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平均数》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平均数》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

ID:669514

大小:4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平均数》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信息窗一 教材分析: 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统计量,它的统计学意义是能刻画、代表一组数 据的整体水平。本节课是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 学习的,为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打好基础。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是理解平 均数的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数,体验平均数,从而更加深入 的理解平均数。 教学目标: 一、结合生活实例,经历平均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 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 题。 二、在具体情景中培养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统计的作 用及其价值。 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 题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学校进行了演讲比赛,有 4 位同学进入了最后 的决赛,分别是:小华、小刚、小红、小杰。比赛有要求,一起读一遍! 也就是说,讲的再好,最高得分也只能是 10 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男生比赛,引出概念 1.小华的比赛情况 师:现在比赛开始,首先出场的是小华,一起来看五位评委的打分。(评委 打分:9 9 9 9 9 )五位评委都认为他应该得 9 分,你觉得小华的最终得 分应该是几分呢? 生:9 分。因为 5 位评委都打了 9 分,而且最高得分也只能是 10 分,所以 我认为应该是 9 分。 师:对呀,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9 分没问题(课件出示 9 分)。 2.小刚的比赛情况 师:接下来出场的是小刚,小刚的表现怎么样呢?一起看,评委的打分。 评委打分:9,7,9,6,9 生:你认为是 7 分,因为 7 分不高也不低。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奥,你认为是 8 分,把 5 个评委的分数加起来,然后再除以 5,就算出 了 8 分。(板书:(9+7+9+6+9)÷5=8) 师:有同学认为是 7 分,还有同学认为是 8 分,为什么你们不选择 9 分和 6 分呢?请你来说 生:奥,你认为 9 分是最高分,选 9 分不太合适。 师:说的有道理,那 6 分呢?你再来说 生:你又认为 6 分是最低分,选 6 分也不合理。 师:大家同意这两位同学的观点吗?都同意。你们意思,如果我们借助图 来看一看,就更清楚了,一起看! 【设计意图】:借助校园之星评选这个情景,以问题:9,7,9,6,9 最终得分 应该是多少?让学生发生认知冲突,引发碰撞,理性思辨,使学生的思维 一直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深入,逐步逼近“平均数”这个概念。 二.借助统计图,进一步理解平均数 师:我们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5 位评委的得分,假如我们给小刚的最后得 分是 9 分,我在这里画一条线,显然这个分数有点太高了,还有两位评委 的得分没有到。 师:那如果我们降到 6 分,这个分数又太低了,4 个评委的分数都比它要高。 看来太高和太低都不合适,一定是在最高和最低之间。那看来 7 分和 8 分 都是符合要求的,那到底选哪一个呢? 生:我认为应该选 8 分,7 分也不合理,(课件出示 7 分那条线)因为超过 7 分这条线的有 6 分,而低于 7 分这条线的只有 1 分,如果用 7 分来表示, 就浪费掉了 5 分,所以用 7 分来表示,还是有点偏低。 师:那难道 8 分就合适了吗?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生:因为把第一个 9 分拿出 1 分给 7 分,两个都是 8 分了,还有 2 个 9 分, 各自拿出 1 分给 6 分,三个分数也都变成了 8 分。所以,用 8 分作代表, 不浪费,也不缺少,正好! 师:谁听明白了,再来说说 生:…… 三.揭示概念,小结方法 师:大家的意思,我听明白了,原来这个 8 分不是代表某一个评委的分数, 而是综合了 5 位评委的分数得出的,反映的是这组数据的整合水平或整体 水平。在数学上,能代表一组数据整体水平的数,我们就叫做这组数据的 平均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让学生直观经验变得更加清晰有 条理,试图让学生主动找到一个“合适的数”来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条形统计图将学生的思维外显,使学生直观的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四.总结方法,深化对平均数的理解 3. 分析小红的比赛情况 师:好了,现在我们能确定了,小刚同学的最终得分是 8 分。 再来看看第三位同学的得分,你能快速的得出她的最终得分是多少吗? 生:小红的最终得分是 7 分。生答为什么。 生 1:通过把多的移给少的,这种方法在数学上有个名称就叫做“移多补 少”。(板书:移多补少)。 生 2:先把所有的分数加起来再平均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也有个名称,叫 做“求和均分”(板书:求和均分)。 师:这个分数怎么和评委五打出的分数是一样的?这两个 7 意思一样吗? 生答 师:评委五的 7 分代表的是他自己的意见,最终得分代表的是大家 的意见。这两个 7 分虽然数字一样,但表示的意思不一样。 【设计意图】借助分析小红的最终得分,让学生再次感受求平均数的方法 有”移多补少”和“求和均分”,并小小结出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同时 也让学生再次感受平均数的意义。它代表的是一组数据的综合水平或整体 水平。 4.分析小杰的比赛情况 师:小杰同学最后出场,现在前四个评委的打分已经出来了,评委 5 的打 分比较慢,现在还没有打出来(评委打分 10、9、8、9)那只看前四个分数, 如果你是小杰,现在什么心情? 生:很高兴。因为前四个评委打出的分数都比较高,平均分是 9 分,已经 和排名第一的同学一样了。 生:我很期待评委 5 的打分。因为我想知道最后到底得了多少分。 师:如果只看前四个评委的打分,小杰现在的得分是多少? 生:9 分 师:那请同学们想一想 5 好评委有可能会打几分,这时候小杰的最终得分 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 1:可能会打 9 分,这时最终得分还是 9 分。 生 2:还有可能打 10 分,这时最终得分会超过 9 分。 生 3:还有可能打 9 分以下,这时最终得分比 9 分要低。也不是第一名了。 师:奥,你们的意思老师听明白了,看来只要这一个数发生变化,平均数 就会跟着发生变化,怪不得有人说平均数非常的敏感,任何数据的风吹草 动,都会引起它的改变!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平均数? 生:平均体重。 生:平均身高。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小杰同学的最终得分,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是一个 非常敏感的数,任何数据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改变。这也是平均 数的一个重要特征。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小明说:我们一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 35 千克; 小强说:我们二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 37 千克; 小华听到后说:哦,那小强一定比小明重! 师:大家说,小华说的对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分析体重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平均数的敏感 性和代表意义。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问题 2: 师:分析完了平均体重,咱们再来看看平均身高。四年级学生礼仪队有 6 名队员,他们的平均身高是 140 厘米。猜猜看,下面哪位同学可能是礼仪 队的队员。 (小芳:138 厘米 小丽:141 厘米 小宇:160 厘米) 生:小强或者小明可能是,小宇不太可能。因为小芳和小丽的身高都接近 140 厘米,小宇太高了。 生:小宇也有可能,如果有一位队员身高只有 120 厘米,和小宇平均也是 140 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故事“中国女性的平均寿命”,让学生知道平均 数的统计价值和作用,从而对平均数有个整体的认识,把学到的知识应用 于实践中来,真正做到学数学、用数学。 问题 3: 师:关于身高,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数据,学校女子篮球队员身高情况如下: 你能猜一猜,她们的平均身高可能是多少? 生:…… 师:那到底是多少呢?我们一起看,170 厘米。刚才有几个同学猜的还是比 较准确的,不过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前四位同学的身高都不到 170 厘米,最高的才 163 厘米,为什么平均身高却达到了 170 厘米呢?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 响,这是平均数的一个重要特征。 四、回顾全课,总结反思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