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1.2《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同步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1.2《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同步练习

ID:669214

大小:196.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4.1.2《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1947 年,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这次土地改革的核心内容是( ) A.抗捐抗税 B.减租减息 C.耕者有其田 D.实现土地公有 2. 为了加快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共中央抓住时机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1948 年 9 月人民解 放军首先发动了( ) A.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3. “它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并由此迸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热情,为解 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它”指的是( ) A.挺进大别山 B.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土地改革 D.发动三大战役 4. 1947 年 8 月 7 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挺 进大别山!经过 20 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 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大别山区,这次胜利进军 ( ) A.开辟了晋冀鲁豫根据地 B.开辟了陕甘宁解放区 C.严重威胁了南京和武汉 D.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5. 刘邓大军与陈粟大军、陈谢兵团相配合,纵横驰骋,扫荡中原,取得了“歼敌十九万,解 放县城一百余座,在四千五百万人口的江淮河汉广大地区建立了中原根据地的重大胜利”。 这表明,挺进大别山取得辉煌战绩的原因是( ) A.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B.作战部队亲密合作 C.解放军英勇善战 D.国民党军组织涣散 6.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 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全国性的反攻”开始的主要标 志是( ) A.发动辽沈战役 B.发动渡江战役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解放南京 7. 1948 年冬,陈毅在一首诗中写道:“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转运逐 西东,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情景的重要原因是( ) A.淮海战役取得了最后胜利 B.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 C.工作重心已转移到了城市 D.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8. 下图新闻报道中事件的意义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全面进攻 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华北全境基本得到解放 D.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 9. 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 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C.国民党反动政府被推翻 D.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10. 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 20 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 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这一 进攻行动( )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是抗战中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 C.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11. 如图是介绍解放战争时期某阶段战役示意图,对该阶段战略态势归纳正确的是( ) A.转战陕北、指挥若定 B.千里挺进、战略进攻 C.战略决战、全胜可期 D.千里渡江、摧枯拉朽 12. 解放后,小明的爷爷自豪的说:“他参加过两次人民解放战争”那么他属于下列哪支队伍 ( ) A.东北人民解放军 B.中原人民解放军 C.西北人民解放军 D.华东人民解放军 13. 1947 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改革的路线,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开 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这一运动( ) A.使全国广大农民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 B.彻底废除了千百年来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C.巩固了抗日战争以来的民族统一战线 D.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14. 下列有关解放战争的影片,按历史发展进程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辽沈战役》 ②《渡江战役》 ③《挺进大别山》④《平津战役》 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 15. 1948 年 9 月到 1949 年 1 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三大著名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 党主力 150 多万人。下图所示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是( ) A.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B.奠定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的基础 C.华北全境基本获得解放 D.解放东北全境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摆脱不了政治环境的影响。综观国共关系史,随着两党关系的演变,共产 党对蒋介石的评价也有不同。自西安事变以后,共产党对蒋介石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特别 是 1937 年到 1945 年期间。如:1938 年在延安举行的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 就说过,国民党历史上有两个伟大的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第二个是蒋介石。1945 年, 共产党也公开表示:“承认蒋先生的领导,承认蒋先生在全国的地位。”但是,在 1946 年到 1949 年期间,共产党对蒋介石的态度又发生变化,斥之为“人民公敌”“独夫民贼”。 (1)分别结合 1937 年到 1945 年以及 1946 年到 1949 年的主要史实,简要分析共产党对蒋介 石评价高低的变化及原因。 (2)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 线,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此后,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历时一年多,广 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1)根据材料一,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产生 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西北野战军撤离延安后,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习仲勋等亲自指 挥下,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确定的“蘑菇战术”,依靠陕北优越的群众条件和有利地形,与国 民党几十万军队在陕北高原周旋,不断地调动敌人,使其始终无法准确获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 放军的位置,而不得不往返奔波,疲于奔命,造成补给等方面的严重困难,士气低落。而人民解放 军则选择有利战机和地形,寻机歼敌,在三个月时间内共歼敌 1.4 万余人。 (2)材料二反映了人民解放军采用了怎样的作战方式? 材料三 解放战争中双方作战实力不成比例,但是三年内,共产党迅速胜利,国民党节节败退, 最重要的因素是国民党的独裁违背历史规律,贪污腐败导致人心涣散,而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 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摘编自《王树增解读三大战役》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 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材料二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有 430 万人,装备精良并有空军、舰艇以及美国的大量 援助;中国共产党只有 270 万人,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坦克,大炮很少。这 时,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并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材料三 “千帆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扬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 (1)材料一中说的“两个拳头”指的是什么?“插上一刀”指的是什么?“插上一刀”有何历史意 义? (2)请写出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名称,概括三大战 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3)材料三描写的是哪场战役的场景?这场战役解放的是哪座著名城市?它的解放标志着什 么? (4)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以及给我们 的重要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CCCB 6-10CDCBC 11-15BADAB 二、非选择题 16. (1)1937—1945 年,共产党承认蒋介石在国民党和全国的地位,对他的评价较高。 原因: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抗日; 或抗战胜利后国共举行重庆谈判,商讨和平建国。1946—1949 年,共产党称蒋介石为“人民 公敌”“独夫民贼”,对他的评价很低。 原因:内战爆发。(或解放战争爆发) (2)全面、客观、实事求是。 17. (1)变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作用:使农村的阶级关 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 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运动战。 (3)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得到了人民的 拥护,人民群众在人力、物力等方面支持前线;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正确的作战方针、政 策;国民党独裁腐败,失去民心等。 18. (1)①蒋介石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③标志着 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2)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历史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150 多 万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精锐,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3)渡江战役;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 22 年统治的覆灭。 (4)原因:人民解放军正确的战略战术;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国 民党统治腐败和不得人心。启示: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得人心者得天下等。(言 之有理即可)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