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工业互联网助力中国驶向更大
“蓝海”
“智联万物,融创未来。”5G 和工业互联网,一个关系着数字经
济的基础,一个代表着实体经济的升级,二者的融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
意义非同一般。也许有人会问,“5G+工业互联网”究竟能产生怎样的
化学反应?举两个例子。在宁波舟山港,利用 5G 网络实现远程操控后,
工人坐在操控台前就能实时看到码头堆场上集装箱的位置,动动手柄和
按钮集装箱就装卸好了。而同样的工作,工人以前需要爬上高 30 米的
龙门吊,在工作间一坐 8 小时。同样,借助 5G 大带宽、低时延、高可
靠特性,位于武汉现场的工作人员可以实时操作远在广西柳州工地上的
装载机。5G 商用一年多来,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5G+工业互联网”探索步伐不断加快,类似场景正在越来越多的行业
上演。
疫情是危机,同时也是契机。“此次大会在湖北武汉召开有着
特殊意义。”战疫期间,人工智能、在线消费、无人配送与肆虐的病毒
展开实力较量,为抗疫保供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在武汉火神山医院,
以 5G、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的远程医疗功不可没,大大提高了患者救
治效果。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武汉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和韧性。
当前,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英雄之城,武汉市正以建设全国一流的
5G 网络为先导,加速建设全国工业互联网的技术策源区、应用示范区
和产业集聚区。在武汉召开此次会议,有着区位优势、数字基础、产业
支撑的“地利”,体现了党中央和社会各界对这座城市重振的深切关心
和期盼,更是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对湖北武汉“搭把手、拉
一把”的具体体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对湖北和
武汉而言,只要抓住“5G+工业互联网”等相关产业优势,加快培育新
动能,就一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发展 5G+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无论是数字
化、网络化还是智能化制造,都离不开强大的 5G+工业互联网赋能。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步入快车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融合创新应用不断深入,产业生态规模持续壮大。截至目前,全国建设
项目超过 1100 个,投资超过 34 亿元人民币,应用于工业工业互联网
的基站超过 3.2 万个。在基础设施方面,已建设 5G 基站超过 70 万个,
终端连接数突破 1.8 亿,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目前,我国领先
企业推进 5G 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覆盖行业和领
域日趋广泛,呈现出融合叠加、互促共进、倍增发展的创新态势,在推
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过程中正迸发出磅礴力量。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信息技术日
新月异。总体上看,全球 5G 工业应用还处于探索和导入期,我国“5G+
工业互联网”发展还存在一些难点和痛点。期待大会各方能够深入交
流,凝聚共识,增进合作,更好赋能实体、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工业互联网发展全面开启数字经济
新时代
“2018 年、2019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分别为
1.42 万亿元和 2.13 万亿元。预计今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将
达 3.1 万亿元,占 GDP 比重提升至 2.9%,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
16%。”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数据充分说明工业互联网对
国民经济增长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带动作用。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关键基础
设施,2017 年以来加速发展,从概念普及到行业深耕,通过全要素、
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供实现途
径,加速产业数字化进程。
近三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应用创新生态
持续壮大、经济社会贡献不断增强。特别是今年以来,以工业互联网为
代表的新基建成为对冲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的有力抓手。
工业互联网通过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
济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全面开启数字经济新
时代的“金钥匙”,更是“十三五”期间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
要引擎。
//
政策加持,下好“全国一盘棋”
//
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产业配套政策的不断完善,目前已经
形成地方与中央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的发展格局。
2017 年 11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
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有了纲领性文件。随
后,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明确了三年起步阶段重点任务,为我国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
展提供了指引方向。
围绕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工信部接连发布指导
性、实操性文件,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细化重点任务。2018 年 7 月
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推广指南》,2018 年 10 月发布《工业
互联网网络建设和推广指南》,2019 年 8 月发布《关于印发加强工业
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今年 3 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工信部出台《关于
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出六方面二十条举措,为我国加
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积极响应,陆续出台工业互联网发展实施
政策,区域错位发展政策基本形成。31 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工
业互联网发展政策,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制定出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并
利用多元化的政策工具支持产业应用发展。多地还通过设立工业互联网
创投基金、给与税收与电费支持等方式,引导本地工业互联网发展。
在组织保障方面,工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 20
个部门在国务院制造强国领导小组下成立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并成
立工业互联网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重大规划、重
大政策、重大工程专项和重要工作安排。与此同时,还联合国家标准化
管理委员会建立国家工业互联网标准化推进机制,印发《工业互联网综
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统筹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工作。
在推进实施方面,工信部组织实施创新工程项目、试点示范项目等
加强示范引领。2018 年和 2019 年遴选出百余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
项目,并遴选出上海、北京、武汉、深圳四个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纳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能力不断
增强。
//
加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
“十三五”时期,工信部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持续
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标志性成果,推动我国
工业互联网发展步入快车道。
网络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加速建设,依托全球
领先的 4G 网络和光纤宽带网络,应用 5G 等新型网络技术,加快构建
低时延、广覆盖、高可靠的工业互联网外网体系,已经覆盖 300 个城市、
连接 18 万家工业企业。鼓励工业企业运用 5G、时间敏感网络(TSN)、
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建设企业内网,领先省份企业生产设备联网率接近
50%,全国“5G+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在建项目超过 800 个。工业
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实现了从 0 到 1 的突破。“东南西北中”五大国家
顶级节点建设完成并稳定运行,74 个二级节点已上线,分布于 22 个省
(市、自治区),覆盖船舶、机械、材料、食品等 28 个行业,标识注
册量突破 70 亿。
平台带动效应不断增强。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平台已经超过 70 个,多层次平台体系初
步形成。2019 年工信部遴选海尔 COSMOPlat、东方国信 Cloudiip 等
十大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广泛汇聚产业资源,实现创新引领。紫光、移
动、腾讯等 ICT 企业发挥 IaaS 和 PaaS 领域技术优势,构建通用技术
底座,降低其他平台建设门槛。石化盈科、宝信、智能云科等制造企业
依托行业经验和创新实践,提供专业化服务,带动行业水平提升。5G、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正加速与平台融合创新,进一步拓展平台
发展空间,目前,平台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达 4000 万台套,工业 APP
突破 25 万个,35 万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行业赋能效果日益凸显。
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构筑。国家级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
与山东、广东、江苏、浙江等 21 个省级平台实现对接,已累计覆盖 14
个行业、10 万余家工业企业,服务工业互联网相关平台 136 个,发现
联网设备近 900 万台套,初步实现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可感可知。安全
公共服务深入开展。一方面,积极推动测试验证、综合防护、攻防演练
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应用下沉与行业纵深防护能力提升。另一方
面,逐步构建起针对工业互联网设备平台、工业 APP 等的安全评估体
系,工业互联网安全评估评测等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与此同时,在
电子、钢铁、建材、能源、机械制造等重点领域涌现出一批关键安全技
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有效支撑工业互联网企业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安全
产业生态实现创新发展。
//
融合创新,产业规模生态持续壮大
//
工业互联网被认为是产业数字化的“主战场”,随着工业互联网基
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我国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
扩展,为更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源动力。
融合应用加速渗透,应用场景由点及面。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
式、新产品由销售、物流等外部环节向研发、控制、检测等内部环节延
伸,在生产运营与设备管理环节形成丰富应用,并涌现出资源配置协同、
服务模式创新等跨界融通应用场景。除此之外,已经覆盖原材料、装备
制造、消费品、电子、航空航天等 30 余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并向能
源、医疗等领域不断渗透。
“5G+工业互联网”加快推进,融合创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在领
先企业积极探索下,“5G+工业互联网”融合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
智能等技术,赋能工业设计、制造、质检、运维、安全等关键环节,形
成了协同设计、仿真验证、辅助装配、精准操控、柔性加工、无损检测、
远程维护、无人巡检等八大典型应用场景,覆盖的港口、矿业等多个领
域。例如,世界上首个实现全程自动化无人操作的“5G 智慧码头”青
岛港,实现了将远程操控、高清视频辅助控制以及复杂环境监控用于传
统码头的无线化改造和无人化改造;新安化工基于 5G 开展了仪表无线
减辎升级、AR 远程维护、切削刀具智能控制、工业视觉质检等应用测
试;包钢集团、中国移动等公司联合在白云鄂博矿区打造的“5G﹢智
慧矿区”项目,实现矿卡车辆的无人驾驶和采矿设备的无人操作,以及
矿山生产运营、调度的自动化管理。
产业发展生态持续壮大,集聚效应初显。全国各地立足自身优势,
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长三角地区依托三省一市产
业互补优势构建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渝两地汇聚
产业、科技、人才、数据、生产要素等资源也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一体
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北京发挥科创中心功能形成辐射全国的高精尖供给
能力;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优势成为全国规模化应用
高地;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地区也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发展步伐。
产业融通有序推进,合作热度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有力促进了一
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利用海尔、用友、浪潮等工业互联网
平台开展业务的中小企业已超过百万,显著降低了数字化改造门槛。产
融结合热度持续提升,IDG、金沙江、红杉资本等知名风投机构积极开
展工业互联网投资,全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基金规模突破 28 亿,一批“独
角兽”企业加速涌现。产教结合加快推进,各地建立 20 余家工业互联
网研究机构,行业领军企业积极建设工业互联网实训平台。预计 2020
年,工业互联网新增就业人数 131.29 万人,为缓解就业压力、优化就
业结构提供支撑。
2020 年是开启国家“十四五”发展新征程的关键之年,也是工业互
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站在新的起点,我国工业互联网将
迈入快速发展阶段,助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
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不断
迈上新台阶。
“5G+工业互联网”正在书写中国
经济“新故事”
作为今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一项重要活动,9 月 14 日,2020
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高峰论坛在郑州举行。多位网络安全领域的专家
学者为助推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与会嘉宾们认为,伴随我
国 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的持续推进,“5G+工业互联网”为推进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激活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
“2019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达 2.1 万亿元,产业规模同
比增长 47.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 2018 年的 6.7%提升至 9.9%”……
近年来,伴随着 5G 和工业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工业互联网搭上 5G+
的快车,正在书写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故事”。
加速应用,“5G+工业互联网”孵化新模式新业态。我国网民人数
已超 9 亿,互联网普及率接近 65%,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 7.10 亿。随
着“5G+工业互联网”的深入落实,孵化催生了在线教育、在线问诊、
网络视频、网络购物等新的产业形态,这些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涌现,
有力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 31.3
万亿元,位居世界前列,占 GDP 的比重达 34.8%。我们要继续强化政
策扶持,让更多新模式新业态健康成长。
撬动投资,“5G+工业互联网”激发新投资新活力。上海大力推动
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 300 多家企业创新工业互联网应用,未来 3 年打
造 10 个“5G+工业互联网”先导应用;深圳成立 5G+工业互联网实验
室,建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构筑全球 5G 产业高
地……各地纷纷布局“5G+工业互联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
累计开展 5G 创新应用 400 余项,在建“5G+工业互联网”项目 600
余个,不仅持续拉动投资,也正激发中国经济内在活力。
促进融合,“5G+工业互联网”开辟新前景新空间。目前我国工业
互联网标识注册总量突破 55 亿,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工业设施达到
4000 多万台,平均工业 APP 数量超过 3500 个……伴随着我国工业互
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5G+工业互联网”对经济社会贡献不断
增强。比如,前不久结束的第 127 届广交会是举办 63 年来首次整体搬
上“云端”,为全球采购商呈现一场中国制造“盛宴”。“5G+工业互
联网”为我国经济发展开辟了更大纵深、更广前景。
助推转型,“5G+工业互联网”推动新升级新发展。中央网信办等
发布《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国
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互联网平台等 145 家单位共同启动“数字化转型伙伴
行动”……在一系列好政策助力下,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结构持续改善,
也实现了互联网企业的迅猛发展。上半年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实现业务
收入 1728 亿元,同比增长 13.6%。我们要继续运用好 5G+工业互联
网重大机遇,积极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保持机遇意识,
强化政策支撑,提供宽松环境,持续拓展“5G+工业互联网”一系列开
发、融合、应用,就一定能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力、书写更多可
能。
保持定力,推动工业经济乘风破浪
数据提气,态势向好!
在日前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我国工业经济上半年成绩单出
炉。统计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1.3%。分季度看,
一季度同比下降 8.4%,二季度同比增长 4.4%,上半年降幅比一季度收
窄 7.1 个百分点。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指出,二季度以来工业经
济稳步回升,经济运行初步判断已经回归到了正常轨道。
由负转正,明显回升,重回正轨——回望 2020 年“上半场”,工
业经济能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难能可贵,着实不易。当然,半程仍是
起点,后程更需发力,现在还远远没到可以长舒一口气的时候。面对工
业经济半年成绩单,更重要的是深度解析,找准其中的信息量。
什么信息?
第一,坚定信心。疫情发生以来,我们一再强调我国经济稳中向好、
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时间证明,这不是自说自话,更非聊以自慰
——事实胜过千言万语。4 月、5 月、6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
别增长 3.9%、4.4%和 4.8%;二季度规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保持在 98%
左右,6 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连续 4 个月处于荣枯线
以上……这些数据足以展现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足以证明中国经济
具有打逆风球、走上坡路的能力。此外,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
新局——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4.5%,在线办公、远程医疗、
在线教育等新业态显露生机,这让我们更有信心、更具底气。
第二,保持定力。困难面前,怎么看,体现心胸、境界;怎么干,
检验能力、作风。我们知道,困难的一大“撒手锏”就在于让人犹疑不
定。反观今年“上半场”,全力推进制造业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创新
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加快推进 5G 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鼓
励外向型企业出口转内销……一项项务实的举措、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办
法,有力有效,成绩单就是明证。正因此,我们要进一步保持定力,继
续落实“六保”任务,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已有的决策部署坚定
不移、稳扎稳打地推进下去。
第三,迎难而上。“上半场”成绩单上,有亮点也有难点,有长项
也有短板。往前看,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国际经贸形势仍然严峻,保持
工业经济继续回升向好势头仍存在不确定性。这提醒我们,决不能掉以
轻心,仍需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继续攻坚克难。对工业经济而言,尤
需以疫情为契机,加快制造业技术改造力度,推进转型升级;要不断根
据新形势新变化,调整政策措施,着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激发
潜在的消费活力,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回顾历史,我国经济从来都是在克服困难中
发展壮大的。提振信心、保持定力,迎难而上,工业经济方能继续乘风
破浪,交出一张 2020 年的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