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9.12乘法公式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沪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9.12乘法公式

ID:685553

大小:356.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5-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知识点 1 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即 2 2( )( )a b a b a b    2.要深刻理解该公式,必须抓住公式的结构特征和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 (1)公式中的字母“ a ”、“b ”既可以是具体的数字,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从本质 上说“ a ”、“ b ”所表示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它可表示为(○+□)(○-□)=○ 2 - □ 2 . (2)掌握公式中的几种变化形式有利于理解公式. a. 位置变化:如 ( )( )a b b a   ,可利用加法交换律;将第二个括号变为 ( )a b ,即 可变为“标准型”. b.符号变化:如 ( )( )a b a b   ,将第一个括号变形,即可得到 ( )( ) [ ( )]( )a b a b a b a b       ( )( )a b a b    2 2 2 2( )a b b a     ;也可 直接用平方差公式特点去解.因为在这两个括号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即都是 ( )b , 另 一 项 互 为 相 反 数 , 即 a 与 a , 故 而 , 2 2 2 2( )( ) ( )( ) ( )a b a b b a b a b a b a             . c.增项变化:(多项平方差)如 ( )( )a b c a b c    ,若能将 a b 看作一个整体,则在 两个因式中既有相同的项 ( )a b ,又有互为相反数的项 c 与 c ,即可用平方差公式 写出结果: 2 2 2 2 2( )( ) [( ) ][( ) ] ( ) 2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ab b c                . d.增因式变化:如 2 2 4 4( )( )( )( )a b a b a b a b    ,可连续运用平方差公式写出结果, 即原式 2 2 2 2 4 4 4 4 4 4 8 8( )( )( ) ( )(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        . 第四讲 乘法公式 知识要点 例 1 下列两个多项式相乘,哪些可用平方差公式,哪些不能?能用平方差公式的,先把式 化成公式的标准形式,再计算结果. (1)(3 4 )(3 4 )x y x y  ; (2)(3 4 )(4 3 )x y y x  ; (3)( 3 4 )(3 4 )x y x y   ; (4)( 3 4 )( 3 4 )x y x y    ; (5)( 3 4 )(3 4 )x y x y   ; (6)(3 4 )( 3 4 )x y x y   . 例 2 计算下列各题: (1) 2 2( 7 )(7 )3 3x y y x  ; (2) 1 1( 2 )( 2 )2 2x y x y   ; (3) 2 2( 1 3 )(3 1)a b a b   ; (4) 2 3 3 2( 3 )(3 )x y y x  . 例 3 化简求值, 2[2 ( )( )][( 2)(2 ) (2 )( 2)]x x y x y x x y y         ,其中 1x  , 1 2y   . 练习 1.计算: (1) 2 2( 2 )( 4 )( 2 )a b a b a b   ; (2) ( 1)( 1)x y x y    ; (3) 2 4 8 100(2 1) (2 1) (2 1) (2 1) (2 1)          . 2.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 5 299 1007 7  ; (2) 22006 2007 2005  . 3.若 (2 2 1)(2 2 1) 63a b a b     ,求 a b 的值. 知识点 2 完全平方公式 1.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 2 倍.即 2 2 2( ) 2a b a ab b    , 2 2 2( ) 2a b a ab b    . 2.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 (1)在公式 2 2 2( ) 2a b a ab b    中,左边是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右边都是一个 二次三项式.其中有两项是左边括号内二项式中每一项的平方,中间一项为左边二 项式中两项乘积的 2 倍,其符号由左边括号内的符号决定,本公式可用语言叙述为: 首平方、尾平方,二倍乘积在中央. (2)公式中的“ a ”、“b ”既可以代表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3) 2 2 2( ) ( ) ( )a b b a a b      ; 2 2( ) ( )a b a b    . 3.应用完全平方公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1)将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区分开.二者的形式完全不同. (2)将 2( )a b 与 2 2a b 区分开: 2( )a b 是先求和然后再平方,读作“ a 与b 两数和 的平方”,它的展开式 2 22a ab b  是二次三项式; 2 2a b 是先求平方再求和,读 作“ a 与 b 两数的平方和”,它是一个二次二项式.只有当 0ab  时,才有 2 2a b = 2( )a b . (3)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几种常见变形,灵活地解决问题. 如: 2 2 2 2( ) 2 ( ) 2a b a b ab a b ab       ; 2 2( ) ( ) 4a b a b ab    ; 2 2( ) ( ) 4a b a b ab    ; 2 2( ) ( ) 4a b a b ab    等. (4)当完全平方的底数为三项式时,可把其中两项看作整体视为一项,再利用完全平方 公式展开. 如 : 2 2 2 2 2 2 2( ) [( ) ] ( ) 2 ( ) 2 2 2a b c a b c a b a b c c a b c ab ac bc                  . 例 1 计下列各题: (1) 21( 3 )2 a b ; (2) 21( 2 )4 a b ; (3) 2( 2 5 )x y  ; (4) 2( 3 2 )x y  . 例 2 下面的计算对不对?若不对,指明错误原因,并改正. (1) 2 2 2( + )x y x y  (2) 2 2 2( ) 2x y x xy y    (3) 2 2 21 1( )2 4x y x xy y     (4) 2 2 21 1( )2 4x y x xy y     例 3 化简: 2 2(2 )(2 ) ( ) 2(2 )x y x y x y x xy      . 练习: 1.计算 (1) 2 2( 2 )( 2 )( 4 )a b a b a b   ; (2) (2 3 )(2 3 )a b c a b c    ; (3) 2 2(3 ) (3 )a b a b  . 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299.7 ; (2) 22006 . 3.先化简,再求值. 2 2 2 21 1 1[( ) ( ) ](2 )2 2 2x y x y x y    ,其中 1x   , 2y  . 4.计算 2( )a b c  ,并利用它的结论直接计算: 2( 2 3 )x y z  . 5.(1)已知 2a b  , 1ab  ,求 2( )a b 的值. (2)已知 2( 1) ( ) 2a a a b    ,求 2 2 2 a b ab  的值. (3)已知 1 3x x   ,求 2 2 1x x  的值. 一.填空题 1. 与 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 . 2.( )( )a b a b  = ; 3. (2 )( 2 )x y y x   = ; 课堂练习 4.( 4)( 4)mn mn  = ; 5. 2( 3)( ) 9x x   ; 6. 2( 5)( ) 25a a   ; 7. 2 2( 2 )(2 )( 4 )x y y x x y    ; 8.( 1)a  ( )= 2 1a  ; 9. 2 2( ) ( ) ( )a b a b    ; 2 2 210.( ) 4 12 9x xy y   ; 2 211. ( ) 4 ( ) ( )m n    212.(0.2 ) ( ) 2 ( ) a a    2 2 13.(3 4 ) ( ) (3 4 )x y x y    ; 14. 2 2( ) ( )2 2 2 2 a b a b    ; 3 2715.(2 )2 ma   ; 16. 2( 2 3 )a b c   ; 17. 2 2( 3 ) ( 3 )m n m n   . 二.选择题 1.下列计算中,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 ( )( )p q p q   B. ( )( )p q q p  C. (5 3 )(3 5 )x y y x  D. (2 3 )(3 2 )a b a b  2.计算[( )( )]x y x y  [( )( )]x y x y  所得结果是( ) A. 4 4x y B. 4 2 2 4x x y y  C. 4 4x y D. 4 2 2 42x x y y  3.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5 5 102 x x x  B. 3 5 8( ) ( )x x x     C. 2 3 3 3 3( 2 ) 4 24x y x x y   D. 2 21 1 1( 3 )( 3 ) 92 2 4x y x y x y     4.下列等式能够成立的是( ) A. 2 2 2(2 ) 4 2 x y x xy y    B. 2 2 2( )x y x y   C. 2 2 21 1( ) 2 4a b a ab b    D. 2 2 2 1 1( )x xx x    5. 27 3( ) 3 2x  等于( ) A. 27 373 2x x  B. 249 7 9 9 2 4x x  C. 249 97 9 4x x  D. 27 7 9 3 2 4x x  6.要使式子 24 12a a 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式的结果,则应加上( ) A. 3 B. 9 C. 2.25 D. 1.5 7.小马虎在下面的计算中只做对了一道题,他做对的题目是( ) A. 2 2 2( ) a b a b   B. 3 2 6( 2 ) 4a a  C. 3 2 52 a a a  D. ( 1) 1a a      8.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3 3 6 x x x B. 2 3 53 2 5x x x  C. 2 3 5( )x x D. 2 2 2 4( )x y x y   三.计算题 1.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 )( )2 2 b bm m  (2)( 3 5 )(3 5 )x y x y   (3) 2 3 3 2( )( )a b b a   (4) ( 1)( 1 )xy xy    (5) 2 2( )( )( )p q p q p q   (5) ( )( ) ( )( ) ( )( )a b a b b c b c c a c a        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2( 1) 2 a  ; (2) 2 3 2( 2 5 )a b  ; (3) (2 3 1)(2 3 1)a b a b    ; (4) 2(2 3)a b  . 3.用简便方法计算: (1) 99.8 ( 100.2)  ; (2) 299.99 . 4.计算: (1) 2 2( 2 )( )( 3 2 )x y x y x xy y     ; (2) 2 2 2 2( 2 )( 2 )( 2 4 )( 2 4 )a b a b a ab b a ab b      ; 2 2 3 3(3)(3 2 )(9 6 4 )(27 8 ) x y x xy y x y    4 2 (4)( 2)( 2)( 4 16)p p p p    四.解答题 1.计算: 2( 2)( 2)( 4)a a a   . 2.化简: 2 4 8(2 1)(2 1)(2 1)(2 1) 1     3.化简求值: 2 2[2 ( )( )] [( )( ) 2 ]x x y x y x y x y y        ,其中 x=-1,y=-2. 2 2 34. 6( 1) 2( 1)( 1) 2( 1) 32x x x x x       解方程: 5.解不等式 (3 4)(3 4) 9( 2)( 3)x x x x     . 一.填空题 1.计算:( 6 )( 6 )x y x y    = ; 2.计算:( 6 )(6 )x y x y   = . 3.计算:( 6 )(6 )x y x y   = ; 4.计算:( 6 )( 6 )x y x y   = . 5.计算: ( )( )m n n mx y y x  = ; 6.计算: 2 3 2( 3 )mx y x  = . 7.( 2 )x y ( )= 2 24y x ; 8.( ) 2 = 2 2 1m m  . 9.( +3) 2 = 24x  ( )(每格内只需填一个代数式). 10.计算: 2 2( )( )( )x y x y x y    . 11.计算: 2 2 2 2(1 ) (1 ) (1 )a a a    . 12.计算: 22006 2005 2007   . 13.若 2 2 10a b  , 3ab  ,则 2( )a b = . 14.已知 7 4xy  , 4x y   ,则 2 2x y  . 15.已知 3x y   ,则 2 2 2 x y xy   . 家庭作业 二.计算题 1. 2 2(9 4 )( 3 2 )( 3 2 )x y x y x y     2. 2( 2 )(2 ) (2 )m n m n m n    3. 2( 3 2)x y  4. ( 2 1)( 2 1)x y x y    5. 18( 3)( 6)2 x x  6. 2 21 1 1( )( )( )2 2 4x y x y x y   7. 2 2(2 ) (2 )a b a b  7. 用乘法公式计算: (1) 6.9 7.1 (2) 2 140 393 3  (3)59.8 60.2 (4) 2499 (5) 21(14 )2 (6) 2 2102 99 ; (7) 2105 ; (8) 2197 . 三.解答题 1.求不等式 2 2(1 3 ) (2 1) 13( 1)( 1)y y y y      的最大整数解. 2.一个正方形,如果先把一组对边延长 2 cm ,再把另一组对边减少 2 cm ,这时得到的长 方形面积恰好与原正方形边长减少 1 cm 后的正方形面积相等,求原正方形的面积. 3.如图,已知 ABE 和 DCE 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 BE a  , DC EC b  . 求 ADE 的面积.(用含 a 、b 的代数式表示)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