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及课时 第二节 土地资源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围绕“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三个内容展开。
其意图是让学生认识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和分布以及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国策,为下节课分析人类各种
土地资源问题做铺垫,从而培养学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并从自己做起的必要性。
2.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在接受知识上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情内
容,所以在处理教材内容上,让学生发散思维,联系实际生活,展开讨论。使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3.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实例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运用各种统计图表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和发展趋势。
3、能够在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中指出几种农业用地的集中分布地区,理解土地分布和地形、气候
的关系。
4、通过阅读各种地理统计图表,进一步巩固这类地理图表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5、通过分析我国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征、我国不同农业用地的分布。
【教学难点】
我国不同农业用地的分布和地形、气候的关系。
5.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创设情景法
6.教学过程
(1)环节一 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视频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提到“耕地红
线”是我们的生命线?为什么要节
约集约用地? 看视频,思考问题,回答
激发学生疑问,培养学生思考
问题的习惯。
(2)环节二 教授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展示不同土地类型图片,引导
学生分类。
2. 展示三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3.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国后备
土地资源总量有多少?可供开垦的
有多少?
在点评学生回答后,展示《中国政
区图》以海南岛和安徽省为例进行
对比讲解。
承转:耕地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其他土地类型又主要分布在什么地
方?
4.合作探究:土地资源的分布
要求:全班分成五个组,由组长随
机抽取任务卡,大家结合导学案小
组一起合作、探究完成各种的创业
任务。
(在学生遇到障碍时,引导读图分
析,做出选择)
由组长将答案条贴在表格中
(展示学生作品)
1.思考,回答
2. 根据老师的指导,读图,自己归纳
得出结论
3.阅读材料,回答
4.结合导学案,小组合作、探究做出
选择,在学案上完成表格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对各种
土地类型留下直观印象并能进
行正确分类
图片数据比文字材料更能简洁
直观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
点,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并掌
握。同时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图
表的能力。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归纳总结
的能力
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合作探
究精神。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
系生活实际,学习对生活有用
的地理。
在点评学生时,引导学生读《中国
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中国
干湿地区划分》、《中国地形的分
布》图
展示水田与旱地、四大牧区、三大
林区图片
承转:观察表格,思考为什么土地
利用类型分布在不同地区呢?受什
么因素影响?
5.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地大物博,为
什么还要珍惜土地?
6.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合理利用土
地的例子,展示图片
7.播放沙画视频
思考有哪些不合理利用土地的例
子?
组内分工,完成任务,展示作品,学
生互评
5.思考,回答
6.根据老师的提示,联系生活实际,
回答
7..观看视频,思考、归纳、回答
通过自己动手完成表格,直观
感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区、干湿区以及地形类型,加
深对知识的理解
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观,
使学生明白不同土地利用类型
的分布是因地制宜进行生产的
表现。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
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关系
让学生明白我国人口、耕地国
情决定了我国的土地国策,培
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培养学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并从自己做起的必要性及可持
续发展的观念
7.课堂小结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地区分布不均
课堂练习
1.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为非农业用地的有( )
A.耕地 B.林地 C.建设用地 D.草地
(合理利用、珍惜)
特点 国策
2. 下图表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其选项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
A. ①水田,②林地,③旱地,④荒地
B. 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C. 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草地
D. 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林地
3.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与主要分布地区搭配相符合的是 ( )
A. 耕地——横断山区 B. 耕地——华北平原
C. 草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D. 林地——内蒙古高原
4.图中①②③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 耕地、草地、林地 B. 草地、耕地、林地
C. 林地、耕地、草地 D. 草地、林地、林地
5.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与气候特点对应正确的是( )
A.耕地—半干旱区 B.林地—半湿润、半干旱区
C.草地—湿润区 D.戈壁—半干旱、干旱区
8.布置作业
完成填充图册 30-32 页
9.板书设计
土地资源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地区分布不均
土地问题
10.教学反思与改进(通过本节课教学,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
足当今课改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要,因此我需要花更多时间给自己充电,以便更好地引导学
生。其次,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的学生不仅学得了地理学科的结构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小组合
作学习的技巧。
人地矛盾
特点 国策
(合理利用、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