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8.2《法律“雷池” 不可越》同步测试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七下8.2《法律“雷池” 不可越》同步测试

ID:606930

大小:20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思想品德 8.2《法律“雷池” 不可越》同步测试(粤教版七年级下册) 【知识框架】 法律“雷池” 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为什么要给犯罪分子予以法律制裁 不可越 刑罚的种类 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 善于与不法侵害作斗争 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主动协助公安司法机关调查 勇于维护法律的尊严 【核心问题】 8.2 1.通过对案例的研讨,懂得罪与非罪的界限,理解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2.深入社会,开展调查活动,了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提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 犯罪的措施,培养提高社会实践的能力。 3.与同学交流,面对不法侵害应采取何种正确的途径去解决。 4.进一步认识犯罪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危害,学习法律文书的基本写法。 5.通过阅读《一个不孝子的忏悔》,认识到犯罪要受到刑事制裁,要承担刑事责任。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的 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我国的刑法等法律、法规是( )。 A.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打击违法犯罪 2.据《泉州晚报》报道,2009 年 11 月 25 日一对青年男女正在泉州市某风景区游玩时, 流串犯潘某拔刀上前威胁,令其交出手机、钱包等物品。事后,流串犯潘某很快被公安人员 擒获。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潘某所犯的行为是抢劫罪 B.潘某的行为应受治安行政处罚 D.潘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 C.潘某的行为不会受到刑罚处罚 3.社会青年王某手持匕首,多次在学生上学的路上逼迫学生交出身上所带的现金,并打 伤多名学生。王某因此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5 年。王某的行为( )。 ①是犯罪行为 ②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③应受刑罚处罚 ④只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 2006 年底,“熊猫烧香”开始在我国互联网上肆虐,这是国内制作计算机病毒的第 一案,公安部十一局和湖北省公安厅副厅长黄洪对此高度重视,要求湖北网监部门不惜一切 代价,拿下此案。2007 年 2 月 12 日,国内首例制作计算机病毒案在湖北告破,随着制作者 李俊的抓获,肆虐一时、威胁百万用户电脑的病毒“熊猫烧香”慢慢落下帷幕。2 月 15 日 李俊被湖北省仙桃市检察院批准逮捕。李俊被逮捕表明( ) 。 A.利不可谋 B.法不可违 C.义不可舍 D.权不可用 5.到西安打工的四川人彭文军,夜里到别人的香菇棚偷香菇,被发现后遭到失窃者的殴 打,后来彭文军接连被失窃者敲诈。无奈,彭文军到派出所报案,最后这几名原本是受害者 的失窃者被逮捕。此案给我们的启示是,当公民受到非法侵害时( )。 ①要勇敢地报案 ②应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③不能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 ④可以采用任何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当你遇到右图情况时,应当( )。 A.奋不顾身,以死相搏 B. 赶快回避,免受伤害 C. 拨打“110”报警 D.暗中观看事情发展 7.许多事实告诉我们,面对歹徒,青少年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要 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之作斗争。在下列选项中,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有( )。 ①机智地求助他人 ②不畏强暴,以死相拼 ③巧妙周旋,趁机脱离险境 ④记住不法分子的特征和行为,事后报案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当你的亲朋好友受到不法侵害而又不敢斗争时,你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 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管闲事为好 ②纠集一些朋友,帮受侵害者解除危害 ③向他们讲清利害,劝其及时报案 ④保护好罪犯作案现场,保留物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9.某校八年级(2)班学生冀志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王某等人手持凶器拦截本校学生 要钱,遂上前制止,却遭到王某等人的围攻。冀志见他们人多势众,就假装胆怯躲开,寻找 机会报警。冀志的行为是( )。 A.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惟一手段 B.机智勇敢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表现 C.缺乏见义勇为精神的表现 D.自私、懦弱的表现 10.从法律的角度看,“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等名言告诉我们 ( )。 ①犯罪行为往往是从犯小错开始的 ②犯些小错不要紧,但不能犯大错 ③有错不改会越走越远,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陷入犯罪的泥潭 ④“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错误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据报道,41 岁的驾驶员陈某,认为儿子的班主任李老师对其子态度不公而产生报复 邪念,于是携带一把双刃匕首守候在学校附近的小区门口,当李老师放学回家时,陈某便上 前质问,双方发生口角。最后,气急败坏的陈某拿匕首刺向手无寸铁的李老师,导致李老师 受伤并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陈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根据上述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陈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2)法院对陈某的处罚,分别属于我国刑罚中的哪一种? 2. 2009 年 4 月 14 日,河北邯郸市农业银行金库发生一起特大盗窃案,被盗现金人民 币近 5100 万元,任某、马某有重大作案嫌疑。案发后,二人驾车潜逃,公安部 4 月 17 日向 全国发出 A 级通缉令,马某于 18 日在北京被抓获,在三位市民的举报下,任某于 19 日在江 苏连云港被抓获。 (1)任某、马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他们将会受到什么处罚? (2)三位市民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3.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吴海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几个小痞子拦住搜身,并被抢去 身上仅有的 6 元钱。这几个小痞子要他第二天带 50 元钱来,否则要收拾他。假设吴海设想 以下三种对策:①惹不起躲得起。②告诉老师并报警。③纠结朋友去找他们报仇。 (1)请对这三种对策分别进行评析。 (2)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选择哪一种,为什么? 4.右图中的小华(15 岁)在一次骑自行车郊游中,行至下坡时,因车速 过快,将同向行驶的王某撞倒,王某因脑颅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小华要负刑事责任吗?为什么? 三、探究活动题 5.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 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 70%以上,十二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明显增加,其中十四五岁少年犯 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 70%以上。 为构建和谐校园,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对违法与犯罪等法律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某校七 年级(1)班准备结合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及有关典型案例,组织一次“法制报告 会”。现请你结合所学法律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为报告会设计一个主题。 (2)请你写出组织报告会的目的。 (3)请你为报告会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4)请你设计本次报告会活动步骤。(至少三步) (5)请你写出本次报告会可能用到的法律观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C 4.B 5.B 6.C 7.A 8.D 9.B 10.D 二、非选择题 1.(1)陈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2)法院对陈某判处的死刑属于我国刑罚中的主刑,判处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属于刑罚 中的附加刑。 2.(1)①犯罪行为。②刑事处罚。 (2)三位市民的行为是有正义感的表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未成年人在内 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3.(1)对策一不仅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还会使犯罪分子更加嚣张。对策二是 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表现,同时也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是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 为作斗争的表现。对策三不仅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还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是违法行为。 (2)选择对策二,这是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4.小华不用负刑事责任。因为案发时小华不到 16 周岁,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己满十 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 品、放火、爆炸、投毒八种罪的,才负刑事责任。因此小华不负刑事责任。 三、探究活动题 5.(1)主题:法律“雷池”不可越;法律是社会生活安定的基石等。 (2)通过本次报告会的召开,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其懂得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中认真学法、懂法,自觉守法、护法,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 (3) 宣传标语: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防微杜渐,做守法的楷模 等。 (4)步骤举例:准备阶段:确定活动时间、活动主题、活动形式、活动目的、确定参加 人员、邀请法制宣传员作嘉宾、布置活动会场等。实施阶段:主席团成员入场、主持人宣布 报告会开始、主席团成员代表讲话、嘉宾发言、师生代表发言、组织者承诺等。结束阶段: 主持人宣布报告会结束,要求会后与会人员认真总结,写出会后感想,清理会场,报告会结 束。 (5)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要受到刑罚处罚;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 逾越的鸿沟;青少年要知法、守法、护法;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等。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