地位更高的人的牺牲品,成为被侮辱、被践踏的对象。 《猫》这篇作品,不仅唤起人们对动物的怜悯之心,而且引起人们对社会生 活,特别是对旧式家庭中人的悲剧故事的联想。 拓展思考:本文中是否有与“猫” 类似的人呢?请你在文中勾画语句,找找依据。 文中的张妈,与第三只猫有着很大的关联。 这只猫是“她在门口拾进来的,每天给它饭吃。” 可以看出,这是张妈出于对生命的爱惜、怜悯。 妻子买了芙蓉鸟之后,也是叮嘱“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张妈便跑 来把猫捉了去。” 可见是张妈一直在按照妻子的吩咐照顾小猫。 鸟被咬死后,妻子责问张妈:“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 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面对妻子的无端指责,处于弱势地位的张妈只能沉默,无力反抗。 我们看到,张妈仿佛就像第三只猫,在封建家庭中,弱小者总是不幸的,侮 辱、损害随时都可能降临到他们身上,而且无法逃脱,这样的悲剧具有必然性。 作者对这些弱小者是予以同情的。 理解主旨 从“我”深深的忏悔和反思中,你知道如何去对待生命吗? “我”对自己伤害其它生命的错误,勇于承认,善于反思。“我家用不养猫” 就是说“我”不再以一种凌驾的、玩弄的、支配的态度去对待弱小生命了。 文章的主旨正是借此阐发人生哲理:人类应该善待生命,爱护弱小,不能因 为个人好恶、私心偏见而武断地对待生命。同时,善待生命不光是要平等地对待 其他生命,对待他人,我们更是要予以尊重和关爱。 5 分 钟 任务 三 三、对比情感 善待生命 猫是与人类关系亲密的一种动物,人们常通过写猫,表达丰富的人生体验。 上节课后,同学们读了夏丏尊的《猫》、靳以的《猫》、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 请同学们分别概括一下这几篇文章的大致内容,体会这些文章表达出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作家 主要内容 情感 夏丏尊 靳以 王鲁彦 1 分 钟 布置 作业 作业 请向同学推荐你读过的能打动你或者能引起你反思的关于生命共 存、善待生命的文章,概括文章内容,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评价标准:概括内容完整,文从字顺,能说出文章的中心主旨,理 由合乎情理。 “生命共存”主题活动 最能打动我的与动物有关的作品 作品名称: 作者: 内容概述: 推荐理由: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