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祝福》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祝福》教案

ID:682443

大小:50

页数:23页

时间:2021-04-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祝福》 【教学总目标:】 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揭示人 物精神面貌的写法,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以及本文倒 叙手法的作用。(能力目标) 三、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分析,培养初步的小说审美评价能力。(人 文性) 【教学重点】 1、倒叙的作用 2、对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重点) 对祥林嫂眼睛的刻画(重点) 【教学难点】 1、 三次祝福时对雪的描写及作用(即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思想的 作用) 2、 各类人物对祥林嫂的死的影响 3、 鲁迅作品思想的介绍 【教学手段】 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时数】 三课时 【预习指导】 熟悉课文,掌握课文中有关词语,划分文章段落,总结段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全文,能够具体说出故事的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尾声。 2、能说出文章所采用的的倒叙的叙事手法,并能分析并说出这种手 法的作用。(大目标 2) 3、能体会祥林嫂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并能初步感知造成其悲剧的 社会原因。(大目标 1) 【重难点】 1、故事六大情节(重点) 2、倒叙的作用(重点、难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鲁迅先生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 是画他的眼睛”。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 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 己,这些人物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 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来看看鲁迅先生是怎样为 我们塑造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形象——祥林 嫂。(板书) 二、作者简介(学生收集整理)(ppt) 关于鲁迅先生老师想大家一定是非常熟悉了,老师上节课已 经布置了让大家下去预习课文的任务,让大家熟读课文,搜集作 者的资料,标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生字词,以及划分文章的段落 大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来,老师找位同学给咱们读一 下他找到的资料。 不错,看来同学们下去认真预习了课文。老师的课件上也做 了一些补充,大家把它记到课本空白处。 三、介绍背景 同学们,《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 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写于 1924 年 2 月 7 日。大家都知道,20 世纪 20 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 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 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 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 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 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 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 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 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四、整体感知 1.解释词语(工具性) 那大家在预习这篇课文时,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词呢,自己查字典 解决了吗?老师在这里将大家可能不认识的一些字词整理出来了,大 家看课件。(ppt) 寒暄(xuān) 朱拓(tà) 陈抟(tuán)老祖 咀嚼(jué) 间或(jiàn)一轮 不更(gēng)事 形骸(hái) 桌帏(wéi) 讪讪(shàn) 蹙(cù)缩 怜悧(líng lì) 惴惴(zhuì)不安 《四书》 大家结合课本注释,理解它们的意思。 2.段落分析(工具性) 同学们,既然大家都认真的预习过文章了,那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谁能告诉老师《祝福》全文共有多少自然多段?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讲述了些什么内容? (我带领学生疏通文章大意,和同学共同整理出段落大意,以下 是梳理过程。) 1.开端部分: ①祥林嫂为什么要到鲁家做工? 小说的一开始,祥林嫂就是封建的宗法制度的牺牲品。因为正是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她嫁给一个“比她小十岁”的丈夫, 而丈夫又过早地丧了命。祥林嫂因此陷入了“嫁而守寡”的悲惨的命 运之中。按理说,“年纪大约二十六七”的祥林嫂是完全可以用自己 的劳动在农村生活下去的,可是 “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 于是 祥林嫂才被迫逃到鲁四老爷家里。 ②祥林嫂是怎样对待使她“嫁而守寡”、“备受虐待”的宗法制度 的呢? 作者通过祥林嫂在鲁家生活的情况,写出了她的争扎与反抗。 ③祥林嫂在鲁家的生活是极其悲惨的:……为什么说她“反满 足”? 她希望凭借辛勤的劳动来换取起码的生活,寻求一条活路。这就 鲜明地揭示出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性格,以及在生活道路上 的争扎。 然而,勤劳、善良的祥林嫂想通过加倍的劳动来摆脱悲惨的命运 的愿望,很快破灭了。她在鲁家做工只三个半月,由于鲁四老爷的支 持,被她婆婆像捆牲口一样,“捆了躺在船板上”,被抢了回去,封建 的族权再次向她伸出了魔掌。 2.发展部分: 祥林嫂被迫改嫁到深山野 是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这一部分中, 哪些地方写出了封建宗法制度对祥林嫂的迫害而显示出了这种迫害 是很残酷的呢? 同一只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手,伸出了两条绳索,捆住了妇女的脖 子,朝着相反的方向紧勒,要把劳动妇女置于死地而后快。祥林嫂当 时就处在这种极端悲惨的境地中: 族权迫使她寡而再嫁,夫权又视此为奇耻大辱,使她忍辱含冤, 永远生活在耻辱之中。祥林嫂以后的悲剧,都是由此而引起的。 那么,祥林嫂是如何对待新迫害的呢? 3.高潮部分: ①祥林嫂为什么又一次来到鲁四老爷家? ②有人认为,丧夫失子有偶然性,这种看法对不对? 丧夫失子似乎有偶然性,然而隐藏在偶然性背后的,是那起决定 作用的必然性。祥林嫂的丈夫死于旧社会中蔓延着的传染病“伤寒”, 阿毛死于祥林嫂的贫困、劳碌。(若不是忙着“打柴摘茶养蚕”,能让 年仅两三岁的孩子去剥豆吗?)因此,实质上,是罪恶的政权夺走了 祥林嫂的丈夫和儿子的生命,使她陷于嫁而再寡的境地。作者开始把 批判的笔触由封建夫权、族权扩展到封建政权。 按照封建宗法观念,妇女“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旦丧夫失 子,则连在家庭中生存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因此,“大伯来收屋”使 祥林嫂走投无路,只好再一次来到鲁家。她到鲁家后,又遭受了更大 的打击。 ③在鲁四老爷,人们对待祥林嫂这个“嫁而再寡”的不幸女人态 度如何? A.鲁四老爷的态度: 鲁四老爷站在顽固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立场上,从精神上残酷地 虐杀她。他暗暗地告诫四婶的那段话,就是置祥林嫂于死地而又不露 一丝血痕的软刀子。(通过四婶先后喊出三句你放着罢,杀人不见血 地葬送了祥林嫂的性命。 鲁四老爷站在顽固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立场上,从精神上残酷地 虐杀她。他暗暗地告诫四婶的那段话,就是置祥林嫂于死地而又不露 一丝血痕的软刀子。(通过四婶先后喊出三句“你放着罢”,杀人不见 血地葬送了祥林嫂的性命。) B.人们的态度: 人们叫她的“声调和先前很不同”。 鲁迅用他那犀利的笔锋,从广阔的领域里揭示了封建社会黑暗的 程度。 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使她感到痛苦与迷惑。她不时地向人们诉 说着自己不幸的遭遇,她的精神却惨遭蹂躏。而柳妈的说鬼又给祥林 嫂新的打击。 C.柳妈说鬼: ④祥林嫂是如何对待这如此沉重的打击的?其结果如何? 为了 争得做人的权利,为了求得一线生存的希望,她在竭尽全力地反抗着: 她背着沉重的精神包袱,整日劳碌着,以便积够十二元鹰洋,用 “捐门槛”的方法去摆脱人们在阳世、阴世间给她设下的“罪名”, 她忍受着咬啮人心的嘲笑和侮辱,在无边的寂寞和悲哀中,默默干了 一年,这是何等坚韧的反抗精神啊! 而反抗的结果,出乎柳妈、祥林嫂的预想,这血淋淋的事实深刻 地说明了:祥林嫂是无法“赎罪”的,祥林嫂陷入了求生不得,欲死 不能的境地。 4.结局部分: 当祥林嫂被折磨得像“木偶人”,丧失了当牛做马的条件后,鲁 四老爷就一脚把她踢出门外,使她终于成了“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 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的僵尸。即使这样,她在临死前,还向我 提出了三个问题: A.“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B.“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C.“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这是对魂灵的有无表示疑惑。 她希望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想看见自己的儿子;她害怕人死后 有灵魂,因为她害怕在阴间被锯成两半。这种疑惑是她对自己命运的 疑惑,但也正是这种疑惑,这种无法解脱的矛盾,使她在临死前受到 了极大的精神折磨,最后,悲惨地死去。 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的宗法制度 正是用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条绳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 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正是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悲惨遭遇的 真实写照。作者正是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典型人物,对吃人的封建制 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有力地抨击的。 小结:(教学目标 3) 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视 的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总之,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是封 建礼教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和封建思想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根深蒂 固的统治。 情节 内容(教学目标 1)(板书) 1~2 序幕 祝福情景与鲁四爷 3~33 结局 祥林嫂在爆竹声中死去 34~53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54~65 发展 祥林嫂被迫改嫁 66~110 高潮 祥林嫂再回鲁镇 111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同学们,从这张简表中,大家又没有看出《祝福》这部短篇小说 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啊!(ppt) (教学目标 2,请学生回答倒叙在本文中的作用) 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 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 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 呢? 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 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写祥林 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且死 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 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提问: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 明确:“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 了。(第 33 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ppt) 写 300 字左右的小作文——《祥林嫂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对祥林嫂三次到鲁镇的外貌描写进行赏析,并能总结出三次 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能找出文章中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并分 析出其心理特点。(大目标 2) (与上节课导入的第一句话“同学们, 鲁迅先生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 睛’。”前后呼应) 2、能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大目标 2) 【重难点】 1、对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重点) 2、对祥林嫂眼睛的刻画(重点) 3、三次祝福时对雪的描写及作用(即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 (难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分析了《祝福》的层次,了解这个故事 的六大情节,学习了倒叙的写作手法。简要介绍了祥林嫂,那这节课, 我们主要来分析祥林嫂这个人物的形象,看看作者鲁迅是通过哪些手 法把她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二、整体感知 每次来鲁镇的时候,祥林嫂的命运处境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体 现在她的面貌气质和言行举止上的。现在我们去寻找一下祥林嫂三次 来鲁镇,因为处境不同,表现在精神面貌和言行举止上的三处不同表 现,找出来之后,我们来分析对比,不同的生命状态,进而向鲁迅先 生去学习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的写作方法。这对我们写作的提高是有 帮助的。现在同学们前后桌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一起勾画出每一处 描写祥林嫂生命特征的描写。(4~5 分钟)(ppt)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能力,讨论法的使用) (学习细节描写,工具性,教学目标 1) 1、肖像描写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梳理肖像描写) 大家 分别找出祥林嫂三次来到鲁镇的不同的肖像描写,对比 中分析其生命状态的变化。 (1) 初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 还是红的。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 上也白胖了。 需要讲解几点: A、提问:"脸色青黄"这个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生活条件不好,遭遇丈夫去世,打击比较重。 B、"手脚都壮大"体现了劳动妇女的典型特征。 C、"顺着眼"是顺从的样子,二十六七岁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是年轻 女性,很活泼、开朗、率性,但是祥林嫂二十六七岁的时候却是顺着 眼,这应当是长期受到一些无形的规则规矩的限制所致。 D 、"两颊还是红的"以及来了之后,在劳动中\"有了笑影,白胖了\"。 第一次来鲁镇,让我们看到了经历了一次丈夫去世的人生打击以后, 祥林嫂有了人生的希望,我们应该对此感到欣慰。 总体明确:祥林嫂那时候忠厚老实,年轻,生命力和生命状态还是比 较正常。 (2) 再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 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 样精神了。 与第一次进行对比: 第一次来鲁镇,脸颊是红的,这一次\"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 色\"。 生命的活力已经没有了 第二次来到鲁镇,\"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 了\"。 生命中已经多了许多悲哀。 总体明确:被迫改嫁,丧父失子,精神备受打击,内心极度悲伤又诉 说不出。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 (3)最后来到鲁镇: 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 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 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一手拄着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A、\"脸上瘦削不堪\"表示祥林嫂流浪了四五年,生活没有着落,人 瘦削不堪是自然的。 B、\"黄中带黑\"强化了这几年所受的苦。原来是\"青黄\",现在是\" 黄中带黑\",已经失去了正常的肤色。 C、\"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可以看到,第二次来鲁镇的时候的神 色是悲哀的,现在已经看不出任何喜怒哀乐,没有任何表情,没有任 何神态上的变化。 D、\"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说明祥林嫂 站在那里像一个木雕,只有眼珠动一动,才知道原来是个活人。 2、外貌我们分析完了,老师希望同学们可以用刚才分析肖像使用 的方法来分析人物的动作。(随机点 2~3 个小组给出他们的答案,主 要是学生自己做。) 动作描写 明确: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比她更长 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将“空的”单独进行强调,说明在祝福的时候祥林嫂并没有乞 讨到什么东西,突出人情的冷漠,祥林嫂的悲哀。 “下端开了裂”将全部的重量压在了竹竿上,已经没有力气了。 (一个句子我们可以通过分解的方式,可以通过语序颠倒的方式来尽 情渲染和强化,这也是这处描写带给学生写作上的启示。) 3、语言描写(同样随机点 2~3 个小组给出他们的答案,主要是学 生自己做。) 明确:小说的中心人物是祥林嫂,也是鲁迅煞费苦心的一个人物, 从整篇小说来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由于生在一个吃人 的社会,她便成了被践踏、被摧残、被迫害的对象。 举例:“我真傻”这段话在小说中多次出现,反复回环,在读者 心中留下了一个可怜母亲的形象。她充满母爱、细心慈祥,对于阿毛 的罹难,作为母亲的祥林嫂充满了无尽的悔恨,她一遍又一遍地责怪 自己,埋怨自己,但终究一切于事无补,给她留下的,不只是无边的 伤痛,还有精神支柱的崩溃。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让所有人为之动情、 为之潸然泪下的遭遇,在一遍遍地重复之后,却也成了“众人咀嚼赏 鉴的后的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可见,众人所谓的同情心背后, 只不过是可恶的猎奇心理,古龙说得好:有些事发生在别人身上,就 是笑话,就是闹剧,若发生在你自己身上,就变成悲剧了。这种畸形 心理,或许正是畸形社会的某种反映。然而,这种畸形心理,在现代 生活中恐怕也屡见不鲜吧。 4、眼神描写 细心的同学发现前两次对祥林嫂外貌的描写都有衣着方面的描 写,但第三次却省略了,(长期的乞丐生活,肯定是衣衫褴褛,辨不 出样式和颜色了)但是三次都写了祥林嫂的眼睛。老师上节课就告诉 过大家鲁迅先生写好文章的“秘诀”: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 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 是的,鲁迅先生对祥林嫂眼睛的刻画,可是花了大功夫的。下面我们 就来看一看鲁迅先生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请刚没有点到的剩余小 组给出他们的答案,主要是学生自己做。) (板书)(教学目标 1) 找眼睛 析心理 初到鲁镇:顺着眼 安分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 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故事:直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 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窈陷 再受打击 绝望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 麻木 问魂灵有无:忽然发光 一丝希望 鲁迅先生用了这四个方面的描写给我们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地 祥林嫂。现在大家再浏览一遍课文全文,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冬 日雪短……反而渐渐地舒畅起来”一节,大家思考“景物描写的作用 是什么?”这一问题。怎样理解其中的一些语句? (教学目标 2) 明确: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我” 的心情,从“寂静”、“沉寂”等词中可以看出。中间的议论是反语, 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轻松”实际上可 理解为愤激和沉痛。 这一段景物描写与最后结尾的景物描写在时间上衔接,那么最 后一段景物描写又有什么作用呢? 对,这就是借景抒情,这种写作手法不是散文写作的专利,大 家平时作文时也应该练习把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适当地使用到其他 文体中去。(工具性,写作方法)大家自己默读最后一段,思考其作 用和特色。 明确:这一段景物描写是由回想到现实,第一句是过渡,与前 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照应,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渲 染了热烈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最后一句故意虚写, 那些“醉醺醺”蹒跚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 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限的痛苦和悲哀。这个结尾,以“我” 的感受来写景,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使结构更加严谨 完善。 《祝福》的环境描写还有很多,其中关于“祝福”的三次描写, 对于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布置作业: (ppt) 简单复述“祝福”的三次描写,并对比它们各自的作用。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的 罪恶本质。(大目标 2) 2、能了解鲁迅作品的意义和思想,能对其作品感兴趣,培养初步的 小说审美评价能力。(大目标 3) 【重难点】 1、文中人物形象分析(重点) 2、各类人物对祥林嫂的死的影响(重点、难点) 3、鲁迅作品思想的介绍(人文性) 一、导入新课 老师已经批改了上节课大家的作业“简单复述‘祝福’的三次描 写,并对比它们各自的作用”,同学们都能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时 代背景来谈自己的观点,这一点非常好。 二、整体感知 那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大家觉得是谁“杀了”祥林嫂?(重难 点 1、2 的解决)(教学目标 1) 明确: ,1、鲁四老爷(教师带领学生概括) 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 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他思想上反动,尊崇理 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 的一个重要人物。 举例:(1)当婆婆一边抢人一边来领工钱时,鲁四老爷把祥林嫂 一文还没有的工钱全交给了婆婆。祥林嫂曾那样辛勤地为鲁家劳动 过,可当她遭到恶运时,鲁家却无动于衷,连祥林嫂走没走、怎么走 的,都毫不过问,只是到了正午,四婶肚子饿了,这才想起了祥林嫂 淘米时拿走米和淘箩,于是倾巢出动“分头寻淘箩”;连平时摆派头、 端架子的鲁四老爷都“踱出门外”,“直到河边”,等看见米和淘箩“平 平正正的放在岸上,旁边还有一株菜”时,这才放心。这场虚惊,入 木三分地揭露了:在封建统治者的眼里,一个劳动妇女的命运都不如 一个淘箩、一点米、一株菜,鲁四老爷冷酷残忍的嘴脸跃然纸上。 (2)在祥林嫂的问题上,鲁四老爷一共开过六次口,说了 百十来个字,却就把他反动、顽固、虚伪自私、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 把他杀害祥林嫂的罪行,揭露得淋漓尽致。 a.祥林嫂被抢前: b.祥林嫂被抢时: c.当他为寻淘箩,“踱”到河边时: d.紧接着,午饭之后,卫婆子又来时: e.对四婶的暗暗告诫: f.祥林嫂死后: 作为这六次开口背景的是鲁四老爷虚伪寒暄后的“大骂其新党”, 它恰恰深刻地揭示了那六次开口的根源。 好,老师找出了一个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希望同学们用同样的“侦 探方法”找出其他凶手。 2、婆婆和大伯:(学生做) 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人身自由,丈夫 死了还得受制于婆婆。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以八十千的价格“卖” 掉了。祥林嫂的出格反抗也不可能改变她的命运。从中我们还可看到 一个矛盾:婆婆卖媳妇是应该的,甚至人们还夸她精明,祥林嫂的反 抗是不应该的。在这个角度上,封建思想是支持她婆婆的,婆婆可以 支配媳妇的命运。但改嫁又偏偏是祥林嫂最大也是唯一的罪名。在这 个方面,封建思想又不可能原谅祥林嫂的“罪”。在这个矛盾中,我 们看不到祥林嫂的活路。 大伯收房子也是应该的。原因很简单,祥林嫂没了儿子,也就是 没了贺家的后代,也就成了贺家的外人,房子是不能给她的。但封建 思想又教育女子们: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在这个矛盾中,我们 也看不见祥林嫂的生存空间。 3、柳妈: (学生证) 柳妈“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还要给地主去帮工” ( 受压迫的劳动妇女), 但她对祥林嫂改嫁时留下的头上的伤疤采 取奚落的态度;善意地把阴司故事讲给祥林嫂听,为祥林嫂寻求赎罪 的办法,就她跳出苦海,结果适得其反。(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 想的毒害) 4、鲁镇的人们 (学生做) 鲁镇的人们都在准备着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祝福”大典。 祥林嫂再到鲁镇时,人们“音调和先前很不同”,“笑容也冷冷的了” 对于她的故事,开始是同情,很快就感到厌烦,常打断她的话,走开 去,后来还故意用别的孩子去逗引她,戳她的痛处,对她进行嘲弄。 祥林嫂死后,短工“简捷地说”“我说不清”“淡然地回答”,漠不关 心 ——被封建思想支配,不觉悟。群众之间隔膜、冷漠。 鲁镇上的人们对祥林嫂的遭遇没有任何的同情,他们一开始只是 用祥林嫂的悲剧满足一下自己的猎奇心理,等到厌倦了,便对之嘲笑 唾弃,表现出一种冷漠厌烦的态度,他们也是深受封建思想和封建礼 教思想毒害的人,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统治了他们的灵魂,所以,他们 鄙视祥林嫂,他们的态度,也增加了祥林嫂精神上的痛苦,他们和鲁 四老爷一起,把祥林嫂逼上了死路。 5、“我”:(学生做) 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 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 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我” 是事件的见证人。 6、祥林嫂自己:(教师带领学生做)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的根本性因素是他自 己的主观因素,而客观因素只能起推动作用。那大家看看,我们刚才 找到的 5 个“杀人凶手”是杀害祥林嫂的“主谋”吗? 恩,那我们现在一起看一下祥林嫂身上存在的那些因素杀死了 自己。 面对婆婆的逼嫁,祥林嫂以死抗争,只是为了所谓的贞节;面对 加诸身上的罪名,努力清洗,却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捐门槛上。 由此可见,祥林嫂本人也是个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很深的人,她 把封建礼教思想和迷信思想当作救命稻草,结果反而使自己陷入更恐 怖的深渊。因此,我们可以说,祥林嫂也是杀害自己的凶手之一,她 的死,既是他杀,也是自杀。但不管是他杀还是自杀,归根到底,是 封建礼教将可怜的祥林嫂逼上了绝路。小说反封建的深刻主题,也就 不难理解了。正如鲁迅先生的挚友许寿裳先生有关《祝福》的一段精 辟的论断所说:“(《祝福》)描写一个旧社会中的女牺牲者,极其深刻, 使知人世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1)贞节观 祥林嫂是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是却深受封建思想的节烈观的影 响。可见封建思想对中国人的毒害多么深重,不仅在鲁四老爷这样保 守的乡绅头脑中根深蒂固,而且深入到社会最底层。祥林嫂对再嫁反 抗越激烈,说明她受的毒害越深。不仅世人认为祥林嫂再嫁是罪恶, 就连她自己也一直以再嫁为耻,精神萎靡,心怀恐惧。 (2)迷信思想 迷信也同样毒害着祥林嫂的心灵。如果她没有再嫁的罪恶感, 也许对鬼神的恐惧不会那么强烈。因为有了这样的罪恶感,“怕暗夜, 怕黑影”,她想摆脱,想赎罪,自然乞求于迷信。她捐了门槛,自以 为摆脱了罪孽,却不被社会认可。于是“她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 鼠”,自绝于这个人的社会了。 总结: 社会原因: 1、封建礼教 2、封建迷信思想 人性的弱点: 冷漠,自私、虚伪 《祝福》这篇课文我们学习完了。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 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 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 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 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 义。 通过对《祝福》的学习,不知道同学们对鲁迅有没有更多的认 识。同时,我们更应该反思,其实鲁迅先生所批判的东西在我们现代 社会也是屡见不鲜的,希望大家不会是一个纯粹的看客,不会是小说 里欺负弱者的冷漠的鲁镇人。 老师再为同学们推荐一些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希望大家通过这 些作品,能更好的了解鲁迅作品的意义和思想,对他的作品更感兴趣, 并通过大量阅读具有一定的小说审美评价能力。(大目标 3) 鲁迅和其作品介绍 (ppt) 鲁迅这篇文章写于 1924 年 2 月 7 日,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 的第一篇,为什么会将这个时候写的小说集命名为彷徨呢?其实当时 的知识分子跟文中的 “我”非常相似——反对封建思想,同情弱者, 但同时又不敢起来反抗他们不满的,他们所反对的。当时是处于犹豫 彷徨的一个状态。于是命名为《彷徨》。但是鲁迅呢,毕竟是真的猛 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他用他的笔,写出了他对整个社会强烈的 控诉。结合我们所学过的几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的文章非常 的犀利深刻。基本上都有以下特点: 针砭在中国传统文化浸淫下国民性的卑怯 对于卑怯者的恃强凌弱更为痛恨 对封建节烈观念和等第思想十分憎恶 同时老师还希望同学们能够阅读鲁迅先生的另一部小说集《呐 喊》,以及散文《涓生》(品味不一样的鲁迅)。 三、布置作业(ppt) 运用文章中使用的写作手法(倒叙手法、借景抒情、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中至少 3 种写一篇描写人物的作文(500 字左 右)。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