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 立体几何 第3课时 立体几何大题 专题训练 含答案2021届高考(理科)数学二轮复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8讲 立体几何 第3课时 立体几何大题 专题训练 含答案2021届高考(理科)数学二轮复习

ID:651209

大小:582 KB

页数:35页

时间:2021-03-3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8 讲 立体几何 第 3 课时 立体几何大题 专题训练·作业(十九) [第一次作业·立体几何大题(一)] 1.(2020·陕西省宝鸡市模拟)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面 CDEF 为正方形,平面 ABCD 为等腰梯形,AB∥CD,AB=2BC,点 Q 为 AE 的中点. (1)求证:AC∥平面 DQF; (2)若∠ABC=60°,AC⊥FB,求 BC 与平面 DQF 所成角的正弦值. 2.如图,在三棱锥 A-BCD 中,△ABC 是等边三角形,∠BAD =∠BCD=90°,点 P 是 AC 的中点,连接 BP,DP. (1)证明:平面 ACD⊥平面 BDP; (2)若 BD= 6,且二面角 A-BD-C 为 120°,求直线 AD 与平面 BCD 所成角的 正弦值. 3.(2020·模拟)如图,圆台 O1O2 的轴截面为等腰梯形 A1A2B2B1,A1A2∥ B1B2,A1A2=2B1B2,A1B1=2,圆台 O1O2 的侧面积为 6π.若点 C,D 分别为圆 O1,O2 上的动点且点 C,D 在平面 A1A2B2B1 的同侧. (1)求证:A1C⊥A2C; (2)若∠B1B2C=60°,则当三棱锥 C-A1DA2 的体积取最大值时,求 A1D 与平面 CA1A2 所成角的正弦值. 4.(2020·“皖南八校”高三临门一卷)如图,在直棱柱 ABCD-A1B1C1D1 中,底面 ABCD 是菱形,AA1=AC=2BD=4,点 F,Q 是棱 BB1,DD1 的中点,E,P 是 棱 AA1,CC1 上的点,且 AE=C1P=1. (1)求证:EF∥平面 BPQ; (2)求直线 BP 与平面 PQE 所成角的正弦值. 5.(2020·山东泰安市第五次模拟)如图,在四棱锥 E-ABCD 中,底面 ABCD 为直 角梯形,AB∥CD,BC⊥CD,AB=2BC=2CD,△EAB 是以 AB 为斜边的等腰 直角三角形,且平面 EAB⊥平面 ABCD,点 F 满足EF→=λEA→ (λ∈[0,1]). (1)试探究λ为何值时,CE∥平面 BDF,并给予证明; (2)在(1)的条件下,求直线 AB 与平面 BDF 所成角的正弦值. [第二次作业·立体几何大题(二)] 1.(2020·石家庄市毕业班综合训练)在三棱柱 ABC-A1B1C1 中,底面 ABC 是正三 角形,侧棱 A1A⊥平面 ABC,D,E 分别是 AB,AA1 的中点,且 A1D⊥B1E. (1)求证:B1E⊥平面 A1CD; (2)求二面角 A1-CD-B1 的余弦值. 2.(2020·山东省高三模拟)如图,在四棱锥 S-ABCD 中,四边形 ABCD 是边长为 4 的正方形,SD⊥平面 ABCD,E,F 分别为 AB,SC 的中点. (1)证明:EF∥平面 SAD; (2)若 SD=8,求二面角 D-EF-S 的正弦值. 3.如图,E 是以 O 为圆心,AB 为直径的半圆上异于 A,B 的点,矩形 ABCD 所 在的平面垂直于半圆 O 所在的平面,且 AB=2AD=2a. (1)求证:EA⊥EC; (2)若异面直线 AE 和 DC 所成的角为π 6 ,求平面 DCE 与平面 AEB 所成的锐二面 角的余弦值. 4.(2020·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检)如图,在五面体 ABCDEF 中,AB ⊥平面 ADE,EF⊥平面 ADE,AB=CD=2. (1)求证:AB∥CD; (2)若 AD=AE=2,EF=1,且二面角 E-DC-A 的大小为 60°,求二面角 F- BC-D 的大小. 5.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 ABCD 为矩形,PA⊥平面 ABCD,E 为 PD 的中点. (1)证明:PB∥平面 AEC; (2)设二面角 D-AE-C 为 60°,AP=1,AD= 3,求三棱锥 E-ACD 的体积. [第三次作业·立体几何大题(三)] 1.(2020·江苏)如图,在三棱柱 ABC-A1B1C1 中,AB⊥AC, B1C⊥平面 ABC,E,F 分别是 AC,B1C 的中点. (1)求证:EF∥平面 AB1C1; (2)求证:平面 AB1C⊥平面 ABB1. 2.(2018·课标全国Ⅱ)如图,在三棱锥 P-ABC 中,AB=BC=2 2, PA=PB=PC=AC=4,O 为 AC 的中点. (1)证明:PO⊥平面 ABC; (2)若点 M 在棱 BC 上,且二面角 M-PA-C 为 30°,求 PC 与平 面 PAM 所成角的正弦值. 3. (2020·贵阳市高三适应性考试)如图是一个半圆柱与多面体 ABB1A1C 构成的几何体,平面 ABC 与半圆柱的下底面共面,且 AC⊥BC,P 为弧 A1B1 上(不与 A1,B1 重合)的动点. (1)证明:PA1⊥平面 PBB1; (2)若四边形 ABB1A1 为正方形,且 AC=BC,∠PB1A1=π 4 ,求二面角 P-A1B1 -C 的余弦值. 4.(2020·昆明市“三诊一模”)已知在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 ABCD 是边长为 4 的正方形,△PAD 为正三角形,M 是 PC 的中 点,过 M 的平面α平行于平面 PAB,且平面α与平面 PAD 的交线 为 ON,与平面 ABCD 的交线为 OE. (1)在图中作出四边形 MNOE(不必说出作法和理由); (2)若 PC= 2AB,求平面α与平面 PBC 形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5.(2020·合肥市二检)如图 1,在矩形 ABCD 中,E,F 在边 CD 上,BC=CE= EF=FD,分别沿 BE,AF 将△CBE 和△DAF 折起,使平面 CBE 和平面 DAF 都 与平面 ABEF 垂直,连接 CD,DE,如图 2. (1)试判断图 2 中直线 CD 与 AB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求图 2 中平面 ADF 和平面 DEF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1.如图,在△ABC 中,AB=3,AC=4,A=π 3 ,D 在边 AC 上且 AC=2AD,E 在边 AB 上且 AB=3AE.现将△ADE 沿 DE 折起,使点 A 到达点 A′的位置,形 成四棱锥 A′-BCDE. (1)证明:DE⊥A′B; (2)若四棱锥 A′-BCDE 的体积为5 3 6 ,求三棱锥 A′-CDE 的表面积. 2.(2020·开封市高三模拟)如图,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2,△ECD 为正三角形, 平面 ECD⊥平面 ABCD,M 是线段 ED 的中点,N 是线段 AC 上的动点. (1)探究 M,N,B,E 四点共面时 N 点的位置,并证明; (2)当 M,N,B,E 四点共面时,求 C 到平面 MNBE 的距离. 3.(2020·山西八校联考)如图 1,AB 是半圆 O 的直径,点 D 是弧 AB 上的动点(不 与 A,B 重合),△ABC 是∠BAC=90°的直角三角形,且 AB=2,AC=4. (1)将△ABC 沿 AB 翻折,使平面 ABC 与半圆 O 所在的平面垂直,如图 2 所示.求 证:平面 ACD⊥平面 BCD; (2)将△ABC 沿 AB 翻折至点 C 到半圆 O 所在平面的距离为 2 的位置,求三棱锥 C-ABD 的体积取得最大值时点 D 到平面 ABC 的距离. 4.(2020·模拟)如图,直角梯形 ABCD 所在平面与 等腰直角三角形 ABE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EB=π 2 ,AB ∥CD,AB⊥BC,AB=2CD=2BC. (1)求证:AB⊥DE; (2)求证:平面 AED⊥平面 BCE; (3)线段 EA 上是否存在一点 F,使 EC∥平面 FBD?若存在,求出EF EA 的值;若不 存在,说明理由. 5.(2019·南昌市重点中学测试)如图,四边形 ABCD 是梯形,四边 形 CDEF 是矩形,且平面 ABCD⊥平面 CDEF,∠BAD=∠CDA =90°,AB=AD=DE=1 2CD=2,M 是线段 AE 上的动点. (1)试确定点 M 的位置,使 AC∥平面 MDF,并说明理由; (2)在(1)的条件下,求平面 MDF 将几何体 ADE-BCF 分成的上下两部分的体积 之比. 6.(2019·郑州市第二次质量预测)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 底面 ABCD 是边长为 2 的菱形,∠BAD=π 3 ,△PAD 是等边三 角形,F 为 AD 的中点,PD⊥BF. (1)求证:AD⊥PB; (2)若 E 在线段 BC 上,且 EC=1 4BC,能否在棱 PC 上找到一点 G,使平面 DEG⊥ 平面 ABCD?若存在,求出三棱锥 D-CEG 的体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7.(2020·北京)如图,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E 为 BB1 的中点. (1)求证:BC1∥平面 AD1E; (2)求直线 AA1 与平面 AD1E 所成角的正弦值. 8.(2020·浙江)如图,在三棱台 ABC-DEF 中,平面 ACFD⊥平面 ABC,∠ACB=∠ACD=45°,DC=2BC. (1)证明:EF⊥DB; (2)求直线 DF 与平面 D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9.(2020·洛阳市第二次统考)如图,在等腰梯形 ABCD 中,AD∥BC,AD=AB =CD=2,BC=4,M,N,Q 分别为 BC,CD,AC 的中点,以 AC 为折痕将 △ACD 折起,使点 D 到达点 P 的位置(P∉平面 ABC). (1)若 H 为直线 QN 上任意一点,证明:MH∥平面 ABP; (2)若直线 AB 与直线 MN 所成的角为π 4 ,求二面角 A-PC-B 的余弦值. 参考解析答案 [第一次作业·立体几何大题(一)] 1 解析 (1)证明:如图,连接 CE 交 DF 于点 M,连接 QM,∵ 四边形 CDEF 为正方形,∴点 M 为 CE 的中点,又∵Q 为 AE 的中点,∴QM∥ AC. ∵QM⊂平面 DQF,AC⊄平面 DQF, ∴AC∥平面 DQF. (2)∵AB=2BC,设 BC=1,则 AB=2,在△ABC 中,∠ABC=60°,由余弦定 理得: AC2=22+12-2×2×1×cos60°=3, ∴AC2+BC2=AB2,∴AC⊥BC. 又∵AC⊥FB,CB∩FB=B,CB,FB⊂平面 FBC,∴AC⊥平面 FBC.又 FC⊂平 面 FBC,∴AC⊥FC. ∵CD⊥FC,CD∩AC=C,CD,AC⊂平面 ABCD, ∴FC⊥平面 ABCD.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 在等腰梯形 ABCD 中,可得 CD=CB=1. ∴A 3 2 ,-1 2 ,0 ,E(0,0,1),B 3 2 ,3 2 ,0 ,C(0,1,0),F(0, 1,1),Q 3 4 ,-1 4 ,1 2 . 那么BC→ = - 3 2 ,-1 2 ,0 ,DQ→ = 3 4 ,-1 4 ,1 2 ,DF→=(0,1,1). 设平面 DQF 的法向量为 n=(x,y,z), 则有 n·DQ→ =0, n·DF→=0, 即 3 4 x-1 4y+1 2z=0, y+z=0, 取 y=1,得 n=( 3,1,-1). 设 BC 与平面 DQF 所成的角为θ,则 sinθ=|cos〈BC→ ,n〉|= |BC→ ·n| |BC→ |·|n| =2 5 5 . ∴BC 与平面 DQ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 5 5 . 2 解析 (1)证明:因为△ABC 是等边三角形,∠BAD=∠BCD=90°, 所以 Rt△ABD≌Rt△CBD,可得 AD=CD. 因为点 P 是 AC 的中点,所以 PD⊥AC,PB⊥AC, 因为 PD∩PB=P,PD⊂平面 PBD,PB⊂平面 PBD, 所以 AC⊥平面 PBD. 因为 AC⊂平面 ACD, 所以平面 ACD⊥平面 BDP. (2)方法一:如图,作 CE⊥BD,垂足为 E,连接 AE. 因为 Rt△ABD≌Rt△CBD, 所以 AE⊥BD,AE=CE, 所以∠AEC 为二面角 A-BD-C 的平面角. 故∠AEC=120°. 在等腰三角形 AEC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AC= 3AE, 因为△ABC 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 AC=AB, 所以 AB= 3AE. 在 Rt△ABD 中,有 1 2AE·BD=1 2AB·AD,得 BD= 3AD. 因为 BD= 6,所以 AD= 2. 又 BD2=AB2+AD2,所以 AB=2. 则 AE=2 3 3 ,ED= 6 3 . 由 CE⊥BD,AE⊥BD,CE∩AE=E,CE,AE⊂平面 AEC 可知 BD⊥平面 AEC, 又 BD⊂平面 BCD,故平面 AEC⊥平面 BCD. 过点 A 作 AO⊥CE,交 CE 的延长线于 O,则 AO⊥平面 BCD. 连接 OD,则∠ADO 为直线 AD 与平面 BCD 所成的角. 在 Rt△AEO 中,∠AEO=60°,所以 AO= 3 2 AE=1, 所以 sin∠ADO=AO AD = 2 2 . 所以直线 AD 与平面 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 2 . 方法二:如图,作 CE⊥BD,垂足为 E,连接 AE. 因为 Rt△ABD≌Rt△CBD, 所以 AE⊥BD,AE=CE,所以∠AEC 为二面角 A-BD-C 的平面角. 故∠AEC=120°. 在等腰三角形 AEC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AC= 3AE, 因为△AB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 AC=AB, 所以 AB= 3AE. 在 Rt△ABD 中,有 1 2AE·BD=1 2AB·AD,得 BD= 3AD, 因为 BD= 6,所以 AD= 2. 又 BD2=AB2+AD2,所以 AB=2. 则 AE=2 3 3 ,ED= 6 3 . 以 E 为坐标原点,以向量EC→,ED→ 的方向分别为 x 轴,y 轴的正方向,以过点 E 且垂直于平面 BCD 的直线为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E-xyz, 则 D 0, 6 3 ,0 ,A - 3 3 ,0,1 , 向量AD→ = 3 3 , 6 3 ,-1 , 易知平面 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 m=(0,0,1), 设直线 AD 与平面 BCD 所成的角为θ, 因为 cos〈m,AD→ 〉= m·AD→ |m||AD→ | = -1 2×1 =- 2 2 , 所以 sinθ=|cos〈m·AD→ 〉|= 2 2 . 所以直线 AD 与平面 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 2 . 3 解析 (1)证明:设圆 O1,O2 的半径分别为 r,2r, ∵圆台的侧面积为 6π, ∴6π=1 2 ×2(2πr+4πr),解得 r=1, 如图,连接 O1O2,则在等腰梯形 A1A2B2B1 中,A1A2=2B1B2=4,A1B1=2,O1O2 = 3, 连接 O1C,O2C,在圆台 O1O2 中,O1O2⊥平面 B1CB2,O1C 在平面 B1CB2 内, ∴O1O2⊥O1C, 又 O1C=1,故在 Rt△O1CO2 中,CO2=2, 在△CA1A2 中,CO2=1 2A1A2,故∠A1CA2=90°,即 A1C⊥A2C. (2)由题意可知三棱锥 C-A1DA2 的体积为 V=1 3O1O2S△A1DA2= 3 6 A1D·A2D, 又在 Rt△A1DA2 中,A1D2+A2D2=A1A22=16≥2A1D·A2D,当且仅当 A1D=A2D =2 2时取等号, 即当点 D 为弧 A1A2 的中点时,V 有最大值4 3 3 . 连接 DO2,∵O1O2⊥平面 A1DA2,O2A2,DO2⊂平面 A1DA2, ∴O1O2⊥O2A2,O1O2⊥DO2,又 DO2⊥A1A2, ∴以点 O2 为坐标原点,以 O2D,O2A2,O2O1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y,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A1(0,-2,0),A2(0,2,0),D(2,0,0),由∠B1B2C=60°,可知 C 3 2 ,1 2 , 3 , 故A1D→ =(2,2,0),A1A2 → =(0,4,0),A2C→ = 3 2 ,-3 2 , 3 , 设平面 CA1A2 的一个法向量为 n=(x,y,z),则 n·A1A2 → =4y=0, n·A2C→ = 3 2 x-3 2y+ 3z=0,可 取 n=(2,0,-1), ∴cos〈n,A1D→ 〉= n·A1D→ |n||A1D→ | = 10 5 , ∴A1D 与平面 CA1A2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0 5 . 4 解析 (1)证明:如图,取 AA1 中点 M,使 DD1 上一点 N,取 D1N =1,连接 PN,NM,MF,易证四边形 PNMF 为平行四边形,∴ NM∥PF,NM=PF, ∵EM∥NQ,EM=NQ=1,∴四边形 MNQE 为平行四边形,则 MN∥EQ,MN=EQ, ∴PF∥EQ,PF=EQ,∴四边形 PQEF 为平行四边形,∴EF∥PQ. ∵PQ⊂平面 BPQ,EF⊄平面 BPQ, ∴EF∥平面 BPQ. (2)如图,设 AC 与 BD 交于点 O, ∵底面 ABCD 是菱形,∴AC⊥BD. 以 O 为原点,OA,OB,及过点 O 且与 AA1 平行的直线分别为 x, y,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B(0,1,0),P(-2,0,3),Q(0, -1,2),E(2,0,1),BP→=(-2,-1,3),PQ→=(2,-1,-1), PE→=(4,0,-2). 设平面 PQE 的法向量 m=(x,y,z), 则 m·PE→=0 m·PQ→=0 ⇒ 4x-2z=0, 2x-y-z=0, 令 x=1,得平面 PQE 的一个法向量为 m=(1,0, 2). 设直线 BP 与平面 PQE 所成角为θ, 则 sinθ= |BP→·m| |BP→|·|m| =2 70 35 , 即直线 BP 与平面 PQ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 70 35 . 解析 (1)当λ=1 3 时,CE∥平面 FBD. 证明如下:连接 AC,交 BD 于点 M,连接 MF,如图.因为 AB∥CD,所以 AM∶MC =AB∶CD=2∶1,又EF→=1 3EA→ ,所以 FA∶EF=2∶1. 所以 AM∶MC=AF∶EF=2∶1,所以 MF∥CE. 又 MF⊂平面 BDF,CE⊄平面 BDF,所以 CE∥平面 BDF. (2)取 AB 的中点 O,连接 EO,OD,则 EO⊥AB. 又因为平面 ABE⊥平面 ABCD,平面 ABE∩平面 ABCD=AB,EO⊂平面 ABE, 所以 EO⊥平面 ABCD,因为 OD⊂平面 ABCD,所以 EO⊥OD. 由 BC⊥CD,及 AB=2CD,AB∥CD,得 OD⊥AB, 由 OB,OD,OE 两两垂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O -xyz. 因为△EA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2BC=2CD, 所以 OA=OB=OD=OE,设 OB=1, 所以 O(0,0,0),A(-1,0,0),B(1,0,0),C(1,1,0),D(0,1,0),E(0, 0,1). 所以AB→ =(2,0,0),BD→ =(-1,1,0),EA→ =(-1,0,-1),EF→=1 3EA→ = -1 3 ,0,-1 3 , 则 F -1 3 ,0,2 3 ,所以FB→= 4 3 ,0,-2 3 . 设平面 BDF 的法向量为 n=(x,y,z),则有 n·BD→ =0, n·FB→=0, 所以 -x+y=0, 4 3x-2 3z=0, 取 x=1,得 n=(1,1,2). 设直线 AB 与平面 BDF 所成的角为θ, 则 sinθ=|cos〈AB→ ,n〉|=|AB→ ·n| |AB→ ||n| =|2×1+0×1+0×2| 2× 12+12+22 = 6 6 . 即直线 AB 与平面 BD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6 6 . [第二次作业·立体几何大题(二)] 1 解析 (1)证明:在三棱柱 ABC-A1B1C1 中,A1A⊥平面 ABC,CD⊂平面 ABC, 所以 A1A⊥CD. 在△ABC 中,AC=BC,AD=BD,所以 CD⊥AB. 又 AA1∩AB=A,AA1,AB⊂平面 AA1B1B,所以 CD⊥平面 AA1B1B. 因为 B1E⊂平面 AA1B1B,所以 CD⊥B1E, 又 B1E⊥A1D,A1D∩CD=D,A1D,CD⊂平面 A1CD,所以 B1E⊥平面 A1CD. (2)设 AB=2,在矩形 AA1B1B 中,因为 B1E⊥A1D, 所以∠A1EB1=∠A1DA,则 tan∠A1EB1=tan∠A1DA, 即A1B1 A1E =AA1 AD ,即 2 1 2AA1 =AA1 1 ,得 AA1=2. 以 D 为坐标原点,DB,DC,及过点 D 且与 BB1 平行的直线分别为 x,y,z 轴 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 则 B1(1,0,2),C(0,3,0),E(-1,0,1), 则DB1 → =(1,0,2),DC→ =(0,3,0), 设平面 B1CD 的法向量为 n=(x,y,z), 则 DB1 → ·n=x+2z=0, DC→ ·n= 3y=0, 令 z=1 得 n=(-2,0,1)为平面 B1CD 的一 个法向量. 由(1)知 B1E⊥平面 A1CD,所以B1E→ =(-2,0,-1)为平面 A1CD 的 一个法向量. cos〈B1E→ ,n〉= B1E→ ·n |B1E→ |·|n| = 4-1 5× 5 =3 5.据图观察可知二面角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 A1-CD-B1 的余弦值为3 5. 解析 (1)证明:记 SD 的中点为 G,连接 GF,GA,如图. 由题知 E,F 分别为 AB,SC 的中点, 则 GF∥CD,且 GF=1 2CD. 因为 AB∥CD,且 AE=1 2CD, 所以 GF∥AE,且 GF=AE, 所以四边形 GFEA 为平行四边形, 则 EF∥AG. 又 EF⊄平面 SAD,AG⊂平面 SAD, 所以 EF∥平面 SAD. (2)以 D 为原点,分别以DA→ ,DC→ ,DS→ 的方向为 x,y,z 轴的正 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 则 S(0,0,8),D(0,0,0),E(4,2,0),F(0,2,4), DE→ =(4,2,0),DF→=(0,2,4),EF→=(-4,0,4),ES→=(-4, -2,8). 设平面 DEF 的法向量 m=(x1,y1,z1),则 DE→ ·m=4x1+2y1=0, DF→·m=2y1+4z1=0, 令 x1=2,则 m=(2,-4,2). 设平面 SEF 的法向量为 n=(x2,y2,z2),则 EF→·n=-4x2+4z2=0, ES→·n=-4x2-2y2+8z2=0. 令 x2=2,则 n=(2,4,2). cos〈m,n〉= m·n |m||n| =-1 3 ,设二面角 D-EF-S 的平面角为θ,则 sinθ=2 2 3 , 即二面角 D-EF-S 的正弦值为2 2 3 . 解析 (1)证明:因为平面 ABCD 垂直于半圆 O 所在的平面,两平面的交线为 AB,BC⊂平面 ABCD,BC⊥AB,所以 BC 垂直于半圆 O 所在的平面. 又 EA 在半圆 O 所在的平面内,所以 BC⊥EA. 易知∠AEB 是直角,即 EA⊥BE,BC∩BE=B,BC,BE⊂平面 EBC,所以 EA⊥ 平面 EBC,又 EC⊂平面 EBC,所以 EA⊥EC. (2)如图,以点 O 为坐标原点,以过点 D 垂直于平面 ABCD 的直线为 x 轴,AB 所在的直线为 y 轴,过点 O 与 BC 平行的 直线为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由异面直线 AE 和 DC 所成的角为π 6 ,且 AB∥DC 可知∠BAE=π 6.连接 OE,则 ∠BOE=π 3 ,易得 E 3 2 a,1 2a,0 . 由题可 知 C(0, a ,a), D(0 , -a,a),所 以 DE→ = 3 2 a,3 2a,-a ,CE→ = 3 2 a,-1 2a,-a . 设平面 DCE 的法向量为 n=(x0,y0,z0), 由DE→ ·n=0,CE→·n=0 得, 3 2 ax0+3 2ay0-az0=0, 3 2 ax0-1 2ay0-az0=0, 令 x0=2,则 y0=0,z0= 3,所以 n=(2,0, 3)为平面 DCE 的一个法向量. 又平面 AEB 的一个法向量为 m=(0,0,1), 所以|cos〈n,m〉|= 21 7 . 故平面 DCE 与平面 AEB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是 21 7 . 解析 (1)证明:∵AB⊥面 ADE,EF⊥面 ADE, ∴AB∥EF. 又 EF⊂面 CDEF,AB⊄面 CDEF, ∴AB∥面 CDEF. 又 AB⊂面 ABCD,面 ABCD∩面 CDEF=CD, ∴AB∥CD. (2)如图,设 AD 的中点为 G,连接 EG,AC,BD,设 AC 与 BD 的交点为 O,连接 OF,OG, ∵AB⊥面 ADE,DA,DE⊂面 ADE, ∴AB⊥DA,AB⊥DE. ∵AB∥CD,∴CD⊥DA,CD⊥DE. 又 DA⊂面 ABCD,DE⊂面 CDEF,且面 ABCD∩面 CDEF=CD, ∴二面角 E-DC-A 的平面角∠ADE=60°. 又在△ADE 中,AD=AE=2, ∴△ADE 是边长为 2 的正三角形, ∴EG⊥AD, ∵AB⊥面 ADE,EG⊂平面 ADE, ∴AB⊥EG, ∵AD∩AB=A,AD,AB⊂平面 ABCD, ∴EG⊥面 ABCD, 由(1)知 AB∥CD,又 CD⊥DA,AB=CD=AD, ∴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 ∴OG=1 2AB=1=EF,又 OG∥AB, ∴OG∥EF, ∴四边形 OGEF 为平行四边形, ∴OF∥EG, ∴OF⊥面 ABCD, 又 BC⊂平面 ABCD,∴OF⊥BC, 取 BC 的中点为 H,连接 OH,FH, ∴OH⊥BC, ∵OF∩OH=O,OF,OH⊂平面 OFH, ∴BC⊥面 OFH, 又 FH⊂平面 OFH,∴BC⊥FH, ∴∠OHF 即为二面角 F-BC-D 所成的平面角, ∵△ADE 是边长为 2 的正三角形,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 ∴OF= 3,OH=1, ∴tan∠OHF= 3 1 = 3, ∴∠OHF=60°, ∴二面角 F-BC-D 的大小为 60°. 解析 (1)证明:连接 BD 交 AC 于点 O,连接 EO,如图. 因为四边形 ABCD 为矩形,所以 O 为 BD 的中点, 又 E 为 PD 的中点,所以 EO∥PB, 又 EO⊂平面 AEC,PB⊄平面 AEC,所以 PB∥平面 AEC. (2)因为 PA⊥平面 ABCD,四边形 ABCD 为矩形,所以 AD, AB,AP 两两垂直,如图,以 A 为坐标原点,AB→ 的方向为 x 轴 的正方向,AD→ 的方向为 y 轴的正方向,AP→的方向为 z 轴的正方 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设 B(m,0,0)(m>0),则 D(0,3,0),E 0, 3 2 ,1 2 , C(m, 3,0),所以AE→ = 0, 3 2 ,1 2 ,AC→ =(m, 3,0), 设 n=(x,y,z)为平面 ACE 的法向量,则 n·AC→ =0 n·AE→ =0 ⇒ mx+ 3y=0, 3 2 y+1 2z=0, 可取 n=( 3,-m, 3m), 又 m=(1,0,0)为平面 DAE 的一个法向量,由题设知|cos〈m,n〉|=cos60°=1 2. 即 3 3+m2+3m2 =1 2 ,解得 m=3 2. 因为 E 为 PD 的中点,设 F 为 AD 的中点, 则 PA∥EF,且 EF=1 2PA=1 2 ,EF⊥面 ACD, 故三棱锥 E-ACD 的高为 EF=1 2 , 三棱锥 E-ACD 的体积 V=1 3 ·S△ACD·EF=1 3 ×1 2 × 3×3 2 ×1 2 = 3 8 ,所以三棱锥 E-ACD 的体积为 3 8 . [第三次作业·立体几何大题(三)] 1 证明 (1)因为 E,F 分别是 AC,B1C 的中点, 所以 EF∥AB1. 又 EF⊄平面 AB1C1,AB1⊂平面 AB1C1, 所以 EF∥平面 AB1C1. (2)因为 B1C⊥平面 ABC,AB⊂平面 ABC, 所以 B1C⊥AB. 又 AB⊥AC,B1C⊂平面 AB1C,AC⊂平面 AB1C,B1C∩AC=C, 所以 AB⊥平面 AB1C. 又因为 AB⊂平面 ABB1 所以平面 AB1C⊥平面 ABB1. 2 解析 (1)证明:因为 AP=CP=AC=4,O 为 AC 的中点, 所以 OP⊥AC,且 OP=2 3. 连接 OB,因为 AB=BC= 2 2 AC,所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 OB⊥AC, OB=1 2AC=2. 由 OP2+OB2=PB2 知 PO⊥OB. 由 OP⊥OB,OP⊥AC,且 OB∩AC=O,OB,AC⊂平面 ABC 知 PO⊥平面 ABC. (2)如图,以 O 为坐标原点,OB→ 的方向为 x 轴正方向,OC→ 的方向 为 y 轴正方向,OP→的方向为 z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 -xyz. 由已知得 O(0,0,0),B(2,0,0),A(0,-2,0),C(0,2,0),P(0,0,2 3), AP→=(0,2,2 3).取平面 PAC 的一个法向量为OB→ =(2,0,0). 设 M(a,2-a,0)(0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