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实验学校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靖江市实验学校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ID:623974

大小:315.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苏省靖江市实验学校 2013—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八年级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美国蒙特里海湾的沿岸,一棵柏树,历经 cāng( )桑,独 自守候了百年;浩浩戈壁,茫茫沙漠,胡杨将根深深扎进地下 20 多米,挺拔的身姿顽强撑 起一片生命的绿洲;奇寒无比的雪山上,雪莲花傲然 zhàn( )放……在如此恶劣的环 境里,却有如许震 hàn( )人心的生命奇迹在上演。大自然就是以其神奇来导演一幕 幕神话和传奇。请怀着一份敬畏之心去看待大自然,请珍惜、hē( )护每一个生命。 2.下列句中标点使用无误的一项是(2 分) ( ) A.麻城的杜鹃花海,织就了大地斑斓的锦嶂,黄梅的戏曲,婉转了世间动人的 情感,武穴 的酥糖,甜蜜了心头美丽的梦想。 B.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C.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D.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9 年版)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 B.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C.莫言是中国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故乡在山东高密,他以那里的风土人情为 背景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D.近来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小动作不断,其手段之卑劣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 ①耳闻不如目见, 。② ,不尽长江滚滚来。 ③蓬山此去无多路, 。④ ,欲上青天揽明月。 ⑤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 。 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现出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 自然规律的句子是: , 。 5.名著阅读。(7 分) 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作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 只指望痛打这厮一倾,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选:“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1)上面这段话语出 写的名著《水浒》,从以上言行中,你读出了鲁达怎 样的性格? 请再写一个与鲁达相关的经典故事名称 (3 分) 班 级 姓 名 考 场 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2)“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的精彩章节,请借助阅读经历,完成下面两小题(4 分) ①简要说出“智取生辰纲”这一故事情节中的两个关键的行动步骤。(2 分) ②智取生辰纲能够成功,除了人的因素外,也离不开自然条件的“相助”,请简要说出有利 于智取的两个自然条件。(2 分)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7 分) 学习了《叶》专题后,八年级某班开展了题为“绿色生命——叶”的专题系列活动。 (1)为了使这个活动丰富多彩,班长要求大家群策群力。请你也设计一个有创意的活动方 案,并简要说明你的创意思路。(2 分) (2)诗中的叶不同于生活中的叶。诗中之叶的形状、色彩、荣枯等等,都抹上了作者的感 情色彩,注入了作者的独特感受。请联系你所熟悉的一首诗,具体说说你的理解。(3 分) (3)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沙尘暴、雾霾、酸雨……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环境学家指出:大量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请你用 学到的叶专题里的知识,解释这一说法的科学性。(至少说到两点)(2 分) 二、阅读理解。(60 分) (一)阅读司空曙的《峡口①进友人》,完成第 7 题。(6 分)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7.(1)选出与“峡口花飞欲尽春”一句中描写季节相同的一句。(2 分) (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 (3)试分析本诗中的“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中的“无为在 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题目。(14 分)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 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 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 座位号: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 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 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 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 杖,而民不犯禁。迁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 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 时年四十七。 (节选自《三国志 魏志 司马朗传》) 【注】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 8.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道题目。(6 分)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 分) ①客谢.之( ) ②监试者异.之( ) ③以病去.( ) ④朗躬.巡视( ) (2)下列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 例句:“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 A.以.中有足乐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策之不以.其道 D.生以.乡人子谒余 9.用“|”划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是 摇 动 民 之 心 而 开 奸 宄 之 原 也 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2 分) (2)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1.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司马朗是个怎样的人?(至少两点)(2 分) (三)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文后题目。(10 分) 不容忽视的“镉大米” 人们总是在食品安全中学习化学知识,两年前“10%大米镉超标”的新闻让人们空前关 注起“镉”。而最近“广州超过 4 成大米镉超标”的报道,在“ 谈食色变”的今天,更让 公众群情激愤。 “镉”究竟为何物?镉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在冶金、塑料、电子等行业非常重要。它通 常通过废水排入沟渠河流,再通过灌溉污染农作物,水稻是典型的“受害作物”。 根据不同的摄取方式来衡量,镉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大米等食物摄取的,属 于“长期小剂量”。这种情况主要危害肾脏和骨骼。目前,国际卫生组织对镉的安全标准就 是基于它对肾脏的危害程度建立的,上限是每周每公斤体重 7 微克。这相当于一个 60 公斤 的人,每天不超过 60 微克。 这个安全标准包括所有的镉来源,除了米饭,还有其他食物和饮水。对于大米,我国 的安全标准是每公斤 0.2 毫克。但这只是一个“控制标准”,并不意味着高于这个值的大米 才有害,而低于它的大米就“安全”。比如说,如果一个体重 60 公斤的人,每天吃 500 克 镉含量为每公斤 0.15 毫克的大米——这样的大米是合格的,但也超过了国际卫生组织的“安 全线”。如果只吃 200 克含量为每公斤 0.25 毫克的——虽然它超标了,但是总摄入量还没 有超过“安全线”。此外,我们还要吃其他食物,还要喝水,其中也可能含有镉。对于“镉 大米”产区的人来说,镉的其他来源就更不能忽视。 长期食用“镉大米”或其他含镉的东西,容易造成慢性镉中毒。它的症状被命名为“痛 痛病”,日本在几十年前就注意到了它的存在。在日本的“镉大米”地区,统计了近两万名 成人,出现了近二百病例和一百多“疑似”病例,以老年女性为主。目前,中国还没有详细 的病例统计。根据目前的研究,痛痛病主要..是由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造成的。镉会在肾脏 中累积,最后导致肾衰竭,也会导致骨软化和骨质疏松。长期接触剂量是国际卫生组织安全 线 3 倍以上的镉还可能会导致消化道的障碍。在动物实验中,这种剂量的镉还显示了对生殖 和发育系统的影响;对人类是否有同样影响,还没有可靠依据。 镉中毒更大的麻烦在于它的长期性,即使停止食用高镉大米,肾衰症状依然会持续。 中国人主食米饭。“镉大米”对国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根本的解决途径还是治 理工业污染,也迫切需要广泛严格地检测大米以及饮水中的镉含量,并且及时公布与处理。 对于消费者来说,保护自己的可行途径是增加食谱的多样化,减少对大米的依赖。此外,根 据研 究,钙和维生素 D 缺乏的人群,对镉过量也更加敏感。所以,保证自己的食谱中有充 足的钙和维生素 D,可能有助于增强对镉的抵抗力。 (摘自新浪网有删改) 12.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对“镉大米”进行了介绍?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3.说说文中划线句的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4 分) 根据目前的研究,痛痛病主要..是由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造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题目。(10 分)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 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 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 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 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 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 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 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 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 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 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 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 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 ”;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 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 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 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 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 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 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 “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 “入”又能“出”, 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16.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3 分) 17.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4 分)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 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五)阅读秦若水的《一棵树的智慧》,回答文后题目。(20 分) ①我喜欢这片黑槐林。它就在我们学校四百米跑道内的操场绿地里。一棵连着一棵。排 着有序的队列,像出操的莘莘学子。我更喜欢把它们比做宁静的港湾,它们随着跑道成弧形 排列,真的很像静谧的怀抱。早晨或者傍晚,它们沐着阳光而肃立,我就静静地站在某棵树 的下面,看它的绿意葱茏,看它的枝繁叶茂,看它的子女成群。看它的合家幸福,常常看得 我满心欢喜。 ②我最喜欢的是看黑槐树开花。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 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不争艳, 不媚俗,只开自己心喜之花,只做自己的白衣仙子。然后,会结夹子,名日槐角,字连墩。 清清爽爽开花,利利落落做树,可以与他人无关,确实与他人无关。 ③所以,我一直在等黑槐林的黑槐开花。从第一片叶子,到叶满枝头,再到浓荫铺地, 我天天都去观望。有布谷路过、鹊鸟登枝。却没有看到黑槐开花。走过春,走过夏,黑槐林 一直沉默着,没有开花。如果不是因为太心伤,我相信它们是不会这样做的。它们在无声地 抗议着什么。 ④去年 7 月,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象。黑槐林里每一棵黑槐树都约好了似的憋满了槐 米,串串篷篷,喜气洋洋,那真是个夏天的样子啊。再过些时日,就会有白色的小米粒样的 花开,然后那些叫槐连墩的娃娃们便会跑出来,吹着淡淡的药香,浸润着整个林子。 ⑤那个时候学校已经放假,静寂的林子是鸟鹊们的天堂。清晨或者傍晚,我还是常常踱 过去。享受清闲宁静。有一天,暮色四合时,我踱过去,突然发现一地残枝断叶,抬头望, 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数采去,原来密不透风的叶盖已经稀稀疏疏、透天望月。 ⑥枝折花去,满地凄凉。饱受磨难的它们抗议是应该的,就像那倔强骄傲的牡丹。 班 级 姓 名 考 场 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⑦三年前,有个女学生从自家牡丹园里移了一棵叫“洛阳红”的牡丹给我。欣喜之余。 我忙买了一个超大号的白瓷花盆栽种。那“洛阳红”在田里已长多年,年年花开如酒,香醇 香艳无比。学生送我时,它已有花蕾待放。我精心呵护。时时察看。期待它硕大的花朵开放。 有个朋友对这棵“洛阳红”也垂涎得很,天天过来探望,并请求我分些给她。手起刀落,我 在花盆里切了半株牡丹,连根带叶带花蕾送给了她。一个月后,朋友告诉我,那丰株牡丹花 没开便好端端地死去了。我的何尝不是?我留下的半株牡丹虽然成活,但自缩花蕾,不再开 花。秋来时,它早旱褪下叶子,关了家门。 ⑧三年过去了,任我怎样浇水施肥,它也只是长些绿叶,不见开花。移了它的魂,切了 它的骨,它变成了冷美人,不给花貌,不给笑容。它静默着抗议,用不开花的方式。 ⑨所以,我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去年断枝断骨,妻离子散,换了谁都会 抗议。 ⑩又是暑假,学生离校,林子寂静。前两天清晨,我去黑槐林做瑜伽,猛抬头,看到有 树头顶小小黄黄的花蕾,一锥锥,一蓬蓬。槐米!我惊呼。接下来的几天里,它们都次第捧 出各自的花蕾,整个黑槐林黄绿绿地静默着。 (11)痛,谁也不会忘记。但黑槐们和牡丹不同,它们选择了继续开花,并且用开得更好 更美的方式去抗议往年的不公,同是用静默抗议,牡丹贞洁,千年冷漠,誓死不理;黑槐智 慧,漠视痛苦,淡泊宁静。它默默地活好在自己的季节里,尽职尽责,按时开花,活好在当 下,用最自然最朴素的方式。 (12)我惊叹一棵树的智慧。 18.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中黑槐树的经历。(6 分) 时间 (1) 今年由春到夏 今年暑假 经历 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数采取 (2) (3) (1) (2) (3) 19.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的句子。(4 分) 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 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 20.第⑨小节中“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我”这么推想的原因有哪些?(4 分) 21.文章使用什么方法来凸显“一棵树的智慧”?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智慧”的内 涵。(6 分) 三、作文。(60 分) 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有欢乐,有忧伤;有振作,也有迷惘;有师长的叮咛和教诲,有 同学的宽容和赞赏……一件件往事记忆犹新,一幕幕场景历历在目,这些犹如人生长河中泛 起的朵朵浪花,这里的每一朵浪花都是美丽的,请结合自己的人生成长经历,以“一朵美丽 的浪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 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一 朵 美 丽 的 浪 花 100 x k b 1 200 300 400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学|科| 网 Z|X|X|K] 500 600 700 800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