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考点12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考点12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ID:649216

大小:812544

页数:11页

时间:2021-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 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 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2)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第一次 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 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 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3)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处于夹缝中的民族 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他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 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 (2)1901 年,清政府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1905 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 1300 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学科#网 (3)1872 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 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 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4)1897 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 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此外,中华书局、开明书店、 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 的重要阵地。 2.文学艺术的成就 (1)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他的《阿 Q 正传》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2)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 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宏篇巨作,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 时代。 (3)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其中由田汉作词的《义 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坚 强。 (4)20 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1905 年拍摄的京剧 《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1931 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5)《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 头。 考向 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呈现出整体水平低下、发展不平衡和艰难曲折的特征。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具体而言: 1.整体水平低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所以中国得到的并不是当时最先进的设 备和技术,加之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水平低下成为一个必然的结果。 2.发展不平衡。地区分布集中在沿海地区,行业分布集中在轻工业部门。中国沿海地区被外国资本主义势 力较早侵入,自然经济瓦解较早,利于民族工业的产生;中国民族工业面临着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 薄弱的情况,所以基本无力发展重工业,只能发展在资金、技术等方面要求较低的轻工业。学科&网 3.发展艰难曲折。中国民族工业从一开始就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双重压迫,丧失了独 立发展的可能;清朝灭亡后,国内的封建势力并未彻底消灭,仍然是制约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 官僚资本的膨胀,深受其压迫的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典例引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在曲折中艰难发展。下列属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①总的来说比较落后 ②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③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较发达 ④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1.在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出现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甲午战争之后 D.抗日战争期间 2.下图是张老师上历史课时给同学们展示的一幅图片。据此判断,这堂课探究的历史人物是 人物信息: 1.甲午状元 2.实业救国 3.大生纱厂 A.李鸿章 B.张謇 C.孙中山 D.张之洞 3.1912 年至 1918 年间,中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 A.煤炭和钢铁业 B.铁路和公路 C.建筑和纺织业 D.纺织业和面粉业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总的来说是落后的,而且分布很不平衡。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战争的破坏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国民政府经济发展政策的失误 D.我国劳动者素质太低 5.为纪念辛亥革命,学校举行手抄报比赛,在刘华选择的下列图片中,不能反映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 变化的是 A B C D 6.“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假如这位“卖报的小行家”卖的是我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 的中文报纸,那么他卖的报纸应该是 A.《申报》 B.《大公报》 C.《解放日报》 D.《国闻报》 7.在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同一年,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指的是 A.京师同文馆创办 B.京师大学堂创办 C.科举制度废除 D.废除八股文 8.小华喜欢看鲁迅的作品,他能从《鲁迅全集》中看到的作品有 ①《狂人日记》 ②《骆驼祥子》 ③《孔乙己》 ④《雷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荣毅仁,中国著名的民主人士。追溯荣氏家族企业的发展史,可归结为“创办—发展—衰落—再发展”的 轨迹,这一轨迹也印证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你判断,这幅示意图反映的应是荣氏家族企业发展的哪个时期?这一时期出现图中所示情况的主要 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纺织品也在中国大量倾销。荣氏企业(主要 生产面粉和棉纺织品)陷入困境,他们多次向国民政府请求帮助都没有结果……荣氏企业损失了总资产的 35%。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哪些特点。 材料三 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 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3)为了改变材料三的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计划?此计划的实施取得了哪些成就?(举出三例即可) 材料四 1956 年荣毅仁参加上海工商界行业大会 (4)荣毅仁接受了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迎来了荣氏企业的再发展时期。国家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方式是什么? (5)通过荣氏家族企业的发展轨迹,谈谈你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1.(2018 年新疆)清末状元张謇提倡实业救国。以下内容与他有关的是 A.修建京张铁路 B.创办大生纱厂 C.研制工业纯碱 D.编写《海国图志》 2.(2018 年湖北恩施州)“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 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 A.民主共和 B.民主科学 C.实业救国 D.变法图强 3.(2018 年湖南长沙)如下图是 1914 年 12 月《新闻报》发表的题为《急起直追》的时政漫画,货物上写 着“国货出口”,“欧风”吹起船帆,促使帆船加速前进以追上前面冒着烟的货轮。该漫画表达的主旨是 A.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飞速发展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机会 C.中国帆船的航速远不如西方国家的货轮 D.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紧迫性 4.(2018 年河南)下图反映的情景表明近代中国 A.书信往来彻底结束 B.社会礼仪发生变化 C.信息传递主要靠电话 D.出现了新兴的职业 5.(2018 年陕西)1912 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听民自便…… 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传播民主科学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 C.传入西方思想观念,中国服饰开始近代化 D.开始机器化生产服装,加剧崇洋媚外现象 6.(2018 年内蒙古呼和浩特)1872 年,《申报》在上海创办,在它有关圣诞节的报道中,经常使用“外国 冬至”、“西国冬至”、“洋冬至”等字样,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 A.对侵略者的厌恶 B.中西交融的情形 C.全盘西化的态度 D.天朝上国的心理 7.(2018 年湖北咸宁)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列 不能反映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A.禁缠足,倡女权,男父平等新追求 B.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C.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D.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8.(2018 年山东潍坊)1882 年 10 月 24 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 出现在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这反映了 A.思想观念解放 B.大众报业发展 C.铁路交通发达 D.轮船航运繁荣 考点冲关 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此时,我国正处在洋务运动期 间。洋务运动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故选 B。 2.【答案】B 【解析】依据图片中的关键信息“状元”“实业救国”“大生纱厂”,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 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 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答案为 B。 3.【答案】D 4.【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民族工业受帝 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而发展艰难曲折。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学科!网 5.【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 所示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的成果,不能反映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 活变化。B、C、D 都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会风俗的变化。故选 A。 6.【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2 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故选 A。 7.【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05 年,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A 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19 世纪 60—90 年代), B 创办于百日维新时期(1898 年);1905 年,1905 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 1300 多年的科 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1901 年,清政府决定从次年(1902 年)开始,废除八股文。由此可知,此题选 C。 8.【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 主义的檄文;他的《阿 Q 正传》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①③符合题意。②《骆驼祥子》是老舍 的作品,④《雷雨》的作者是曹禺。故答案选 C。学科@网 9.【答案】(1)发展时期。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辛 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2)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比较落后;主要集中于轻工业 部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较发达。 (3)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大型轧钢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武汉长江大桥, 鹰厦铁路等。 (4)政策:赎买。方式:全行业公私合营。 (5)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曲折性;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工业要发展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状态,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 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 1953 年开始执行。到 1957 年底,各项经济建设 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1953 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 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到 1956 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 投产。1957 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鹰 厦铁路建成通车。因此,为了改变材料三的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成就:长春第 一汽车制造厂,鞍山大型轧钢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武汉长江大桥,鹰厦铁路等。 (4)根据材料四“1956 年荣毅仁参加上海工商界行业大会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 1954 年起,国家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 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既按全行 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因此,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赎买。 方式是:全行业公私合营。 (5)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曲折性;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民族工业要发展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直通中考 1.【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 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 救国”道路,B 项符合题意。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是詹天佑;侯德榜研制工业纯碱,为我国制碱工业作出贡 献;魏源编写了《海国图志》。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 2.【答案】C 3.【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时间“1914 年 12 月”,“货物上写着‘国货出口’,‘欧风’吹起船帆,促使帆船加速前进以追 上前面冒着烟的货轮”可知,题干的大致意思是 1914 年中国努力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结合课本所学,第一 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机 会,B 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发生在 1911 年,A 项不合题意;C、D 两项题干没有体现,不合题意。故选 B。 4.【答案】D 【解析】“书信往来彻底结束”的说法太绝对,排除 A;社会礼仪和电话无关,B 不符合题意;图中信息“清 末上海电话公司的接线生”表明近代中国出现了电话,但不能表明电话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C 不符合 题意;“清末上海电话公司的接线生”和近代中国电话的传入有关,说明中国出现了新兴的职业,D 符合题意。 故选 D。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可知, 辛亥革命冲击了中国人民传统的生活习俗,开始在服饰上发生变化。A 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C 项内容材 料没有体现;D 项内容材料没有涉及,表述也不正确。故选 B。学科&网 6.【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2 年,《申报》在上海创办,时值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有 关圣诞节的报道,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所以题干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中西交融的情形,选项 B 符合题 意。选项 A、C、D 不符合材料内容,故选 B。 7.【答案】D 8.【答案】B 【解析】题干“1882 年 10 月 24 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 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反映了大众报业的发展。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等城 市创办了外文报纸,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 1872 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它是中国近 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它刊载新闻、评论、广告等内容。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 具。B 符合题意。思想观念解放、铁路交通发达和轮船航运繁荣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A、C、D。故选 B。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