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师说》学生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师说》学生导学案

ID:683618

大小:14.64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4-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师说》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把握并用简洁语言复述全文思路。 2.分析课文中对比论证的方法,并与《劝学》比较。 3.背诵并能够熟练准确翻译全文,掌握学程涉及的实词和虚词,掌握相关文化常识。 二、知识准备 1.形式——表达方式——议论——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一组成功的对比论证,关键在于找准对比双方的各个不同 侧面,从不同视角提出一系列的对比。 2.形式——语言的运用——句式——整句和散句 句式的变化也是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常见的讨论方向有四:整散、长短、倒装、停顿。 结合本课的历史特点,我们重点学习整散的变化。 整句就是整齐的句式,一般来说,使用了排比或对偶的就是整句了;不是整句就是散句。整 句的表达效果是加强语言的气势,强化情感,节奏感鲜明;散句的效果是使表达更加自由灵 活。整散结合,则有使语言错落有致,变化多样的效果。 3. 六艺经传 六艺,指孔子删定的六部儒家教材,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经传,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宋八大家和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指由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反对形式华丽,追求句式和韵律的骈文(时文), 倡导阐述儒家思想,句式整散自由的散文(古文)。 三、课前预习 1.解释红色的字在文中的含义 1) 古之学者必有师__________ 2) 孰能无惑__________ 3) 惑而不从师__________ 4) 生乎吾前__________ 5)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_________ 6) 吾从而师之__________ 7) 吾师道也__________ 8)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__________ 9) 无长无少__________ 10) 则耻师焉__________ 11) 惑矣__________ 12) 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 13) 君子不齿__________ 14) 圣人无常师__________ 15) 郯子之徒__________ 16) 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 17)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__________ 18) 不拘于时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作《师说》以贻之_________ 2.下列“所”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两项是_________(词性和意义写在各个选项之后,下同)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__ B. 问所从来__________ C. 此臣所以报先帝__________ D.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__________ 3.下列各项“之”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_________(不定项) A. 蚓无爪牙之利//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_________、__________ B. 古之学者必有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 C. 代百司之职役//择师而教之__________、__________ D. 何陋之有//句读之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列“以”字根据词性分为两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A. 愿以境内累矣 B.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C. 作《师说》以贻之 D. 虽不能察,必以情 E. 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5.下列“其”字的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_________ A. 其可怪也欤 B. 其皆出于此乎 C.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D. 其孰能讥之乎 6.下列“于”总共出现几种不同的用法__________,请在组内交流你的答案。 A.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善假于物也 C.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 不拘于时 E. 学于余 四、课堂探究 1.翻译文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皆出于此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 文 主 要 的 表 达 方 式 为 _____ , 因 而 , 在 阅 读 时 , 我 们 通 常 首 先 考 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行文思路,为下面各个问题排序,然后将它们转换成一个个论题(短语表述)。 A. 现在的人们是否还从师学习? B. 老师是做什么工作的? C. 什么样的人是老师呢? D. 老师和弟子哪个贤能? 排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表达方式切入,除了上面一题第二格外,我们通常还可分析其__________,请根据提示 完成关于课文第二段的表格。 5.有人说,《劝学》和《师说》在论证方法上是类似的,都是对比论证,请说说你怎么看待 这个判断,理由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巩固和迁移 【注】[1]辱:谦词,感到自愧的意思。[2]挈挈,qiè,急切地。 1.解释加点的字在文中的含义 1) 仆道不笃__________、__________ 2) 环顾其中__________ 3) 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__________ 4) 假令有取__________ 5) 为众人师且不敢__________ 6) 人益不事师__________ 7) 炊不暇熟__________ 2.翻译文句 欲相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甚不自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朗读时应该在哪里停顿,请用“/”标出。 有 辄 哗 笑 之 六、我的收获和笔记 七、完成时间和质疑 1.本学程完成时间为__________(按分钟计) 2.我还想提出的问题有 (1) (2)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