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生平。
明确和学习牧羊人的执着的精神。
掌握对比手法。
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植树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通过对比明确牧羊人的品质。
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课堂合作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图片,猜想一成语故事。
2、简要述说故事内容,并说说其表现精神。
3、引入课题。
二、作者简介
展示幻灯片。
让·乔诺(1895-1970), 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
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
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 20 世纪最著
名的作家之一。多数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
地区为背景。
三、文题思考
展示幻灯片,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
“牧羊人”从这名字上看他是牧羊的,但为什么前面还加上“植树”两字?
他为什么要“植树” ?是为了他的羊吗?这两者有着怎样的关系?
四、整体感知
1、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写了几次会面?写了一件什么事?
叙写“我”三次造访艾力泽·布菲老人,看到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选
种、种树的工作,使得荒山变成了绿洲,给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勃勃生机。
2、根据三次会面,完成填表。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变化
初 遇 牧 羊
人
在荒山上默默地牧羊,选
种、种树。
还是一片荒地。
再 见 牧 羊
人
改为养蜂,继续种树,而且
种的树品种逐渐增多。
荒山变得绿树成荫。
最后相见 他的初衷仍然没有动摇,继
续种树。
已经变得生机勃勃,环境优
美
五、分析人物
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____的人,从____可以看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
人的认识。
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一丝不苟的人,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
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
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等细节可以看出。
六、主题探究
是什么精神支撑着老人数十年如一日将荒山变成奶和蜜的田园的?
能够支撑老人体力和毅力的精神支柱就是他的信念,他认为:如果山上没有了
树,就没有了生命。我们也要从老人一生坎坷的遭遇来思考,他身边两位亲人相继
离开了他,孤独一人,他也是想通过种树,来种植生命,通过“再塑大山的生命”来寄
托自己的追思。
七、拓展延伸
1、身边的“牧羊人”——杨善洲
杨善洲(1927.01-2010.10),男,汉族,1927 年 1 月生,云南施甸人。2011 年
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1951 年 5 月参加工作,
1988 年 6 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
树造林,一干就是 22 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 5.6 万亩,价值 3 亿元的
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由于成绩辉煌,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
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
为"活着的孔繁森"。
2、王江到小明家邀请小明参加植树活动,小明妈认为会耽误学习,表示反对。
请你以王江的身份劝说小明妈同意此事。
阿姨,我是小明的同学,我们今天去参加植树活动既能为地球添一份绿色,也
能放松心情,减缓压力。张弛有度,才能更好地学习。请您允许小明参加这个有意
义的活动,好吗?
八、布置作业
搜集 5 句关于奉献精神的名言警句,并找出一句谈谈你的理解,整理在读书笔
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