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专题 5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二
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F、HCl、HBr、HI 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沸点却依次升高
B.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C.NCl3 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均为 8 电子稳定结构
D.NaHSO4 溶于水时发生 NaHSO4=Na++H++ 2-
4SO ,此时破坏的只有离子键
2.NaCl、Cl2、NaClO、KClO3、HClO4 五种物质是按某一规律排列的。下列物质系列中也完全按照此规律
排列的是
A.Na2CO3、C、CO2、CO、NaHCO3 B.NH3、N2、NO、NO2、NaNO3
C.Na2S、S、SO2、Na2SO3、Na2SO4 D.P2O5、H3PO4、Na3PO4、Na2HPO4、NaH2PO4
3.宏观物质是由若干微粒构成的,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Cl 是由 Na+和 Cl-通过离子键形成的离子晶体
B.SiO2 和 CO2 均是原子晶体
C.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冰是水分子通过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分子晶体
4.固体 A 的化学式为 5NH ,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结构,则下列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5NH 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B. 5NH 的熔、沸点高于 3NH
C. 51mol NH 中含有5mol N H 键 D. 5NH 形成的晶体是离子晶体
5.CO2 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金属镁反应,干冰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 CO2 气体,这两个变化过程中需
要克服的作用力分别是( )
A.化学键,化学键 B.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
C.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 D.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
6.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氯化氢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共价化合物 B.氯化氢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有 8 个电子
C.氯化氢分子比氯原子和氢原子都稳定 D.氯化氢分子中含有 1 对共用电子
7.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A. B. C. D.
8.几种不同周期的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X Y Z W
原子半径/pm 186 143 99 66
主要化合价 +1 +3 +7、-1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Y 元素的金属性:XX+>Y3+>W2-
D.Z 的单质与 X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产物之一具有漂白性
9.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HCl 气体溶于水 B.溴蒸气被活性炭吸附 C.葡萄糖溶于水 D.碘升华
10.现有如下说法:
①在水分子内氢、氧原子间均以化学键相结合;②金属和非金属化合一定形成离子键;③离子键是阳离子
和阴离子化合而形成的;④根据电离方程式 HCl=H++Cl-,可知 HCl 分子里存在离子键;⑤H2 分子和 Cl2
分子的反应过程是 H2、Cl2 分子里共价键发生断裂生成 H、Cl 原子,而后 H、Cl 原子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上述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⑤正确 B.都不正确
C.④正确,其他不正确 D.仅①正确
11.用化学用语表示 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 45 的溴原子: 45
35 Br B.HBr 的电子式:
C.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 的结构式: C6H6
12.我国科学团队成功合成 5N 和 5N ,下列关于两种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 个 5N 或 5N 中均含有 1 个原子核 B.两种离子可以组成离子化合物
C. 5N 或 5N 中 N 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结合 D.数目相同的两种离子的电子数相差 2 个
13.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工作者已成功研制出碱金属与 C60 形成的球碳盐 K3C60,实验测知该物质
属于离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超导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K3C60 中只有离子键 B.K3C60 中不含共价键
C.该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D.C60 与 12C 互为同素异形体
14.若不断地升高温度,实现“雪花→水→水蒸气→氧气和氢气”的变化。在变化的各阶段被破坏的粒子间的
主要相互作用依次是
A.氢键、氢键、共价键 B.氢键、氢键、离子键
C.氢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D.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共价键
15.过氧化铬(CrO5)的结构为: ,由此可推知 CrO5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应该是
A.全部-1 价 B.4/5 为-1 价,1/5 为-2 价
C.全部-2 价 D.4/5 为-2 价,1/5 为-1 价
二、填空题
16.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NaOH 的电子式___________;②NH3 的电子式:___________;③CO2 的结构式___________。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___________。
(3)已知氧化性:Br2>Fe3+,向 FeBr2 溶液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 Cl2,写出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17.用序号填空.....:在①Ar ②CO2 ③H2O2 ④NaOH ⑤Na2S ⑥H2 六种物质中,只存在共价键的是_______,只
存在离子键的是_______,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_______,不存在化学键的是_______,属于共
价化合物的是_______,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
18.下列分子中,①NaF、②H2O2、③NH4Cl、④O2、⑤KOH、⑥CO2、⑦CCl4、⑧MgCl2、⑨Na2O2、⑩Br2。
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____,
只含有极性键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只含有非极性键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
19.(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苛性钠:___
②标出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
③2 个酒精分子;___
④氯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粒子;___
(2)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关于碳酸钠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其中 A、
B 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图 1 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图中“→”表示某种物质通过一步
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①若将 A 物质的溶液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冒出,则 A 物质可能是___(填写一种物质
的化学式)。
②不同类别的 B 物质能够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请选取其中一种,写出其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___;除你选取的物质所属类别外,B 物质还可能属于___(填写物质类别)。
③如图 2 所示,有一种物质 X 能与碳酸钠、硫酸钠都发生双向转化,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
20.(1)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 NaOH ________________; 2CS ________________;
2Na S ________________; 3NH ________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 2Na S 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律,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
Ⅰ.(1)将物质的量均为 1 mol 的钠、钾、镁、铝分别投入足量的 0.1 mol/L 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
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慢。
(2)将 NaOH 溶液与 NH4Cl 溶液混合,反应生成 NH3·H2O,从而验证 NaOH 的碱性强于 NH3·H2O 的碱性,
继而可以验证 Na 的金属性强于 N 的金属性,你认为此设计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
Ⅱ.利用如所示装置可以验证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已知: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3)仪器 A 的名称为______,D 的作用是__________。
(4)实验室中现有药品 Na2S、KMnO4、浓盐酸、MnO2,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氯的非金属性强于
硫的非金属性。装置 A、B、C 中所装药品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 C 中的实验现
象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 C>Si,则 A 中应加入________溶液,B 中应加入 Na2CO3,C 中应加入______溶液,
装置 C 中的现象为________。
22.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以 I-形式存在)。实验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
(1)①写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
②写出 I-的电子式:_______。
③写出步骤②发生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①实验①的操作名称_______。
②实验③所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为_______、烧杯。
(3)①实验操作③中,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酒精来提取碘。
②实验操作③中,若用苯来提取碘,加入少量苯,充分振荡静置后的现象是_______。
A.溶液分层,下层红棕色 B.溶液分层,上层红棕色
C.溶液分层,下层紫红色 D.溶液分层,上层紫红色
(4)检验某无色溶液中是否含有 I-,所用试剂不合理的是_______。
A.淀粉溶液和氯水 B.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C.氯水和四氯化碳 D.KBr 和稀 HCl
(5)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的氯气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后的尾气
四、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3.A、B、C、D、E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与 E 同主族,A 与 C 组成的的一种化合物
为最常见的温室气体,D+核外电子排布与 C2-相同。试回答( 涉及的物质或微粒均用化学式表示):
提示:硝酸是一种易挥发的强酸。
(1)元素 E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 ;
(2)与元素 D 的简单离子所含电子数和质子数都相同的微粒是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3)A、B 和 E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若用如图装置验证这三种酸的酸性强
弱,则烧杯 C 中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H2SiO3)生成。该实验装置存在不足,影响到实验目的的达成,改进方
法是_______;
(4)用电子式表示 D2C 的形成过程:_______。
参考答案
1.C2.B3.B4.C5.C6.B7.A8.D9.A10.D11.C12.C13.C14.A15.B
16. O=C=O 2Fe3++Cu=2Fe2++Cu2+ 2Fe2++2Br-+2Cl2=2Fe3++Br2+4Cl-
17.②③⑥ ⑤ ④ ① ②③ ④⑤
18.① ⑧ ⑥⑦ ④⑩ ② ③⑤⑨
19.NaOH -3
N H4
+5
N O3 2C2H5OH Na+,Cl-,H2O HCl 或 H2SO4
Na2CO3+CaCl2=CaCO3↓+2NaCl 碱/盐 2NaOH+CO2=Na2CO3+H2O
20.(1) Na :O : H
S ::C:: S
2
Na : S : Na
H
H : N : N
21.钾 铝 不合理,用碱性强弱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强弱时,一定要用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
化物的碱性强弱进行判断,NH3•H2O 不是 N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分液漏斗 防止倒吸
浓盐酸 KMnO4 Na2S S2-+Cl2=S↓+2Cl- 硫酸 Na2SiO3 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22. Cl2+2I-=2Cl-+I2 过滤 分液漏斗 不能 D D B
23.第三周期 ⅣA 族 H3O+、 +
4NH 等 HNO3 应在 B 和 C 之间增加一个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的洗气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