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1溶液的形成说课稿与反思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1溶液的形成说课稿与反思

ID:669136

大小:21.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溶液的形成》说课稿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题是人教版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一《溶液的形成》,是新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身边的化 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溶液与空气相似,是一种混合物,但又不同于空气,具 有一定的性质——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初中课程中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学生对于“溶液”这个词并不陌生,它们不仅在生活经验中经常接触并应用到溶液,在实验室也多 次用到溶液,如: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等学生还知道很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 的,因此能列举出一些常见的溶液,对溶液有一定感性的认识,但是学生对于溶液的认识是感性的不 系统的,且存在着误区,如:认为只有水是溶剂,只认为溶液为液态的等等,因此溶液概念的形成是 本节课的重点,从而使学会对溶液的概念有一个较为科学,较系统的认识。另外,通过前面的学习,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实验操作的能力,对基本仪器、药品的使用要求和规范操作等有一定的训练; 对于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对比法、归纳法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经验。 所以在本节的学习中, 学生既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溶液的形成和乳化作用,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又 能进一步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探究未知知识, 并且为将来学习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与酸碱盐的 知识打下基础。所以, 本节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 践课。 二、教学环节三、教学理念和特色 我校理化组的研究课题是《探讨实验教学的实效性》,而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各主题的学 习应注重探究活动的使用,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兴 趣,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改变了以往课堂只重视知识的落实,直接 给出概念,通过习题强化练习的模式,而是在落实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过程与方法和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课前通过访谈法,了解学生对“溶液”的已有经验、认识的误区,确定本节课的可 以发展的目标,因此将重点定位在通过实验的探究使学生自主形成溶液的概念上。在教学过程中,关 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关注学生已有 的经验,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不断的对比观察、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形成概念、辨析概念,使 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深层次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操作上虽然简单,但学生对定 量性的实验没有更多的知识积淀,本次实验的成功关键恰恰就在量的把控上,因此我通过连续的发问, 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出实验的注意事项,及解决了学生操作上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了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科学实验所需要的严谨求实的态度,同时对于受多因素影响实验的控制条件的方法 运用也为后面溶解度的学习大下列铺垫。在实验过程中,还能进一步加强同学间的协作。在实验的分 析过程中,通过对比观察、对比的分析,学生对溶液的分类是混合物是比较容易感知到的,但是对溶 液的特征——均一性和稳定性的认识上会有一定的难度,在这里,我没有采用直接给出的方法,而 是通过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大量罗列事实,使学生感受体验出溶液的均一、稳定的意义来,用自己 的语言描述溶液的定义,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太准确、不太科学的地方,此时让学生拿自己的定义与课 本中溶液的概念加以比较,当学生看到自己所下的定义与书上的概念很接近时,会感受到获得成功的 喜悦,从而提升学习的自信心。同时通过对比也可让学生能感悟它还存在的问题,自主去修正它自身 存在的问题,解决他在理解中存在的疑点和难点。到此溶液的概念已经形成,应该说溶液的概念是本 节课的一条知识暗线,明线就是通过对比实验、对比探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点拨,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及自信心的提升。最后通过对化学中常见三种物质——稀盐酸、石灰水和食盐水在学习本节课之 前和之后认识的改变,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和价值。 简而言之,通过师生的探究,通过对比观察、对比分析自主形成了溶液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 注重了方法的指导和引领,关注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在体验成功的喜悦的同时,进一步激 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好化学的信心,从而使学生会学、乐学、好学。也符合了大教育观中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教育理念。 溶液的形成教学反思 我们都知道水和空气一样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观察我们的生活,可以发 现溶液也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也离不开溶液, 那么,溶 液是如何形成的呢?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有哪些?除水以外还有哪些常用 的溶剂?为什么厨房中用洗涤剂就可能把带油污的碗筷洗干净?等等一些问题都是 我们想探究的。 本节课我从熟悉的大海引入,大海表面看来清澈透明,但是却又苦又咸,这是因 为海水中溶解有许多其它的物质,这就是一种溶液。继而提出问题 1:同学们所见过 或用过哪些溶液,大家想不想知道溶液是怎么形成的?(学生畅所欲言)此时向学生 展示实验室中常用的几种溶液(颜色不同,便于学生观察)接着给学生演示课本[实 验 9-1]我又多增设了 2 个实验:砂土、二氧化锰加入水中。(为形成溶液的概念做 对比铺垫)提出讨论问题:1)观察到什么现象?2)蔗糖、氯化钠、硫酸铜到哪里 去了?最后形成了什么?3)后 2 组实验与前几组有何不同?通过问题讨论归纳总结 出溶液的概念、溶液的组成和特征,重点强调溶液均一性、稳定性这两个特征,加深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此还要从微观的角度解释溶液的形成过程,以蔗糖溶液和食盐 溶液为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出问题 2:水是唯一的溶剂吗?水能溶解所有物 质吗?溶质都为固体吗?一种溶液中溶质只能是一种吗?怎样确定溶液中谁是溶质, 谁是溶剂?给学生演示课本[实验 9-2] [实验 9-3]再增设一组实验:向溶解的蔗糖溶 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学生观察完实验进行讨论,总结归纳出溶质与溶剂的 3 个关 系。使学生了解到通常只要溶液中有水存在,不论水的含量是多少,一般都把水作为 溶剂。水能溶解许多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是应用最广泛的 溶剂。所以,当不特别指明溶剂时,一般指的是水溶液。汽水中溶解的许多物质,如 糖、柠檬酸、二氧化碳气体等,它们都是溶质。汽油、酒精能象水一样溶解其它物质 (比如碘)。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同一物质,在不同 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是不一样的,这说明水不是万能溶剂。 学生在形成了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之后,又引入了悬浊液和乳浊液以及乳化 作用的概念。将化学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到一起,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化学。 最后通过几道练习题考察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课后我又布置了课外作业 (抄题),进一步巩固了本节内容。达到了教学目的。 不足之处是演示实验过程中操作太快,有些学生课下说没有看清楚实验现象。在 讲溶液的定义时对溶液的特征没有给一定的练习题;还有在提到不同状态的物质都可 以做溶质时,例举碳酸有些不当,因为碳酸中的溶质是 h2co3 而不是 co2;还有就 是在讲溶液组成时,也应该强调 m 液=m 质+m 剂,这样可以为后面讲溶液组成的 表示方法做好铺垫。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