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共
5
页
4.2 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
一、选择题
1. 诗歌谚语是生动鲜活的历史,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下列诗歌
谚语中,能反映开元盛世的是()
A.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原俱丰实
B.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D. 苏湖熟,天下足
2. 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读史》一诗中写到:“南海商船来大食,西京祆寺建波斯。远
人尽有如归乐,知是唐家全盛时。”对这首诗解说正确的是()
A. “大食”指波斯国 B. “西京”指唐都洛阳
C. “远人”指遣唐使 D. “全盛”指开元盛世
3. “史实”“史论”是历史学习中两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或
历史人物的评论或科学结论。下列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A. 科举制始创于隋朝
B. 唐朝时每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多达千人
C. 科举制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D. 唐朝的科举制影响到邻国,一些外国留学生也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4. 穿越是指某人从所在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物理学上也称为“时间旅行”或“时空
旅行”。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盛唐时期,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 使用曲辕犁耕地 B. 在“瓦子”里听书
C. 用筒车灌溉 D. 在长安城东市贩卖货物
5. 以下统治者的举措与其产生的影响匹配正确的有()
第
2
页,共
5
页
序号 举措 影响
① 秦始皇统一文字
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
带
②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
③
唐太宗进一步完善科举制
度
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人才
④ 宋太祖采取崇文抑武策略 加强了对中央和地方官员的监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与以下示意图中“?”相关的史实是()
A. 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 定都建康,开发江南
C.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D. 崇文抑武,高度集权
7. 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地方官员上奏朝廷。大臣甲提交书面处理方案:举
行大型祭天求雨仪式、削减灾区赋税、修筑引水灌溉渠道。大臣乙认为甲的处理方
案可行,上呈皇帝,皇帝赞许,吩咐大臣丙负责执行。大臣丙依次分配到下属三个
部门。大臣甲、乙、丙所在的机构分别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B. 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C.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D.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
8. 苏州作为大运河重要的文化古城,是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大运河
苏州段水道属于()
A. 通济渠 B. 江南河 C. 永济渠 D. 邗沟
9. 穿越时空,回到了隋朝,你可能看到()
①家住余杭的商人孙某坐船来到洛阳 ②寒门书生王某通过考试获得官职
第
3
页,共
5
页
③李白用“交子”支付酒楼老板酒钱 ④苏轼在东京的瓦子里看《窦娥冤》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10.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以下文物可佐证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有()
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②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③中西互通和多民族交融 ④农耕经济的繁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1. 隋炀帝即位后,征集数百万民工,从 605 年起,历时 6 年,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
工运河的基础上,开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历史上称“隋朝大运河”。大运河
的开通在政治上的影响是()
A. 推动沿岸地区的城镇发展 B. 加强了南北交通
C. 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D. 巩固隋朝的统一
12. 下列有关科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为后世沿用
B. 为普通人提供了入仕的机会,有一定的公平性和民主性
C. 创立该制度的本质目的还是为巩固统治
D. 作为唐朝的一种制度创新,突破了魏晋以来形成的士族门阀制度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后世人嘲讽明朝以来考取功名的人:“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乘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
圣门高第……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第
4
页,共
5
页
(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什么社会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有人说:“科举制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
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有人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
郊……”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
14. 某校学生开展“画漫画,学历史”的探究活动,并绘编了以下漫画材料。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581 年,漫画 1 中的主人公杨坚建立了哪一王朝?为了统一中国,他还做了哪
些方面的准备?
(2)列举漫画 2 中“巨辉煌”时期中两个盛世名称。
(3)运用相关史实,从制度创新、工程建设的角度说明漫画 3 中“我们两朝真的
太像了”的理由。
第
5
页,共
5
页
答案
1.A 2.D 3.C 4.B 5.A 6.C 7.C 8.B 9.B 10.B 11.D 12.D
13.(1)说明了明朝以来很多读书人只顾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原因:八
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2)提示:积极方面: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在古代来说是
相对公平的一种方式,为读书人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统治基础,繁荣了文化;消极
方面:明清时期,科举制考试内容限制在四书五经内,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摧残了
文化。
14.(1)隋朝;隋文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豪强势力,澄
清吏治,消除民族对立的因素,发展经济,并打败突厥,稳固了后方。隋文帝励精图治,
爱护百姓,提倡节俭。
(2)“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3)嬴政和杨坚作为秦朝与隋朝的建立者,这两个朝代在历史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角度一:两个朝代都建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的制度有:皇帝制度;
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隋朝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角度二:都有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秦朝在战国秦赵
燕长城的基础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修建了阿旁宫、骊山墓等。隋朝开挖
了涿郡到余杭的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