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寒假地理检测一
一、单选题
1.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
布。据此,完成 1-2 题。
1.据图中信息判断( )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2.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2.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
“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
堞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高于德国和日本,主要是因为( )
A.地势高,空气稀薄 B.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C.大气透明度高 D.纬度偏低,太阳辐射
强
2.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A.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B.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3.下图为非洲局部地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图示地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降水 C.地形 D.人类活动
2.太阳辐射能可以转化为( )
A.潮汐能 B.矿物能源 C.地热能 D.核能
4.下面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方向及大小(粗细)。
读图完成 1-3 小题。
1.①⑤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说明甲、乙两地( )
A.纬度相当 B.距海远近相同 C.海拔相当 D.大气透明度相近
2.关于甲、乙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B.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⑥大小有关
C.甲地的气温日较差较乙地小,与④③大小有关
D.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甲地大,与⑤大小有关
3.图中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箭头是( )
A.①⑤ B.④⑥ C.②⑦ D.③⑧
5.下左图为热岛强度(UHI)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下图为我国华北某特
大城市热岛效应强度(UHI)的季节和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一年中,该城市( )
A.秋季热岛效应强度最强 B.春季多大风降低了热岛效应强度
C.中午前后强度最大 D.日较差小于年较差
2.由右图可以判断,该城市的热岛强度的逐时变化表明( )
A.22 时~次日 7 时,城市热岛环流最强 B.5 时~8 时,市区均温最高
C.12 时之后,城市热岛强度持续加强 D.15 时~22 时,市区升温显著
6.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势,则 a 地与 b 地的气压(P)和气温(T)( )
A.Pa>Pb;Ta>Tb B.Pa丙。
2.乙地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深受西南季风影响,多阴雨天,形成云量高值区。
2.答案:1-2 DA
解析:
3.答案:1-2 BB
解析:
4.答案:1.A; 2.C; 3.D
解析:1.本题考查太阳辐射量的相关知识。据图可知,①⑤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与方向与所在纬度位置有关,而与海拔、
海陆位置、大气透明度等因素无关,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2.甲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乙地强,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较⑥小,气温较低;夜
晚大气逆辐射③较⑧强,气温降低较慢,故气温日较差较乙地小,C 正确。甲地的年太阳总辐射
量较小,与④大小有关,A 错误。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⑦⑧大小有关。B 错误。乙地的年
太阳辐射总量较甲地大,与⑥大小有关,D 错误。故选 C。
3.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甲图是③,乙图是⑧,故③⑧正确,故选 D。
5.答案:1-2 BA
解析:
6.答案:1-2 DA
解析:
7.答案:1-2 AA
解析:
8.答案:1-2 AB
解析:
9.答案:1-2 CD
解析:
10.答案:1-3 DCA
解析:
11.答案:1-2 AB
解析:
12.答案:1-2 AC
解析:
13.答案:1.B; 2.A
解析:1.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能增加坡度的粗糙度,能减缓地表径流,故 B 正确。植
被有截留坡面径流的作用,增加坡面下渗量。故 C 错误。并不能增加降水和水汽输送。故 A、
D 错误。
2.此类公园增加,使城市河道或沟渠边坡植被增加,能缓解热岛效应,使河道或沟渠边坡生态景
观变得美观,没有改变地表形态,还是河道沟渠,植被增加使气温日较差变小。故 A 正确,B、C、
D 错误。
14.答案:1-2 BCC
解析:
15.答案:1-2 AB
解析:
16.答案:1.B; 2.C; 3.A
解析:从图中的地貌形状上看,地貌形状呈扇形,应为洪(冲)积扇。从等高线可以看出,该地
区海拔两千多米,可以判定图示地貌应分布在塔里木盆地。①→②→③,河流的水流速度应该
越来越慢,所以,其堆积的物质的颗粒应该由大到小。
17.答案:1-2 DB
解析:
18.答案:1-2 CA
解析:
19.答案:(1)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温和湿润,雨热同期。
(2)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破碎,土层薄,土壤肥力低;地表水储存条件差,地下水埋藏深。
(3)亚热带季风气候湿热多雨,使地表水、地下水流动性强,利于对岩石的溶蚀。
(4)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多溶洞,明暗河相连,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植被少,涵养水源
的能力差,地表水容易流失。
解析:
20.答案:(1)① 两海区纬度相同,但①海区有暖流经过,②海区有寒流经过。
(2)③处为暧流,对沿岸的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⑤处为寒流,对沿岸的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
用。
(3)甲处为北海道渔场。该渔场的形成原因是: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所以鱼类丰富,加之寒、暖
流交汇,海洋中形成水障,冷水性鱼类和暖水性鱼类聚集,故形成了大渔场。丙处为秘鲁渔场。
该渔场的形成原因是:附近有秘鲁寒流经过,寒流把表层海水带走,海底的水上升以补偿表层
被带走的海水,从而把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海面,由于有了大量的营养物质,
(4)若在③处海域发生了原油泄漏事件,③处的洋流可以将该海域的污染物带走,加速该海域
海水的净化。但同时洋流也将石油扩散到⑤处海域,污染该海域的海水。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