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考点25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考点25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ID:649192

大小:1.41 MB

页数:29页

时间:2021-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罗斯福新政 (一)从繁荣到危机 1.经济繁荣: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收音机、电冰箱、吸尘器等新产 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汽车也不再是富人才能买得起的奢侈品。 2.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 (1)背景: (2)爆发:1929 年 10 月下旬,美国股票突然暴跌,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以及整个资本 主义世界。 (3)特点: 特点 具体表现 持续时间长 从 1929 年到 1933 年共 5 个年头 波及范围广 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 破坏性特别大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 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 2/3; (4)影响: ①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超过 3000 万。 ②穷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艰难度日,常常食不果腹,衣不御寒。 ③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大量销毁商品。大量玉米、小麦、棉花和牛奶,或被当作燃 料,或被倒进河流。 (二)罗斯福新政 1.实施:1933 年 3 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罗斯福一上任, 就宣布实施新政。学科#网 2.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3.主要内容: 项目 具体内容 整顿金融体系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 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通过《全国 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调整农业政策 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 格 推行“以工代赈” 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运动场、公 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发展社会福利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 济失业家庭 4.影响: (1)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5.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 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二、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墨 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 (2)标志:1922 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2.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1)背景: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梦想恢复罗马帝国时期的疆界、 地位和尊严。 (2)对外扩张:1929 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在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1935 年意大利发 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学科*网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1)背景: 经济因素 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在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广大中 下层民众困苦不堪,对政府的不满加剧 社会因素 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乘机大肆活动。他们根据各个阶层民众 的不同心理,进行针对性的蛊惑宣传 政治因素 纳粹党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从 而赢得了广泛的支持。1932 年,在国会选举中,纳粹党成为第 一大党 (2)标志:1933 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不久,他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 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3)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2.德国法西斯政权的暴行: (1)希特勒上台以后,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 士。 (2)纳粹党乘机解散了工会。 (3)为加强思想控制,焚烧大量的进步书籍。 (4)希特勒极度仇视犹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政权迫害犹太人,犹太人的财产被无情地剥夺, 几百万犹太人惨遭屠杀。 (5)成千上万的包括犹太科学家在内的优秀人士被迫流亡国外,其中有杰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3.扩军备战: (1)希特勒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 (2)1935 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普遍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 (3)1936 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 年,吞并了奥地利;1939 年 3 月,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 克。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为了寻找出路,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扩张。 ①1931 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②接着,日本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建立伪满洲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地区。 2.标志:1936 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3.表现: (1)日本加紧扩充军备,军费开支占全部财政收入的一半,并制定了《国基准则》,把“在确保帝国在东 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定为日本的根本国策。 (2)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主要战场: (1)1937 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等主要战场。 2.全面爆发:1939 年 9 月 1 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 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欧洲西线战场: (1)1940 年 4 月,德国进攻北欧的丹麦、挪威。不久,荷兰、比利时投降。 (2)5 月,德军出其不意地突入法国北部,直逼英吉利海峡。拥有百万大军的法国,在 6 个星期内就被打 败。德军进攻法国后,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 (3)接着,德军对英国实施了猛烈的轰炸。英国军民坚持抗战。 5.最大规模:1941 年 12 月 7 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 宣战。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了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学科&网 6.中国的贡献: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2)成立:1942 年 1 月,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 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 战议和。以后又有 21 个国家在宣言上签字。 (3)意义:《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斯大林格勒战役: (1)时间:1942 年 7 月至 1943 年 2 月。 (2)结果:苏联人民英勇抗敌,大败德军。 (3)意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3.意大利投降:1943 年 9 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4.诺曼底登陆:1944 年 6 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 战场的夹击之中。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雅尔塔会议: (1)背景:1945 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 (2)目的: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3)召开:1945 年 2 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4)内容: ①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 ②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③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 3 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2.波茨坦会议: (1)时间:1945 年 7 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会晤。 (2)主要内容: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 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3.二战结束 (1)1945 年春,苏军与英、美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1945 年 5 月 8 日,德国正式签署 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2)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展开了猛烈反攻。8 月上旬,美国在 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也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8 月 15 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 降。9 月 2 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4.二战的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 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 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考向一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其评价 1.罗斯福新政内容 (1)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 ①内容: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 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 ②目的: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③作用: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2)金融业: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的信用。学科#网 (3)农业:缩减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4)政府大力兴建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 (5)发展社会福利。 2.评价 (1)罗斯福新政的实施,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恢复了生产力,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使美国的 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2)罗斯福新政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3)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改 良的功能。 (4)新政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典例引领】罗斯福逝世时,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社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念罗斯福总统 之殇》中评价说,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动新政……渡过了危机,安定了人民的生活”。对此理解错误 的是 A.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框架内革除弊端的一次经济和社会变革 B.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C.罗斯福新政改变了公众的生活状况,缓解了社会危机 D.罗斯福新政使经济危机完全在美国消除 【答案】D 考向二 比较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建立 【典例引领】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先后顺序是 A.德—意—日 B.日—意—德 C.意—德—日 D.德—日—意 【答案】C 考向三 一战和二战中的重大战役 z 【典例引领】下边是关于某次战役的资料卡片,根据卡片信息推断它是 A.珍珠港战役 B.诺曼底登陆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战役 【答案】C 【解析】依据卡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42 年 7 月—1943 年 2 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最终取得胜利。 这场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故此题选 C。 考向四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及认识 【典例引领】下列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A.战后世界格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B.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大发战争财 C.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败国 D.都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掠夺战争,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 的反法西斯战争,D 说法错误。A、B、C 均正确,答案选 D。 1.下图为 1925—1945 年美国失业率曲线图。造成 A 段失业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内战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经济大危机 D.美苏冷战 2.1932 年 2 月,一美国人在国会委员会上陈述他近三个月的见闻:数以千计的羊羔被牧羊人杀了,因为羊 在市场上卖的钱还不够支付运输它们的费用。一箱苹果 200 个卖 40 到 50 美分。与此同时,数以百万计的 孩子却因父母的贫穷今年冬天吃不到一个苹果。他的见闻反映了当时美国的何种现象? A.人民流离失所 B.失业人数大增 C.生产相对过剩 D.工人工资下降 3.1929 年—1933 年的经济危机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这 最能反映危机 A.涉及范围特别广 B.持续时间比较长 C.破坏性特别大 D.来势比较猛烈 4.一位美国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 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与之相符的是 A.华盛顿谴责殖民主义者的罪行 B.林肯批评南方种植园主的叛乱 C.威尔逊揭露一战的灾难性后果 D.罗斯福感叹经济危机的破坏性 5.当前,中国各地大手笔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以拉动内需,这一做法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一项措施相似 A.整顿银行,恢复信用 B.加强对工业的调整 C.缩减农业的大片耕地 D.兴办大量公共工程 6.以下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B.新政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调整和巩固 C.新政消除了美国再次发生危机的可能 D.新政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7.1933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罗斯福的提案,成立了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保护队在全美建立了 1500 个工 作营地,吸收失业、待业青年,参加绿化造林、森林防火、水土保持、道路维修等多方面的劳动;保护队 人员在工作营地住宿免费,每月工资 30 美元,其中 25 美元必须寄回家中以补贴家人生活。对此理解正确 的是 ①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②维护了社会秩序 ③增加了就业机会 ④缓解了经济危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下图为反映罗斯福新政的一幅漫画,画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国 会则成了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罗斯福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消除经济危机 C.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D.对工业、金融等行业进行改革 9.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希特勒建立法西斯专政 B.九一八事变爆发 C.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 D.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10.某历史博物馆正在举行纳粹暴行展,下列内容可以在展览中看到的是 A.血腥屠杀犹太人 B.七三一部队实施细菌战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绞肉机 11.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是 A.内阁 B.议会 C.军部 D.政党 12.日本广田弘毅内阁制定《国基准则》,把“在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定为 日本的根本国策,这一国策的含义是 ①欲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②欲发动对美国的太平洋战争 ③欲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④表明要夺取东南亚的立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德、日法西斯政权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不同之处是 A.在 1929 年—1933 年经济危机打击下建立 B.对外推行侵略扩张 C.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D.疯狂扩军备战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的铁蹄横扫了北欧、西欧和东南欧,但德军这种“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在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 D.中途岛海战 15.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图中日本侵略者左脚深陷中国大陆,右脚艰难迈向太平洋。下列表 述符合其主题的是 A.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B.国共开始合作抗日 C.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D.日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1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遭受侵略的国家不断加强联合并于 1942 年结 成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此,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 A.《九国公约》 B.《凡尔赛条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和平法令》 17.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道:“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此贺 信最早应写于哪一年? A.1939 年 B.1941 年 C.1943 年 D.1945 年 18.历史小组的同学上网查阅资料时,输入的关键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你判断他们 想了解的历史事件是 A.珍珠港事件 B.诺曼底登陆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凡尔登战役 19.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西斯侵略势力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下列属于法西斯集团的国 家有 A.德、意、日 B.德、意、奥匈 C.英、法、俄 D.美、英、苏 20.一位著名的记者曾经在 1933 年分别游历了苏联、美国、中国和日本,发出了以下四篇报道。你认为其 中有误的一项是 A.苏联的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 B.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C.中国东北三省已沦为日本殖民地 D.广田弘毅组阁,日本法西斯上台 21.按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序 ①墨索里尼率法西斯党徒“进军罗马” ②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 ③纳粹党制造“国会纵火案” ④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内阁建立 ⑤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②③⑤④ D.①③②⑤④ 22.观察分析下表,从该表信息中你能得出有关二战的正确结论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 A.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 B.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C.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D.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23.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中反映的 1929 年大崩盘指的是哪一事件?它最早爆发于哪个国家? (2)面对图一中的空前灾难,图二人物力挽狂澜,把国家从危机的深渊里解救出来,他是谁?他是怎样解 救国家的? (3)图三人物在图一反映的这次大崩盘中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还有哪个国家作出了和他一样的选择?这 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1.(2018 年黑龙江绥化)下列不符合 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主要特点的是 A.涉及范围特别广 B.持续时间比较长 C.破坏性特别大 D.破坏性特别小 2.(2018 年贵州贵阳)美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从 1929 年的 104.9 下降到 1932 年的 48.2,下降了 54%.在 世界市场上,小麦批发价格下跌了 70%,大豆、棉花、黄麻、咖啡等跌价 50%以上。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 主要原因是 A.经济危机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D.世界大战的破坏 3.(2018 年山东莱芜)“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 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在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而战,既是为 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材料中“战争”的领导者是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杜鲁门 4.(2018 年江苏泰州)1932 年 12 月 24 日,特格韦尔在日记中写道:“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 没有不感到不安的,我的确认为,在现在,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 的苦难。”该日记反映了 A.一战后美国的状况 B.二战后美国的状况 C.苏联工业建设的背景 D.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5.(2018 年山西)安娜是 1930 年毕业的一名美国大学生,当她迈出校门走向社会时,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B.“政府无限量免费供应牛奶面包” C.“美国社会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6.(2018 年四川省自贡)据下图信息,罗斯福总统采取的“行动”是 A.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B.推行“杜鲁门主义”政策 C.放任经济自由发展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7.(2018 年吉林长春)为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美国政府颁布了 A.《权利法案》 B.美国 1787 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国家工业复兴法》 8.(2018 年广西百色)1933 年,美国政府通过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 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其目的是 A.放任市场自由竞争 B.放宽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9.(2018 年四川泸州)1935 年到 1942 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 120 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其主要目 的是 公共建筑 新道路 新桥 新机场 地下水道 12.2 万幢 66.4 万英里 7.7 万座 285 个 2.4 万英里 A.国家干预经济 B.加强对工业计划指导 C.兴建公共工程 D.增加就业、缓解危机 10.(2018 年山东淄博)两位同学就某一事件各自发表看法(如下)。他们讨论中涉及的主要历史人物是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杜鲁门 11.(2018 年山东日照)《凡尔赛条约》的缔造者之一,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指出:“如果德国认为 1919 年 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下列事件能证实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的预言的是 A.组织三国同盟,对抗三国协约 B.出兵山东,占领青岛 C.对外侵略扩张,发动二战 D.成立国联,对抗英国 12.(2018 年四川眉山)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德国突袭波兰 D.日本偷袭珍珠港 13.(2018 年山东东营)1941 年,罗斯福曾说:“你可以把它(战争)比作一场英式足球赛,我们就好像是 预备队,闲坐在一旁的长凳上瞧人家的。俄国和中国形成先上场的第一队……在球赛进行到我们的先锋队 员快要疲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参加进去,做最后的一击,以决定全局的胜利。”导致美国“参加进去”的是 A.卢沟桥事变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德军进攻苏联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4.(2018 年江苏扬州)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是 A.德国突袭波兰 B.苏德战争的开始 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5.(2018 年山东菏泽)“各国政府保证不同敌国缔结单独的停战协定或和约、凡在为战胜希特勒主义而进 行的斗争中正在或可能提供物质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均可签署本宣言。”该宣言的签订 A.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B.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 C.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D.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16.(2018 年广西梧州)“不论是从战争史还是二战以后的世界历史看,它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首次宣 布正义国家将结成同盟,不仅是为了保护国家免于外来侵略,而且是为了世界一切人的人权免于强权的蹂 躏。”该材料反映的文献是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共产党宣言》 17.(2018 年湖南张家界)刘辉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二次大战转折点”。她查找的应该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萨拉热窝事件 C.诺曼底登陆战 D.柏林战役 18.(2018 年湖南郴州)1944 年 6 月 6 日凌晨,美英盟军 100 多万人从英国出发,强渡英吉利海峡,在法 国北部地区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这次战役是 A.中途岛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战 D.柏林战役 19.(2018 年黑龙江齐齐哈尔)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反映了二战时期诺曼底登陆的情景。对诺曼底登陆的 表述正确的是 A.开辟了欧洲第一战场 B.法西斯德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D.导致了意大利的率先投降 20.(2018 年江苏镇江)下图呈现的政治地理状态,反映的是雅尔塔会议对哪个法西斯国家实施的处置 A.日本 B.德国 C.意大利 D.西班牙 21.(2018 年四川广安)1945 年 2 月,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举行战时第二次最高级会议。该 会议 A.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B.发表《开罗宣言》,规定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C.实际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推动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 D.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22.(2018 年黑龙江绥化)第二次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的标志是 A.意大利投降 B.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C.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D.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23.(2018 年山东淄博)学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诺曼底登陆”“德日法西斯投降”等内容后,王刚同学 有些新的认识。其之一就是 A.大规模登陆作战是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 B.国际合作是谋求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 C.德日法西斯投降后世界永无战争威胁 D.妥协退让会增长国际邪恶势力的气焰 24.(2018 年广西贺州)“……我们已经商得同意:“当于 1945 年 4 月 25 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 国会议。……唯国有我们三国之间及一切爱好自由的各国之间继续增进的合作与了解,才能够实现人类最 崇高的愿望—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材料中提出实现“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是基于 A.每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 B.二战对人类文明浩劫的反思 C.西方大国称霸世界的企图 D.东西方冷战格局的结束 考点冲关 1.【答案】C 【解析】据曲线图可知,A 段是指 1929—1933 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 机最先发生在美国,造成美国失业率急剧上升,C 符合题意。美国内战发生在 1861—1865 年,与 A 段时间 信息不符;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 1914—1918 年,与 A 段时间信息不符;美苏冷战开始于 1947 年,与 A 段时间信息不符。故选 C。 2.【答案】C 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可知,经济危机从扩展到工业、农业、商 业和金融部门各个领域,说明经济危机涉及范围特别广。B、C、D 与题干反映的特征不相符。故选 A。 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 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由此判断与世界经济大危机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 年, 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经济萧条。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因此材料内容反 映的应是罗斯福感叹经济危机的破坏性,D 符合题意。A、B、C 不符合材料内容。故选 D。学科%网 5.【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 年美国罗斯福新政,政府新建许多社会公共工程,如筑路、架桥、植树, 解决了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减少了失业队伍。因此,题干材料中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与罗斯福新 政的兴办大量公共工程相似,故选 D。 6.【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罗斯福新政只是暂时缓和了经济危机,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 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无法消除经济危机,C 错误。 A、B、D 正确,故选 C。 7.【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 年,罗斯福在美国上台,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 应对危机,题干反映的是新政中推行的“以工代赈”的措施,这一措施增加了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稳定 了社会秩序,缓解了经济危机。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故选 D。 8.【答案】C 9.【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使德国经济陷入陷于崩溃边缘, 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不久,他解散国会,禁止其 他政党活动,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B、C、 D 与题意不符,故选 A。 10.【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纳粹暴行展”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法西斯利用经济危机掌握国家政权,为了 打击德国共产党,制造“国会纵火案”,还加强思想控制,焚烧书籍;鼓吹种族狂热,大肆屠杀犹太人,A 项 符合题意;B 项是日本制造的罪行;C、D 项是一战时期的事件。B、C、D 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 A。 11.【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为了寻找出路,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扩 张。1936 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此 题选 C。 1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国策内容和所学可知,苏联在亚洲的领土位于北亚,排除③;日本的目标是东亚大陆和 南方海洋,这之中包括中国、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地区,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 D。学科*网 13.【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德、日法西斯政权是在 1929 年—1933 年经济危机打击下建立的,意大利法西斯政 权在经济危机之前就已经建立,A 项符合题意;B、C、D 是德意日法西斯的相同点。故此题选 A。 14.【答案】A 【解析】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向苏联发动了突然的全面进攻。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苏联军民浴血奋 战,最终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此题选 A。 15.【答案】C 【解析】根据漫画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军人一只脚深陷中国大陆沼泽中,另一只迈向太平洋,这反映了中 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A、B、D 与漫画主旨不符,故答 案选 C。 16.【答案】C 17.【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可以看出,罗斯福说的是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 役。结合所学知识,1942 年 7 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人民英勇抗敌,于 1943 年 2 月大败德军。故选 C。 18.【答案】B 19.【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西斯是指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达到顶峰的各种崇尚暴力的国家主义和极权主 义运动,是独裁和暴力的代名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墨索里尼统治下的意大利、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 军部统治下的日本是三个典型的法西斯国家。故选 A。 20.【答案】D 【解析】此题是否定式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 年,苏联正在进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工业 化建设蒸蒸日上,A 正确;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B 正确;1931 年,日本制造九一八 事变,不久中国东北三省沦陷,C 正确;1936 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日本建立起法西斯专 政,D 时间信息不符。故选 D。 2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西斯专政的相关知识,①墨索里尼率法西斯党徒“进军罗马”是在 1922 年;②希 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是在 1933 年;③纳粹党制造“国会纵火案”是在希特勒 1933 年上台出任德国 总理后;④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内阁建立是在 1936 年;⑤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在 1937 年。所以正 确顺序是①②③④⑤,答案是 A。 22.【答案】A 【解析】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显示的信息“死亡人数 5000 多万人”“军费开支及物资损失 5 万多 亿美元”可知,该表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A 符合题意。二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 西斯战争,B、C 说法错误,D 说法正确但与表格无关。故选 A。 23.【答案】(1)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美国。 (2)罗斯福。实行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日本。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和亚洲策源地,威胁世界和平。 【解析】(1)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股价突然崩盘,股票价格下降得连场内的自动行情 收录机都赶不上,当天 1289 万股易手。29 日,美国股市又一次出现大幅崩盘,当天 1641 万股票交易。到 11 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 40%以上。股票市场的崩溃成为经济危机爆发的导火线,很快涉 及到其他领域,引发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2)罗斯福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应对经济危机,且其应对措施基本上以立法形式出现。这种由政府干 预经济的新模式与美国传统的“自由放任”思想背道而驰。这是他与前任总统胡佛在应对经济危机时最大 的区别。 直通中考 1.【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共持续五年,持续时间特别长,B 正确;经济危 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涉及范 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A、C 正确;D 不符合史实。故选 D。 2.【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的“美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从 1929 年的 104.9 下降到 1932 年的 48.2,下降了 5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最先从美国爆发,在危机的打击下,美国农 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严重下降,A 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是 1933 年开始实行,B 不符合题意;美国没有建立 法西斯政权,C 不符合题意;1929—1932 年没有爆发世界大战,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学科&网 3.【答案】C 【解析】根据“美国”“反对匮乏、贫困与不景气”“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等词汇可以看出,这场“战争”与 经济危机有关,还巩固了美国民主政治,由此可知是罗斯福新政。结合所学,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沉 重打击了美国经济,使得美国经济匮乏、贫困、不景气。为了挽救危机,1933 年,罗斯福政府开始实行新 政,采用国家干预的手段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罗斯福新政的本质是美国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的局部调整。新政的实施恢复了美国经济,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C 项符合题意。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 立战争实现了国家独立,A 项不合题意;林肯领导美国南北战争实现了国家统一,B 项不合题意;1947 年 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D 项不合题意。故选 C。 4.【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932 年 12 月 24 日”“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 的苦难”可知,结合所学知识,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经 济危机的打击下,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政 局动荡。为挽救危机,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 和题干信息不符。故选 D。 5.【答案】A 6.【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1941 年讲话,八年前”,可得出关键时间信息“1933 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 尽快摆脱经济危机,1933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最终使美国渡 过了危机。D 符合题意,A、C 与史实不符,B 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故选 D。 7.【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期间,为防上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 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调整工业,D 符合题意。《权利法案》是英国颁布 的,A 不符合题意;美国 1787 年宪法颁布于独立战争后,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与加强国家对经济 的干预和指导无关,B 不符合题意;《人权宣言》是法国颁布的,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 8.【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挽救经济危机,1933 年美国开始实行罗斯福新政,《国家工业复兴法》是罗 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公平竞争法规,协调了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 规定了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了最低工资标准,限制了工时。这些规定体现了国家大规模 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调控的目的。A、B、C 本身表述与史实不符,故选 D。 9.【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的“1935 年到 1942 年”“美国”“修建了工程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 年,美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大危机。为了应对经济危机,1933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其中一个重 要内容就是大量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以缓解危机,D 符合题意。国家干预经济是罗斯福新政的 特点,A 不符合题意;加强对工业计划指导和兴建公共工程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不是主要目的,B、C 不 符合题意。故选 D。 10.【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两位同学就某一事件各自发表的看法中都出现了“美国”“国家干预经济”,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摆脱经济危机,1933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 导,最终缓解了经济危机。但是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讨论中涉 及的改革是罗斯福新政,涉及的主要历史人物是罗斯福,C 符合题意。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领导人;林肯 是美国南北战争领导人;杜鲁门是冷战初期的美国总统。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11.【答案】C 1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C 符合题意。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的标志;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爆发的标志;日 本偷袭珍珠港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标志。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学/科网 13.【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1941 年”“在球赛进行到我们的先锋队员快要疲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参加进去,做最后 的一击,以决定全局的胜利”,结合所学可知, 1941 年 12 月 7 日凌晨,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 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12 月 8 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 模。故选 B。 1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突袭波兰,标志着二战的爆发,A 不符合题意;苏德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1941 年 6 月德军突袭苏联,B 不符合题意;1941 年 12 月 7 日,日军偷袭美国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太 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C 符合题意;1944 年 6 月,美英盟军展开诺曼底登陆战役,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15.【答案】C 1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正义国家将结成同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A 项是一战后战胜国惩治战败 国德国的条约,与题意不符;B 项是一战后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题意不符;C 项是二战时期 反法西斯国家组成的正义同盟,符合题意;D 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题意 不符。故选 C。 17.【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A 项符合题意;萨拉热窝事件 是一战的导火线,排除 B;诺曼底登陆战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排除 C;柏林战役迫使德国投降,排除 D。 故选 A。 18.【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4 年 6 月 6 日,英美盟军 100 多万人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对 德作战的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了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C 项符合题意。中途岛战役的时间是 1942 年 6 月;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时间是 1942 年 7 月—1943 年 2 月;柏林战役的时间是 1945 年 5 月。由此可知 A、B、D 三项与题干“1944 年 6 月 6 日”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 C。 19.【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4 年 6 月 6 日,美英联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盟军 开始夹击德军,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粉碎德国法西斯的最后决战阶段,C 正确; A、B、D 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选 C。 20.【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 大林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的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 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 3 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根据雅 尔塔会议的内容,二战结束后,德国被苏联、法国美国和英国分区占领。由此可知,图片是雅尔塔会议对 法西斯德国实施的处置,故选 B。 21.【答案】C 22.【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 年 4 月,苏联军队对柏林发动了总攻。5 月 2 日,柏林守军投降。5 月 8 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故选 C。学%科网 2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加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合作,此后的“诺 曼底登陆”,是反法西斯盟军的行动,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最终,在反法西斯 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德日法西斯投降”。从中可知,国际合作是谋求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B 符合题意。A、 C 本身说法错误;D 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选 B。 2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决定成立联合国是在二战时期的雅尔塔会议上,所以材料中 提出的实现“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是基于二战对人类文明浩劫的反思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B 符合 题意。1945 年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A 中“每次世界大战”的说法不符合题意;二战不是西方大国 的称霸战争,C 不符合题意;冷战格局结束是在 1991 年苏联解体后,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