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复式条形统计图-北师大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复式条形统计图-北师大版

ID:673620

大小:351.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4-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第 82 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异同,并能用复式条形统 计图表示相应的数据。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出简单的分 析和判断。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交流、讨论的能力。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简单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相应的数据。 难点:对复式条形统计图作出分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 82 页投球图。 我们一起来看一名同学的投球图,你认为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 如何验证呢? 我们可以用同一种类型的球进行实验,然后再收集并整理数据。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 二、学习新课 1.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下面是第一活动小组的投球情况。(课件出示教材第 82 页表格) (1)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数据呢? 明确:可以制成两个条形统计图。 (2)能用一个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呢? 明确:可以用两个不同颜色的色条分别代表单手投球的距离和双手投球的距离。 (3)说一说,下面的图是怎么得到的? 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统计图 明确:这是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师概括出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①在统计图上方写标题。 ②确定横轴(表示投球者),并且每个直条宽窄一致,间隔相等。 ③确定纵轴(表示投球的距离)。统计表中的数据在 9 m 到 13 m,可以定 9 m 为起始数据, 9 m 以下不用逐一表示。单位长度根据最大数据和最小数据来确定,这里每小格的长度表示 0.5 m。在纵轴左侧表示完数据后,再在上方注明“距离/m”。 ④用两种不同颜色(或底纹)的直条表示不同的数据,在图的右上方标注出来,也就是标 注图例。 ⑤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不同的直条,并根据图例在直条上涂上相应的颜色(或底纹)。 2.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哪种情形投球距离远一些?与你的猜 想一致吗? (1)应该怎样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呢? 明确:横向、纵向、综合、对比观察相结合。 ①横向观察:7 个投球手,每个投球者都进行了单手和双手投球,用两种颜色表示不同 的投球手。 ②纵向观察:投球距离用“ m”为单位,每个小格表示 0.5 m。直条越长表示投球的距 离越远。 ③综合观察:可以得到每个直条所表示的数量。 ④对比观察:比较不同颜色的直条长度,可知每个投球者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距离的 关系。 (2)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获得的信息很多,如:7 个投球者中,双手投球最远的是 4 号,单手投球最近的是 6 号 …… (3)在大多数情况下,哪种情形投球距离远一些? 观察统计图可知,在大多数情况下,单手投球距离远一些。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 83 页“练一练”第 1~2 题。 第 1 题:(1)通过调查了解今年和去年各月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的天数,记录下来,制成复 式条形统计图,由统计图观察、对比、分析即可得到哪一年的空气质量好一些。 (2)从统计图上看,这几个月中,2012 年的空气质量情况更好。 第 2 题: 红光小学 2007~2012 年入学的部分 学生营养情况统计图 从统计图中,可以知道红光小学 2007 年营养不良人数最多,肥胖人数最少;2010 年肥 胖人数最多,为 68 人;2012 年营养不良人数最少,为 10 人;营养不良人数有所下降,但肥 胖人数有先增多后降低的趋势等。 四、课堂小结 1.怎样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 1.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两个不同颜色的色条表示出两种类型的数据。 2.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类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对一组数据进行比较。 3.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不要忘记图例。 教学反思 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经历整理数据、描述数 据的过程,并在相互评议和交流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各自的统计图,逐步明确复式条形统计 图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验证猜想,使学生体验到统计 的意义。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典例】三名同学为了参加跳绳比赛,提前一个月就开始练习。如图是他们练习前后的 成绩比较。 (1)经过练习,谁的成绩提高最快? (2)练习前后,谁的成绩变化不大? (3)现在平均每个人 1 分钟能跳多少下? 分析:(1)谁的成绩提高的最快,只要找出哪个同学练习前后直条的长度相差最大的即可; (2)谁的成绩变化不大,只要找出哪个同学练习前后直条的长度相差不大的即可; (3)求平均每个人一分钟能跳多少下,先求出三人练习后一分钟跳绳的总下数,然后除以 3 即可。 解答:(1)观察图可知:吴洋成绩提高的最快,是 125-100=25(下)。 答:经过练习,吴洋的成绩提高最快。 (2)观察图可知:练习前后,赵群的成绩变化不大,是 125-120=5(下)。 答:练习前后,赵群的成绩变化不大。 (3)(110+125+125)÷3=120(下) 答:现在平均每个人 1 分钟能跳 120 下。 解法归纳: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再根据 各个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答。 相关知识阅读 有趣的统计故事 张叔叔是个统计学家,在家从不照看自己的孩子。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张阿姨要外出买 东西,就让张叔叔照看一下他们 4 岁的孩子闹闹。虽然知道闹闹好动,但张叔叔还是答应了。 晚上,张阿姨回家时看到张叔叔写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擦眼泪 11 次;系鞋带 15 次; 吹气球 5 次,每个气球的平均寿命 10 秒钟;警告孩子不要横穿马路 10 次;孩子坚持要穿过 马路 10 次;我还想再过这样的星期六 0 次. 张阿姨看了后不禁笑了,转头对张叔叔说:“你现在知道带孩子是多么辛苦了吧!”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