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宝应县苏科版九年级第一学期物理素养提升训练13第11章-1、杠杆实验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宝应县苏科版九年级第一学期物理素养提升训练13第11章-1、杠杆实验

ID:680621

大小:863

页数:7页

时间:2021-04-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宝应县苏科版九年级第一学期物理 素养提升训练 13 第 11 章-1、杠杆实验 1、某同学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时,为了方便对力臂的测量,该同学先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通 过多次实验,该同学得到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2)实验中,在杠杆上的 A 点挂四个重均为 0.5N 的钩码,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 杆上的 B 点,使杠杆水平平衡,如图所示,测力计的示数是 N;如果将测力计沿图中虚 线方向拉,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示数将 (变大/不变/变小)。 2、小明和小华合作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时,小明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 ________ .(2) 小华将四个重力均为 0.5N 的钩码挂在杠杆左端后,又将弹簧测力计钩在杠杆 A 处的细线上 (如图 11 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小,则小华应沿 _________ 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在此情况下,小华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4.2N.小明和小华 对实验数据分析后得到的结论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你认为他们这样就得出结论是否合理? ________ ;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 3、如图所示是我们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图.实验结束后,通过分析数据,有的同 学指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也可以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 支点到阻力作 用点的距离”.平时许多同学也经常用这种观点分析杠杆问题.事实上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因为支点到动(阻)力作用点的距离并不总是力臂.请你在本实验的基础上再补充一些器材, 通过实验证明杠杆平衡条件在普遍情况下应该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 l )你补充的器材有: 、 。 ( 2 )写出操作步骤: 4、如图为小华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装置,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 (1)杠杆在如图甲的位置静止时_______(选填“是" 或“不是")处于杠杆平衡状态. (2)为使图甲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 端调节。 (3)如图乙,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 A 点挂两个钩码,每个构码重 0.5N,在 B 点竖直向下 拉弹簧测力计,仍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_____ N.当弹簧测力计 改为斜拉时,再次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 (选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5、一班的同学们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内容: 未挂钩码前,他们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可将杠杆右侧的螺母向______ 调 选填“左”或“右” ,使杠杆在______ 位置平衡,此时杠杆所受重力的力臂为______ . 杠杆调节平衡后,在此后的实验中,______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旋动两侧的螺 母是杠杆恢复平衡. 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若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小格, 则杠杆______ 填写字母 A.左端下降 右端下降 仍然平衡 无法判断 沈青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 , , 和 ; 他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 根据这些数据得出探究结论. 6、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__。 杠杆平衡后,小英同学在图甲所示的 A 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 B 位置挂上______个钩 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她改用弹簧测力计在乙图中的 C 位置斜下拉,若每个钩码重 2N,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时,测力计示数将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7、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挂钩码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位置静止,此时杠杆(达到/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接下 来应将杠杆两端的螺母向侧进行调节,使杠杆平衡于位置. (2)杠杆调节完成后,小明在图乙所示的 A 处挂上 3 个钩码,为了使杠杆再次平衡在原位 置,应在 B 处挂上个钩码. (3)下表是小明在实验中记录杠杆平衡的 3 次实验数据: 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第二组数据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相等, 此类杠杆的应用有(请举一例). 8、小冬在“探究打杆的平衡条件”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为了便于 ,实验前他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平衡后,小冬在图甲中的 A 位置挂上 3 个钩码,可在 B 位置 .挂上 ▲ 个 相同钩码, 使杠杆在图中位置平衡。 (3)他改用弹簧测力计在图甲 B 位置竖直向下用力拉至图乙位置,则测力计的示数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不计摩擦) 9、如图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实验过程中应将杠杆调节到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 的影响和 ;如果杠杆的右端向下倾斜,平衡螺母应向 端调节(选填“左”或“右”). (2)在杠杆的左边 A 处挂 2 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端 B 处 挂 个相同的钩码. (3)调节杠杆平衡后,在不同的位置挂不同数量的钩码,使杠杆重新平衡,得到如表中的 实验数据: OA B C ①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②.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两种结论:①F1+l1=F2+l2;②F1l1=F2l2.你认为正确的是 第 (选填“①”或“②”)种结论,实验 4 中的阻力臂是 cm. 10、小飞用图 1 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设弹簧测力计和钩码对杠杆的拉力分别为动力 F1 和阻力 F2,l1 和 l2 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他的实验思路是:改变 F2、l1 和 l2,测得杠 杆平衡时所需的拉力 F1,来寻找 F1、F2、l1 和 l2 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已知实验前已调节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0-5N,杠杆上每一格长 10cm. (1)为便于测量力臂,弹簧测力计应沿 ▲ 方向拉杠杆,并使之在 ▲ 位置平衡; (2)小飞首先保持 F2 和 l1 不变而改变 l2,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第 1 次实验中弹 簧测力计示数的放大图如图 2 所示,则 F1= ▲ N,此时杠杆的类型与 ▲ (选填“筷子”或 “老虎钳”)相同; 次数 动力 F1/N 动力臂 l1/c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 1 6 5 5 6 2 5 10 10 5 3 4 15 6 10 4 2 20 8 实验次数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 动力臂 l1/cm 动力 F1/N 1 4 33 30 2 4 18 30 2.4 3 4 7.5 30 1.0 (3)为获得更多组数据,小飞继续进行(2)中实验,则为能顺利完成实验,在改变阻力臂 l2 时,l2 应不超过 ▲ cm;完成上述实验后,小飞接下来还应进行的实验有:①保持 ▲ 不 变而改变 F2;②保持 F2 和 l2 不变而改变 l1. 1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要使支架上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 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杠杆自重的力臂为 cm。 (2)图乙中,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在 A 处下方拿走 1 个钩码,则 B 处所挂钩码 须向左移动 格,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 。 (3)接着,小明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 成立呢?”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 D 点处挂上 2 个钩码,用弹簧测 力计在 C 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 示,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 N.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 F1,钩码重力为阻力 F2, 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发现:F1l1 总是大于 F2l2 其原因主要是 (4)小明将图丙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作用点从 C 点移到 E 点,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如 图丁所示,请推算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 N。 12、小明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 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 0.5N 重的钩码若干个。 F0 (1)如图 A 所示,此时的杠杆 ▲ (是/不是)平衡状态。实验时为了消除杠杆自重 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且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大小,应将杠杆调到 ▲ 位置。 (2)小明所在实验小组完成一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 B 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为动力 F1 =1.5N,动力臂 l1=0.2m,阻力 F2=1N,则阻力臂 l2=0.3m。甲同学测出了这组数据后就得 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乙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一定科学,理由是 ▲ 。他把右边的钩码换成弹簧秤,使杠杆从水平位置慢慢转过 一定角度,如图 C 所示,此过程中,弹簧秤拉力的大小 ▲ (变大/变小/不变)。 (3)图 B 实验中,小明把两边的钩码同时远离支点一格,杠杆不再平衡, ▲ (左/右) 端会下沉。小明回家又做了图 D 的探索,将一根长为 L,重为 10N 的均匀木棒,有 的木棒 伸出桌子边缘,用竖直向下的力 F0 压木棒的一端,当 F0= ▲ N 时,木棒刚好会被翘起。 13、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每个钩码质量相等,杠杆上每小格等距) (1)将杠杆的中点 O 挂在支架上后,小明发现杠杆左端低右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 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 调节。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 (2)杠杆平衡后,小明同学在图甲所示的 A 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 B 位置挂上 ▲ 个钩 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取下 B 位置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的 C 点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当弹簧 测力计由位置 1 转至位置 2 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如图乙),测力计示数 将 ▲ (选填“一直变大”、“一直变小”、“先变大后变小”、“先变小后变大”); (4)接着小明把支点选到 B 点,如图丙,在 A 点挂一个钩码,在 C 点挂 3 个钩码,杠杆也恰 好水平静止,她觉得此时不满足杠杆平衡条件,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 ▲ ;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