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3.1 土壤里的小动物-探究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 教案 (1)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3.1 土壤里的小动物-探究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 教案 (1)

ID:669806

大小:733696

页数:12页

时间:2021-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探究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 一、设计思想 ①以《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 活的关系”为全体学生都要达到的目标要求; ②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 ③帮助学生构建以“特征”为核心的知识结构和以“探究”为核心的 能力结构,依据的是结构性教学原则,体现的是教材的“知识--能力 双主线”特色; ④以活动单和实验报告为辅助手段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依据的是启 发诱导、教学最优化的原则。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以探究实验活动来整合知识内容和能力要求,体现教材的“知识 ---能力双主线”特色。知识内容以重要概念为核心, 以“蚯蚓适应 土壤生活的主要特征”为主线 。蚯蚓特征中选取了:形态中的体色、 体形、体节,结构中的刚毛,功能中的运动,生活习性中的湿觉,并 且扩展了书本中没有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这一探究主题。这些特征都 与“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密切相关。为有效突出能力重点,故只对 探究能力中的“进行观察和实验”,“描述现象、得出结论”和“表达 交流”提出了能力要求,而对实验器材、实验方法等给予确定性安排。 2、学情分析 有利因素在于,学生在之前各章中已进行过多次的探究活动,对 于探究活动有了一定的能力基础。而本节课的主角,土壤中的小动物 蚯蚓, 学生也是经常见到的,对于它的形态以及生存环境有一定的 了解。同时由于外部形态和触感的原因,学生缺乏对其深入了解的学 习兴趣,这是不利因素;如果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自己去设计实验方案, 然后再去准备实验材料做实验的话,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太高,同样时 间也太紧迫,学生可能一时间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实 验报告加以引导;有些女生怕蚯蚓,教师要正面引导,说明蚯蚓全身 都是宝,不会伤害人类,同时引导学生保护蚯蚓,在实验过程中不做 一些若危及蚯蚓的生命的行为。 三、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辨认蚯蚓身体的体色、体形、环带,识别前端和后端、体节、刚 毛; 2、解释蚯蚓的运动、对刺激的反应等现象; 3、概述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自学思 考、实验观察、得出结论、讨论交流等科学探究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习惯; 2、在实验和讨论中,养成协作精神, 3、养成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形态、结构、习性和生理的一些特征。 五、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一些特征。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课的类型 探究性学习 2、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以以下 5 个环节组成:游戏导入→合作学习→实验探究 →表达交流→总结特征 3、教学策略手段 游戏导入环节:一人比划一人猜 合作学习环节: 用实验报告清单引导合作过程; 合作完成实验报告清单; 通过全班讨论交流来落实对全体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求。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心有灵犀” 师:首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哪两位同学愿意上台尝试一下? (学生志愿举手。) 师:游戏规则非常简单,一人比划一人猜,可以配合语言描述。 老师希望底下的同学不要出声作出任何提示。 (蚯蚓) 师:大家了解蚯蚓吗?(了解) 师:你们知道蚯蚓生活在哪里吗? (土壤中) 为什么蚯蚓能够生活在土壤中呢? (学生畅所欲言,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和它的特征有关)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蚯蚓有哪些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 (板书:探究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 2、探究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 (1)小组竞赛: 阅读课本 P94 文字内容以及 P105 信息库中关于蚯蚓的介绍, 结合对实物蚯蚓的观察,在活动单中总结蚯蚓的以下特征: ①生活习性 ②形态结构 ③呼吸特点 完成活动单,做好对照实物蚯蚓汇报展示的准备,可以带课本 或者活动单,可以一个人汇报,也可以多人上台汇报。 时间为 5min,完成的小组举手示意,看哪个小组合作效率最 高。 《探究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活动单 时间到,挑选最快组上台对照蚯蚓实物汇报展示,其他组成员纠 错、补充。老师点评、补充: ①生活习性:潮湿的土壤(联系钓鱼时挖蚯蚓的经历) ②形态结构:  体形:身体呈细长圆柱体形,两端稍尖,利于在土壤中穿行; 蚯蚓身体分节,为环节动物 指出蚯蚓的体节、环带、口(外形放大图); 生活习性 蚯蚓喜欢生活在 (“潮湿”或“干燥”)的土壤中 形态特征 (看一看) (摸一摸) 1、体形:身体呈长圆柱形,两端稍尖,利于在土壤中穿行; 上图中① :蚯蚓身体分节,为 动物; ② :靠近 端: ③ :位于 端。 (思考:如何区分蚯蚓前后端?) 2、体色:接近 的颜色,是一种 色。 3、体表:能分泌 ,有突起的“细刺”叫作 。 (思考:用手轻轻触摸蚯蚓体表,有什么感觉?) 呼吸特点 (“有”或“无”)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 进行气体交换。 ① ② ③ 思考:如何区分前后端?(环带靠近前端。)  体色:接近土壤的颜色,是一种保护色。(展示蚯蚓各种不同但是 却与土壤相似的颜色图片。通常呈褐色、暗红色、紫色、 灰黑等颜色,具有一定的变色能力。)  体表:能分泌黏液,有突起的“细刺”叫作刚毛。 思考:用手轻轻触摸蚯蚓体表,有什么感觉?(湿润而粗糙) ③呼吸特点:无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表进行气体交换。 【学以致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雨后蚯蚓爬出地面,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暴晒后就会纷纷死亡,请你分析这些蚯蚓死亡的 主要原因? (体表水分蒸发,无法呼吸而死。) (2)探究实验: 师:课本上的内容和我们的生活经验就一定是对的吗? 生:不一定! 师:那么我们如何验证是否正确呢? 生:通过实验! 师:非常正确!咱们班同学都有科学家应该具备的首要精神,就 是敢于对权威提出质疑,下面就请同学们亲手做实验,来探究蚯蚓在 生活习性、运动、反应方面的特征! 师:每组的探究主题由组长抽签决定,为了更好地完成这次的探 究实验。老师给大家几点建议! 教师课件展示实验要求: 1.边探究边填写好实验报告单,实事求是 ; 2.多做几次实验,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3.探究结束举手示意一下; 4.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护蚯蚓。 ①每组组长抽取探究主题,领取实验报告单和实验材料: 实验一:探究蚯蚓的生活习性 实验材料:蚯蚓 2 条、干燥和潮湿的面纸、托盘 实验二:探究蚯蚓的运动方式 实验材料:蚯蚓 2 条、光滑玻璃板、粗糙玻璃板、红线 实验三:探究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实验材料:蚯蚓 2 条、手电筒、玻璃棒 (备注:每组蚯蚓挑选大小和活力相似的两条。) ②合作探究 每组明确自己的探究任务,并且认真阅读实验报告清单上的温馨提 示,根据实验报告清单认真完成探究实验,填写好清单上相应内容后 可以对清单上的内容加以补充和拓展。教师融入学生的探究中并给予 适当的指导。 ③汇报展示 :  要求: 1.声音洪亮、面向大家; 2.先简要介绍本组的探究主题以及实验步骤; 3.说出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并分析原因。  实验一:探究蚯蚓的生活习性 提出问题:蚯蚓是喜欢潮湿还是干燥的环境 ? 作出假设: 。 实验步骤: 1.把半边潮湿半边干燥的纸板放在解剖盘里; 2.将 2 条蚯蚓放在纸板的干湿连接处; 3.几分钟后观察蚯蚓向纸板的哪一边移动。 实验现象: (蚯蚓向潮湿的一边移动) 。 实验结论: (说明蚯蚓适应潮湿的环境) 。 原因分析:潮湿的环境更有利于蚯蚓体表保持湿润,进行呼吸。  实验二:探究蚯蚓的运动方式 提出问题:光滑和粗糙哪种表面比较适合蚯蚓的运动? 作出假设: 。 实验步骤: 1、取两条大小相似、活力相同的蚯蚓; 2、分别放在光滑玻璃板和毛糙玻璃板上; 3、观察两条蚯蚓的运动,并用红线分别测量其运动距离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 (在粗糙表面上运动更快) 。 实验结论: (说明蚯蚓适应在粗糙表面上运动) 。 原因分析:和蚯蚓的运动方式有关,因为蚯蚓的运动不仅依靠肌 肉的收缩,也需要刚毛的协助,其体表分泌的黏液还可以减少摩擦。 粗糙的表面可以给蚯蚓的刚毛一个着力点,更适合蚯蚓的运动。  实验三:探究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提出问题: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吗? 作出假设: 。 实验步骤: 1、将 2 条大小相似、活力相同的蚯蚓放在解剖盘里; 2、用玻璃棒轻轻碰一下一条蚯蚓的前、中、后端; 3、用手电筒照射另一条蚯蚓的前、中、后端; 4、留意观察蚯蚓各部位的反应。 实验现象: (当有玻璃棒或手电筒照射蚯蚓各部位时,蚯蚓会躲避, 头部反应最灵敏) 。 实验结论: (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 。 原因分析:蚯蚓的头部有脑,脑后的腹神经索上有很多神经节, 因此,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比较灵敏、准确。 拓展延伸:  师:蚯蚓能躲避光源是否意味着它有眼睛呢? (蚯蚓没有眼睛,能躲避光源是因为它体表有感光细胞!)  师:蚯蚓蚯蚓身上的体节对它的运动有没有好处呢? (有利于蚯蚓一伸一缩的运动,反映出结构总是与生理功能相适应 的!) 八、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活动,现在大家了解蚯蚓了吗?(此处问题语气 应该是让大家觉得很轻松,让学生觉得很充实,并且能够信心满满的 说出“认识”。) 那现在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一起讨论总结一下蚯蚓适应土壤生活 的特征。 教师通过板书的框架,引导学生总结出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 ①环境:蚯蚓喜欢潮湿的土壤; ②体形:细长圆柱形,有利于在土壤中串行; ③体色:接近土壤的颜色,是一种保护色; ④体表:能分泌黏液,有突起的刚毛; ⑤呼吸: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表呼吸; ⑥运动:肌肉收缩,刚毛协助,有黏液; ⑦反应:前端反应最灵敏,因为前端有脑;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1.蚯蚓是学生平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土壤中的小动物,大雨过 后,蚯蚓从土壤里钻出地面,学生可以看到很多。但是学生对蚯蚓的 认识只是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上,比如说体形和生存环境。还有一 些学生,尤其是女生,会很害怕蚯蚓,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 2.以小游戏的形式导入,在学生“一人比划一人猜”的活动中既活 跃了课堂气氛,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 的距离,也增加学生对蚯蚓的感性认识;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蚯蚓 能够生活在土壤中呢?让学生有种疑惑,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投入到 学习中,到课本上寻求答案! 3.在小组合作环节,以组间竞赛和活动单的方式,促进学生提高合 作学习的效率。 4.确定主题:增加了书本中没有的一个探究主题:探究蚯蚓对于外 界刺激的反应,也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并且易于操作。以抽签的方 式让学生自己确定探究实验的主题,改变以往的学生按照教师给定的 框架进行实验的方式,学生会更有激情更感兴趣;主题确定是以完善 现在流行的思维导图形式呈现,形式新颖,内容页更充实。 5.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不要求大家的探究方法必 须一致,实验报告单知识只作为参考;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的探究方 法可以不一致,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改进了实验方案,是十分值得 鼓励的行为,因为他们肯定有自己的思考在其中,只要学生是全身心 地投入努力地探究,即使实验结果与书上的不一致,也没有关系,通 过其他组的分享再分析自己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实验,从而 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总之过程是很重要的,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亲身 体验,只有体验过了才是有价值的。 6.学生汇报:完成实验后的汇报展示,这一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一位学生汇报后教师要给予非常肯定的评价,对不足的地方请其他 学生补充完善,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不断地进行思维碰撞, 擦出智慧的火花! 7.提问和追问的语气要结合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才会生动更能带 动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学生汇报时不要着急,可以在学生实验时给 予恰当的指导;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表扬的效果要比否定的效果 好很多!对学生的评价要多方面的,包括学生的实验操作、语言表达、 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等,教师的评价语言要不一样。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