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地理七年级第二学期-1.3.1 黄土高原地区 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沪教版(上海)地理七年级第二学期-1.3.1 黄土高原地区 教案

ID:680408

大小:13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4-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区域篇(下)1.3 黄土高原地区第 1 课时 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本节选取了课标当中运用地图评价某区域位置、描述区域地形特征,运用气候统计图归纳某 区域的气候特征,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分析某区域的自然 灾害和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等内容,并把重点放在了研 究黄土高原的自然因素及人为对水土流失这一环境问题的影响上。 【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 黄土高原区域的内容分为自然环境及人文社会两个方面。不同版本教材的侧重点不同,沪教 版教材侧重于黄土高原区域的坏境问题即水土流失以及生态环境的治理。教材中本节位于最 后一章中国区域篇的第三节,在此之前已经涉及到了水土流失的有关内容,学生对于什么是 水土流失,中国那些地方发生了水土流失已有所了解。学生在接近两年的地理学习中,已学 习了新疆、青藏高原、北京等不同尺度的区域,基本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能够运用 地图、图像等自主学习区域的位置范围基本状况等内容。另外学生在生物等其他课程中也学 到了一些探究实验的方法,因此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与能力。作为初中生的 他们学习热情高,有探索精神但考虑问题还欠妥当,不够全面,部分学生学习上还存在惰性, 因此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和督促。本节主干内容从探究实验下手,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 结合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 观察图片描述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及成因,并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 3.通过“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探究实验,找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和减少水土流 失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激发学习热情。 3.观看视频,了解黄土高原的区域环境,并结合之前的探究实验总结出黄土高原成为中国乃 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4.结合探究实验中想出的减少模具水土流失的方法,并针对不同成因提出水土流失的治理措 施,培养学生的人地和谐观。 5.通过收集废旧材料制作实验模具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合作等能力,形成变废 为宝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重难点)和人为原因(重点)。 2. 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难点)。 【教学准备 】 1.制作水土流失教具:课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收集矿泉水瓶、纸箱等废旧材料及土 壤(植被),模仿山坡,塬面、沟谷、降水等,教师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优鼓励并让学 生进行改良。 2.教师采集黄土及黑土,与学生合作录制探究黄土质对水土流失影响的微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教学媒体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师:播放《公益视频水土流失篇●上》,视频中反应了 那种环境问题?出现在我国哪个地形区? 生:水土流失,黄土高原。 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兴趣, 并对黄土高原地区形成初 步的感性认识。 二、黄土高 原的地理 概况 活动 1:教师让学生描述并划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 围(边界和包含的主要省份)、主要河流。 活动 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白板上给出的图片描述黄 土高原的地表形态,认识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这 三种地貌景观并分析成因。 活动 3;分析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 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 课件,使用地图、图片,增 加感性认识,逐步走近并熟 悉黄土高原,并了解黄土高 原出现的环境问题。 三、对水土 流失的探 究 师:播放《公益视频水土流失篇●下》,当地人如何 看待水土流失?他们人为解决水土流失的最大希望 是什么? 生:当地人认为水土流失能治理,最大希望是植树造 林。 师:他们说的对吗?除了植树造林还有那些解决办法 呢?我们先来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活动 1:探究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1)实验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2)小组展示:各小组通过手中的平板电脑截图提 交实验记录单且拍照上传实验结果,每组选 1 到 2 名 代表上台讲述实验过程及现象,并说明实验过程中特 别注意的地方,教师依次给予点评,并给学生观看事 先录制好的微课,以作示范。 活动 2:结合模具及实验条件、过程等思考如何减少 实验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盖盖子、加覆盖、改坡度 等) 1.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让 学生理解自然界中土质、降 水、植被、地下坡度对水土 流失的作用,且能够结合实 验条件想出减少模具水土 流失的方法,为之后分析黄 土高原治理措施打下基础。 2.让学生填写实验记录单 利用平板截图提交并拍照 上传结果,能有效督促学生 完成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 论。 3.微课展示土质对水土流 失的影响,一方面是让学生 了解黄土土质较为疏松,易 被冲刷的事实,另一方面是 对学生实验汇报的规范。 4.在做完影响因素的实验 后让学生减少自己实验中 水土流失的方法,为之后现 实中黄土高原的治理打下 基础。 四、黄土高 原水土流 失严重的 自然、人为 成因及解 师:播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视频,黄土高 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除了之前探究的四点自然原因外 还有哪一方面? 生:人类活动。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逐一分析黄土高原水土地形、气 通过视频展示及一系列引 导分析,让学生掌握本节课 的重难点,即水土流失的原 因和治理。 【教学反思】 教学特色: 1.教师及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自制教学模具,各组的模具各具特色,将模型与现实 对应起来,对于现实当中难以体验的地理现象进行模拟,由其是将黄土高原的水 决措施 候、黄土、植被、及是的水土流失加重的不合理的人 类活动。引导学生由因找果找出针对不同成因水土流 失的治理措施,并以图片的形式展现现实当中的治理 成果。 五、课后 作业与当 堂练习 课后作业:对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区域发 展,你还有那些建议? 当堂练习: 留给学生一道开放性的课 后思考题,拓展学生视野并 为下堂课学习黄土高原社 会经济方面的内容打下基 础。 检测课堂学习效果。 六、板书 黄土高原 一、地理概况 二、水土流失 危害 成因 治理 贯穿课堂首末,让学生 明析本节课需要 掌握的知识点 土流失如何治理这样的难题转换成如何减少模具的水土流失上,如将对建水库、 打坝淤地等措施的理解转化为盖瓶盖,加纱布这样简单易懂的方式,极大的简化 了学习的难度。既为教学过程提供了方便又激发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及 团队精神。 2.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助手备授课软件、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生平板电脑等现代 信息技术手段,增加了师生互动的频率,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学中引入多种媒体 资料,如视频,图片,黄土、教师与学生合作录制的微课等,即增加了学生的感 性认识,又培养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3.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主动,十分配合老师,课堂活动中参与度高,探究实验 中能及时完成并上传结果上台分享。 4.教学内容设计完备,环节较为合理,教学引导恰当,教学过程流畅。 教学改进: 1. 教师教学过程中略紧张、严肃,出现一次口误,今后要努力提高课堂上的亲 和力。教师语言可以斟酌的更为精炼。教师过程中的评价与反馈有待加强。 2. 个别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控制变量法,实验条件的控制有待加强。 3.录播过程中由于设备老化、镜头不稳导致画面不够清晰,学生发言声音录制的 不清楚,影响播放效果。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