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作用》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二氧化碳与水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 3、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通过实验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二氧化碳使我们比较熟悉的气体,它与水的作用是怎样的呢? 环节二:讲授新课 1.探究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吗? 【实验操作】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 1/3 体积的水, 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瓶体变瘪。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因而压强减小, 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活动与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吗? 【实验操作】将上述实验中软塑料瓶中的液体取 2—3 毫升于试管中,滴加 紫色石蕊试液,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 【查阅资料】石蕊是一种紫色的色素,遇酸性物质会变成红色 【提出假设】启发学生根据软塑料瓶中的物质提出三个假设:1,是水使石 蕊试液变红的;2、是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3、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 的新物质使石蕊变红的。 【设计实验】取三朵石蕊试纸做的纸花,第一朵直接喷上水,第二朵直接放 入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第三朵先喷上水,再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 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验证】 【观察分析】第一、二朵纸花都不变色,第三朵纸花变红色。 【分析交流】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石蕊变红色,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 的新物质使石蕊变红的。 3:活动与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新物质? 【实验操作】再取一朵石蕊试纸做的纸花,喷上稀醋酸,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纸花变成红色 【实验结论】由上述实验可以看出,酸性物质能使石蕊变成红色,由此可见,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性物质,这种物质叫碳酸。在上面实验中,纸花 喷上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变红了,一段时间后又变回了紫色, 这说明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常温下就能分解。 环节三:课堂小结 1、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四、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和水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性质》中的教学的难点,学生很难理解, 我通过实验探究,再设置了问题串,在一步步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慢慢学会如何有深度的去思考问题。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以及反应的 生成物时设计了水与石蕊、二氧化碳与石蕊、二氧化碳与水同时与石蕊、食醋与 石蕊分别作用的对照实验,便于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 改进课本实验,既将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联系起来,又运用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明确了问题的提出、猜想、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实验、得出结论、分析 交流的研究问题的过程,对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课堂上学生活动及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 1.将生活中的化学移植到课堂上,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的生活化,学生就 会积极探索化学的奥秘,主动探索其中的乐趣。 2.课堂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3.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