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导学案3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导学案3

ID:575449

大小:4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七年级上册《古文二则》导学案 ‎ 班级 姓名 座号 ‎【课标要求】学习古诗文要多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多积累,加强感悟和体会。利用工具书,能读懂浅显文言文。‎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2、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3、学习本文,重点是蔡勉旃的诚信品质和戴震的质疑精神。‎ ‎【教学重点】1、2【教学难点】3‎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敦风义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千金寄之______________‎ ‎(3)且父未尝语我______________(4)卒辇而致之______________‎ ‎(5)先生是年乃能言____________(6)就傅读书________________‎ 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只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需要老师点拔。这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重责诺,敦风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文中实词的掌握和巩固。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因此是扎实落实这一些内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理解文本。解决的方法是,在理解翻译文章的基础上,再来分析讨论。‎ ‎ ‎ ‎3.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对此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关于“诚信”的名言,不少于三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为学习此文作思想准备。以上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重在强调学习体验和感悟。‎ ‎【二、合作交流。】二、阅读理解 再读《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完成5~8题。‎ ‎5.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友人对蔡勉旃的绝对信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题是考查文章的选材知识。多件事写人的文章,要详略恰当。引导学生从把握文本主题的基础上来分析判断材料的详略安排。这里有个误区教师一定要指出来,就是不能以字数的多少来判断详略。‎ ‎6.蔡勉旃如果贪了友人银子,友人的儿子会不会知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题目是“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哪里体现了“坚”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是培养学生整体概括能力和再创造能力。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要懂得“谁做什么结果怎么样”一模式,化复杂为简单达到概括效果。‎ ‎8.蔡勉旃召友人之子,准备将银子还给他时,友人之子“愕然不受”。这表现了友人之子什么样的心理?这对表现蔡勉旃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道题是引导学生紧扣文本,通过找重要句子、关键词来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然后进行筛选、分析,从而概括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里的关键词实际上是让学生找表示时间的词语或短语。这是第一问。关于详略是指内容,这一点是比较容易判断的。关键是详略的原因,是比较难的。因此这里正是讨论和探究的地方。这是一种写法,即先扬后抑,也是对比,先扬后抑学生不容易想到,但对比可能较容易。这种写法是为了突出中心服务的。这里以小组合作讨论形式来学习、解决问题,是比较合理的。‎ ‎9.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日数千言不肯休。译文;每天阅读并背诵几千字还不愿意停下来。‎ B.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译文:(戴震)问私塾先生:“这些话凭什么知道是孔子说的,又是曾子记述的?”‎ C.曰:“几二千年矣。”译文:(私塾先生)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D.“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译文:“然而朱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 这是学习本文的升华,是世界观体现。在学生自主回答和小组讨论的前提下进行点拔。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戴震很迟才会说话,但他很聪明,跟随老师读书,读过的文章都能背下来。‎ B.戴震不仅勤奋,而且好问,遇上不明白的地方,喜欢寻根究底问为什么。‎ C.私塾先生被戴震的问题问住了,不但不生气,反而赞扬他说:“你真是个不寻常的孩子。”‎ D.戴震自幼读书即能不唯师,不唯书,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很值得我们学习。‎ 词类活用现象,是文言文学习的难点。在归纳总结、对比中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和掌握。举一反三,反复强调和理解,在翻译中强化。‎ ‎【三、问题探究】‎ ‎11.积累文言字词 :一词多义: ‎ 而翁知我 卒辇而致之 ‎ ‎ 而 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之 师应之曰 ‎ ‎ 卒辇而致之 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 ‎ ‎ ‎ ‎ 有某以千金寄之 ‎ 以 无以应 ‎ ‎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 ‎ 常见文言虚词,在归纳总结、对比中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和掌握。举一反三,反复强调和理解,在翻译中强化。学习虚词,不能就虚词本身来单一说它的意义或用法,而是引导学生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来揣摩它的意义和用法。‎ ‎12.《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 主要是培养学生整体概括能力和再创造能力。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要懂得“谁做什么结果怎么样”一模式,化复杂为简单达到概括效果。‎ ‎ ‎ ‎【四、拓展延伸。】‎ ‎13.《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中,“券在心,不在纸”是什么意思?你赞成不赞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这种做法?说说理由。‎ ‎ ‎ 这道题是引导学生紧扣文本,通过找重要句子、关键词来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然后进行筛选、分析,从而概括故事情节。可结合文中的插图内容来概括。‎ 扩展,是丰富学生的生活视野,也是学以致用。让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又从生活走进文本,相互渗透,达到活学活用。鼓励学生生成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思想。不过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 ‎《古文二则》教学反思 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许多作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使人们在欣赏美文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得对世界,对人生的感悟。而我们今天所学的《古文二则》只是沧海一粟,老师相信大家在课后一定能通过更多的古文欣赏,来感受语言文字的美,风格情调的美,思想内涵的美,同时变得更善于发现美,描绘美。‎ 案例反思:文言文应有其文言文的教学特色。"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文言文是读懂的,决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老师分析词法句法而懂的。但是,这个"读"决不是小和尚念经式的盲目地读。课堂上,要善于找到突破口,进行朗读指导,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本课的朗读指导我在课堂中主要体现了三个层次。第一是利用录音、配上媒体及音乐的范读。古筝的乐曲缓缓流出,画面上五彩缤纷的菊花开得如火如荼,学生仿佛置身在花的海洋中,随着录音中抑扬顿挫的诵读学生很快地沉浸在了文本描绘的情境中。第二个层次是品读。这一过程的落实必须有一定的学法指导作为前提。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结合注释,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之后,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出韵味,当然由于孩子们毕竟是第一次接触古文,因此我发现课堂上教师必须适时的指导学生通过改变语速、语调、音高来达到"以声绘形"的朗读效果。第三个层次是诵读。由于前两个环节的设计,学生对文本有了感性的认识,并在大量的各种形式的读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语感,能够品味文本的间架结构之美,因此看着画面许多同学都能琅琅的背诵。‎ 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中学生最有兴趣的,最踊跃参与的环节是利用古文中的句式进行拓展说话。他们试图通过对媒体画面的仔细观察、热烈讨论,大胆想象,也组织出像文本语言那样既鲜活又对称的句子。虽然并不十分成功,但是却从另一方面感受了文言文为文的显著特点,对古文的用词造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一堂课中能掌握的知识可能是有限的,但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其具有长久学习的动力与欲望,这才是变有限为无限的根本所在。‎ ‎ ‎ ‎《古文二则》导学案参考答案 ‎1.(1)重视(2)存放(3)告诉 ‎(4)归还(5)说话(6)靠近,跟随 ‎2.(1)看重诺言,崇尚情谊。‎ ‎(2)你父亲了解我,因此没有告诉你。‎ ‎(3)(他)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还不肯停下来。‎ ‎3.完全相信书本上的知识不如没有书。我们对于书本上的知识要敢于质疑,有分辨,有判别。‎ ‎4.示例: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②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③大丈夫,一言九鼎。④人无信不立。‎ ‎5.一是“寄千金,不立券”,二是没有告诉自己的儿子。‎ ‎6.不会。因为友人“寄千金”,没有立券;同时友人已死,并且生前并没有告诉自己的儿子。‎ ‎7.蔡勉旃在友人死后,召他儿子来取白银,友人之子“愕然不受”,但蔡勉旃仍“卒辇而致之”。‎ ‎8.表现了友人儿子惊愕、不相信的心理,这从侧面反映了蔡勉旃品德的高尚。‎ ‎9.D10.C11. 而:你;却,表转折;表顺承。之:他,指友人子。他,指戴震;的。以:拿;用来,凭。‎ ‎12.《戴震难师》一文表现了少年戴震善于质疑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13. 甲生:“券在心,不在纸”是说信守诺言重在内心和行动,而不在口头上或纸上。诚心守诺言就会表现在行为上,不诚心就是写在纸上捏在手里也无用。 乙生:我赞成这种做法。作为真正的知己当然应以信任为基础,多少人对朋友以性命相托。何况只是“寄人千金”,试想,如果缺乏信任,互相防范,彼此猜忌,这样的朋友还是朋友吗? 丙生:我不赞成这种做法。我们对朋友应予以信任,但这种信任应有一个度。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即使是生死相交的朋友,时过境迁,也难免会发生变化。为了金钱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事例还少吗? 丁生:我赞成丙的观点。在当代法制社会,还是“立券”为好,以免产生纠纷,凭据在手也可避免邪念的产生。‎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