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 1 第三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第二节气
压带、风带与气候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
读下图“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区域沙尘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
A.季风环流 B.盛行西风 C.赤道低压 D.东北信风
2.当沙尘扩散如①所示时,最可能的时间是( )
A.1 月 B.4 月 C.7 月 D.10 月
3.如果风带处在②位置( )
A.美国东南部降水量增加 B.地中海沿岸温和湿润
C.亚马孙河的含沙量增大 D.非洲西海岸草木葱绿
下图为以极地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序号①②③④为气压带,⑤⑥⑦为风带.读图并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代表高气压带的序号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类型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序号是( )
A.①和⑤ B.②和⑥ C.③和⑥ D.④和⑦
下图为地球上某区域气压带、风带及 3000 米高空等压面分布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B.甲风带与高空风向完全相反
C.甲、乙风向相同时不属一个风带 D.图中气压带控制下少降水
7.若该图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且甲纬度高于乙,则可能的是( )
A.甲风带常年控制容易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B.该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C.该气压带与甲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D.该气压带常年控制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径流深度是指一定时段内单位面积上的径流总量。相当于把径流总量平铺到全流域面积上所得到
的深度,单位以 mm 计。下图为中国径流深度随经度的变化示意图,图中选取的是台湾—江西—四川—青
海等省的数据。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径流深度随经度变化的规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A.西北季风的影响 B.植被的疏密程度
C.地表的物质组成 D.东南季风的影响
9.图中曲线在甲点出现明显转折,反映出此处( )
A.是阶梯分界处,地形抬升作用影响了降水量 B.临海,受海洋影响大,降水丰富
C.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D.植被丰富,土质疏松,下渗能力强
下表示意我国部分城市(南昌、北京、福州、郑州)四季多年平均天数,表中的季节以(连续 5
天)平均气温的高低为指标来划分。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春 夏 秋 冬
① 55 102 50 158
② 56 107 66 136
③ 66 137 56 106
④ 94 158 108 2
10.表中①②③④城市依次为( )
A.南昌、福州、北京、郑州 B.郑州、北京、福州、南昌
C.北京、郑州、南昌、福州 D.福州、南昌、郑州、北京
11.①城市附近的自然环境特征为( )
A.冬季河流无结冰期 B.地形以山地为主
C.降水集中在 12、1 月 D.春季多沙尘天气
12.④城市冬天天数远少于③城市的主要原因是④城市( )
A.冬季降水丰富 B.海拔高度低
C.受大陆影响显著 D.冬季风影响较弱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 a、b、c 对应的气候分别是( )
A.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14.关于 c 气候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亚洲该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B.在全球该气候都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
C.该气候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 D.该气候分布区生物多样性丰富
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M 地气温最有可能是( )
A.12 ℃ B.16 ℃ C.22 ℃ D.28 ℃
16.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位置 D.洋流
17.图示季节,影响圣地亚哥的大气环流是( )
A.东南信风 B.东南季风 C.盛行西风 D.副热带高压
二、综合题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匍匐于凯巴布高原之上。它的宽度在 6
千米至 25 千米之间,平均谷深 1600 米,谷地宽度 762 米。大峡谷岩石是一幅地质画卷,人们可以从谷壁
上观察到不同地质年代各个时期含有不同生物化石的地层,因而被誉为一部“活的地质教科书”。
(1)判断图中 A 处沿岸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
(2)比较 B.C 两地冬雨量的大小,并运用气压带、风带的知识说明其原因。
(3)从地质作用的角度描述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过程。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本州岛北部最冷月气温 0℃等温线和该月降水量分布图。
(1)指出本州岛最冷月 0℃等温线的分布的突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描述本州岛最冷月从 M 地到 N 地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并分析该月 M 地降水多的原因。
20.读图甲“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图乙“亚洲季风环流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气压带名称是 ,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2)画出 B 所在风带的风向。
(3)常年受 C 风带控制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是 。
(4)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甲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乙中 。(填甲或乙)所示,此时东
亚地区的风向为 ,南亚地区的风向为 。
(5)图乙中西南季风的成因除海陆热力差异外,还有 。
(6)每年 2 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 ,我国北方
地区的气候特征表现为 。
参考答案
1.D2.C3.B4.C5.A6.D7.A8.D9.A10.C11.D12.D13.A14.D15.B16.C17.D
18.(1)A 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空间分布:年降水量从西向东(迅速)减少;原因:受地形影
响,西部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B 地的冬雨量更高(或 C 地冬雨量更低)。因为 B 地纬度更高,受西风控制时间更长,冬季降水时间
更长,冬雨更多。(或因为 C 地纬度更低,受西风控制时间更短,冬季降水时间短,冬雨更少。)
(3)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因地势低洼,以外力沉积作用为主,形成广阔而深厚的沉积岩。后经地壳运动抬
升,形成高原。受流水下切侵蚀形成峡谷。
19.(1)最冷月 0℃等温线向南凸(凸向低纬),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中部多山,地势高,气温低)。
(2)降水量变化特征:从 M 地到 N 地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多。成因:冬季盛行西北季风,西北季风经过日
本海增温增湿,受岛上山脉抬升使 M 地降水多。
20.(1)赤道低压;终年高温多雨
(2)
(3)温带海洋性气候
(4)甲 西北风 东北风
(5)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6)亚洲高压 寒冷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