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学期鲁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和土壤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巩固训练
一、单选题
河流下切是指河流向下切割侵蚀的自然现象。下图为地质时期祁连山某河流下切速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
题。
1.下列地貌的形成,与河流下切直接相关的是
A.角峰 B.冲积扇
C.河漫滩 D.河谷阶地
2.地质时期,影响该河流下切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壳运动 ②山坡朝向 ③河流流量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区城河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河流
A.水流湍急 B.水量季节变化小
C.右岸坡度小 D.虚线为丰水期河岸
4.支流含沙量较大,但支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三角洲,最可能的原因是
A.支流流速慢 B.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侵蚀严重
C.干流水体对支流抬升作用小 D.汇入处落差大
壶穴主要是由水流挟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壶穴易在强急流或瀑布前方形成。下图
示意某喀斯特地貌区壶穴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a 时期壶穴形成地点
A.地表起伏大 B.含沙量大 C.水温高 D.地表多裂隙
6.喀斯特地貌区有利于壶穴形成的条件是
A.降水更丰富 B.地势落差大
C.岩石抗蚀力弱 D.全年气温较高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 T0、T1、T2、T3,平坦
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粒径 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 T0。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流水的侧向侵蚀导致河岸逐渐崩塌和后退,尤其是在平原地区,这种作用的影响极为显著。下图示意某平
原地区河流的自然演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河水流经弯曲河道时,凹岸的侧向侵蚀作用更加强烈,主要原因是凹岸一侧的
A.水量大,流速快 B.岩土层相对松软
C.地转偏向力较大 D.河床的坡度较小
10.根据以上原理,平原地区河道的自然演化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11.图示湖泊的利用方式,科学性较低的是
A.利用河湖落差发电 B.发展水产养殖业
C.建立湿地型保护区 D.留作河流分洪区
在距今 80 万年前,沂河和柴汶河分别是源头独立的河流。距今约 3.7 万年,柴汶河溯源侵蚀,袭夺了沂河。
下图分别是沂河与柴汶河距今 80 万年前和现今的河流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推测距今 80 万年前,柴汶河源头与沂河间的分水岭海拔高度约为
A.200 米 B.300 米 C.400 米 D.500 米
13.距今 80 万年前,柴汶河图示河段的河流特征有
A.水流速度较慢 B.河谷为 V 型谷 C.河漫滩面积大 D.河流含沙量小
14.引起柴汶河袭夺沂河的原因是
A.岩石类型单一 B.植被覆盖率差异
C.地壳水平运动 D.侵蚀基准面差异
下图为我国云贵地区某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示意图(箭头表示河谷地形变化方向)。完成下面小题。
15.图示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为
A.丙-甲-乙-丁 B.丙-乙-甲-丁 C.丁-甲-丙-乙 D.丁-丙-甲-乙
16.丙阶段该区域
A.发生强烈抬升 B.地震、滑坡多发 C.冰川沉积为主 D.河流侧蚀显著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板块运动引起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原或盆地,在隆起的高原上,通过流水不断侵蚀和搬运,导致河.
谷发育,随着流水下切、侧蚀,河谷不断加深、展宽。下图为某河谷地形图,图中 T1T.2T.3T4.是不同位置流
水沉积形成的鹅卵石。
(1)图中 T1、T2、T3 、T4 不同位置流水沉积形成的鹅卵石,其中堆积年代最早的为( )
A.T1 B.T2 C.T3 D.T4
(2)图中河谷底部大部分鹅卵石在河流枯水期裸露,洪水期淹没,则该地鹅卵石堆积物集中分布的河岸为河
流_____(凹岸或凸岸),判断该地鹅卵石堆积面积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3)推测河流 T,以上剖面没有鹅卵石岩布可能的原因。
(4)该河流下游人海口处形成的地貌类型为. ,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
1.D2.C3.C4.D5.D6.C7.A8.D9.A10.B11.A12.C13.B14.D15.C16.B
17.(1)D
(2)凸岸 鹅卵石堆积面积不断增大 河流凸岸水流较缓,流水堆积作用明显,来自上游河谷的鹅卵石
堆积物在雨季随河流、山洪等不断被搬运到下游地势平缓地区,携带鹅卵石等物质不断在水流平缓的河流
凸岸堆积,造成鹅卵石堆积面积不断增大
(3)有两种可能性: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的沉积物中没有鹅卵石;该山谷的河流以侧蚀、下蚀
为主,随着河流侧蚀,上部的河谷展宽,原有的鹅卵石沉积区被侵蚀而不复存在。(任答两种可能性,其他
可能性合理亦可)
(4)河口三角洲 河流入海口地区地势平坦,水下坡度平缓,水流速度变小,加上海水对河流入海口处河
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携带的泥沙不断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河口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