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3 页
备战高考语文冲刺:科学素养也是“免疫力” 阅读写作导写练
【开篇寄语】
科学素养是指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掌握科学思维和科学思想,以及运用科学技术处理社会
事务、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当疫情突然袭来时,各种防疫谣言、骗局粉墨登场,一些不法商家趁机打劫,“借疫生财”。
与此同时,各种“伪科技”产品也纷至沓来,“虚拟币”“量子波动速读”等让人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这反映出广大
民众的科学素养仍有待提升。只有不断提升科学素养,才能不断增强“免疫力”,防止上当受骗。
科学素养也是“免疫力”
(题目即论点,运用比喻,强调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①随着各地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一批号称可以抵御病毒、预防新冠肺炎的商品在网络和实体店热卖,有的打着“高
科技”旗号,有的则是人们熟悉的“老面孔”。但这些所谓的防疫“神器”靠谱吗?(开篇对当前热卖、号称防疫“神
器”的预防新冠肺炎的商品提出质疑,引出话题。)
②据调查,这些商家口中神乎其神的“黑科技”,都是典型的“噱头大于内容”。不仅难言科学,更跟抵御病毒不搭
边。倘在平时,大伙恐怕还会有所警惕、多问一句,但面对疫情,就可能“宁可信其有”了。事实上,各路商家也恰恰
是抓住了大众对新科技的好奇和推崇心理,制造信息不对称,引得大家纷纷解囊。这样的套路,与其说是“商业营销”,
不如说是“借疫生财”。(现实性分析。指出商家所谓的“黑科技”,不仅难言科学,更跟抵御病毒不搭边。这样的套路,
实质是“借疫生财”。)
③对夸大功效、误导购买的行为,需要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主动出击、从严处罚、形成震慑。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思
考,不能停留于执法层面。需要看到,从非典时期的板蓝根,到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引发的食盐抢购,每有突发事件来
临,诸如此类的“抢购”就会再现。如此这般,除了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信息获取焦虑,也折射出一些人科学素养亟待提
升的现实。(必要性分析。回顾“抢购”板蓝根和食盐等事件,指出这些事件折射出一些人科学素养亟待提升的现实。)
④近些年来,高科技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但与此同时,各种“伪科技”产品也鱼目混
珠。比如,科技热词“区块链”被一些不法分子借机炒作,以“虚拟币”之名行“传销币”之实;一些保健品企业进行
虚假宣传;非法培训机构的“量子波动速读”骗局,也忽悠了不少家长……在信息时代,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
“折旧率”越来越高,但越是如此,就越需要对新事物、新概念秉持一份冷静甄别的理性意识,涵养一份“透过现象看
本质”的科学精神。看文章别被“标题党”牵着走,遇到新信息不妨多方求证、避免踏进陷阱。当科学素养的“免疫力”
不断增强,伪科学的“病毒”自然式微。长此以往,更多人便能涵养起科学理性的思维定力。(重要性分析。需要对新
事物、新概念秉持一份冷静甄别的理性意识,涵养一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精神,不断增强科学素养的“免疫力”。)
⑤近年来,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快速提高,但在不同人群中还存在不平衡现象,需要进一步厚植求真务实、善辨真伪
的科普土壤。突如其来的疫情,映照出一些人科学素养的不足,却也无比真实地告诉大家,这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也是最好的科普课堂。我们看到,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一些专家以“硬核大白话”收获一众粉丝,在答疑解惑的同时,
提振战胜疫情的信心;一些网站推出系列科普防护知识,通过接地气的问答方式,帮大家敲开了新冠病毒的“坚硬外壳”;
一些应用程序发布“实时疫情”,基于数据产品的分析解读,让大家面对疫情多了些笃定。事实证明,多开动脑筋、多
创新思路,科普也可以有另一种打开方式。(现实性分析。突如其来的疫情也是最好的科普课堂,多开动脑筋、多创新
思路,科普也可以有另一种打开方式。)
⑥战胜疫情离不开科学,既要加强科研攻关,也需要我们在防控中坚持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精神。提升公众科学素
DS文库系统:https://wenku.docswf.com 全国高中语文教师群:714091542
第 2 页 共 3 页
养,让科普更接地气,必将剥开“伪科技”的外衣,种种“神器”也就没有市场。(鞭策激励,期待展望。)
来源:2020-03-27《人民日报》
【时代警语】
战胜疫情离不开科学,既要加强科研攻关,也需要我们在防控中坚持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精神。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让科普更接地气,必将剥开“伪科技”的外衣,种种“神器”也就没有市场。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中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近些年来,高科技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新技术新概念_______,但与此同时,各种“伪科技”产品也_______。
比如,科技热词“区块链”被一些不法分子借机炒作,以“虚拟币”之名行“传销币”之实;一些保健品企业进行虚假
宣传;非法培训机构的“量子波动速读”骗局,也忽悠了不少家长……在信息时代,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折
旧率”越来越高,但越是如此,就越需要对新事物、新概念秉持一份冷静_______的理性意识,涵养一份“透过现象看
本质”的科学精神。看文章别被“标题党”牵着走,遇到新信息不妨多方求证、避免踏进陷阱。当科学素养的“免疫力”
不断增强,伪科学的“病毒”自然_______。长此以往,更多人便能涵养起科学理性的思维定力。
A.层出不穷 鱼龙混杂 鉴别 式微
B.屡见不鲜 鱼龙混杂 甄别 凋零
C.层出不穷 鱼目混珠 甄别 式微
D.屡见不鲜 鱼目混珠 鉴别 凋零
2.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近些年来,高科技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但与此同时,各种“伪科技”产品也鱼目混珠。
突如其来的疫情,也反映出一些人科学素养的不足。请从如何提高人们科学素养的角度,结合你的读书体验和个人经历,
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少于 500 字。
【相关链接】
提升疫情防控科学素养
DS文库系统:https://wenku.docswf.com 全国高中语文教师群:714091542
第 3 页 共 3 页
面对突发的疫情,迅速拉起防线十分必要,拉起合格防线却并不容易。这其中,要避免形式主义设防和过度防护。
形式主义防控,不仅摆花架子徒劳无功,而且由于缺乏对疫情的科学认知、正确应对,会给防控体系埋下隐患。要知道,
在疫情防控中,一个人、一个环节的疏忽大意,就可能使所有人、所有环节的努力功亏一篑。
过度防护同样不可取。从社会大局看,过度防护会导致本就紧缺的医疗物资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甚至造成浪费。
确保医疗防护资源使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是保护医护人员、确保战胜疫情的重要前提。为此,有必要提倡公众合理使用
防护物资,确保防控一线的需要。相关部门及专家也多次强调,在一般露天公共场所佩戴普通医用外科口罩,既可达到
隔离病毒的作用,还可以获得更好的透气效果。
避免形式主义设防和过度防护,需要践行科学防护,采取各种措施弥补社会公众科学知识的匮乏、科学素养的缺失。
需要看到,公众对疫病一知半解,是造成恐慌情绪的重要因素。在网络上,一些关于疫情防控的谣言之所以能够传播,
甚至还有人散布一些“民间偏方”,都和科学素养的缺失有关。这也提示我们:疫情防控,科普应该发力。
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不仅需要“科学家的科学”,以科技攻关提升防控水平和治疗能力,也应提倡和鼓励“公
众的科学”,以科学防护守卫自身安全,以科学素养培育健康文明习惯。科学防护强调实事求是,包括公众了解疫情的
科学知识,有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以科学态度看待疫情,用科学方法做好防护。从最基本的正确戴口罩、正确洗手,
到公共场所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都是最基本的防疫科学素养。
只有坚信科学、运用科学方法,才能战胜病毒。有些专业知识,比如抗病毒药物的“双盲实验”以及细菌与病毒之
间的差异,公众理解起来可能比较费力,这就需要科普工作者和大众传媒创新方式方法,让科学宣传更接地气、更易理
解。科技工作者、公共卫生专家有义务站出来当好科普宣讲员。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相关部门实事求是披露疫情,科学
家准确客观发布研究观点和科研成果,对于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同样至关重要。
在这场全民战疫中,公众科学得当的防护,社会科学有序的防控,有助于筑牢抗击疫情的堤坝,科学合理配置资源。
普及科学知识,实施生命教育,提升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我们才能更加从容、更加主动。
来源:2020-03-20《人民日报》
DS文库系统:https://wenku.docswf.com 全国高中语文教师群:71409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