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础练习          (第二次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寂(cén)   黄晕(yūn)   石碣(jié)   远遁(dùn)
B.风靡(mǐ)    惩罚(chéng) 引吭(háng)  字帖(tiè)
C.隽妙(juàn)  膝盖(xī)   蹇劣(jiǎn)   发窘(jiǒng)
D.衍生(yǎn)   吮吸(shǔn) 忧戚(qī)     匾额(biǎ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并裂    蔚蓝   池沼  荒诞    B.赫叟  水藻  蜾蠃  簪子
C.冥目    沮丧   衰衣  嶙峋    D.抽噎  盛馔  黏液  丘壑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会课上,他侃侃而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B.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C. 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D.每当看到《我是歌手》节目的感人之处,她总是泪眼婆娑,不能自已。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孩子,在奔跑的过程中,我希望你的步调是            的,步伐是          的,步韵是          的,步态           的。
A.和谐  稳健  匀速  优雅       B.匀速  稳健  和谐  优雅
C.和谐  匀速  优雅  稳健       D.匀速  和谐  优雅  稳健
5、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生命中没有导演,谁都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但我们可以是编剧,把生活变成我们想要的体 裁: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那些柴米油盐的琐碎       ,那些坎坷不平的经历       。让你的人生时而像水一样流淌,       ,时而像山路一样跌宕起伏,       。生活是一座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
①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②可以改编成散文  ③悠闲而又充满诗意  ④可以改编成小说      A.②①④③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6.根据要求填写句子。
 (1) 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              ,香远益清。
(3)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借景物变化表现时光飞逝、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词句是:                 ,                  。                                
  二、古诗赏析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巩固练习
华清宫三首(其一)
崔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怎样的氛围?
2.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第二次练习
1、A   2、D   3、C 行云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唱等)。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也说实至名随。)  4、B   5、D【解析】此题考查对不同文体特点的认识和给句子排序能力。散文的特点是随意平和,这和“柴米油盐的琐碎”对应;“坎坷不平的经历”和小说对应;“水”对应悠闲诗意;“路”对应峰回路转。
【解答同类题技巧】排序题技巧一:抓顺序。常见的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了解每种顺序的特点和标志性词语。技巧二:抓关键性的词语。(1)抓前后有联系的或相同的词语;(2)抓意义相同的词。技巧三:注意前后一致。(1)句式一致;(2)句中的某一成分一致。
答案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解析  第一题考查意境形象,注意点出意象,分析画面要注意时间、地点、总体特征。分析本题的寓意,一定要注意注释(“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的提示作用。第二题考查诗的思想情感,要注意结合第三、四句具体诗句分析。作诗歌题,一是要注意结合诗歌分析,二是要明确答题思路,三是要注意诗歌注释的提示作用。
第一问:分析诗歌“意境”,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第二问: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鉴赏  安史之乱后,吐蕃的侵犯成为干扰唐帝国的重要外因 。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贵族武装乘唐军忙于收拾安史之乱残局之际,大举东侵,竟连破泾邠二州,攻占唐都长安达十三天。此次进犯被唐军击退之后,他们又从与四川交界的南路向唐王朝发动进攻,在同年十二月,又连破松、维、保三州及云山二新城。 
广德二年春 ,严武接替高适,再度出任剑南节度使。刚一到任,他就狠抓军队的训练,当年秋天,就一鼓作气,击破吐蕃七万余人的精锐部,先后收复了当狗、盐川二城。这首诗就是他击破吐蕃入侵的纪实。 
头两句“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开门见山,点出了诗人登城的时令、地点。“昨夜秋风”,是指秋季刚到,从而紧扣诗题中的“早秋”二字。诗人观察入微,从“风”的细微变化中确切地掌握秋天到来的信息,说明了他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人动向的明察秋毫。对于古代地处中国边疆的游牧民族来说,秋高马肥,秋风一起,就是他们入侵内地的有利季节。因此,“昨夜秋风”一到军城 ,诗人就深夜难眠,他乘着月光登上城楼,放眼远眺,“朔云”、“边月”、岷山,尽收眼底。边关的初秋之夜,阴云冷月,山野惨白,整个夜景都弥漫着一股沉重的肃杀之气,给人一种无形的压抑感。次句中的一个“满”字,将阴沉肃穆、硝烟密布的战前气氛烘托得更加浓重。总之,头两句是写景,但景中有人、有情,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主将在战斗前夕的宁静中细心观察敏捷思索的心灵侧面。 
诗的后两句“更催飞将迫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是主将兼诗人所发布的战斗命令——将士们一定要再接再励,乘胜追击敌人,彻底歼灭他们,不要让敌人一人一马逃回敌营去! “更催”、“莫遣”二词,语势斩截,有振雷走霆之力,表现了主将果断刚毅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必胜信心,洋溢着边防将士保疆卫国的奋发激昂的爱国热情。 
这首诗歌大胆地采用了开阖跳跃的笔法来写景抒情,增加了诗的信息容量。前一二句写景,但景中寓情,点明主将已迅速、准确掌握了敌情,从而表明他在军事行动之前,就已经知己知彼,掌握了军事上的主动权,因此,稳操胜券就不是鲁莽匹夫的妄语了。有如此坚实的思想作铺垫,三四两句的腾跃、抒情,就显得既轻捷,又与上文有内在的承继性,令人感到自然可信、豪气倍增。