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创新能力竞赛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初三语文创新能力竞赛试题

ID:575043

大小:58.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初三创新能力竞赛试题 时间 (120分钟) 分数:(100分)‎ 一、语文的综合运用与实践(25分)‎ ‎1、为下列多音字注音(2分)‎ ‎①我国运载( )火箭发射成功的消息将永远载( )入史册。‎ ‎②瓢泼似( )的大雨连续下了大半天,类似( )情况前年也有过。‎ ‎2、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汉字。(2分)‎ ‎(jiän)__苦奋斗 (yöu )__ 柔寡断 和(zhöng) __共济 惩前(bì) __ 后 ‎3、下面一段话中有作者对生活的不少感悟,请你摘抄两个表达感悟的句子。(2分)‎ 不过,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自认为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决定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民日报»曾举办过征集“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活动,请欣赏下面两则获奖作品,并完成后面的两道题。(2分)‎ ‎※ 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 ‎※ 慈母手中那根为游子缝补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 ‎①上述两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和________ ‎ ‎②清你也参与这项活动,为母亲献上一句话,并在括号里指出所用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某班同学准备选编一本自己的文集——《让我们荡起双浆》。他们对作文进行编辑、分类,设计了“感受生命”、“体会亲情”、“走进名人”等栏目,请你再设计一个栏目,要求结构与已设计栏目一致,内容不重复。(2分)__________________‎ ‎6、改写下面句子的划线部分,保留原意,使前后连贯(不超过10字)。(2分)‎ 月亮升起来了,但是云彩把月亮遮去了一半,所以仍然不能朗照。‎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服药不当,往往会引起不良________。②孟夫子就是《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的_____________.‎ ‎③老舍成功的_______了骆驼祥子这个典型形象。④他多次到三峡一带____________,研究那里的地形地貌。‎ A、反映 原形 刻画 考察 B、反应 原形 刻划 考查 C、反应 原型 刻画 考察 D、反映 原型 刻划 考查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消息又称新闻,一则消息通常所不可缺少的三部分是标题、导语、主体。‎ B: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迅哥都是鲁迅回忆性的散文《朝花夕拾》中的人物。‎ C:学而不厌、讳疾忌医、、一鼓作气、无人问津四个成语分别出自古籍《论语》、《韩非子》、《左传》、《陶渊明集》。‎ 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和《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都是法国人。‎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除非你亲自去解释,他就会相信。 B:他经常严格要求自己,从不迟到或早退。‎ C:为了快速发展经济,必须加强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D: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10:填空:(7分)‎ ‎ ⑴下面是两对写“水”的词语,请展开联想,从所学的文言诗文中再找出两对写“水”的句子。(2分)‎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① ‎ 震撼激射 吞天沃日 ② ‎ ‎ ⑵、远远的街灯明了, 。 天上的明星现了, 。 ‎ ‎ ⑶、莱蒙托夫的《帆》中点明全诗主旨的句子是 , ‎ ‎ 。‎ ‎(4)、《西江月》中写视觉、触觉、听觉的句子是 , ‎ ‎ 。‎ ‎(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现诗人年老体弱,处境寂寞凄凉却一心只考虑国家安危的诗句是 , 。‎ ‎(6)、〈〈行路难〉〉中表现诗人宏大抱负的句子是 ‎ ‎ 。‎ 二、阅读 (3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8分)‎ ‎(一)‎ ‎【甲】 记承天寺夜游 ‎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⑵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⑶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⑷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⑸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 浣溪纱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1.下面对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 遂至承天寺(于是)‎ C 怀民亦未寝 (休息) D 相与步于中庭(在)‎ ‎12. [甲]文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以用四个字概括:( )‎ ‎ [乙]文中集中写景的句子是词的( ),为我们描绘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春景。‎ ‎13.以上两文都是作者( )被贬到黄州时的作品,并且[甲]文中的第( )句和[乙]文中“ ”一句都抒发了他 的 生活态度。 ‎ ‎14.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并说说你对“闲人”二字的理解。‎ 翻译: 。‎ 理解: 。 ‎ ‎(二)‎ 阅读下面《有没有不会死亡的生物》后回答。(10分)‎ ‎(1)所有生物,包括人,都免不了死亡的结局,这已经是为人们所认可的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如果我们仔细地研究一下,却可以发现,对于细菌以及大多数原生动物来说,死亡并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生命又为什么会死亡呢?‎ ‎(2)我们知道,生命的本质是遗传基因。由于紫外线、污染等外部因素作用及细胞能不的变化,基因的结构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损伤。通常,这种损伤可以通过细胞的自我修复功能加以消除,但是损伤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修复便无法进行,或者说不能完全修复,这样的话,就会引起细胞的老化、器官的老化,最终导致生物体的死亡。‎ ‎(3)既然死亡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结果,那么,为什么还有不死的生物体呢?原来,所谓的那些不死的细菌或者原生动物,都有一种很强的自我复制能力。以阿米巴变形虫为例,这种小型生物体,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分裂,大量复制自我,这样,即使有些个体会老化,会死亡,但其他个体仍然在不断地复制,时事上,只要营养条件允许,他们可以一直复制下去。‎ ‎(4)任何其他多细胞动物之所以会死亡,是因为在人类和其他多细胞动物的细胞中有组织无限制分裂的机制,好像一个有效的刹车装置。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人类简直无法想象自己会有多么庞大。要是那里的刹车装置失灵的话,那么,那里的细胞就会无限制的分裂繁殖下去,最终耗尽生物体内的全部营养,这样的细胞,也就成了癌细胞。‎ ‎ (选自《语文报》初中版)‎ ‎15、请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 。‎ ‎16、细菌或一些原生动物不会死亡的原因是: 。 ‎ ‎17、第四自然段的划线句子,将人类和其他多细胞动物的细胞中组织无限制分裂的机制比喻为一个有效的刹车装置,采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旨在说明什么?‎ ‎ ‎ ‎ ‎ ‎18、本文说明生命或终必死亡,或永生,从人们熟悉得到人们不熟悉的,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19、对照全文内容,第一自然段的化纤句子有逻辑上的语病,请指出来并予以改正。‎ ‎ ‎ ‎ ‎ ‎ ‎ ‎(三)‎ 阅读下文,回答20—27题 (7分)‎ ‎ 读书应有停顿----突然的中断阅读而思考已被阅读的那些东西。当然,一般俗众的阅读,完全没有必要这样要求。俗众的读书与读书人的读书应作两回事看。前者是一种被动的阅读,是不费神的,费神就违背俗众阅读的本意了,他们的本意是消遣。而读书人的阅读,固然不能排除消遣这一层次,但绝非满足滞留在这一层次上.读书人的读书带了联想与思考的痛苦。他们的阅读快感,不是在被动接受上,而是在接受时不断扩大收获的过程中。这就像两个儿子接受遗产,大儿子仅仅看到了继承的那部分产业,二儿子却把它继承的那部分产业当成了资本,看到了通资后的扩大、再扩大的辉煌景象。读书人得有二儿子那种活泛思路与主动精神。 ‎ ‎20、解释“停顿”在文章中的意思。‎ ‎ ‎ ‎21、用自己的话简述读书人读书的特点。(不超过40字)‎ ‎ ‎ ‎ ‎ ‎22、为什么说“一般俗众的阅读,完全没有必要这样要求”?‎ ‎ ‎ ‎ ‎ ‎24、这个文段的论点是 ‎ ‎25、文段在论证论点是,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 ‎ ‎26、写出《论语》中孔子说的与本文论点相近的一句话:‎ ‎ ‎ ‎27、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和前文中的那句话照应? ‎ ‎ ‎ ‎(四)‎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你见过那棵树吗 罗波特•S• 凯夫 ‎(1)关于那棵树,最初是我的邻居加根太太告诉我的。那天,我坐在后院欣赏着十月的暮色,加根太太过来问我:“你见过那棵树吗?”‎ ‎(2)他接着说:“就是那边下去拐角的那棵,五颜六色的,漂亮极了,好多车路过都停下来看,你该去看看才是。”‎ ‎(3)我对他说我会去看的,可转眼我就把这事全忘了。三天后,我在街上跑步,脑子里牵挂着几件小事,昏昏沉沉的,忽然,一片耀眼的桔红色跃入眼帘,一时间,我还以为谁家的房子着火了呢,但我马上就想到了加根太太说的那棵树。‎ ‎(4)我朝那棵树走去时,不仅渐渐放慢脚步。这棵树的形状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一株不大不小的枫树。但加根太太说的不错,它的颜色确实奇特。整棵树就象画家手中五彩斑斓的调色板,树底部的枝丫是鲜艳的梅红色,树的中部则燃烧着明快的鹅黄色和桔红色,再往上,到了树梢,枝条又缓缓地过渡成绛红色。在这火一样色彩中,流淌着浅绿的叶子汇成的小溪,深绿的叶子则斑驳点缀其中,竟似至今未曾受过一点秋天的侵袭。‎ ‎(5)这棵枫树集各种颜色于一身,他张开宽大的枝丫,历数着四季轮回,容纳着五湖四海,俨然是一个缤纷的地球。深浅错落的叶子,昭示着南半球的春夏,灿黄的叶子和光秃秃的枝丫勾勒出北半球的秋冬。整个星球就围绕这一时空的交集点和谐运转。‎ ‎(6)我慢慢走进这棵树,就象虔诚的朝圣者缓缓走向圣殿。我发现靠近树稍的地方有几根光秃秃的枝丫,上面黑乎乎的小枝象鹰爪一般伸向天空。这些枯枝上落下来的叶子一片 猩红,像地毯似地铺在树干周围。‎ ‎(7)我不仅为这棵树无所不包的美惊叹不已。这时,我想了著名作家拉尔福· 沃尔多 · ‎ 埃莫森有关星星的那段评论。他在《自然》一书中写到:“倘若星座一千年才出现一次,那么,星座的出现是一桩多么激动人心的一件事;可正因为星座每夜都挂在天上,人们才很少看上一眼。”‎ ‎(8)对于眼前这棵树,我也有同感。这棵树此时的华美只能维持一个星期,所以它对于我们就相当珍贵。可我差一点儿错过了。‎ ‎(9)有一次,当著名诗人埃米莉·迪金森的父亲偶然看见马萨诸塞州上空一道眩目大北极光时,他立刻跑到教堂鸣钟来告知所有市民。现在,对这棵树,我也产生了传颂他的冲动。我愿意成为秋天忠诚的信使,让田园乡村每一个角落的人们都了解它的奇妙。‎ ‎()可我没有教堂的大钟,也没有快马,但我会在回家路上 ,每遇见一位邻居,就去问他那个加根太太曾问过我的极其简单又极其重要的问题:“你见过那棵树吗?”‎ ‎ ( 摘自《世界英文散文精粹》)‎ ‎28、阅读全文后,你觉得那是一棵什么样的树?请概括其主要特点。 ‎ ‎ ‎ ‎29、哪句话表明作者对那棵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是在什么情况下达到的?‎ ‎ ‎ ‎ ‎ ‎30、从(4)、(5)、(6)自然段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一句话。并谈谈这句话的精彩之处在哪里?()‎ ‎ ‎ ‎ ‎ ‎31、文中引用著名作家埃莫森的那段话,是想说明人们的一个什么样的普遍心理?‎ ‎ ‎ ‎32、末尾处“我”说“你见过那棵树吗?”这句话时的心情与开头听到时一样吗? ‎ ‎ ‎ ‎ ‎ 三、作文(40分)‎ ‎ 一个窗台上有一朵红花,这个屋里就有生气了;一棵树上开了一朵花,这棵树就成熟了;一条路上绽放一朵花,这条路就有情趣了。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跌倒后的搀扶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 生活中,你每天都有可能收到这样的“花”,也可能送给别人这样的“花”。请你以“生活中的一朵花”为话题,写一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创新能力竞赛试题 答案 一、1、(1)zài zǎi (2)shì sì ‎ 2、艰 优 衷 毖 ‎3、 ①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②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决定的。‎ ‎ 4、 ① 比喻 夸张 ② 略 5、略 ‎ 6、但是又被云彩遮去了一半 7、 C ‎ ‎ 8、B 9、D 10、 略 二、(一) 11、 A ‎ ‎12、 ⑷ 庭中月色 (或 月色如水、月色空明) 上 ‎13、苏轼、 ⑸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旷达 ‎ ‎14、只是缺少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一个“闲”字,流露出贬谪生活的冷落寂寞,政治生活的黯淡,但他能在挫折面前达观处之,自我排遣,热爱生活,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基本意思相仿即可)‎ ‎(二)15、有的生物不会死亡(意思对即可)‎ ‎ 16、它们具有很强的自我复制能力。‎ ‎ 17、旨在说明人和其他许多细胞动物的细胞中阻止无限制分裂的机制功能,揭示人和其他许多细胞动物最终要归于死亡的原因(意思对即可)。‎ ‎ 18、逻辑顺序 ‎ 19、“所有”一词无用,不符和实际,应该改为:许许多多(许多)。‎ ‎(三)20、略 21、(1)不排除消遣 (2)主动接受,并在接受时不断扩大收获。‎ ‎ 22、俗众的阅读是一种被动的阅读,是不费神的,费神就违背俗众读书的本意了。‎ ‎ 23、读书应有停顿---突然地中断阅读而思考已被阅读的那些东西。 ‎ ‎ 24、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25、略 26、略 ‎(四)27、那是一株不大不小的枫树,颜色奇特,有一种无所不包的美。‎ ‎ 28、我不仅为这棵树无所不包的美惊叹不已。 在仔细观察、欣赏了那棵树奇特的颜色、无所不包的美之后,作者“惊叹不已” 29、略。‎ ‎ 30、对于已经拥有的往往不加珍惜 ‎ 31不一样。末尾处我已经领略了那棵树独特的魅力及他那无与伦比的美丽,心中有一种传送它的冲动;开头听到邻居加根太太问我是,则是漫不经心的、不以为然的。‎ 三、作文 (略)‎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