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满分大题专练(九)—圆锥曲线-2021届高三高考数学三轮复习 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挑战满分大题专练(九)—圆锥曲线-2021届高三高考数学三轮复习 含解析

ID:680134

大小:1.55 MB

页数:7页

时间:2021-04-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挑战满分大题专练(九)—圆锥曲线 1.已知 ( 2,0)M  , (2,0)N ,动点 P 满足:直线 PM 与直线 PN 的斜率之积为常数 1 4  ,设 动点 P 的轨迹为曲线 1C .抛物线 2 2 : 2 ( 0)C x py p  与 1C 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 A ,过点 A 作 直线 l 交曲线 1C 于点 B ,交抛物线 2C 于点 E (点 B , E 不同于点 )A . (1)求曲线 1C 的方程. (2)是否存在不过原点的直线 l ,使点 E 为线段 AB 的中点?若存在,求出 p 的最大值;若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设动点 ( , )P x y ,则 2PM yk x   , 2PN yk x   , 因为 1 4PM PNk k   ,所以 1 2 2 4 y y x x     , 所以 2 2 1( 2)4 x y x    , 所以曲线 1C 的方程为 2 2 1( 2)4 x y x    . (2)设 1(A x , 1)y , 2(B x , 2 )y , 0(E x , 0 )y , 直线 : ( 0, 0)l y kx m k m    , 联立 2 24 4x y y kx m       ,得 2 2 2(1 4 ) 8 4 4 0k x kmx m     , 所以 1 2 2 8 1 4 kmx x k    , 0 2 4 1 4 kmx k   , 又 2 2x py y kx m      ,得 2 2 ( )x p kx m  , 即 2 2 2 0x pkx pm   ,所以 1 0 2x x pm  , 所以 1 2 4 21 4 kmx pmk    ,所以 2 1 1 4( )2 kx p k  , 因为 2 2 2 14 2 x y x py      ,所以 4 2 2 4xx p   , 所以 2 4 4 2 2 2 2 1 4( )1 4 2( ) 42 kpk kp k p     , 所以 2 2 2 2 4 4 1 4 1 4( ) ( )2 2 p k k k k    , 设 2 2 21 4 1( ) ( 2 ) 42 2 k k tk k     … ,则 2 2 4 1p t   , 当 1 2k  ,即 4t  时, 2p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 1 5 ,即 5 5p  , 此时 2 5( 5A , 2 5 )5 ,直线l 不过点 M , N , 所以存在不过原点的直线 l ,使点 E 为线段 AB 的中点,且 p 的最大值为 5 5 . 2.设抛物线 2: 2 ( 0)C y px p  的焦点为 F ,过点 F 的直线 1l 交抛物线 C 于 A ,B 两点,且 | | 8AB  ,线段 AB 的中点到 y 轴的距离为 3. (1)求抛物线 C 的方程; (2)若直线 2l 与圆 2 2 1: 2O x y  切于点 P ,与抛物线 C 切于点 Q ,求 FPQ 的面积. 解:(1)设 1(A x , 1)y , 2(B x , 2 )y ,则 AB 的中点坐标为 1 2 1 2( , )2 2 x x y y  , 由题意知 1 2 32 x x  , 1 2 6x x   , 又 1 2| | 8AB x x p    , 2p  , 抛物线 C 的方程为: 2 4y x . (2)设直线 2 :l y kx m  ,由 2l 与圆 O 相切,得: 2 2 | | 2 1 m k   , 2 22 1m k   ①, 联立方程 2 4 y kx m y x     ,消去 y 得: 2 2 2(2 4) 0(*)k x km x m    , 直线 2l 与抛物线 C 相切, △ 2 2 2(2 4) 4 0km k m    , 1km  ②, 由①②得: 1k m   , 方程 (*) 为: 2 2 1 0x x   , 解得 1x  , (1, 2)Q  , 2 2 2 1 3 2| | 1 4 2 2Q QPQ x y r        , 此时直线 2l 的方程为 1y x  或 1y x   , (1,0)F 到直线 2l 的距离为 2d  , 1 1 3 2 3| | 22 2 2 2PQFS PQ d       . 3.已知直线 :l y x m  交抛物线 2: 4C y x 于 A , B 两点. (1)设直线l 与 x 轴的交点为T .若 2AT TB  ,求实数 m 的值; (2)若点 M , N 在抛物线 C 上,且关于直线l 对称,求证: A , B , M , N 四点共圆. 解:由 2 4 y x m y x     ,得 2 4 4 0y y m   . 设 1(A x , 1)y , 2(B x , 2 )y ,则 1 2 4y y  , 1 2 4y y m , 因为直线 l 与 C 相交,所以△ 16 16 0m   ,得 1m  , (1)由 2AT TB  ,得 1 22 0y y  , 所以 24 0y  ,解得 2 4y   ,从而 1 8y  , 因为 1 2 4y y m ,所以 4 32m   ,解得 8m   ; (2)证明:设 3(M x , 3 )y , 4(N x , 4 )y , 因为 M , N 两点关于直线 y x m  对称, 则 4 3 4 3 22 34 3 4 34 4 1 4 4 y y y y yx x y yy       ,解得 4 34y y   , 又 4 3 4 3 2 2 y y x x m   , 于是 3 3 4 34 2 2 y y x x m     ,解得 4 34 2x m x    , 又点 N 在抛物线上,于是 2 3 3( 4 ) 4( 4 2 )y m x      , 因为 2 3 34y x ,所以 2 3 34 16 4 0y y m    , 于是 1 3 2 3 1 3 2 3( )( ) ( )( )MA MB x x x x y y y y        2 22 2 3 31 2 1 3 2 3( )( ) ( )( )4 4 4 4 y yy y y y y y      21 3 2 3 1 3 2 3 1 3 2 3 1 2 3 1 2 3 ( )( ) ( )( )[( )( ) 16] [ ( ) 16]16 16 y y y y y y y yy y y y y y y y y y            21 3 2 3 3 3 ( )( ) (4 4 16) 016 y y y y m y y      , 所以 MA MB ,同理, NA NB , 于是点 M , N 在以 AB 为直径的圆上,即 A , B , M , N 四点共圆. 4.已知点 3(1, )2M , 3( 1, )2N   ,直线 PM , PN 的斜率乘积为 3 4  , P 点的轨迹为曲线 C . (Ⅰ)求曲线 C 的方程; (Ⅱ)设斜率为 k 的直线交 x 轴于T ,交曲线 C 于 A ,B 两点,是否存在 k 使得 2 2| | | |AT BT 为定值,若存在,求出的 k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Ⅰ)设点 ( , )P x y ,由已知可得 3 4PM PNk k   , 即 3 3 32 2 1 1 4 y y x x       ,化简可得 2 2 1( 1)4 3 x y x    , 即所求曲线方程为 2 2 1( 1)4 3 x y x    ; (Ⅱ)设 ( ,0)T t ,则斜率为 k 的直线为 ( )y k x t  , 1(A x , 1)y , 2(B x , 2 )y , 联立方程 2 2 ( ) 14 3 y k x t x y     ,消去 y 整理可得: 2 2 2 2 2(3 4 ) 8 4 12 0k x k tx k t     , 则 2 2 2 1 2 1 22 2 8 4 12,3 4 3 4 k t k tx x x xk k     , 所以 2 2 2 2 2 2 2 2 2 1 2 2 2 1| | | | (1 )[( ) ( ) ] [(18 24 ) 96 72](3 4 ) kAT BT k x t x t k t kk           , 若要使 2 2| | | |AT BT 为定值,则需与 t 无关,即 218 24 0k  ,解得 3 2k   , 此时 2 2| | | | 7AT BT  满足题意, 故 3 2k   . 5.已知抛物线 2 1 : 4C x y 和椭圆 2 2 2 : 14 3 x yC   .如图,经过抛物线 1C 焦点 F 的直线 l 分别 交抛物线 1C 和椭圆 2C 于 A , B , C , D 四点,抛物线 1C 在点 A , B 处的切线交于点 P . (Ⅰ)求点 P 的纵坐标; (Ⅱ)设 M 为线段 AB 的中点, PM 交 1C 于点 Q , BQ 交 AP 于点T .记 TCD , QBP 的 面积分别为 1S , 2S . (ⅰ)求证: Q 为线段 PM 的中点; (ⅱ)若 1 2 8 7 S S  ,求直线 l 的方程. 解:(Ⅰ)设点 2 1 1( , )4 xA x , 2 2 2( , )4 xB x ,直线 l 的方程为: 1y kx  , 由 2 4x y 可得 2 4 xy  ,则 2 xy  ,可知抛物线在点 A , B 处的切线的斜率分别为 1 2,2 2 x x , 抛物线 1C 在点 A , B 处的切线方程分别为 2 1 1 2 4 x xy x  , 2 2 2 2 4 x xy x  , 联立方程组解得点 P 的坐标为 1 2 1 2( , )2 4 x x x x , 由 2 1 4 y kx x y     ,得 2 4 4 0x kx   , 2 1 16(1 ) 0k   , 所以 1 2 4x x k  , 1 2 4x x   ,所以点 P 的坐标为 (2 , 1)k  , 所以点 P 的纵坐标为 1 , (Ⅱ) ( )i 证明:由(Ⅰ)得点 (2 , 1)P k  , 2(2 ,2 1)M k k  , 2(2 , )Q k k , 因为 2 2(2 1) ( 1) 2k k    ,所以点 Q 为 PM 的中点; ( )ii 因为 M , Q 分别为线段 AB , PM 的中点,所以 2AT TP , 所以 2 3TAB PABS S  ,所以 2 1 1 3 2 4 8QBP MBP PAB TABS S S S S       , 所以 1 2 8 8 | | 3 3 3 | | 8 TCD TCD TAB TAB S SS CD S S ABS          , 设点 C , D 的横坐标分别为 3x , 4x , 由 2 2 1 14 3 y kx x y     ,消去 y 整理可得: 2 2(3 4 ) 8 8 0k x kx    , 则 3 4 3 42 2 8 8,3 4 3 4 kx x x xk k      , 所 以 2 22 2 2 2 3 4 3 4 2 2 2 2 (1 )(1 2 )64 32| | 1 ( ) 4 1 4 6(3 4 ) 3 4 3 4 k kkCD k x x x x k k k k               , 由(Ⅰ)得 2 2 2 1 2 1 2| | 1 ( ) 4 4(1 )AB k x x x x k       , 所以 2 2 1 2 2 22 2 2 8 | | 8 6 1 2 8 6 1 2 3 | | 3 3 (3 4 ) (1 )(3 4 ) 1 S CD k k S AB k kk k           , 设 2 2 1( ) ( 0)(3 4 ) (1 ) xf x xx x    … ,则 2 3 2 16 20 5( ) 0(3 4 ) ( 1) x xf x x x       , 所以 ( )f x 在[0 , ) 上单调递减, 因为 21 2 8 6 8( )3 7 S f kS    ,所以 2 2 3( ) 2 7f k   ,所以 2 1k  ,即 1k   , 经检验符合条件,所以直线 l 的方程为 1y x   . 6.已知动点 M 与两个定点 (0,0)O , (3,0)A 的距离的比为 1 2 ,动点 M 的轨迹为曲线 C . (1)求 C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其形状; (2)过直线 3x  上的动点 (3P , )( 0)p p  分别作 C 的两条切线 PQ 、 (PR Q 、 R 为切点), N 为弦QR 的中点,直线 :3 4 6l x y  分别与 x 轴、y 轴交于点 E 、F ,求 NEF 的面积 S 的 取值范围. 解:(1)设 ( , )M x y ,由 | | 1 | | 2 MO MA  ,得 2 2 2 2 1 2( 3) x y x y     , 化简的 2 2 2 3 0x y x    ,即 2 2( 1) 4x y   , 故 C 是以 ( 1,0) 为圆心,半径为 2 的圆; (2)以线段 DP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 ( 1)( 3) ( 0)( ) 0x x y y p      , 整理可得 2 2 2 3 0x y x py     ① 又 Q , R 在以 DP 为直径的圆上, 且 Q , R 在 2 2: 2 3 0C x y x    ② ②  ①得: 4 0x py  ,所以,切点弦 QR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4 0x py  , 可见 QR 恒过原点 (0,0)O , 联立方程 2 2 4 0 ( 1) 4 x py x y       ,消去 x 整理可得: 2 2(16 ) 8 48 0p y py    , 设 1(Q x , 1)y , 2(R x , 2 )y ,则 1 2 2 8 16 py y p    , 点 N 的纵坐标 1 2 2 4 2 16N y y py p    ,因为 0p  ,显然 0Ny  , 所以点 N 与点 ( 1,0)D  , (0,0)O 均不重合, 因为 N 为弦 QR 的中点,且 ( 1,0)D  为 C 的圆心, 由圆的性质可得 DN QR ,即 DN ON , 所以点 N 在以 OD 为直径的圆上,圆心为 1( 2G  , 0) ,半径为 1 2r  , 因为直线 3 4 6x y  分别与 x 轴,y 轴交于点 E ,F ,所以 (2,0)E , 3(0, )2F ,因此 5| | 2EF  , 圆心 1( 2G  , 0) 到直线 3 4 6x y  的距离 2 2 1| 3 ( ) 4 0 6 | 32 23 4 d         , 设 NEF 的 边 EF 上 的 高 为 h , 则 点 N 到 直 线 3 4 6x y  的 距 离 h 的 最 小 值 为 3 1 12 2d r    , 点 N 到直线 3 4 6x y  的距离 h 的最大值为 3 1 22 2d r    , 所以 S 的最小值为 1 5 512 2 4minS     , 1 5 522 2 2maxS     , 所以三角形 NEF 的面积 S 的取值范围为 5 5[ , ]4 2 .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