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学习笔记示例
加入VIP免费下载

《幼时记趣》学习笔记示例

ID:577399

大小:56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幼时记趣》学习笔记示例 一.原文注释与翻译 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注释:1余:代词,我。2.张目:睁大眼睛。张,张开,这里是张得很大的意思。3.明察秋毫:这是个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眼力。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 翻译: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 原文:[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注释:1.藐小:微小。藐、小、微都是小的意思,句中“藐小”修饰“微物”。2.其:代词,相当于“它的”。3.纹理:泛指花纹。物体上的花纹本来就不易辨认,如果物体极其细小,就更难看清楚。必:副词,一定。“必细察”,强调了对观察的特别爱好和观察的仔细。‎ 翻译: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原文:[故时有物外之趣。]‎ 注释:1.故:所以 2.物外之趣: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翻译: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原文:[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注释:1.私:私下,这里是“自己”的意思。‎ ‎2拟:比。3舞空:即舞于空,介词“于”省略 翻译:夏天蚊群的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原文:[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注释:1之:助词,没有实在意义。2所向:名词性短语,指想像的景象。3则:连词,那么。4或:连词,或者。5果然:副词,真的,果真。‎ 翻译:心中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原文:[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注释:1.第一个“之”代“群鹤舞空”的景象;第二个“之”代“昂首观之”的动作。为 (wèi):介词,表原因,可作“因为”讲。‎ ‎2. 强:同僵,僵硬 翻译: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 原文:[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注释:1素:本是白色的生绢,引申指白色的。2徐喷以烟:即以烟徐喷之。宾语“之”省略,介宾短语“以烟”置于“喷”后。3其:代蚊子。作……4观:即“当……看”。5怡然:喜悦的样子。6然,助词,作词尾,可以作“……的样子”讲。7称快:喊痛快。称,说,声称,这里是喊、叫的意思。‎ 翻译:(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使它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情景)当做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原文:[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 注释:1.于:在。丛杂:多而杂乱。2.其:代词,相当于“自己的”。3.使与台齐:就是使之与台齐,宾语“之”代身子,省略。齐,这里是一样高的意思。‎ 翻译: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原文:[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注释:1.“以……为……”是固定结构。“以”是介词,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为”的状语,相当于“把……当做……”。2.神游:这里指在想像中游历。其:代想像中的山林。3.自得:自己感到得意或安闲舒适。‎ 翻译: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原文:[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注释:1.二虫:两只虫子。古汉语常省略物量词。2.斗草间:即斗于草间,介词“于”省略。3之:代二虫斗。浓:程度深,这里是兴趣浓厚的意思。4.庞然:很大的样子。5.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6.拔山:把山移开,形容力气大。拔,原意是用力抽出,这里是移的意思。而:连词,表修饰关系。7.盖: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 翻译: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原文:[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注释:1.而:连词,表示“吐”和“吞”两个动作的承接关系,这里可解释为“便”“就”。 2.为所: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翻译:(哈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原文:[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 注释:1.方:正。2.出神:精神过度集中而有点发呆。3.神定:心神安定。4.驱之别院:即驱之于别院,介词“于”省略。‎ 翻译: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唉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二.常识:《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是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清代作家。主要作品有《浮生六记》 , “记趣”的意思是记叙童年趣事。 ‎ 本文生动的描述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到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三.总结归纳与课文探究 ‎1 本文开头总说“物外之趣”,然后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这四幅图画依次是 群鹤舞空图、青云白鹤图、神游山林图和鞭打虾蟆图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这句话既是夸张又是比喻,为什么这样说?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把蚊子的鸣叫声当作雷声,当然是比喻;而蚊声无论如何也没有雷声大,所以是夸张。这句话强调了作者的“心之所向”和全神贯注,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3.文章处处体现“物外之趣”,请你写出文中描写“物外之趣”的语句。‎ A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B又留蚊于素长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做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C 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 “夏蚊成雷”运用了什么修辞?“蚊”与“雷”“鹤”有何联系?“夏蚊成雷”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夸张和比喻。“我”从蚊群嗡嗡的声音与闷雷声相似的特点联想到雷声,而蚊比作鹤,也是蚊子的体现,长足与鹤相像,这里运用了联想。‎ 既照应前文,又为下文铺垫。‎ ‎5.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说明了什么?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我”对观察蚊群的兴趣之浓。‎ 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 ‎ ‎ ‎ ‎6. 作者用词很生动,一个“冲”字使人想见 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景 一个“唳”字使人仿佛听到 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 ‎ ‎7. 写神游山林的乐趣突出了幼时的哪些心理特点? ‎ 表现了幼儿视小为大、喜欢想像的特点。作者由丛草、虫蚁、土砾联想到自然山林、野兽的美景,进入了心旷神怡之境,丰富了美的感受,获得移情入境、小中见大、微中见奇的欣赏效果。当然,这种想像和乐趣与作者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是密切相关的。缺乏知识和生活,也就无从想像,自然也就没有神游的感受 ‎8. 鞭打蛤蟆,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年幼时怎样的性格?‎ 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感情。‎ ‎9. 写出文中三处表现“我”神游其间的心理描写。‎ 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呀然惊恐 ‎10.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说明了什么?‎ 既反映了小孩视觉敏锐,又表现出孩子的稚气、天真。‎ ‎11. 本文的物外之趣有哪些?它们源于生活中的什么事物 ‎ 物外之趣:①鹤唳云端 ②游山林丘壑 ③鞭庞然大物;‎ 源于生活中:①夏蚊成雷 ②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 ③癞虾蟆捕虫 ‎ ‎12.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作者这一举动的原因是什么? ‎ 因为它破坏了作者正浓的兴趣,打断了作者丰富的想像。‎ ‎13. 通过本文的阅读,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 我的看法:以一颗爱心和一双慧眼去感受观察人生,从平凡的生活中见出不平凡的情趣 ‎ ‎14. 童年是一段如诗如画的故事,在童年发生过许多趣味横生的故事,诗人胡令能《小儿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霉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你还知道哪些诗中写到了童年生活?写到相关的诗句即可。 ‎ ‎(清)高鼎《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5. “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带有“鹤”‎ 字的成语或诗句。‎ 鹤立鸡群(比喻人的才能或仪表卓然出众。)‎ 鹤唳风声(形容极度惊慌疑惧或自相惊扰或形容凄凉的景象。)‎ 鹤发童颜(白色的头发,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6.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解释它们的意思。‎ ‎(1) 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清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2)庞然大物:身体庞大的东西,现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而实际很脆弱的东西 ‎ ‎17.对选文第三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有下面两种不同的概括。你赞成哪一种?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1)神游丛草 (2)神游山林 ‎ 答:以神游丛草为好,丛草也值得“神游”,更能体现童趣。选另一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8. 课文的描写充满童真童趣,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 示例: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理由:正当“我”看得格外入神时,癞虾蟆破坏了“我”的兴致。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这充分地写出了“我”儿时的天真活泼和独特的生活情趣。 ‎ ‎19. 之字用法归类 项为之强:代昂首观之的动作 物外之趣 :助词,的 心之所向 :助词,无实在意义 昂首观之:代群鹤舞空的景象 何不试之以足:代词,指鞋 是吾剑之所从坠:助词,无实在意义 驱之别院; 代词,指蛤蟆 观之正浓 : 代词,代二虫斗 入水求之: 代词,代剑 至之市;动词,到,到…去 而忘操之:代词,代量好的尺码 反归取之:代词,代量好的尺码 ‎20.其字用法归类 细察其纹理:代词,它的 神游其中:代想象中的山林 常蹲其身:自己的 使其冲烟飞鸣:代蚊子 ‎ 先自度其足:自己的,代郑国人 置之其坐:自己的 无自信也:自己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的,代楚国人 遽契其舟:那,那个 从其所契者:他 ‎21. 以字用法归类 以丛草为林:当做 二虫尽为所吞:被 ‎ 凹者为壑:当做 项为之强;因为 ‎22. 本文的语言既朴素自然,又生动形象,同时还符合幼童的心理特点,请你找出几个例子欣赏一下。‎ ‎“夏蚊成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吐”“吞”两个动词,表现了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极为生动传神。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里连用“捉”“鞭”“驱”三个动词,表现了惊恐方定,随即惩罚蛤蟆,驱除强暴,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把少儿鲜明的爱憎观念表现的十分到位。   另外,有些词语用得也很准确。如“冲烟飞鸣”的“冲”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状;“鹤唳云端”的“唳”字,仿佛使人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拔山倒树”,形容蛤蟆扑来的气势和力量,虽然在成人看来有违事理,但以儿童的眼光看却是自然、贴切,所以真实、生动,使人如见如闻。‎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