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公开课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诗词曲五首》公开课课件

ID:652069

大小:3.32 MB

页数:125页

时间:2021-04-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诗词曲 诗词曲五首 23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所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五首诗词曲,了解战争带来的痛苦,学会珍惜和平生活。 1.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曲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掌握诗词曲常用的写作手法,品味诗词曲凝练、优美的语言,培养感悟诗词曲意蕴的能力。 (重点) 岑 参( 约 715—770 ) ,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当时西北边疆一带 , 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深刻的体会。岑参的诗想象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辛弃疾( 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在文学史上,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为“济南二安”。辛弃疾现存词 600 余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的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 文天祥( 1236—1283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张养浩( 1270—1329 ),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代表作品有 《 三事忠告 》 ,散曲 《 山坡羊 · 潼关怀古 》 等。 《 十五从军征 》 选自 《 乐府诗集 》 卷二十五(中华书局 1979 年版)。题目是后人加的。 《 十五从军征 》 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泪下。当时繁复的兵役使得那个时代充满了小人物的心酸和无奈。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选自 《 岑参集校注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年版),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唐天宝十三年 (754), 岑参第二次出塞,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 ( 唐代协助地方长官处理事务的文官 ) ,住在轮台幕府 , 天宝十四年秋,友人武判官回归京城长安,诗人便作了这首诗送别。 《 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选自 《 稼轩词编年笺注 》 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年版)。在 1203 年(宋宁宗嘉泰三年) 6 月末,辛弃疾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 过零丁洋 》 当作于 1279 年(宋祥兴二年)。 1278 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五坡岭兵败被俘,第二年正月,囚禁文天祥的船队经过零丁洋时元将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张世杰,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 山坡羊 · 潼关怀古 》 天历二年 (1329) ,陕西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去赈济灾民,他赴陕途中,目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救灾,终因操劳过度而殉职,这首散曲是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所作。 唐初边塞战事连年,文人除应举入仕外,多从军入幕,谋取功名。虞世南、初唐四杰 (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 、陈子昂等都曾写过一些边塞诗,虽然在他们的作品中边塞诗并不占主要地位,也未形成风格流派,但在题材和表现手法方面为边塞诗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开元期间 , 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人大多有较长的戎幕经历,擅长用七言歌行和绝句表现边塞生活和战争,风格雄浑豪放,史称“边塞诗派”。 唐代的边塞诗派 冢 舂 谷 一 读一读字音 zhǒng chōng 兜 móu ( ) liáo ( )落 lán ( )干 hàn ( )青 二 写一写字形 寥 鍪 阑 汗 三 文言知识积累 名句积累 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导思 1. 五首诗歌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感情怀 关键词 : 类型多样 意蕴丰富 导思 2. 《 十五从军征 》《 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山坡羊 · 潼关怀古 》 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析现实 导思 3. 五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技巧?试结合内容简析。 学技法 导思 4.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描绘了怎样的奇异雪景? 赏美景 1. 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 双竖线、单竖线 。 2. 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 方框 。 3. 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 波浪线 。 4. 有疑问的地方,用 问号 标注。 圈点要求 《 十五从军征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 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 过零丁洋 》 《 山坡羊 · 潼关怀古 》 原文: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 阿 谁?” 阿: 前缀,用在某些称谓或代词前面。 注释: 十五从军征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路上碰到一个乡里人,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译文: 原文 :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 累累 。”兔从 狗窦 入, 雉 从梁上飞。 累累: 众多的样子。这里形容坟丘众多。 狗窦: 给狗出入的墙洞。野兔出入其中,暗示家园早已荒废。 雉: 野鸡。 注释: “远看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译文: 原文 : 中庭生 旅谷 , 井 上生 旅葵 。 舂谷 持作饭,采葵 持 作羹 。 旅谷: 野生的谷子。旅,植物未经播种而生。 井: 这里指井台。 旅葵: 即野菜。葵,一种蔬菜。 舂谷: 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 持: 拿。 注释: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杵臼捣去野谷的皮壳来做饭,摘下葵叶来做菜羮。 译文: 原文 : 羹 饭 一时 熟,不知 饴 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羹: 这里指菜羹。 一时: 一会儿。 饴: 同“贻”,送给。 注释: 菜羮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译文: 原文: 北风卷地 白草 折, 胡天 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草: 西域所产的一种牧草,干枯时变为白色。 胡天: 这里指塞北一带的天空。 注释: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塞北一带的天空八月就纷纷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译文: 原文 : 散入 珠帘 湿罗幕,狐裘不暖 锦衾薄 。将军 角弓 不得 控 , 都护 铁衣冷难 着 。 珠帘: 用珍珠缀成的帘子。与下面的“罗幕(丝绸制作的帐幕)”一样,是美化的说法。 锦衾薄: 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 角弓: 一种以兽角作装饰的弓。 控: 拉开。 都护: 唐朝镇守边疆的长官。 着: 穿。 注释: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着不暖,织锦被也显得单薄。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译文: 原文 : 瀚海阑干 百丈冰,愁云 惨淡 万里凝。 中军 置酒 饮 归客, 胡琴 琵琶与羌笛。 瀚海: 指沙漠。 阑干: 纵横交错的样子。 惨淡: 阴暗。 中军: 主帅的营帐。 饮: 宴请。 胡琴: 泛指西域的琴。 注释: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交错,万里长空凝聚着阴暗的愁云。主帅的营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译文: 原文 : 纷纷暮雪下 辕门 ,风 掣 红旗冻不 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辕门: 领兵将帅的营门。 掣: 拉,扯。 翻: 飘动。 注释: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风拉扯着红旗,红旗冻僵了无法飘动。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离开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译文: 原文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译文: 原文: 何处望 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神州: 中原地区。 注释: 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译文: 原文 :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译文: 原文 : 年少万兜鍪 , 坐断 东南战未休。 年少万兜鍪: 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兜鍪,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指代士兵。 坐断: 占领,占据。 注释: 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译文: 原文 : 天下英雄谁 敌手 ? 曹刘 。 生子当如孙仲谋 。 敌手: 能力相当的对手。 曹刘: 指曹操与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整肃,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见 《 三国志 · 吴书 · 吴主权 》 注引 《 吴历 》 。仲谋,孙权的字。 注释: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对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 原文: 辛苦 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 。 遭逢: 指遇到朝廷选拔。 起一经: 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 1256 )中进士第一名。 干戈: 干和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寥落: 冷清。指宋朝抗元战争逐渐消歇。 四周星: 四周年。从德祐元年( 1275 )起兵抗元至被俘恰是四年。 注释: 过零丁洋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译文: 原文 : 山河破碎 风飘絮 ,身世浮沉 雨打萍 。 风飘絮: 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写此诗后不久,南宋流亡朝廷覆亡。 雨打萍: 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注释: 祖国破碎的山河,就像被狂风吹卷着的柳絮,自己一生动荡不安,就像被雨击打的浮萍。 译文: 原文 : 惶恐滩 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 零丁 。 惶恐滩: 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宋端宗景炎二年( 1277 ),文天祥在江西兵败,经惶恐滩退往广东。 零丁: 孤苦无依的样子。 注释: 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惊慌不安,在零丁洋叹息自己孤苦无依。 译文: 原文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 。 汗青: 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这里指史册。 注释: 自古以来谁能不死?留下赤诚的心来照耀史册。 译文: 原文: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 表里潼关路。 山: 指华山。 河: 指黄河。 注释: 山坡羊 · 潼关怀古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汇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地势险要。 译文: 原文 : 望 西都 ,意 踌躇 。 西都: 指长安。 踌躇: 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 注释: 遥望长安,心头感慨万千。 译文: 原文 : 伤心 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秦汉经行处: 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秦朝都城咸阳和西汉都城长安都在潼关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注释: 从秦汉宫殿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译文: 怎么理解诗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八十” 相对照,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老兵“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突出兵役的繁重。一个“始”字,也表明盼家之心已久。 品析 《 十五从军征 》 “家中有阿谁?”主人公为什么这样追问呢? 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 —— 家。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家人安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呢? 品析 《 十五从军征 》 老兵回家时看到了什么景象,这一景象揭示了什么? 野兔乱窜出入狗洞,野鸡乱扑飞上房梁,野生谷子长满庭院,野生葵菜布满井沿,满眼凄楚荒凉的景象,揭示了封建社会残酷的战祸和人民被统治者奴役的痛苦。 品析 《 十五从军征 》 开头两句描写了边塞怎样的气候特征? 描写了边塞风狂雪早的气候特征,“卷”“折”形容风势之猛,“即”,表明这里与内地相比,冬天来得格外早,不免使人惊异,“飞”字勾画出雪花漫天飘舞的景象。 品析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 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北风看成春风,将雪花比作梨花,新颖贴切,联想美妙,展现出一幅壮丽的北国冰雪风光图,营造出一个情趣盎然、壮美浪漫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品析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这四句诗描写了边塞战士怎样的生活状态? 描写了边塞战士苦寒的生活状态,“散入”一句承上文的野外雪景,笔触由帐外转入帐内,写塞外极寒雪天里军中的生活情景,后两句互文见义,从侧面衬托出边塞的苦寒。 品析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这两句是过渡句,将视线又转向了“外景”,“百丈冰”是夸张的写法,“愁云惨淡”为送别酝酿了“愁”的气氛,这里把边塞战士的军营置于一个广漠辽阔的背景中,给人以奇异壮伟的感受,同时由咏雪过渡到送别,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品析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请展开合理的想象,描绘“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所展现的画面。 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俨然一位守边将士。 品析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阅读方法解密 考点: 描绘古诗词画面 (中考占 3-4 ) 答题思路: 反复朗读有关内容,结合作者的情感理解画面的内容,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画面的意境;根据诗词内容在大脑里构建图画,画面要生动、鲜活;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准确、形象地把画面内容描述出来。需要注意的是:描述画面不等于把有关的句子翻译出来,要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及其修饰语,运用联想和想象将这些景物连缀为画面。 【 古诗词画面描绘法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感情。情景交融,使人产生无尽的遐想,思绪绵绵,余味无穷。 品析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为什么说“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是自问无答?词人为什么这样问? 这两句是倒装句,应为“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词人之所以自问无答,是为了表达此时的悲愤心情。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品析 《 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分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表达效果。 词人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出发,具有深沉的历史感。“悠悠”“滚滚”两个叠词,加重感情色彩,增强韵味。同时,“悠悠”一词既指时间漫长久远,也指词人的思绪无穷。 品析 《 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下片中涉及了哪几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第一个典故: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独据一方。第二个典故: 《 三国志 · 蜀书 · 先主传 》 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第 品析 《 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三个典故:出自 《 三国志 · 吴书 · 吴主传 》 ,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整肃,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词人借用三个典故,赞扬孙权为天下之英雄,委婉地表达了词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期盼当今能够出现孙权式的英雄统率千军万马抵抗侵略,光复神州。 品析 《 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首联写了文天祥的一生所经历的两件大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前句写诗人因科举考试走入仕途;后句写诗人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抗元。 品析 《 过零丁洋 》 请对颔联作简要的赏析。 这两句诗用工整的对偶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将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连结起来,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品析 《 过零丁洋 》 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上句追忆当年兵败、忧心国事的心情,下句写不幸被俘的处境,运用对偶和双关,巧用地名,将诗人昨日的惶恐、眼前的伶仃之感渲染得淋漓尽致,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急。 品析 《 过零丁洋 》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前一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后一句直抒胸臆,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精神收束全篇,表现了诗人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思想感情。 品析 《 过零丁洋 》 阅读方法解密 考点: 分析诗人情感 (中考占 2-3 ) 答题思路: 把握诗人情感:①看题目,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②看作者,通过作者确定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遭遇、思想主张和创作风格;③看技法,从诗歌的技法(修辞或表现手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把握作者的情感;④看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殊的含义。⑤看小序、注释,小序常常交代了创作年代、创作缘由、经过或背景,注释能帮助理解内容;⑥看关键词、句,注意诗词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者抒情性议论性句子。 【 诗人情感“六看”法 】 请赏析“聚”“怒”二字的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古诗词炼字品析法。“聚”字从视觉的角度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怒” 字将黄河拟人化,既写出了黄河咆哮的气势,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边的险要位置。 品析 《 山坡羊 · 潼关怀古 》 “山河表里潼关路”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山河表里潼关路”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概括,也照应了题目。 品析 《 山坡羊 · 潼关怀古 》 作者为什么“意踌躇” ?“ 宫阙万间”是实写还是虚写? “意踌躇”因为长安已破败凋敝,破败的长安凝聚着劳动人民大量的血汗。“宫阙万间”看似实写,实则虚写,概括了秦汉两代的兴亡,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品析 《 山坡羊 · 潼关怀古 》 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深刻内涵 ? 此处为全曲的点睛之笔,主旨所在,封建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百姓受害;“亡”则战争频繁,百姓遭殃。作者指出历代王朝的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对以往历史兴替所做的概括和评判,表现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品析 《 山坡羊 · 潼关怀古 》 点拨: 用词准确、生动,使本诗多彩多姿。巧用动词“卷”“飞”,写出了塞外的狂风悍雪;“散”,写出了雪花的轻盈;“掣”,写出了风的力量。巧用数量词“一夜”“千树万树”,写出了塞外天气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的壮美景观;“百丈”“万里”,用夸张的手法写景,勾画出壮阔的塞外雪景。巧用副词“即”,显示了塞外早雪的特征,暗示了诗人的惊讶之情; 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这首诗巧于炼字,生动传神,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忽”,表明秀丽风光竟是一夜而成的,出人意料,给人以突兀、奇特的感受;“不见”二字隐现了诗人久久伫立、极目远送和人去迹留、徒增悲伤的情态;一个“空”字,体现了诗人依依惜别、怅然若失的心情。 点拨: 上片借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下片用典,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面对金兵的侵略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2.《 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一词的上、下片各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点拨: 首联先写个人后写国家;颔联先写国家后写个人。由于“干戈寥落”,抗元的义军少,导致“山河破碎”的悲惨局面,于是自己这个亡国孤臣顿生“身世浮沉雨打萍”之感。颈联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作者巧借“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抒发自己忧苦的心情。以上三联极力渲染悲愤危苦的气氛,尾联则笔锋一转,道出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志向。 3. 《 过零丁洋 》 的四联在内容上是怎样联系的 ? 点拨: 开头从写景入手,大处落笔,展现潼关地势的险要、气象的雄浑。即便在写景之中,也渗透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那攒聚的山峰,似乎在为人民的苦难充当历史见证;那咆哮的黄河,也像是在控诉历代统治者的罪恶。“望西都”以下几句,咏史与抒情结合在一起。特别是结尾的议论,评议历代兴亡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议论之中蕴蓄着深沉的慨叹、悲愤之情。全曲将雄浑苍劲的景观、沉郁悲愤的感情和精深警策的议论完美地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4. 《 山坡羊 · 潼关怀古 》 是怎样将写景、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十 五 从 军 征 兵役给人民 带来沉重灾难 从军之久: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回乡所见 回家所做:舂谷做饭 采葵做羹 回家心情:泪沾我衣 远望:松柏冢累累 近看 兔入狗窦 雉飞梁上 中庭生谷 井上生葵 白 武 雪 判 歌 官 送 归 京 描写边地奇异风光 抒发无限惆怅之情 漫天大雪图 雪中送别图 设宴饯别,寄寓感慨 依依惜别,无限惆怅 大雪纷飞,遍地银妆 雪天奇寒,难以忍受 沙漠冰封,愁云惨淡 南 口 乡 北 子 固 · 亭 登 有 京 怀 感慨兴衰 赞美孙权 讽刺当朝 爱国情怀 上片写景 下片怀古 万兜鍪 战未休 谁敌手 孙仲谋 望神州 北固楼 千古事 长江流 过 零 丁 洋 坚视 贞死 不如 屈归 首联 — 回顾经历 颈联 — 追忆过去 颔联 — 感叹眼前 尾联 — 以死明志 明经入仕 坚持抗元 国破家亡 命运多舛 形势险恶 境况危苦 直抒胸臆 丹心垂史 山 坡关 羊怀 · 古 潼 写景 — 潼关 怀古 — 意踌躇 抒情 — 内依华山 外临黄河 往昔宫阙万间 如今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地势险要 战争 灾难 控诉、同情 《 十五从军征 》 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怨恨与同情。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热爱、赞美,以及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对离别的惆怅之情。 《 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词人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 , 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 过零丁洋 》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诗人忧国之痛以及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 山坡羊 · 潼关怀古 》 这首曲通过描写潼关险要的地势,对历代王朝兴亡的感慨,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 十五从军征 》 情景交融,充满奇思妙想。本诗紧扣“雪”字生发奇思妙想。诗中虽只有四处写到“雪”字,但诗句中处处含“雪”。雪是写景的中心,雪景衬托送别 , 送别的场面又描绘了雪景 , 情景交融,匠心独具。诗人笔下的雪景 , 既有大笔挥洒,又有细笔描绘。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营造了优美壮观的意境。全诗气势宏大,风格奇崛,想象丰富。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全词的层次极为分明,三问三答,互相呼应,创前所未有的意境。活用典故,毫无斧凿痕迹。 《 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本诗情感上先抑郁忧愤后悲壮激昂,始终把个人身世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颔联巧用对偶、比喻 , 颈联地名与心境妙合,形成绝唱。 《 过零丁洋 》 1. 以动写静,赋予物以波涛汹涌的气势。 2. 情景交融,情由景生,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气势雄浑,立意深远,读罢仿佛使人看到作者遥望长安,凭古吊今,关心人民疾苦的形象。 《 山坡羊 · 潼关怀古 》 有关战争的古诗词 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 《 春望 》 2.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孟子及其弟子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3.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范仲淹 《 渔家傲 · 秋思 》 23 诗词曲五首 松柏冢 (     ) 舂谷 (     ) 瀚海 (     ) 风掣 (     ) 风飘絮 (     ) 踌躇 (     )(     ) 1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 • xù zhǒng chōng hàn chè chóu • • chú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 松柏冢 累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舂谷持作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将军角弓不得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瀚海阑干百丈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坐断东南战未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零丁洋里叹零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众多的样子。  拿着。 拉开 ( 弓弦 ) 。 纵横交错的样子。 占据。 孤苦无依的样子。 • • • • 3 .下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北风 / 卷地 / 白草折,胡天 / 八月 / 即飞雪 B .何处 / 望神州?满眼 / 风光 / 北固楼 C .辛苦 / 遭逢 / 起一经,干戈 / 寥落 / 四周星 D .伤心秦汉 / 经行处,宫阙 / 万间都做了土 D 伤心 秦汉 / 经 行处, 宫阙万间 / 都 做了土 4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 十五从军征 》 描写了一个老兵回乡后所面临的人亡家破的悲惨情景,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B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 . 《 过零丁洋 》 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D . 《 山坡羊 • 潼关怀古 》 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作者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B 运用 了设问的修辞 5 .文学常识填空 。 ( 1) “ 高岑 ” 是 __________ 、 __________ 的并称,他们是唐代 ________ 诗的代表人物,其诗歌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 (2) 《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选《 ____________________ 》, “ 南乡子 ” 是 ________________ ,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是 ________________ 。 高适 岑参 稼轩词编年笺注 词牌名 题目 边塞 本题 考查对课内古诗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6 .按要求默写填空。 (1) 《 过零丁洋 》 中运用比喻表现南宋国势危亡、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2) 《 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坐断东南战未休 本题考查 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3)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中用互文手法描写边塞艰苦生活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4) 《 山坡羊 • 潼关怀古 》 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 一 ) 阅读 《 十五从军征 》 , 回答问题 。 一、课文研读 7 . 这首诗选自 《___________》 ,写了从军征战的时间之久,从表达方式看属于 ________ 诗。 本题考查 对本课诗词内容的理解。 乐府诗集 叙事 8 .对本诗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 .诗的开头两句概括了老兵六十五年戎马倥偬的生活和所受苦难之深。 B .中间十二句写老兵返家后看到家园已变成一片废墟的凄惨景象。 C .最后两句写老兵做好饭后有意识地到门口张望,等待家人回来一起吃团圆饭的景象。 D .这首诗控诉了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了兵连祸结的社会现实。 C 与 原文意思不符,故错误 ( 二 ) 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问题。 9 . “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本题考查对这首诗语句及词义的理解。 这两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句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风雪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作了总结;第二句 “ 愁云惨淡万里凝 ” 写了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云,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 ( 三 ) 阅读《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回答问题。 10 . “ 何处望神州 ” 中的 “ 神州 ” 指什么地方? 本题考查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结合诗人所处的年代来回答。 中原地区。 11 . 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开放式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于仅占据东南一方,敢于和强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曹操也赞叹、佩服他。 12 . 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本题考查对诗词意思的理解,再结合当时年代背景回答。 ① 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 ② 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率领军队,代表南宋人民发出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 四 ) 阅读《过零丁洋》,回答问题。 13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 . 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 “ 辛苦 ” 和 “ 寥落 ” 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 . 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 . 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D 采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14 .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 取 ” 和 “ 照 ” 的表达效果。 本题考查对全诗的分析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意志与决心。“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 五 ) 阅读《山坡羊 · 潼关怀古》,回答问题。 15 . 作者是如何从 “ 潼关路 ” 联想到朝代的兴亡的? 潼关,地势险要,扼守 “ 西都 ” 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关系着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当诗人在 “ 潼关路 ” 上望 “ 西都 ” 的时候,自然就想到朝代的兴亡了。 根据对诗词的了解,再结合当时年代的背景故事,回答扣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16 .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对百姓的同情。 本题考查对于古诗词鉴赏的能力,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读懂并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拓展阅读 ( 一 ) [2018· 乐山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塞下曲 [ 唐 ]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7 .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诗歌的首联和颈联渲染了边塞寒冷凄凉的氛围,描述了边塞生活的单调乏味。 B . “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C . 该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壮志难酬的抑郁。 D . 李白不仅擅长古体诗,他的 《 塞下曲 》《 望天门山 》 等近体诗也有极高艺术成就。唐文宗曾下诏:“以 ( 李 ) 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可见,李白在盛唐诗坛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C 与诗意不符,故错误 18 . “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 一句中,把 “ 抱 ” 换为 “ 枕 ” 好不好?说说理由。 本题考查对诗文意思的理解,以及鉴赏的能力。 不好。 “ 抱 ” 字是相拥、怀抱的意思;它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情形,体现将士戍边生活的艰辛,更能表现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而“枕”字有安逸舒适之嫌,用在此处不合适。 ( 二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军城早秋 [ 唐 ]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9 .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本诗考察理解、解读诗文的能力,抓住诗词重点的地方。 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紧张。 20 .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结合对诗句的理解,提取期中内容要点,读懂并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将士奋力出击,显示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出必胜的信心。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