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六 求索真理的历程(解析版)-2021年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讲狂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十六 求索真理的历程(解析版)-2021年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讲狂练

ID:651540

大小:138.7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4-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纲要求: 1.掌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 )原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正确理解 侧重点 认识误区 实践是认识 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 (即人 )对客 体 (即客观事物 )的能动 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 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 作用中才能实现 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 实践 把间接经验作为认 识的来源。把认识 的来源与获得认识 的途径等同 实践是认识 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 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 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 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 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 把认识绝对化、思 想僵化 实践是检验 认识的真理 性的唯一标 准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 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 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 是否相符合 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 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加以比较和对照 把科学理论作为检 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 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 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 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 的目的 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 实践中去、服务于实 践 脱离实践、纸上谈 兵,认识不为实践 服务 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 专题十六 求索真理的历程 2.把握真理的特征 含义 特点 解读 方法论 标 志 主 观 同 客 观 相 符 合 的 哲 学范畴,是 人 们 对 客 观 事 物 及 其 规 律 的 正确反映 客 观 性 ①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内容客 观,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 事物及规律;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社会实践 ③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 能有一个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 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 人平等” 条 件 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 变成谬误 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 伴而行的,这要求要正 确对待谬误 具 体 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 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 3.理解认识的发展过程 理解 原因 误区 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 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 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 次反复才能完成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 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 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 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 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 有一个过程 ①“直线论”,此 观 点 认 为 人 的 认 识 是 直 线 式 的前进 ②“循环论”,此 观 点 认 为 人 的 认 识 是 一 种 圆 圈 式 的 循 环 运 动 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 的过程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 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 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 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上升性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 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方法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2020·江苏卷)“乡野路,田地旁,帮扶队员不辞忙;东家奔,西家访,不落一个送芳香。”这一民 谣成为某地脱贫攻坚中广大扶贫干部工作状况的真实写照。由此可以看出( )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发展必须对人民群众负责 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④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材料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没体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① 排除。②:材料强调,在某地脱贫攻坚中,广大扶贫干部深入基层,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这说明发展 必须对人民群众负责,②正确。③:该民谣是某地脱贫攻坚中广大扶贫干部工作状况的真实写照,这说明 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③正确。④:潜移默化强调的是不知不觉,润物细无声,可见,材料没体现文化 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排除④。故本题选 C。 2.(2020·江苏卷)18 世纪,科学在发现自然规律方面成就斐然,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已经没有什么真 理可以发现了……像钟表一样有序运转的世界观完全取代了混乱的世界观。该观点( ) ①肯定了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②肯定了自然科学已完成发现真理的任务 ③否认了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 ④否认了真理会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④:科学在发现自然规律方面成就斐然,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已经没有什么真理可以发现 了。该观点肯定了自然科学已完成发现真理的任务,但是否认了真理具有上升性,真理会在发展中不断地 超越自身,②④符合题意。①:材料观点否认真理的发展,但并未肯定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排除①。③:材料观点否认真理的发展,但并未否认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排除③。故本题选 C。 3.(2020·天津卷)1979 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从此“小康”被用来诠释中国现代化 坐标上一个重要阶段。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十八大 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过程体现了( ) A.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真理 B.认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C.真理通过不断战胜谬误得到发展 D.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 【答案】D 【解析】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A 说法错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B 说法错误。真理在 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而不是通过不断战胜谬误得到发展,C 说法错误。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小康社 会”,到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这表明党对“小康社会”的认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深化和发展, D 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D。 1.2020 年 4 月 24 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携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永远的东方红——纪念 ‘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云展览在国博开幕上线。据悉,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一次充分利 用三维建模、全景漫游等数字技术,汇聚融合文字、图片、音视频、VR 等媒体资源,第一次在 5G 通讯技 术的有力支撑下与多平台联动对云展开幕式和专家导览进行现场直播,标志着国博加速向线上拓展、向云 端延伸,迎接智慧博物馆时代的来临。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说明( )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③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一次充分利用三维建模、全景漫游等数字技术,第一次在 5G 通讯 技术的有力支撑下与多平台联动对云展开幕式和专家导览进行现场直播,这说明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历 史性 ,①符合题意。②:实践可以获得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②表述错误。③: 本题考查的角度是认识论,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属于唯物论,③不合题意。④:这次云展览标志 着国博加速向线上拓展、向云端延伸,迎接智慧博物馆时代的来临,这说明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 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B。 2.2020 年 5 月 5 日 18 时 0 分,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圆满成功,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 三步”任务序幕。按计划,我国空间站将在 2022 年前后建成,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建造和运营 3 个阶段实 施,支持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等活动。材料体现了( ) ①科学家对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是航天实践的出发点 ②实践是一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③真理要经过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④实践活动要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真理性认识不是航天实践的出发点,要一切从实际出发,①表述错误。②: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圆满成功,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这体现了实践是一种具有直 接现实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②符合题意。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要经过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多 次反复才能完成,③符合题意。④:按计划,我国空间站将在 2022 年前后建成,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建造 和运营 3 个阶段实施,这体现了实践活动要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C。 3.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把劳 动教育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 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实践能深化人的认识,促进认识发展 ②在认识中把握真理,实现真理的自我超越 ③正确地参与实践需要提升主体的素质 ④源于实践过程的认识才是真理性认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把劳动教育贯彻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注重教育实践,实现 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说明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促 进认识发展,故①符合题意。③: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贯彻劳动教育,注重教育实效,帮助学生形成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说明正确地参与实践需要提升主体的素质,故③符合题意。②:题干强 调要贯彻劳动教育,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启示我们要在实践中把握真理,超越真理,而不是“在 认识中把握”,故②说法错误。④: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正确反映。实践决定认识,但源于实践的认识不一定是正确的认识,不一定是真理性认识,故④说法错 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 4.火星探测项目是我国继载人航天工程、嫦娥工程之后又一个重大空间探索项目,是我国首次开展的 地外行星空间环境探测活动。2020 年 7 月,备受瞩目的火星探测将迎来发射“窗口期”,这样的机会每隔 26 个月才有一次。材料表明实践活动( ) ①受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制约 ②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 ③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④创造新物质和社会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①:火星探测发射“窗口期”,每隔 26 个月才有一次,说明实践活动受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制约。①正确。②:“火星探测项目是我国继载人航天工程、嫦娥工程之后又一个重大空间探索项目”,说 明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②正确。③:材料没有涉及实践活动处于社会关系中。③不符合题意。④: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人们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物的具体形态, 但不能创造新物质。④错误。故本题选 A。 5.2020 年 5 月 27 日,我国 8 名高程测量登山队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地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顶。本 次登顶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珠峰再次测量“身高”。这说明( ) ①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②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③在实践中不断地颠覆真理 ④认识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我国登山队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地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顶,为珠峰测“身高”,体现了 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①正确。②: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也称为 直接经验;另一种是指从他人那里得到的知识,也称为间接经验。②错误。③:已经确定真理没有被推翻, 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③错误。④:测量珠峰“身高”,需要登山队员登顶,体现了认识是在主客体的相互 作用中产生。④正确。故本题选 B。 6.2020 年 5 月 5 日,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一飞冲天。据介绍,长征五号 B 首飞成功,验证了火箭总体方案、各分系统方案的正确性、协调性,突破了大尺寸整流罩分离技术、大直 径舱箭连接分离技术、大推力直接入轨偏差精确控制技术等一批新技术,为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奠定 了重要基础。材料说明( )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都是真理性认识 ③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客观物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③:长征五号 B 首飞成功,验证了火箭总体方案、各分系统方案的正确性、协调性,突破 了一批新技术,这说明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①③符合题意。②: 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不一定是与客观相符的真理性认识。②说法有误。④: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认识不 具有客观物质性。④说法有误。故本题选 A。 7.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把劳 动教育贯彻到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 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实践能深化人的认识,促进认识发展 ②源于实践过程的认识才是真理性认识 ③正确地参与实践需要提升主体的素质 ④在认识中把握真理,实现真理的自我超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③: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把劳动教育贯彻到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注重教育实践, 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说明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同时也说明正确地参与实践需要提升主体的素质,①③符合题意。②:真理性认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 认识,源于实践的认识有正确认识也有错误认识,②说法错误。④:材料强调的是在实践中把握真理、超 越真理,而不能在认识中把握真理,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C。 8.2020 年 5 月 27 日,我国珠峰高程测量队成功登顶并进行峰顶测量。测量野外作业收官,意味着取 得了一手测量数据,而珠峰高程尚需应用多种传统和现代测量技术进行综合计算与反复验证。这进一步佐 证了( ) ①经过精准测量才能完成对事物的认识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认识发展是不断否定已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③:珠峰高程测量队成功登顶并进行测量,同时珠峰高程尚需应用多种传统和现代测量技 术进行综合计算与反复验证,说明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也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 整理的唯一标准,②③应选。①:珠峰的高程还需要应用多种传统和现代测量技术进行综合计算与反复验 证,并不是说经过成功登顶并进行测量后就可以完成对珠峰高程的认识,①不选。④:说法错误,认识的 发展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不能简单的认为认识发展是不断否定已有认识的过程,④ 不选。故本题选 C。 9.2020 年 7 月 9 日,韩国卫生部门发布了针对新冠病毒进行的抗体检测调查,通过对 3055 个样本的 检测初步结果显示,只有 1 人产生了中和抗体。由此可见,被西方国家刻意吹嘘的所谓“群体免疫”行不 通,因为专家普遍认为,要有 60%以上人口对病毒免疫才能实现“群体免疫”。材料告诉我们( ) 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 ②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③实践活动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互交融、相伴而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韩国卫生部门通过对新冠病毒进行的抗体检测调查,证明西方国家的“群体免疫”观 点行不通,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说明认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西方主观需要的吹 噓、检测条件及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过程等因素,①③符合题意。②:材料没有体现实践活动的社会性, 也没有体现实践的历史发展,②排除。④: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互交融的说法 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 B。 10.2020 年 5 月 27 日,我国珠峰高程测量队成功登顶并进行峰顶测量,测量外业作业收官只意味着取 得了一手测量数据,珠峰究竟有多高,尚需应用多种传统和现代测量技术进行综合计算在数据分析、处理 基础上,还要进行理论研究和反复验证,才能最终确定珠峰精确高度。这一过程进一步佐证了( ) ①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②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③实践是获取正确认识的唯一来源 ④经过精准测量和反复研究才能完成对事物的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③:我国珠峰高程测量队成功登顶并进行峰顶测量,测量外业作业收官只意味着取得了一 手测量数据,珠峰究竟有多高,尚需应用多种传统和现代测量技术进行综合计算在数据分析、处理基础上, 还要进行理论研究和反复验证,才能最终确定珠峰精确高度。这一过程进一步佐证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②③符合题意。①: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有助 于正确认识事物,①说法过于绝对。④: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 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C。 11.2020 年 7 月 26 日,我国 AG600 水陆两栖救援飞机“鲲龙”实现海上首飞,初步验证飞机适海性,探索 海上试飞技术和试飞方法,为后续开展海上科研试飞,测试飞机海上抗浪性、操控特性结构与系统的工作特性 奠定了基础。由此说明实践( ) ①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标准 ③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④具有主观性和社会历史性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通过“鲲龙”首飞初步验证飞机适海性,探索海上试飞技术和试飞方法,为后续开展海上 科研试飞,测试飞机海上抗浪性、操控特性结构与系统的工作特性奠定了基础。由此说明实践是有目的有意 识的活动,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②符合题意。③: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而认识的途 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③错误。④:实践具有能动性,而不是具有主观性,④错误。故本题选 A。 12.近日,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在北京大学落下帷幕。大会发出倡议,全球马克思主义者和马 克思主义研究者应该努力做到:回应时代,提升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力。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创新力的依据是( ) ①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理论创新决定着社会的发展进程 ③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故①错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 的变化方向和发展趋势,从而最终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故②错误;实践永无止境,创新 永无止境,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因此,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力,故 ③④正确。故选 D。 13.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每一次太空探索都会拓宽、深化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拓展人类 的思维与活动半径,为改善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提供更多的可能。从中可以看出( ) 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②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实践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人类追求真理的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追求真理的过程。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 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题意的和错误 的选项。每一次太空探索都会拓宽、深化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和上升性,①说法正确; 每一次太空探索都会拓展人类的思维与活动半径体现了实践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③正确;真 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 C。 14.近期,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揭示了转运蛋白进入细胞的原理,为治疗一些重大疾病提供了 科学基础。从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一直在为此攻关,我国科学家的这项突破,也是该 领域 50 多年研究中取得的世界级科研成果。这一成果的研究历程表明(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②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 ③真理是客观的,人们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只有一个 ④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类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从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一直在对转运蛋白进入细胞攻关,我国科学家在 世界上第一次揭示了转运蛋白进入细胞的原理,这项突破,也是该领域 50 多年研究中取得的世界级科研成 果。这一成果的研究历程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意识活动的主动创 造性是人类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①④项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追求真理并非是认识的目的, ②项说法错误;真理是客观的,人们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能有许多,但真正只有一个,③项说法错 误;正确选项为 A。 15.2020 年 3 月,医学科研人员通过大量临床研究,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面有了 新的突破,利用 CRISPR 基因魔剪,成功清除病患体内的新冠病毒。但医学科研人员也表示临床应用领域 尚处于早期研发阶段,今后的研究将提高基因编辑效率及优化移植方案,加速向临床治疗转化的进程。医 学科研人员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过程说明( ) ①获得正确认识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和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 ③医学临床治疗的不断深化推动对基因认识的不断完善 ④在医学临床治疗中检验和发展对基因真理性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获得正 确认识都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①不符合题意。②:已有认识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不一定都要推 翻,②错误。③④:“医学科研人员也表示临床应用领域尚处于早期研发阶段,今后的研究将提高基因编辑 效率及优化移植方案,加速向临床治疗转化的进程”体现了医学临床治疗的不断深化推动对基因认识的不 断完善,也说明在医学临床治疗中检验和发展对基因真理性认识,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D。 16.2020 年 5 月 22 日中国 “Ad5 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证实安全性。不过“我们离这种疫苗达到 让所有人使用的阶段仍有较长的路要走”。需进一步试验来评估该疫苗能否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这表明 ( ) ①客观事物复杂多变,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②正确的认识往往要经历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多次反复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①④:“我们离这种疫苗达到让所有人使用的阶段仍有较长的路要走”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 因为客观事物复杂多变,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同时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 水平的限制,①④符合题意。②:应该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②错误。③:实践 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错误。故本题选 D。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