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市青云中学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吴江市青云中学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ID:618630

大小:368.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23 题,满分 130 分,考试时间 130 分钟。 2.所有的答案均应书写在答题卷上,按照题号顺序答在相应的位置上,超出答题区域 书写的答案无效;书写在试题卷上、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 3.答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不得用其它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27 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 分) ①jùn( ▲ )工 ②xiá( ▲ )想 ③和(xù) ( ▲ ) ④无精打 cǎi( ▲ )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 分) ① 安祥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相互映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 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② 殊不知原诗只是出力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本来天下 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至,桂林山水那种清奇俏拔的神态,自然是绝世少有的。 错别字 ▲ ▲ ▲ ▲ 正确字 ▲ ▲ ▲ ▲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 分) ①晓战随金鼓, ▲ 。 (李白《塞下曲》) ② ▲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 》) ③欲将轻骑逐, ▲ 。 (卢纶《塞下曲》) ④ ▲ ,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 ⑤ ▲ ,望峰息心; ▲ ,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⑥ ▲ ,在河之洲。 ▲ ,君子好逑。 (《诗经》) ⑦ ▲ ,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桃花源记》) ⑧ ▲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陈涉世家》) 4.名著阅读。(5 分) ①《格列佛游记》“如何改进本国语言”中有一个计划是取消语言中的所有词汇, 那么人们依靠什么来表达意见呢?而这一计划又遭到哪些人的反对?(3 分) ▲ ②格列佛到达大人国经历了哪些危险?请举出两例。(2 分) ▲ 5.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4 分) 学习了“气象物候”专题后,某班开展了一次与此有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一道参与,完成下列题目。 【活动一】小王同学搜集到下面两组诗句,请你帮他辨别一下,诗句描写的各是 什么季节的景色。(2 分)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季节:_______________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季节: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李刚同学对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物候的差异 不能理解,请你给他解释一下。(2 分) ▲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 8-10 题。(6 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 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 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 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 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 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 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 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 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 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8 . 下 面 哪 一 组 句 子 中 加 点 词 的 意 义 不 相 同 ?(2 分 ) ( ) 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会.宾客大宴(《口技》)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扶苏以数.谏故 得鱼腹中书. 广故数.言欲亡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9.下面句中加点字与“固以怪之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A.久之.,目似瞑 B. 无丝竹之.乱耳 C.君之.病在肌肤 D.食之.不能尽其材 10.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孤鸣?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吗?请结合文 本简要分析。(2 分)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短文,完成第 11 题。(4 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①也固②先乎吾,吾从而师 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韩愈《师说》) (注:①闻道:懂得道理。②固:本来。) 1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A. C. B. D. (2)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阅读《鼎湖山听泉》,完成12-14题。(6分)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 。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 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 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 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 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 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 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 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 、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 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 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 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 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 鼎湖山的灵魂。 12.“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这别有的“滋味”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 13.作者说“山不在名,有泉则灵”,这是为什么?(2分) ▲ 14.“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 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中的“融” 和“滤”用得好不好,请选择一个进行分析。(2分) ▲ 阅读下文,完成 15-17 题。(7 分) 读书风雅事何必硬上弓 钱科峰 ①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红烛佳人,西窗伴读,古人这种读书 意境曾经是许多读书人的美好向往。然而时过境迁,佳丽多在夜总会,窗前多是 网游人。在现代人的文化生活中,一个 ipad 玩一宿,一个手机捧半天,就是缺 失了捧书夜读这档事,家里可以没有书,却不能没有 wifi,读书者几何?我们 已可想而知。 ②一天工作八小时,睡觉除去八小时,剩下的三分之一时间大家都在干什 么?在这个相对浮躁的时代,写书的都在搞穿越搞戏说搞低俗围着重口味打转, 读书的哪能聚精会神一门心思看名著读经典?职场要拼杀,社交要应酬,友情要 联络,身心要娱乐,读书,有时即便有那个心,也未必有那份闲情。于是,图书 大多成了家居装修时点缀书柜的软包装。 ③中国是个出版大国,每年出版的图书总量世界第一,然而与成反比的是中 国读者群却不是世界第一。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 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 64 本,俄罗斯人均每年读 55 本, 日本人均每年读 40 本,就连忙着整容做泡菜的韩国人每年也要读书 7 本,而中 国人均每年看书是 0.7 本。值得关注的是,三年前的调查数据显示,国人每年平 均看书是 4.5 本,由此可见,国人不仅读书少,而且变得越来越不爱读书已是一 个不争的事实。 ④文化大国居然读者寥寥,这事儿说出去确实有伤面子,于是皇帝不急太监 急,有识之士和官方组织坐不住了,意欲立法强制人们读书,不读书就是违法, 违法就要处罚。这不,新华网有报道称,我国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 2013 年国家 立法工作计划,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争取在年底形成较成熟方案提交国务院 法制办。依法读书,守法读书,霸王硬上弓,此情形说出去照样不光彩,老外那 是自愿读书热爱读书,咱却是牛不喝水强按头,这读书读得也太无奈了些。 ⑤“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一首劝学诗,既然大伙儿黑发不知勤学早,那么依靠点 法律手段促进社会读书热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然而我总觉得立法读书看上去很 美,做起来会很囧,试想,依法读书如何实施?读书多少如何计量?光买书不看 书又如何鉴别?图书借而不阅又如何界定?真读与假读如何评判?一字一句看 到脑子里的东西还真不好依法查处,硬制度要来个软着陆难度还不是一般的大, 由此看来,为阅读立法实在是不靠谱。 ⑥阅读是对知识的渴求,是一种精神的享受。阅读好比谈恋爱,没感觉、不 喜欢的总是很难通过外力捆绑到一起的,即便通过法规硬性捆绑,读者与作者都 不会有幸福感。 ⑦读书本是风雅事,如今却弄得像霸王硬上弓,这多少有点病急乱投医的味 道。还是明代的于谦说得好:书卷多情似古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要阅读更要悦 读,只有发自内心地产生一种对书的热爱与嗜好,这书才能读到心里记在脑里, 否则,徒增一种形式主义而已。因此,读书之事可引导可激励而不可霸王硬上弓, 有关部门肯花这番心思去立法,倒不如出台政策把书价降下来,把更多的图书馆 和便利借书点建起来,通过各种方式让读书益智养心的氛围浓起来。风雅之事文 雅办,岂不更好更有效?!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 16.文章开头写古人与现代的不同表现有何作用?(3 分) ▲ 17.第⑤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8-22 题。(16 分) 光明行 杨轻抒 母亲不知出去干什么了,我一个人独自扶墙出了家门,门外下在下着雨,雨 打在芭蕉上面,嘀嘀嗒嗒地响。我已经没有心思听雨打芭蕉的美妙音乐了,因为 我再也看不见那丛我亲手种植的芭蕉了。 以前我从没有想过什么叫做黑暗,没有,我抱怨过城市是那样的拥挤,天空 有好多的灰尘,抱怨过房间是那样的窄小,人群中有那么多丑陋的面孔,然而当 我终于看不见这一切的时候,我才突然发觉这一切是多么的珍贵! 我从没想过我也许会在黑暗中度过我的大半生,从没!而今,我无论如何不 能接受这一切,我独自走进了雨中。我不想提到那个叫死字的汉字,但我绝不认 为这样活着有任何意义。如果这时有一辆车向我撞来,如果身边的建筑物突然倒 下,如果我一脚踏进了深渊,我会坦然接受的,我会! 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我只听到了汽车紧急的刹车声和司机的惊呼声,听到前面迅速移动重物的声 音,听到人群急急走过的声音——我竟然畅通无阻地在城市的雨中行走,雨中的 城市第一次变得这样宽广。 然后,我听到了一声狗叫,一种友善的,我能想象出的一种乖乖巧巧的狗的 叫声。头顶的雨突然停了。 “走开!”我咆哮,“我不需要同情,我不需要可怜!” 我使劲挥动手臂,要甩开身边的一切,但我无论怎样努力,始终甩不掉那把 罩在我头顶上的雨伞。我终于失声痛哭起来。x.k.b.1 “能陪我走一程吗?”一个声音说。是一个女孩子的声音,软软的,柔柔的。 我不做声。 女孩把手伸过来,拉住我的手。“阿明——”女孩叫一声,我听见小狗汪汪地 叫着跑过来,围着我转圈,然后伸出舌头舔我的脚。我们在雨中走,雨声在伞外 淅淅沥沥地响。女孩的手热乎乎的,天地间很静,只有雨,沙沙的雨落在身前身 后。不知走了多久,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女孩问:“你的眼睛是谁治的?”我说出了医生的名字。“原来你就是我叔叔 的那个病人!”女孩有些惊喜地说,“你的眼睛能治好,他还说,治好你的眼睛将 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手术之一。” “真的?”我还是有些怀疑,因为母亲说过,我的眼睛治愈率只有百分之二 十五,也就是说,失败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五。 “真的,不骗你!”女孩说,语气是那么肯定。 “你喜欢音乐吗?我拉二胡给你听吧。” 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我听见女孩试 了一下弓,顿一下,一种激越的欢快的的音符突然跳跃而出,是刘天华的著名二 胡曲《光明行》! 女孩拉得真好!我曾经多次听过二胡曲《光明行》,但我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感 到过有一大片的光明水一样猛然落满我的头上、肩上,沐浴着我的全部身心。 “看到阳光了吗?”女孩轻声说,“你一定会看到光明的!到那里你采枙子花 送给我吧,我最喜欢枙子花了。小时候院子里有好多的栀子花,洁白的,像阳光 一样的灿烂光明。” 手术非常的成功,百分之二十五的奇迹实现了!医生感慨地说:“这个坚强 自信的病人不多见啊!”我没有时间去理会医生的感慨,拆线那天,我跑到城外 的农家院里,折了一大捧栀子花,我要去找那个喜欢栀子花的女孩! 然而,当我认定我已经走到了我曾经和女孩呆过的地方时,我才发现在我面 前的,哪有什么房子,有的只的一片满是砖头瓦块长了青草的废墟。我想是不是 我走错了地方?于是我重新回到起点,闭了眼,凭着感觉,走到了,睁眼,仍是 那片废墟! 我见人就问:“这曾有人会拉二胡带条叫阿明的小狗的女孩吗?” 有人想了半天说:“你是问那个卖艺的瞎女孩吗?她早走了,不知上哪儿了。 是牵条小狗背把二胡——她曾经在这里搭了一个临时的棚。” 我说:“她叔叔是眼科医生呢!” 那人说:“哪有这事!她只是一个卖艺的女孩,胸前常戴朵栀子花。” 是这样!我发疯似的跑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见人就问,看见一个胸前戴 栀子花会拉二胡的女孩了吗?所有的人都冲我摇头。 我跑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那么多的人呢,那么多的人中没有那个长头发的 牵着一条叫阿明的小狗的女孩,有的只是大块大块的阳光在那个清晨猛然倾泄下 来,厚厚的阳光把一座城市,把所有的人都淹没了。 我把手中的栀子花抛起来,城市的天空中顿时飘满了洁白的栀子花,那一瓣 瓣洁白的花像一个个梦,像一瓣瓣梦一样的阳光,像一瓣瓣阳光一样的音符随时 风飘荡…… 阳光,真香!所有的人抬起头,他们在寻找那些很香很香的光明呢!我泪流 满面。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名篇赏析》,有改动) 18.在“我”与女孩的偶遇中,她为“我”做了哪些事?(4 分) ▲ 19.体会下面句子中加框词语的表达效果。(3 分) 始终甩不掉...那把罩在我头顶上的雨伞。 ▲ 20.分析选文画线句有什么作用?(2 分) 女孩的手热乎乎的,天地间很静,只有雨,沙沙的雨落在身前身后。 ▲ 21.选文最后一段表达了“我”哪些复杂的情感,简要说明。(4 分) ▲ 22.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3 分) ▲ 第三部分 作文(60 分) 23.请将“________比________更重要”补充完整后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 600 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27 分) 1. (4 分)① ; ② ; ③ ; ④ 2. (4 分) 错别字 正确字 3.(10 分) ① ② (王之涣《 》) ③ ④ ⑤ ⑥ ⑦ , ( 《桃花源记》) ⑧ 4.(5 分) ① (3 分) ②(2 分) 5.(4 分) 【活动一】 (2 分) (1) 季节:_______________ (2) 季节: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2 分)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3 分)x.k.b.1 6.(2 分) 7.(2 分) 8.(2 分) ( ) 9.(2 分)( ) 10. (2 分) 11.(4 分) (1)(2 分 ) (2)(2 分) 12.(2分) 13.(2分) 14.(2分) 15.(2 分) 16(3 分) 17.(2 分) 18.(4 分) 19.(3 分) 20.(2 分) 21.(4 分) 22.(3 分) 第三部分 作文(60 分) 请将“________比________更重要”补充完整后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 600 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1-3 题略 4.①以物示意;妇女、文盲和俗人。 ②如:两只老鼠爬上 床,与老鼠格斗;一只比牛大三倍的小花猫,使格列佛大 吃一惊;农民把格列佛带到集市,强迫他做各种姿势赚钱等等。 5.【活动一】(1)夏季 (2)冬季 【活动二】造成这一物候差异的原因是地势的高下。在山区,气温比同纬度的 平原地区低,春天来得迟,所以花也开得迟。(意思相近即可) 6.国破家亡,又在悲秋的季节,在想想以前是何等风光,现在尽然连忧愁都无处 发泄。“锁”是写实和写虚的完美结合,写实是被软禁,写虚就是惆怅无处发泄。 被“锁”者,实非“秋”,而是“人”。 7.“离愁”是抽象的感情,李煜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比喻愁思之 纷繁和难以解开。表现了词人此时愁情万端,有对过去的种种回忆,有对现状 的种种伤感,有对未来的种种忧虑,千千万万的感情的丝缕,缠绕着他,理也理 不清,剪也剪不断。结尾一句写离愁的滋味,也是绝妙之笔,“别是一般滋味” 也就是说不出是什么一种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最真切的感受。 13.说明泉水是鼎湖山的灵魂。 14.融,恰当地写出作者全身心的投入,被奇妙的泉声所陶醉,沉浸其中。 滤,写出了泉水对作者心灵的净化,“冲走污垢,留下深情”。 15.读书之事可引导可激励而不可霸王硬上弓/强求。(读书风雅事,不必硬上弓。) 16.列举古人与现代的读书情况,引出本文的中心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作为论据来论证本文的论点,阅读更需要悦读。 17.用了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有力论证了读书不依靠个人的意识而依靠立法阅 读是不靠谱的,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18.撑伞遮雨,牵手同行,谎称叔叔能治好“我”的眼病,为“我”拉二胡曲《光 明行》鼓励“我”。 19.动作,意思是摆脱不开,生动形象地写出女孩帮助“我”的坚定执着,同时 也写出“我”内心的烦躁。 20.环境描写,渲染宁静的气氛,烘托“我”逐渐平静的心情。 21.表达了“我”对女孩的感激,没找到女孩的伤心和遗憾,感受到光明的幸福, 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而感动。 22.既指刘天华的二胡曲《光明行》,也指女孩对“我”的帮助让“我”坚强自 信,重新获得光明,“我”也由此感到人间真情如阳光般光明美好。 23.参照中考作文标准.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