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详细分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详细分析

ID:582324

大小:23.37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详细分析 任务驱动型高考作文的特点、要求: 1、任务型高考作文就是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 2、任务型作文就是下达一个指令性任务,让考生更好地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 选择最好的角度来作文。 3、材料作文由于可以多角度立意,为了规避随意写作和偏离题意作文,有的在 材料中随意找个词就把它作为写作的内容展开,这样往往偏离材料的含意。 4、任务型作文,有效地规避了套作和宿构。有利于考查出学生的真实的写作能 力。 5、"最好角度"是什么?往往见仁见智,致使阅卷者也可能有不同的意见,指令性 任务,就为阅卷树立了一个标准,避免阅卷的随意性。 6、任务型作文,增强了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突出写作的目的性。要求有较 高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7、任务型作文,着力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任务型作文属应用性写作,因此着力考查考生实用性写作的能力,与学习、 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9、任务型作文要求全面读懂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抓住材料的 一点就作文。 10、任务型作文要求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比较的内容、比较的点,均来 自材料,考生必须找到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必须有足够的事实支撑自己的观点,并 作出入情入理的分析论证。 11、任务型作文往往在材料中出现多个人物、多种看法,它们的关系往往是相同、 相反、相对、递进等等,考生必须对每一个都要做出准确的分析、评价、概括,以便 论证自己"更喜欢哪一个或更赞成哪一个"。 12、任务型作文的审题有点像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对于材料中出现的每一 个人物、观点,都要逐一分析、比较,求同求异,辩证思考,以便于立论。 13、任务型作文就"任务"而言是就事论事,绝不允许离开"任务"作文;就论证而 言又是就事论理,因此它要求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14、面对任务型作文,考生必须转变观念,再不是那种抓住一个词就立意;准备 几个例子就作文的时候了。必须按照指定的任务去作文,"任务"是什么?必须认识清 楚,否则累死也无功。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作文的难度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特 别是对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来说。 15、任务型作文往往暗示作文的写法,比如 2015 年课标 2 作文题,"你认为谁更 有风采?","更"字表明写法必须是比较、对比,从而确立、论证自己的观点。 16、任务型作文读懂材料以及平时的阅读量、格局、境界是作文的基础,明确 任务深刻理解任务是关键。 学生写作的无从下手,教师课堂的无章低效,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对“任务驱动 型作文”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既做不到“知此知彼”自然就无法“百战不殆”。对 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人们的理解往往陷入两个极端:或者认为“任务驱动型作文” 就是材料作文,不过是换了个名头而已。或者将“任务驱动型作文”与传统作文完全 割裂开来,将其视为令人望而生畏的新鲜事物。 还有人甚至简单地将时事材料作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标志。那么,“任务驱动 型作文”和传统材料作文究竟有何区别呢?他到底是对传统材料作文的继承,还是对 传统材料作文的颠覆? 这里所说的“传统材料作文”一般指的是近年流行的“新材料作文”。百度词条中 对“新材料作文”解释是:“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是 提供材料更广的材料作文”。根据命题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寓言故事类、漫画图表 类、名言警句类和社会时事类”等等。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材料 (一)材料的真实性 对于材料作文而言,命题材料的呈现形式常常是五花八门的。不同于传统材料作 文的哲思语录、寓言故事、漫画诗词等命题形式,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往往取材于 当下的新闻热点和生活事件。用真实的题材和熟悉的社会热点切入,调动考生对“社 会现象”和“时事热点”的思考和分析,只要能够结合切身感受,就能充分点燃考生 的写作热情。 如 2015 年全国新课标 I 卷就选用了湖北“荆楚网”记者钟剑桥的一则报道:“位 父亲在高速公路开车打电话,旁边的孩子一再提醒,父亲不要拨打电话,可是父亲不 听劝阻,最终孩子选择报警。警察前来后对父亲进行批评教育,此事引起社会争 议。”(摘自网络)作文材料设置了一个与当事人直接沟通的情境,要求考生给事件中 的孩子、父亲或是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自己的态度,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这种 化虚拟为真实的情境,引发考生讲真话、讲道理,激发了考生的创作欲望。 (二)材料的情感导向性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说:“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总体上体现出高考改革方向,弘 扬时代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 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等 4 个方面的考查,形成‘一点四面’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 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作为中国影响力最大的考试,高考作文除 了选拔的功能之外还背负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通过命题的立意导向,引导学生阐 述文字背后的事理,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作文试题育人的功 能落到实处。 例如 2015 年全国新课标 I 卷就通过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这个小小的切入口烛 照伦理观与法治观的大道理。在如何解决“情与法”之间矛盾的思考下,引导考生树 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而更典型的是在全国 II 卷中,通过“风采人物评选”的情境,指 引学生以个人的价值追求来评判和衡量材料中的三个候选人的人生价值。他们一个矢 志科学研究,一个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时间雕琢着工匠精神,还有一个凭借自己的兴趣 爱好实现自己的价值。三人的精神分别呼应着“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和提高全 民文化素养”②。而考生对“谁更具风采”的判断,其实就是他们自己人生的选择。 是为了人类的前进的大爱大义而奉献,还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精益求精,或是去追求一 己的成就感?小小的选择渗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呈现着建设美丽中国的 当代人的梦想。 (三)材料的多元性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材料作文的发展,自然继承了材料作文“自主空间大、立意角 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一般而言,命题材料涉及几类人、几种观点,文章往往 就可以有几种立意角度。还是以全国新课标 I 卷为例,题目要求“请给小陈、老陈或 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这里面涉及到三类人:一是女儿小陈、二是父亲老陈、三是 “相关方”即警察和媒体。也就是说文章至少能有三个角度。 就女儿小陈而言,她的做法是否妥当?举报父亲究竟是一种“大义灭亲”的义举? 还是有违传统伦理孝道的“六亲不认”?“请”与“法”究竟孰轻孰重?我们可以给 小陈哪些更好的建议?就父亲老陈而言,我们是对老陈的行为作出严肃的批评?还是 要给予他安慰,帮他缓解他与女儿之间的矛盾? 而对“相关方”来说,警察在秉公执法的同时将事件诉之媒体的做法是否值得商 榷?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作为舆论导向的媒体有无理性地对当事方做出合理的评 价?是真正的“正本清源”?还是仅仅只是为了“制造嘘头”? 每一个角度,每一个问 题都是对思维的有力驱动,有助于激发考生创作的欲望,真正实现了新课标“学会多 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 考”的总体目标。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制题要求 张开先生在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定义中说:,’(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使考生 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的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 式”。之说以需要“辨析概念”、“多维比较”是由它设置的问题决定的。用一句话 概括“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制题特点应当是“情境矛盾对立,问题颇具争议,双方(或 多方)各有情理,考生辩证分析”。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问题设置往往是选择具有争议的话题,隐藏多个价值立场, 没有明显的正误取向,考生可以自主地选择任意一方向畅所欲言。但是,考生要在多 元的事件中陈明自己的观点,就必须通过自己的斟酌、权衡之后,再做魔当的选择, 这就要求学生在具有情感态度、谋篇布局的写作能力的同时还要有分析事件的思辨能 力。 哲学家赵汀阳曾说:“辩证法的意思是讲道理、讲逻辑、讲证据的对话辩论,在 各种道理之间的对话、论证、比较和改进中,人们能够获得比较原先意见更为合理的 观点”选择是思辨的起点,如全国 II 卷,要考虑“哪一个更具风采”就必须对三个人 物进行比较,权衡三者的异同、价值和贡献。在多维度的考量下发现有价值的元素, 深化自己的认知,这就是“综合材料”的内涵和意义。 当然阐述的目的是为了说服对方,而不是为了简单的论证。美国国家教育进行评 估(NAEP)对写作是这样界定的:“劝说读者改变其观点或采取行动,解释说明信息、 问题和观点,提供经验以帮助读者形成理智的判断,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搭起共鸣”写 作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学生需要向自己的预设对象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站在道德 的高度去做一个大是大非的评判。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打压对方观点,而 是入情入理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吸引对方,说服对方,让对理解接受。同时也要倾听 不同的观点,呼应他说,对产生争议的关键概念进行厘定,从不同的方面分析利弊得 失,体现严密的逻辑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