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教案-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教案-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ID:683762

大小:66.2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4-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节教学设计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苏维埃政权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 转变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归纳该政策的特点。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 背景,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归纳新经济政策的特点,说明新 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过程与方法:列表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阅读列宁《论粮食税》等 历史文献,学习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方法。联系中国目前改革开放的现实,认识新经 济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简述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克服种种严峻困难巩固新政权的事实, 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通过了解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有益探索的事实,坚定 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 教学导入: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 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板书课题)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国内、国外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 在这一非常时期,苏维埃政权采取了非常措施。 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1918—1920)(“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接管 了国家政权,与德国签订了条件苛刻的《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一战,这引起了帝国主义 的恐惧和仇恨。苏维埃政权国内、国外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2)帝国主义干涉者与苏联境内反革命势力勾结,疯狂进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长达三年 的国内战争开始,政治、经济形势严重恶化。 面对如此险恶的形势,苏维埃政府在经济领域实行了一系列战时特殊措施,即“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 2、内容: 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中到国家手中, 后来征集对象又扩大到肉类、马铃薯等各种农产品; 工业方面:不论企业大小,一律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 产品分配上:国家取消了自由贸易,粮食等一切生活必需品 都由国家统一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 其他:为了保证前线官兵和工厂劳动力的需要,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 得食”, 凡 16 岁到 50 岁的公民,只有完成一定的劳动义务才能领取相应的口粮。 (多 媒体课件展示) 3、作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它适应了战时 的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 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经受住了考验,站稳了脚跟。但实行这一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 许多弊病和错误,如以极低价格强行征粮,甚至连农民必需的口粮、种子粮也予以征收,遭 到广大农民的反对。 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1、经济危机:1920 年年底,经历了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已是满目疮痍, 工农业产量大幅度下降,人民生活必需品都得不到满足。 1920—1921 年苏俄遭遇旱灾,粮食十分匮乏,许多人死于饥饿,粮食、原料和能源的缺乏, 大批工厂无法开工,工人阶级队伍涣散。 2、政治危机: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农村实行的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废除,反而得到了强 化,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 城市中,工人因生活条件恶化也不满,纷纷罢工; 军队中,1921 年 2 月 28 日,波 罗的海舰队主要地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叛乱,甚至提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政 治口号。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很明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 后的新情况,1920 年底,列宁就开始酝酿调整经济政策。(多媒体课件展示) 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制定: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列宁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 告》。根据这一报告,党内一致通过了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的决议,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会后,苏俄在农业、商业、工业等各个领域陆续实施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统称新经 济政策。 2、内容: (1)农业上,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2)工业上,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 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 资本主义; (3)商业上,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4)分配制度上,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多媒体课件展 示,) 思考:从背景、目的、内容、效果等方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做一比较。 背景 目的 内容 效果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苏维埃政权面 临国内外敌人 的进攻,苏维埃 政权困难重重。 为了战胜国内 外敌人,巩固苏 维埃政权,实现 到共产主义的 直接过渡 实行余粮收集 制;实行广泛的 工业国有化;取 消了自由贸易, 实行实物配给 制;实行成年人 劳动义务制 适应了战时需 要,集中了全国 有限的人力物 力,为战胜国内 外敌人提供了 保证,巩固了苏 维埃政权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已不适应 新情况,面临严 重的经济危机 和政治危机 为迅速恢复被 战争破坏的经 济,巩固苏维埃 政权 以固定的粮食 税代替余粮收 集制,采取租让 制和租借制的 形式,实行国家 资本主义;允许 商品买卖,实行 自由贸易;废除 平均主义的实 物配给制,实行 按劳取酬的工 资制 调动了广大人 民的生产积极 性,使苏俄经济 很快走出困境, 得以顺利恢复, 从而为实现工 业化打下了一 个坚实的基础, 工农联盟得到 巩固,从而巩固 了苏维埃政权 3、影响: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了困境,为实现工 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 1925 年,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同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状 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好转。由于新经济政策满足了劳动 者的经济要求,受到了广大工人农民的欢迎,工农联盟得到了巩固,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4、苏联的建立:1922 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莫斯科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各苏 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建成苏联。 (教材 P117《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 1924 年 1 月,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第一部宪法,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 盟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