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三十七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思想情感的评价 课件(51张)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三十七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思想情感的评价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闲  望 吴 融①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蛱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翘暖沙。 阙下新居成别业②,江南旧隐是谁家。 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 【注】①吴融:浙江绍兴人,此诗作于诗人求仕长安时期。②别业:相对于 本宅而言,亦称别墅、别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三点五点”“一枝两枝”,语言清丽典雅,朗朗上口,颇具音律复叠之美。 B.颔联动静结合,以“狂飞”写蛱蝶之爱芳草;又用“稳睡”言鸳鸯之适意。 C.前四句总写闲望所见,四组画面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一幅工细优美的图景。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结构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有相似 之处。 【解析】选A。A项,“语言清丽典雅”赏析有误。“三点五点”“一枝两枝”, 是口语化的语言。 (2)全诗感情丰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 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 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映山雨”“临水花”“蛱蝶狂飞”“鸳鸯稳 睡”,借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阙下新居”“江南旧 隐”将新居和旧家对比,其中蕴含着离开故园、仕途奔波的伤感。“东迁西去 俱无计”写自己到处奔波,对自己处境的失望。“却羡暝归林上鸦”,诗人羡 慕归鸦,委婉地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答案:①首联和颔联描写雨、花、蛱蝶、鸳鸯等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 爱和赞美;②颈联将长安新居和江南旧家对比,暗示了离开故园、奔走仕途的 懊悔和感伤;③“东迁西去俱无计”写自己四处碰壁、求仕不得,表达对自己 处境的失望和悲哀;④末句写羡慕暮归之鸦,含蓄表达了对往昔不问功名时闲 适生活的眷恋和向往。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重  阳①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②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③如梦中。 【注】①《重阳》这首诗是文天祥被捕后,在元朝被囚禁期间所作。当时, 皇帝、皇太后均已投降,并劝文天祥投降。②何心:何来的心。③龙山:隐喻中 华民族的生息繁衍的发源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实写他长期被囚的景况以及孤独思乡怀国的情绪,勾勒出一个鲜活的囚 人形象。 B.“梧桐”是狱中所见景象之一,诗人着意写它,寄寓了一片深情,属触景生情 的写法。 C.颔联通过想象描绘雁南飞、燕归巢等美妙景象,表现作者坚信能重获自由的 乐观豁达。 D.尾联“龙山”既可指作者战败被捕之地,也指中华民族发源地、沦陷的中原 地区。 【解析】选C。C项,“坚信能重获自由的乐观豁达”错,在文天祥被捕、身陷 囹圄的时候,全国都已沦陷,包括当时的皇帝、皇太后等都投降了,作者清醒地 知道没有多少重获自由的可能;后文诗句尽管表达出宁死不屈的心意,但属于 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忠守。所以,“坚信”“乐观豁达”显得言过其实,理解为 “仍存再获自由的心愿”更为恰当。 (2)请从颈联撷选的意象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感。(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对各类常见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有明确认识。 首先筛选出诗歌中用到的意象,然后结合本句诗及上下文理解意象中寄托的作 者的情感。解答时要借助题目、注释、背景等信息综合考虑情感主旨。本题 颈联用到的意象有:“落叶”“流水”“黄花”“西风”四个意象。分析情感 时结合背景可知,这些意象均有比喻或象征意义。“流水”喻指时代大 势;“落叶”是自喻,喻指个人力量;“黄花”,即黄菊,素有生命力顽强、品格 高贵的寓意;“西风”,即秋风,常寄予肃杀之意。再结合诗句中其他表露情感 的词语分析诗人情感。如“何心定”表达了自己难以阻挡这一历史趋势的悲 痛之情;“更”,写“黄花”无主却更胜肃杀的“西风”,表达了自己坚守理想 和民族大义、绝不屈服的决心。 答案:①“落叶何心定流水”句撷选“落叶”和“流水”两个意象。“流水” 喻指时代大势,“落叶”是自喻,喻指个人力量。诗人用“何心定”串联两个 意象,表达了自己难以阻挡这一历史趋势的悲痛之情。②“黄花无主更西风” 撷选“黄花”和“西风”两个意象。“黄花”,即黄菊,素有生命力顽强、品 格高贵的寓意。“西风”,即秋风,常寄予肃杀之意。“黄花”无主却更胜肃 杀的“西风”,诗人以勇立“西风”中的无主“黄花”自喻,表达了自己坚守 理想和民族大义、绝不屈服的决心。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③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④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 乱。③斗柄:指北斗七星中玉衡、开阳、摇光三星,形似勺柄。④行朝:迁徙不 定的朝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歌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 因:“逋逃”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B.后人评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 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C.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 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D.颈联形象地写出酒化客泪及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 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的所思所感所痛。 【解析】选C。上句写静景,下句写动景。 (2)方回在诗集《瀛奎律髓》中将本诗编入了“忠愤”类。请结合全诗分析其 缘由。(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忠:诗人为逃避战乱而“野泊”,只身乱离,却还“欲问行朝近消息”, 心系朝廷,表现其对国家之忠。 ②愤:愤时局动荡,兵荒马乱,使自己被迫成为“逋逃病客”,欲归而不得。 愤“群盗尚纵横”,内有贼臣当道,外有金兵入侵,导致政权不稳、国家不安, 虽欲问消息而无由。(每点3分,大致意思符合即可)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9分) 暮  春 王禹① 寂寞红芳又一年,老郎空解惜春残。 才闻莺啭夸杨柳,已被蝉声哭牡丹。 壮志休磨三尺剑,白头谁藉两梁冠②。 酒樽何必劳人劝,且折余花更尽欢。 【注】①王禹:北宋诗人、散文家,因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调。②梁 冠:有横脊的礼冠,古代帝王大臣所用的冠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从题目看,本诗描写晚春景物,既有惜春之意,又蕴含着作者的情感。 B.赏花、磨剑、喝酒等一系列动作,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外在体现。 C.作者着一“老”字,表明自己年事已高,对比青年时代,感叹青春已逝。 D.作者借景抒情,抓住了景物跟独特感受的契合点,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手法的能力。作者并没有与青 年时代对比,只是感叹青春已逝。 (2)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作者看到满地的落花,感叹时光易逝,而自己年事已高,黄莺的啼叫声, 被蝉凄厉的声音取代,更增添了这种悲伤;(2分)②自己虽有报国壮志,无奈年 事已高,屡次被贬,无人赏识,只能白头空叹;(2分)③作者壮志难酬,只好借酒 浇愁,聊以自慰。(2分) 附【译文】 寂寞萧索的红花又度过一年,衰老如我,看着满地残花意识到春光已逝,年 华易老。仿佛刚刚才听到莺啼婉转,还在夸赞杨柳依依,可转眼间,入耳的已是 在惜叹牡丹凋谢的悲戚蝉鸣了。作者虽有报国之志,但年事已高,想到无法实 现自己的抱负,不禁悲从中来,何必需要别人的劝酒,作者也只能借酒消愁,再 赏满地残花或许更可尽暮春之欢。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屡遭贬谪、报国无门、 青春已逝的慨叹。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唐崇徽公主手痕[注]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 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石。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 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 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B.诗从对比开始,飞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 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反用了杜甫咏王昭 君的“环珮空归夜月魂”(《咏怀古迹(其三)》)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 变得更为深婉。 D.颈联中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 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 论也。” 【解析】选A。A项,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一般洒同情之泪的凄凉挽歌,而启 发人们在深沉的哀怨中进而对这些女子的个人悲剧加以政治上的思考,激起人 们对许多不能远谋的肉食者的愤慨。这应是一曲饱蕴愤懑之情的悲歌。情感 分析不全面。 (2)这首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就诗而论,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中写崇徽公主远嫁回鹘的哀怨、悲 愁之恨,只一尊手痕碑,便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沉思和叹息。然而,作者在诗中并 非一味怀古,而是借古讽今,隐晦地痛斥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宋家王朝,只不 过作者借崇徽公主和亲之事,抒写内心的愤懑之情,这便是此诗的宗旨所在。 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接抒情,下句以景结情来以无情衬有情。 答案:①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内统治严酷,对外苟且偷安、 忍辱求和的不满。②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 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下句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写孤魂栖止的崖 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无情衬有情,颇有韵致。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① 岳 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 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②。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 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本词写于词人统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②万岁山、蓬壶 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1)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全词采用散文化笔法,所写有歌舞之欢、沦陷之乱、恢复之志、凯旋之思, 当年、而今、何日,事情交织,纷至沓来。 B.词人写北方铁蹄践踏占领区,情景惨痛,与记忆中北宋朝廷的歌舞升平景象 形成强烈对比,可谓繁华成空,惊心动魄。 C.词人用《汉书》终军请缨的典故,表达他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而“何日请 缨提锐旅”反映出词人一种时不我待的急切心情。 D.南北两宋之交,豪放词风完全取代了婉约词风,艺术风格的转变根源在于内 容,在于爱国主义成了词的时代性主题。 【解析】选D。豪放词风并没有“完全取代了婉约词风”。 (2)本词从登黄鹤楼“遥望中原”写起,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过程。(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变化过程”明确了鉴赏的内容和角度。由题干来看,作者的感情是 有变化的,因此可以逐句分析。上片今昔的对比和“风尘恶”等字眼,表达的 是作者的感伤(或愤慨);下片的“兵安在”“民安在”,抒发的是国家破亡的 感慨;联系岳飞的经历和精神,可知“再续”中蕴含着豪情。 答案:①开篇写词人登临黄鹤楼北望中原失地,回想当年歌舞升平,心中满是对 北宋朝廷享乐致山河沦陷的悲慨;②接着写金兵侵占中原后民不聊生的惨状, 国破家亡的愤恨之情油然而生;③最后遥想自己统领精锐之旅肃清河洛的情景, 心中满是胜利的报国信念和收复失地的乐观情绪。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秋风(其二) 杜 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 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坠,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 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 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D.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 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 【解析】选D。D项,“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错,此句是诗人 想象自己归家之日早已白发满头,极写心中悲苦。 (2)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 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答本题,需结合全诗理解最后四句的意思,从“悲”与“乐”的角 度对诗中蕴含的情感进行分析。最后四句中,诗人“悲”今朝不得归,“悲” 他日归时“孤帆”“白发”“故园池台今是非”,而“乐”终将能归家“倚庭 树”。诗人漂泊羁旅,归家不得,只能试图用想象中的归家之乐来冲淡此刻的 悲伤,而愁终不能去,“乐而更悲”。 答案:①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 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 悲。②但悲情中却有乐笔,“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 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 之乐。③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悲情是主调, 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 炎①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②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 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③,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④,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 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①张炎: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即 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 期寓居临安。②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③西泠:西湖桥名。④韦曲:在长安城 南皇子坡西,唐代的名门望族韦氏居于此地,因名韦曲。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 的凄凉。“能几番游”二句最沉痛,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 B.“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拍手笑沙鸥, 一身都是愁。”意谓连悠闲的沙鸥,也生了新愁。沙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 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古人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 C.“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化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 家。”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 D.“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句,“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 “卷絮”,“啼鹃”照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飞絮、杜鹃啼血 的悲凉氛围。 【解析】选A。A项,“能几番游”两句抒发的是惜春之愁。 (2)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写出词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并作 简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要理解整首词的内容,抓住词中描写的景物所传达出的不 同的愁思,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上片起笔写景比较平缓,“接叶巢莺,平波卷 絮”表现出一派平和且令人愉悦的深春美景;“能几番游”则笔锋一转,写 “东风”“蔷薇”暮春之景,体现惜春之情;下片“当年燕子知何处”化用 “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典故点明故国之思,在这种情怀下,“怕见飞花,怕听啼 鹃”就抒发了强烈的国破家亡的哀伤。 答案:愉悦之情:莺歌燕舞、春意深厚。惜春之情:东风已逝,蔷薇花开,只留下 一抹荒烟。国破家亡的哀伤之情:漂泊在外,愁思满怀,怕见落花,怕听杜鹃啼 叫。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