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部编版7下语文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太空一日》部编版7下语文课件

ID:657652

大小:773.47 KB

页数:58页

时间:2021-04-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太空一日 22 散文 在茫茫的太空呆一天,会是什么样的感觉?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神往,因为我们没有这个经历,现在,我们就走进杨利伟的 《 太空一日 》 ,与他一同分享在太空的生活。 (难点)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品味作者语言,学习小标题结构方法。 学习杨利伟不怕困难,以及他为国争光的精神。 (重点) (重点) 杨利伟, 2003 年 10 月 15 日北京时间 9 时,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著有 《 天地九重 》 一书。 《 天地九重 》 是“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亲笔写作出版的书,由 20 万字和 150 幅珍贵图片组成。对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在书中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他在书中感念国家和人民的厚戴,感恩师长、战友和亲人的关爱。杨利伟在书中告诉我们:成功之路并非一飞冲天,而是一步一步、不懈不怠的结果。 “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乘有一名航天员 ( 杨利伟 ) ,在轨道运行了一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 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此次飞行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打破了由美国和苏联 ( 俄罗斯 ) 在载人航天领域的独霸局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神舟五号”飞船 炽 热  逃 逸   轮 廓 模 拟 舷 窗 俯 瞰 无 虞 稠 密 一 读一读字音 chì yì kuò mó 魔法记忆: 因义辨音法,表示同“十”或“多种的;杂样的”意思时读“ shí ” ;表示疑问代词时读“ shén ” 。 ) xián kàn yú chóu 什 么 什 物 shén shí hè ( ) 色 千 jūn ( ) 重负 bǐnɡ ( ) 息凝神 惊心动 pò ( ) 二 写一写字形 褐 屏 钧 魄 三 记一记词义 1 .释然: 2 .俯瞰: 3 .本末倒置: 4 .严谨: 5 .惊心动魄: 6 .屏息凝神: 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从高处往下看。 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例句:你应该先好好考虑怎么做,以防本末倒置。 严密谨慎;严密细致。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例句:他刚刚从一场惊心动魄的车祸中逃生。 暂时抑制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例句:运动员们屏息凝神,等待着教练的指令。 导思 1. “我”在火箭起飞时的感受及表现如何? 导思 2: “我”在太空飞行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火箭起飞 太空飞行 导思 4. 作者通过记叙自己在太空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情感? 情感 关键词 : 科学探索 导思 3. “我 ” 会航时过程如何? 返回地球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1. 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 双竖线、单竖线 。 2. 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 方框 。 3. 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 波浪线 。 4. 有疑问的地方,用 问号 标注。 圈点要求 第一部分( 1—17 ): 第二部分( 18—29 ): 叙述了火箭起飞时“我”紧张的心理,及火箭产生共振时,“我”经受的痛苦。 叙述了“我”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上的景致及太空中类似棉絮状的物体,表现了“我”作为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 第三部分( 30—39 ): 叙述“我”在太空中遇到的困难及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 40—67 ): 叙述“我”回航时惊心动魄的过程。 1. 品析“几秒钟”“上千吨”的表达效果。 【 答案 】 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几秒钟”表明时间之快,“上千吨”写出了数量之多,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了火箭起飞时的温度之高。 2.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 铁。”这是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细节描写,准确细腻地写出了火箭起飞时,作为中国首飞的航天员的“我”当时的紧张状态。 3. 第 12 自然段从叙述顺序上看属于哪种顺序 ? 有何作用 ? 【 答案 】 插叙。插入“我”飞回地面向工作人员描述火箭共振过程及地面工作人员改进火箭技术工艺的内容,使结构紧凑,脉络清晰。 4. 简要概括“我”在载人飞船上看到的情景。 【 答案 】 本题运用信息提炼法。 (1) 看到地球呈一段弧状。 (2) 看到地球各大洲和各国的方位。 (3) 特别仔细地分辨了中国各个省的方位。 (4) 俯瞰了首都北京。 (5) 看到了太空中类似棉絮状的物体。 5. 作者特别交代在飞船中特意俯瞰首都北京的细节,说明了什么? 【 答案 】 本题运用细节描写作用分析法。表明了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我”对祖国的热爱,对战友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6. “也许”“可能”等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 答案 】 不能删除,“也许”“可能”表示猜测,表明“我”把在太空中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认为是灰尘和高空不纯净的判断只是一种猜测,体现了作者作为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 7. “本末倒置”的错觉指什么 ? 这种错觉会产生什么后果 ? 【 答案 】 “本末倒置”的错觉指朝上坐时会感觉脑袋冲下的倒悬错觉。 8. 为什么作者认为自己在太空听到的“敲击声”是神秘的? 【 答案 】 因为这个敲击声没有规律,不知从何处传来,也很难描述出它准确的声音,所以作者说这个敲击声是神秘的。 9. 第 51 段一系列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 【 答案 】 本题运用心理描写作用分析法。运用心理描写,细腻地刻画了“我”在飞船返回过程中遇到各种复杂情况时的心理状况。 10. 作者为什么用单独的一段将飞船停住的时间详细地写出来? 【 答案 】 这个时间是有历史性纪念意义的。这是人类探索太空史上的一次重大成就,“神舟五号”成功的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同时表明我国航天技术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对于作者来说,也是值得骄傲和纪念的时刻。 【 答案 】 (1)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来描绘自己在太空的所见所闻,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有如临其境之感。如在火箭升空遇到共振的意外情形时,对飞船传回的定格画面这样描述:“我整个人一动不动,眼睛也不眨。”这一处细节描写非常具有画面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经历 26 秒钟共振的痛苦之深。 (2) 作者对大量的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如:火箭升空时“ ( 我 ) 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一下子把作者升空时内心紧张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 前;在返航过程中遇见舷窗出现裂纹后写道:“外面高温,不怕!有碎片划过,不怕!”反复修辞的运用,真实地再现了作者当时内心极度紧张、不断给自己打气加油的画面,让读者如有同感。 【 手法探究 】 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有什么作用? 火箭起飞: 心情紧张,出现共振 —— 危险 看到 什么: 地球上的景致,类似棉絮状的物体 —— 激动 神秘 声音: 克服困难,无法确认的声音 —— 顽强,严谨 返航 过程: 紧张至惊慌 —— 惊心动魄 太空一日 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身为航天员的自豪 作者通过对自己进入太空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描述,体现了中国航天工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抒发了自己作为中国航天员的自豪之情。 1 .片段连缀,结构清晰。 全文运用“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我看到了什么”“神秘的敲击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四个小标题连缀成篇,使读者迅速了解全文内容,构筑起清晰的文章结构。 2 .事例典型,细节迷人。 文章通过具体、典型的事例,向读者讲述了作者在太空中的所见所闻,并运用细节描写,展示了自己在太空中的各种遭遇,使文章显得真实有趣。 我泱泱中华 , 地大物博 , 人才济济 ! 从自主研发原子弹、氢弹 , 到长征、神州火箭载人的升空 , 我们中国人的实力逐渐的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 中国的地位 , 在世界上越来越重要 , 越来越不可动摇 ! 国强 , 则民强 ! 只有祖国强了 , 国人的各方水平才能得到综合的提升 ! 看着祖国的进步 , 做为中国人 , 我们也为之骄傲 ! 一起高呼“中华民族万岁”。 1.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唐 • 李商隐 《 嫦娥 》 【 译文 】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了不死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2.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唐 • 杜牧 《 秋夕 》 【 译文 】 天阶上的夜色,清凉如水,坐着仰望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22  太空一日 1 .下列加点字注音、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 .紧绷 ( bēng )  负荷 ( hè ) 舷窗 ( xuán ) 千均重负 B .红晕 ( yùn ) 轮廓 ( kuò ) 俯瞰 ( kān ) 五脏六腑 C .遨游 ( áo ) 炽热 ( zhì ) 严谨 ( jǐn ) 奈人寻味 D .稠密 ( chóu ) 烧灼 ( zhuó ) 模拟 ( mó ) 惊心动魄 • • D • • 【 点拨 】 A 项“舷”应读 xi á n ,“千均重负”应为“千钧重负”; B 项“瞰”应读 kàn ; C 项“炽”应读 chì ,“奈人寻味”应为“耐人寻味”。 • • • • • • • • 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 人体对 10 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引起人的内脏 ________ 。 ②飞行回来后我详细 ________ 了这种难受的过程。 ③ ________ 飞船的运行一直很正常,我并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情况。 ④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 ________ 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 A .共鸣  描绘  由于  但是 B .共鸣  描绘  鉴于  虽然 C .共振  描述  由于  虽然 D .共振  描述  鉴于  但是 【 答案 】 D 【 点拨 】 “共鸣”是内心感受,“共振”是物理现象,①句应填“共振”;②句中与“难受的过程”搭配,显然用“描述”更合乎事理;“鉴于”不仅有“由于”的意思,还有“按照、根据”的意思,③句应填“鉴于”;④句中前后两句是转折关系,强调后一句,所以填“但是”。 3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B .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 C .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儿了:哦,可能没什么大问题! D .一个关键的操作 —— 抛伞,即将开始。 【 点拨 】 B 项叹号应在引号内。 B 4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讲述了作者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起飞阶段非常顺利,没有任何惊险和意外。 B .杨利伟最终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飞行的任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坚毅果敢的品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牺牲的无畏精神。 C .全文运用四个小标题,按照时间顺序叙述。 D .本文语言准确,科学性与人文性巧妙结合,叙事的同时,又用准确严谨的语言向读者普及了航天知识。 A 5 .下面三段文字引发了你什么感想?请用一句话写下来。 ①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生命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 ② 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智慧比我们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 40 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 200 亿年的历史了 。 ③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 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 …… 示例: 宇宙广袤无边,我们要怀着敬畏之心去探索。 6 . 【 训练点:小标题式结构 】 全文运用了四个小标题连缀成篇,用这种形式有什么好处? 一、语文要素训练 这种形式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有助于读者迅速了解全文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7 . 【 训练点: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 】 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 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 (“ 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 不能删去。“几乎”表示无法承受的程度,去掉后就变成了“无法承受”,不符合实际,因此不能删去,这个词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2) 我认为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并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些什么。 (“ 也许”“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 不能删去。“也许”“可能”表推测,表明“我”认为在太空中看到的类似棉絮状的物体是灰尘或太空垃圾的判断只是一种猜测,体现了“我”作为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 阅读课文第四部分“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回答问题。 8 .阅读选文,将飞船落地的过程补充完整。 飞出黑障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船缓冲落地 等待配合程序 二、精段品析 抛开降落伞盖 9 .“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中的“这段过程”具体指什么? 指抛伞的过程。 画线句子运用了细节描写,准确传神地写出了飞船在急速下降过程中惊心动魄的情形,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10 .请从细节描写的角度入手,分析画线句子。 我现在还能回想起当时的情形:飞船急速下降,跟空气摩擦产生的激波,不仅有极高的温度,还伴随着尖利的呼啸声;飞船带着不小的过载,在不停振动,里面咯咯吱吱乱响。 详细记录这个时间具有纪念意义,因为这不仅是作者人生经历中的一个重要时间点,也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船成功降落的时间。 11 .选文末尾非常详细地记录了飞船落地的时间,有什么意义? 12 .选文反映出作者的哪些品质? 临危不惧、沉着冷静。 1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载人飞船能将航天员送入太空,但其电力供应无法满足大型载荷的需求。 B .空间站是航天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人类最好的太空技术实验和应用平台。 C .目前,我国已跻身于世界少数几个具备大吨位空间货运能力的国家之列。 D .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89 页第 13-15 题。 【 答案 】 D 【 点拨 】 本题考查材料理解。 ABC. 表述正确 D. 表述有误,原文是“天舟一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作,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 " 显然不符合原文的“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 " 。 14 .中国天舟一号与国外货运飞船相比,具有哪些优势?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 【 点拨 】 本题考查材料分析。材料二文字部分介绍了天舟一号的优势,即“全球首个掌握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的飞船,并且在航天领域首次实现了 100 高压锂离子蓄电池组在轨应用”。表格部分展示了天舟一号的巨大成就,通过数据对比可知,天舟一号货物运送上行能力位居第ニ;货物运送上行货重比最高。据此概括即可。 14 .中国天舟一号与国外货运飞船相比,具有哪些优势?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 ①率先掌握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②在航天领域首次实现了 100V 高压锂离子蓄电池组在轨应用;③货物运送上行能力位居第二;④货物运送上行货重比最高。 15 .我国建成后的空间站具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 【 点拨 】 本题考查材料概括。从材料三看,我国建成后的空间站具有两个特点,首先是会单独发射一个光学舱,光学舱里架设一套口径两米的巡天望远镜,可以对 40% 以上的天区进行观测;其次是空间站还将拥有完整的可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据此概述即可。 15 .我国建成后的空间站具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 ①配备一套能对 40% 以上的天区进行观测的巡天望远镜;②拥有完整的可再生生命保障系统。 16 . [2019• 盐城 ] 盐海中学开展“走近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同学们观看科技成果展,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 在第一展厅,显示屏上有一则新闻,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 不能超过 20 个字 ) 《 人民日报 》 5 月 20 日电   浪潮集团日前发布全新人工智能一体化系统“浪潮元脑”,该系统包含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深度学习框架与工具等产品,具有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系统优化服务等能力,将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创新支撑,加速产业人工智能化进程。浪潮集团副总裁彭震表示,“浪潮元脑”的发布,标志着浪潮人工智能战略的再度升级,实现了从“能力构建”到“能力输出”。 浪潮发布“浪潮元脑”系统,人工智能战略再度升级。 (2) 来到第二展厅,同学们看到一张关于甲、乙两家科技公司近四年研发经费的统计图,请你根据此图,写出两点结论 。 甲、乙公司近四年研发经费统计 ( 单位:亿元 ) 甲、乙两家公司近四年研发经费均呈逐年增长趋势;甲公司近四年研发经费支出均远超乙公司。 (3) 进入第三展厅,同学们看到一组展示中国科技进步成果的实物模型。大家探究发现,它们的命名都很有特色,请选择其中一个分析其命名的深意。 ①登月探测器 —— 嫦娥 ②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 悟空 ③全球定位卫星系统 —— 北斗 选择: ________( 填序号 ) ,命名的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 ① “嫦娥奔月”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最为广泛的美丽神话之一。以“嫦娥”命名中国登月工程实现了古人对“登月”的幻想,可以赋予它更多的历史内涵和人文气息。 示例二: ② “悟”有领悟的意思,“悟空”有领悟、探索太空之意;另一方面,寓意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探测器犹如悟空的火眼金睛,可以在茫茫太空中,找到暗物质的踪影。 示例三: ③ 北斗七星能够帮助我们辨认方向,“北斗”全球定位卫星系统也可以帮助我们辨认方向。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