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ID:684567

大小:46.38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5-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 ‎1. 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玻璃棒和丝绸相互摩擦带电 B. 石块被粉碎成小石头 C. 氯化钠在水中电离 D. 食物放置时间久了会变色变味 ‎2. 属于人工合成的物质有( )‎ A. 蚕丝 B. 石油 C. 尼龙 D. DNA ‎3. 关于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学能将一些普通的物质转化为有用的东西 B.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C.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单位是原子 D. 以化学手段能获得比原子更小的粒子 ‎4. 发生化学变化时必将有( )‎ A.颜色改变 B.形态变化 C. 新物质生成 D. 温度变化 ‎5. 化学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下列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①环境保护 ②能源开发利用 ③新材料研制 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6. 下列关于化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学可以为人类研究新型能源和材料 B. 化学必将在环保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C. 化学与生物两学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D. 化学的发展会导致环境的恶化 ‎7.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铁在炼炉中融化为炽热的铁水 B. 水被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C. 汽油燃烧放出热量 D. Zn在盐酸中溶解生成氢气 ‎8. 在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步骤是( )‎ A. 原料溶解在溶剂中 B. 超声波振荡分散 C. 小分子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成为大分子 D. 将产物进行抽滤、烘干操作 ‎9. 在厨房做饭时存在化学变化的是( )‎ A. 将苹果榨成果汁 B. 将土豆切成薄片 C. 在炒菜时加入油盐、花椒等调料 D. 将大米在电饭煲中做熟 ‎10. 工业生产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有(1)物质溶解在溶剂中(2)燃料燃烧放出大量热量(3)烟雾从烟筒中排出(4)用酸液清洗金属的锈迹(5)用水冷却锅炉 A.(1)(3)(5) B.(2)(4) C.(2)(3)(4) D.(1)(2)(4)‎ ‎11. 铁在氧气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是( ),产物是( )。‎ ‎12. 写出下列化学变化的现象。‎ ‎(1)镁条燃烧 ‎(2)在NaOH溶液中滴入少量酚酞试剂 ‎(3)锌粒在稀盐酸中溶解 ‎(4)在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13. 经过人类坚持不懈的探索,发现了世界上的万物都是由( )构成的。‎ ‎14.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是( )。‎ ‎15. 一个水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一个氧分子是由( )构成的,一个氢分子是由( )构成的。‎ ‎16.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 水,氢气,氧气,镁,氢氧化钠,硫酸铜,四氧化三铁,氧化铁。‎ ‎17.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植物种子被风干 B. 海边的石头被海浪打磨成圆形 C. 果树上的果实成熟 D. 树木被砍伐 ‎18.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炸弹爆炸 B. 金属生锈 C. 石蜡融化 D. 食物腐败 ‎19. 下列过程中一定存在化学变化的是( )‎ A. 蒸发 B. 蒸馏 C. 萃取 D. 燃烧 ‎20.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陶瓷破碎 B. 固体二氧化碳升华 C. 水的沸腾 D. 食物消化 ‎21. 诗词是中华瑰宝,下列诗句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来 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2. 下列现象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乙醇挥发 B. 鞭炮爆炸 C. 水分蒸发 D. 矿石粉碎 ‎23. 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玻璃破碎 C. 车胎爆炸 D. 蝉蛹孵化 ‎24.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切开苹果后,切面不久变暗 B. 铁丝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C. 食物腐败变质 D. 蒸馏石油制取汽油 ‎25. “人间仙境,醉美楼台”。下列与烟台特色有关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莱阳梨榨汁 B. 蓬莱海市蜃楼 C. 张裕葡萄酿酒 D. 招远沙里淘金 ‎26. 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不同的是( )‎ A. 食物腐烂 B. 鸡蛋变臭 C. 水蒸发 D. 白磷自燃 ‎27. 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本意是化学变化的是( )‎ A. 磨杵成针 B. 木已成舟 C. 积土成山 D. 死灰复燃 ‎28. 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 玻璃杯被摔碎、米饭变馊 B. 酒精挥发、湿衣服晾干 C. 蜡烛燃烧、乒乓球变瘪 D. 菜刀生锈、牛奶变酸 ‎29. 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现象有着本质区别的是( )‎ A. 煤炭燃烧 B. 呼吸作用 C. 灯泡发光 D. 光合作用 ‎30.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木材做成桌椅 B. 水结成冰 C. 燃放烟火 D. 砂纸除锈 ‎31. 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台风 B. 雪崩 C. 泥石流 D. 森林火灾 ‎32. 下列现象可能是化学变化的是( )‎ ‎①发光 ②放热 ③产生沉淀 ④产生气泡 ⑤变色 A. ①② B. ③④ C. ③④⑤ D. 全部 ‎33. 有下列各种变化或叙述,认真分析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1)镁带燃烧;(2)伐倒树木制成桌子;(3)碱式碳酸铜受热后产生了黑色的粉末有气体放出同时管壁上有水珠生成;(4)蜡烛熔化后又将其点燃;(5)铜丝能导电;(6)将锅里的水烧至沸腾状态(7)把铁铸成一口铁锅。‎ A. (1)(2)(4)(7) B.(2)(4)(6)(5)‎ C. (1)(3)(4)(5) D. (2)(6)(7)‎ ‎34. 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凡是有发光、放热现象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C.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放热、发光等现象 D.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35. 分别写出不少于20种实际中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参考答案 ‎1. D。食物的变质属于化学变化过程。氯化钠在水中电离并无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正负电荷的产生也是属于物理变化范畴。‎ ‎2. C。蚕丝和石油都属于纯天然物质。尼龙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种合成纤维。DNA,即为脱氧核糖核酸,生物遗传因子的缩写。‎ ‎3. D。化学手段无法获得比原子更小的微粒,比原子更小的微粒只能依靠物理方法获得。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单位是原子。‎ ‎4. C。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新物质生成,其余都是附带的现象。‎ ‎5. A。所有领域都和化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6. D。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化学会带来污染,却也可以净化环境。‎ ‎7. A。铁块变为铁水属于物质形态由固态转为液态,这个过程只有能量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 ‎8. C。抓住化学变化的本质即可。‎ ‎9. D。加入调料的过程是一个混合均匀的过程,没有新物质产生。大米由生到熟兼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0. B。酸液清洗锈迹本质上是金属氧化物与酸之间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11.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Fe3O4‎ ‎12. (1)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2)溶液从无色变为红色,(3)锌粒逐渐变小消失,溶液中有气泡产生,(4)有蓝色沉淀产生 ‎13. 极其微小的粒子如原子、分子 ‎14. 有无新物质的产生 ‎15. 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 ‎16. H2O,H2,O2,Mg,NaOH,CuSO4,Fe3O4,Fe2O3‎ ‎17.C 18.C 19.D 20.D 21.B 22.B 23.D 24.D 25.C 26.C 27.D ‎ ‎28.D 29.C 30.C 31.D 32.D 33.D 34.CD ‎35. 略。 ‎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 ‎1.要具有良好的发现和提提出问题的能力,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 A.善于观察,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 B.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C.固执已见尽量不去交流,这样可以排除其它人对自己观点的干扰 D.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 ‎ 2. 工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常温下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点燃可以燃烧。结合生活实际,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炉子上放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B.当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时,表示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开关 C.如夜晚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拉亮电灯,检查漏气情况 D.如煤气泄漏时,应关闭总阀门,打开门窗通风 ‎3.下列对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火焰分为三层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蜡烛逐渐变短 D.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 ‎4.用镊子夹住一小段鱼肋骨放在酒精灯上煅烧。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有臭味产生 B.骨变软 C.骨变灰白色 D.骨变硬脆 5. 科学探究的第一步通常应该是(  )‎ A. 制定实验计划 ‎ B.猜想与假设 C.发现并提出问题 D.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6. 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 A. 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D.探究铜在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7.小科发现取自实验室的镁带表面有黑色物质,黑色物质是什么?会不会是镁带缓慢氧化后产生的氧化镁?‎ ‎(1)小科把磨去黑色物质的镁带放在 (填化学式)中燃烧,结果得到的是白色固体。由此,他得出结论:黑色物质不是氧化镁。‎ ‎(2)进一步查阅资料后获知,任何固体颗粒直径小到一定量,颜色都是黑色的。如纯净的铁块是银白色的,而铁粉是黑色的。由此,小科认为原来的结论 。‎ A.正确 B.不正确 C.可能不正确 ‎(3)小科又开始了进一步的探究……‎ 此探究过程给你的启示是 。‎ 8. 课堂上,同学们与老师一起进行了镁条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最能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2) 烟花、照明弹中都用到镁粉作原料,其原因是镁粉燃烧时 。‎ (3) 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属于镁条的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小科同学发现实验桌上的镁条表面有黑色物质。他猜想:黑色物质会不会是镁带缓慢氧化后产生的氧化镁?为了验证这个猜想,他把磨去黑色物质的镁带放在氧气中燃烧,结果得到的是白色固体。由此,他得出结论是: ‎ ‎。小科询问老师后获知:许多固体颗粒直径小到一定量,颜色都是黑色的(如纯净的铁块是银白色的,而铁粉是黑色的)。由此,小科认为他原来的结论 (填序号)①正确;②不正确;③可能不正确。‎ ‎9.发光、放热是化学变化的现象之一,许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那么凡是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肖明同学找来蜡烛与白炽灯做了下列对比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下表中有关内容。‎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点燃蜡烛,分别用干冷的烧杯和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现象,约1~2min后,再吹灭蜡烛 ‎①干冷烧杯内壁出现 ,用手触摸烧杯壁,有 的感觉;‎ ‎②澄清石灰水变 ;‎ ‎③蜡烛逐渐变 ‎ ‎①蜡烛燃烧时有 和 放出;‎ ‎②蜡烛燃烧时有 和 生成,因此发生的是 变化 观察白炽灯内钨丝的颜色和状态,然后通电,观察现象,约1~2min后,停止通电,比较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是否发生变化 ‎①钨丝是 色的 体;‎ ‎②通电后灯泡发出 光,用手靠近灯泡,有 的感觉;‎ ‎③停止通电后,钨丝颜色和状态 (填“有”或“没有”)变化 ‎①钨丝通电时也有 和 放出;‎ ‎②通电前后,钨丝本身 (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发生的是 变化 综上所述,你对有关探究得出的结论是 。‎ 参考答案 ‎1.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所以应是不断地发现并提出问题;实验时制定尽可能详细的实验计划;实验前要大胆地猜想和假设;科学探究过程中要进行交流与合作,资料不宜保密。因此,ABD中的说法正确,C的说法错误。‎ 答案:C ‎2.答案:D ‎3.答案:D ‎4.解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将鱼骨用火煅烧,有机物能燃烧,且有焦糊的臭味,剩余物为无机物不易燃烧,骨会慢慢变成灰白色,变得脆硬,用镊子轻敲煅烧后的骨,骨会碎裂,为骨的煅烧。可见B符合题意。‎ 答案:B ‎5.解析:科学探究过程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 答案:C ‎6.解析: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故可探究该反应可能生成硫酸,故A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钠和水中含有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可猜测产生的气体可能为氧气,故B正确;氧化镁为白色固体,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不可能只是氧化镁,故C错误;铜在灼烧时与空气接触,燃料酒精和空气中都含有碳元素,猜测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故D正确。‎ 答案:C ‎7.解析:(1)由题中信息知,小科的猜想是“镁带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后产生的氧化镁”,则应该把镁带放在氧气中燃烧,氧气的化学式为O2;‎ (2) 通过查阅资料,小科又发现了判断物质颜色的一种方法,即有些物质在粉末状态时可能会呈现黑色,可以判断,原来的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故选C;‎ (3) 由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结论,即获得科学结论的方法不是惟一的,不能轻信、也不能武断,应该向科学家那样,通过多种方法的探究,亲自动手查资料、做实验获得正确的结论.(本题答案开放,只要属于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本质等方面的感悟均可)。‎ 答案:(1)O2;(2)C;3)像科学家那样,通过多种方法的探究,亲自动手查资料、做实验获得正确结论。‎ ‎8.解析:(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因此有白色固体生成最能说明镁燃烧一定属于化学变化,故填:有白色固体生成。‎ (2) 烟花、照明弹中都用到镁粉作原料,其原因是镁粉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故填:发出耀眼的白光。‎ (3) 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填:化学。‎ (4) 把磨去黑色物质的镁带放在氧气中燃烧,结果得到的是白色固体.由此他得出结论是:黑色物质不是氧化镁;通过查阅资料,小科又发现了判断物质颜色的一种方法,即有些物质在粉末状态时可能会呈现黑色,可以判断,原来的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故填:黑色物质不是氧化镁;C。‎ ‎9.解析:(1)实验现象:①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用手触摸烧杯壁,有发热感觉;②石灰水变浑浊;③蜡烛逐渐短;实验结论:①蜡烛燃烧时有光和热放出;②蜡烛燃烧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因此发生的是化学变化;(2)实验现象:①钨丝是灰黑色的固体;②通电后灯泡炮发出黄光。用手靠近灯泡,有发热的感觉;③停止通电后,钨丝颜色和状态没有变化;实验结论:②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答案:‎ ‎ ‎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 ‎1.下列实验室里的行为中,哪些存在不安全因素( )‎ A.将剩余的药品倒进废液缸 B.为了节省时间,做实验结束后才回家吃饭 C.洗过手未擦干就去插电源插头 D.在实验结束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2.科学实验中,药品和仪器的存放应符合一定的规范。下列物质存放在对应的容器中,符合规范的是( )‎ ‎ A B C D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试管口上方,并不接触试管 B.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 C.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 D.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 ‎4.下列四组仪器中,都能加热的一组是( )‎ A.水槽、烧杯、试管 B.量筒、蒸发皿、集气瓶 C.烧杯、试管、燃烧匙 D.表面皿、集气瓶、烧瓶 ‎5.从下列仪器中选出相应的序号填在空格内 a.胶头滴管 b.试管 c.漏斗 d.量筒 e.滴瓶 f.酒精灯 g.药匙 h.坩埚钳 ‎(1)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用 ; (2)过滤液体用到的是 ;‎ ‎(3)液体药品通常存放在 ; (4)镁条燃烧时夹持镁条用 ;‎ ‎(5)量取5毫升液体用 ; (6)加热时用 ;‎ ‎(7)取少量的液体药品用 ; (8)一般作化学反应容器的是 。‎ ‎6.为保证实验安全,取得预期实验效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我们应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并遵循化学实验的安全规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应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须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 B.不准在实验室内嬉戏打闹、大声谈话 C.为了便于观察,可用手接触药品,直接闻药品气味,但严禁品尝药品 ‎ D.加热操作中,不要凑近被加热仪器直视观察,不要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或他人 E.易燃、易爆的药品要远离火源,避免将腐蚀性药品沾在衣服或皮肤上 F.切忌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G.注意安全用电和节约用水,离开实验室前,务必关闭电源和水源 参考答案 ‎1.C 2.D 3.A 4. C 5.(1)g (2)c (3)e (4)h (5)d (6)f (7)d (8)b ‎6.ABDEFG ‎ ‎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